(原標題: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具備自我監測能力 可用於3D列印汽車)
納米複合材料,ORNL新複合材料,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新材料,汽車新技術" title="黑科技,前瞻技術,ORNL,自我監測納米複合材料,ORNL新複合材料,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新材料,汽車新技術"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width="500" height="281" />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卷對卷工藝,用半導體碳化矽納米粒子塗覆導電碳纖維。此類納米材料嵌入複合材料比其他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更強大,並具有新的能力-監測自身結構是否健康的能力。
碳纖維複合材料由環氧樹脂等聚合物基質組成,其中嵌入了增強碳纖維。由於此兩種材料的機械性能不同,纖維可能在過度的壓力或疲勞下從基質脫落,即意味著碳纖維複合材料結構中的損壞部位可能隱藏在其表面之下,通常無法通過目視檢查檢測到,從而可能導致災難性的故障。
當有足夠的塗覆纖維嵌入聚合物中時,纖維會形成電網絡,並且大部分複合材料會成為導電材料。而半導體納米顆粒能夠響應施加在其上面的壓力,從而破壞電導率,為複合材料添加機電功能。
如果複合材料變形,塗層纖維的連接性就會破壞並且材料中的電阻會發生變化。如果有風暴湍流導致此類複合材料製成的飛機機翼發生彎曲,電子訊號就會警告飛機的計算機告知機翼已承受了過大壓力,並且提示需要進行檢查。
ORNL的卷對卷演示在原則上證明,該方法可用於大規模生產下一代複合材料的塗層纖維。此自我感知複合材料可由可再生聚合物基質和低成本的碳纖維材料製成。碳纖維材料無處不在,由3D列印製成的汽車和建築物中就可以發現。
為了製造納米粒子嵌入纖維,研究人員將高性能碳纖維線軸裝到輥子上,將纖維浸入環氧樹脂中,環氧樹脂載有45至65納米寬的納米粒子,然後將纖維放置烘箱中進行乾燥,以固化塗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