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發展一種新型生物合成法製備納米複合材料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1月27日電(記者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7日消息,該校俞書宏教授研究團隊發展一種新型生物合成法,首次製備出系列宏觀尺度功能納米複合材料。

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俞書宏教授研究團隊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納米材料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將納米材料組裝成宏觀尺度體材料可實現微觀性能向宏觀的「集成」,並實現許多新的且單個納米顆粒所不具備的性質,如光學、磁學、電學及離子傳導性能等。但如何將納米材料組裝成宏觀尺度體材料並保持其納米尺度的獨特性能,是納米材料獲得實際應用的關鍵,也是目前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近日,俞書宏教授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通用的生物合成方法——固態基底-氣溶膠生物合成法,通過將傳統木醋桿菌液態發酵基底替換為固態,穩定了微生物合成納米纖維素的界面,並通過程序化控制,在納米纖維素生長界面上沉積不同納米單元,實現納米纖維素與納米單元均勻複合,首次成功製備了一系列納米結構單元含量可控、形狀規則的宏觀尺度大塊細菌纖維素納米複合材料。與傳統漿料法相比,該生物合成過程完整地保留了細菌纖維素的三維納米網絡結構,所製備的複合材料在保留其納米單元納米尺度優良性能的同時,具有更優異的力學強度。

研究表明,這種合成法是一種通用的方法,可製備一系列由不同納米材料與細菌纖維素組成的宏觀複合塊材,包括零維納米單元(二氧化矽納米球、四氧化三鐵微球、炭黑顆粒等)、一維納米單元(碳納米管、矽酸鈣納米線、碳化矽線等)、二維納米單元(氮化硼納米片、氧化石墨烯、納米粘土片等)。在所製備的塊材中,納米材料含量重量比在0~85 %範圍內可調,而且微觀上納米材料均勻地分布在宏觀尺度的三維納米纖維素塊材網絡中。

據介紹,運用這種方法製備的塊材能很好地保留其納米單元納米尺度的優良性能。其中,所製備的碳納米管/細菌纖維素複合材料薄膜的導電性與力學強度綜合性能,優於以往報導的所有同類材料。在保持高強度的同時,這種複合材料薄膜的電磁屏蔽性能也優於已報導的同類材料。此外,這種常溫常壓下的微生物發酵過程不涉及任何有機溶劑的使用,也不產生任何有害物質的排放,具有環境友好、成本低等優勢。特別是該方法可靈活地與目前食品工業細菌纖維素生產工藝相結合,有望實現上述高性能複合材料塊材的工業化生產,因此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相關焦點

  • 工學院於海峰團隊合作發表嵌段聚合物模板法製備無機納米粒子進展...
    採用傳統方法製備的無機納米粒子表面包覆小分子的修飾物,具有較高的表面能和較大的比表面積,在溶液中容易發生聚集,在製備複合材料的過程中基體內不易分散。以嵌段聚合物未模板製備的納米粒子,其表面包覆共價鍵連接的聚合物,很好地解決了納米粒子在溶液中的穩定性和聚合物基體中分散性的問題。嵌段聚合物模板法製備納米粒子在1995年提出(Adv.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等人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點開上方小程序,進一步點「推廣」即可充值 手性材料在推動生物標記、手性分析和檢測、對映異構體選擇性分離、偏振相關光子學和光電子學應用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水熱法製備納米氧化鋯粉體
    因此納米級的氧化鋯粉體的製備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納米氧化鋯粉體的製備方法有物理法、氣相化學法和溼化學法。其中溼化學法中的水熱法,是目前廣泛的認為是低成本製備高級粉體的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方法。
  • 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榮獲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其中,江西師範大學盧章輝教授帶領的團隊設計併合成的一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榮獲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載體。然而現階段氫的製取比較昂貴,氫的存儲更是氫能源利用領域的研究難點之一。江西師範大學盧章輝教授帶領的80後團隊針對硼基和氮基化學儲氫材料,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用於儲氫材料高效催化產氫。此次科技獎勵大會上,盧章輝團隊的這一成果獲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
    其化學物理穩定性和吸附能力推薦該納米複合材料作為一種廉價的鉛吸附材料。基於這一背景,本文報導了採用兩步法合成MNPs@SiO2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及其對水介質中Pb2+離子的吸附性能。在MNPs@SiO2的合成過程中,採用不同的氧化鐵納米顆粒和二氧化矽的比例,以確定獲得高表面積的氧化鐵-二氧化矽殼納米複合材料的最佳條件,並確定了表面最高、飽和磁化(Ms)值最好的探針對Pb2+離子的吸附性能。
  • 聚乙烯醇/α-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
    一、摘要通過溶液插層法製備聚乙烯醇/α-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通過x射線衍射儀、熱分析儀、微量燃燒量熱儀等對複合材料的結構、熱穩定性和燃燒特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α-磷酸鋯的加入有利於促進碳渣的生成,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 聚乙烯醇/α-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
    一、摘要通過溶液插層法製備聚乙烯醇/α-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通過x射線衍射儀、熱分析儀、微量燃燒量熱儀等對複合材料的結構、熱穩定性和燃燒特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α-磷酸鋯的加入有利於促進碳渣的生成,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 Fe3O4@Cs@Ag納米複合材料在磁性抗菌納米纖維膜生產中的應用
    :Fe3O4@Cs@Ag納米複合材料的合成、表徵及其在磁性抗菌納米纖維膜生產中的應用DOI:10.1016/j.apsusc.2020.146332靜電紡絲是一種在不同領域生產聚合物和金屬氧化物納米纖維的有前途的技術。
  • 中國科大發展一種新型能源載體材料
    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6月24日電(吳蘭 範瓊)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發展了一種新型離子型氫鍵有機骨架材料,為探索高效能源載體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訊》上。可燃冰,又叫天然氣水合物,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其外觀像冰且遇火可燃燒。
  • ...基體的合成與改性;納米高分子基複合材料製備;生物高分子材料製備
    : 所在院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       所在院系: 應用化學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應用化學 研究領域: 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增強纖維及其編織物的表面處理
  • 我國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原標題: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記者2月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合肥2月2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Pb2+!
    其化學物理穩定性和吸附能力推薦該納米複合材料作為一種廉價的鉛吸附材料。人類現代化的生活與土壤、空氣和水汙染直接相關,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與向環境排放未經處理的化學品和有毒廢物的工業發展有關。如今,汙染物的清除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尤其是散布在環境中的重金屬對人類健康非常有害,是導致癌症、出生缺陷或神經系統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更不用說對動植物的破壞。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
    合成化學家和材料工程師的努力必須得到讚賞,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合成片段的性質來構建長鏈大分子。活躍在這一大分子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分享了他們在催化劑、單體和各種合成技術中設計的納米顆粒方面的知識,從而創造出各種納米複合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現在是當代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要高介電常數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柵介質、致動器、紅外探測器、可調諧電容器、電光器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和傳感器等技術領域。
  • 中國科大在揭示水熱合成的流體行為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100年來,水熱合成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已成為合成單晶、金屬氧化物、陶瓷、沸石和納米複合材料等多種材料的常用方法。然而,水熱合成中所能獲得的信息僅限於輸入原料、輸出產物及反應條件,人們對密閉體系反應中的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尚不清楚。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BaTiO3複合材料,納米鈦酸鋇/環氧樹脂複合材料描述:採用溶膠-凝膠法和物理共混法製備納米鈦酸鋇和羰基鐵/鈦酸鋇複合材料.通過X射線衍射儀(XRD),透射電鏡(TEM),矢量網絡分析儀(PNA)等測試手段對材料的物相,形貌和性能.
  • 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具備自我監測能力 可3D列印汽車
    (原標題: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具備自我監測能力 可用於3D列印汽車)
  • 煅燒骨/殼聚糖複合材料的製備及表徵
    鍛燒骨:是經高溫鍛燒異體動物骨所獲得的無機材料,主要成分是羥基磷灰石,其鈣磷比接近於人骨,擁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優越的骨引導性。與人工合成的羥基磷灰石相比,不用考慮煅燒骨材料的結構形貌,而且材料來源廣泛、製作成本低。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電子儀器的性能!】
    合成化學家和材料工程師的努力必須得到讚賞,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合成片段的性質來構建長鏈大分子。活躍在這一大分子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分享了他們在催化劑、單體和各種合成技術中設計的納米顆粒方面的知識,從而創造出各種納米複合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現在是當代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要高介電常數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柵介質、致動器、紅外探測器、可調諧電容器、電光器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和傳感器等技術領域。
  • 科學家實現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設計合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愛德華·薩金特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