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熱法製備納米氧化鋯粉體

2021-01-16 粉體圈

氧化鋯是現代工業和技術領域中的一種重要的結構和功能材料,它具有非常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能,比如高沸點、高熔點、導熱係數小、熱膨脹係數大、耐磨性好、抗腐蝕性能優良,在製造結構陶瓷、功能陶瓷、寶石業、壓電元件、離子交換器等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因此納米級的氧化鋯粉體的製備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納米氧化鋯粉體的製備方法有物理法、氣相化學法和溼化學法。其中溼化學法中的水熱法,是目前廣泛的認為是低成本製備高級粉體的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方法。

水熱法可以直接得到結晶完好、無團聚或少團聚的粉體,與其他化學方法比較,水熱法製備粉體的優點主要有:水熱法無需高溫焙燒等處理工藝,避免了在這些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粉體顆粒之間的硬團聚;粉體晶粒物相和形態與水熱反應條件有關;製備工藝較為簡單,更重要的是水熱法可以通過調整反應條件而控制生成物形貌、大小。

圖1 納米氧化鋯SEM圖

水熱法製備納米氧化鋯粉體是指利用水作溶劑,在密閉容器中隨著溫度的升高壓力增大,促使原料或前驅體發生化合、分解、結晶等反應,直接製備出結晶度良好的/摻雜納米ZrO2粉體。水熱法可以分為水熱氧化、水熱合成、水熱晶化、水熱分解、水熱沉澱、微波水熱等。水熱晶化一般需要加入礦化劑MOH(M=鹼金屬,常見的是Na、K等),礦化劑的用途是改變溶液的pH值使無定形態相變為所需的晶型的過程加速,可通過調整礦化劑的濃度獲得不同形貌的產品。水熱氧化一般需要加入氧化劑(如H2O2等),氧化劑的作用是加快單質金屬氧化成所需的金屬氧化物粉體的過程。水熱條件下晶粒的形成可分為「均勻溶液飽和析出機制」、「溶解-結晶機制」、「原位結晶機制」。根據粉體顆粒尺寸的變化情況水熱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水熱反應使顆粒尺寸減少,如水熱氧化等;另一類是增大顆粒尺寸,如水熱晶化。

水熱法可用來製備大多數純金屬氧化物、複合金屬氧化物以及大部分陶瓷粉體,其製備出來的粉體形貌各異(如球形、棒狀、花狀、針狀等)。

根據晶體生長理論,晶體顆粒的形貌與粒徑是由晶體的成核速率和生長速率決定的。晶核生長過程包括兩個階段,即溶質向粒子表面的擴散階段和溶質在粒子表面的反應階段;晶體生長形態由構成晶體的各族晶面生長速率決定,與晶體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生長條件密切相關,當熱力學控制時,晶體生長環境的過飽和度非常低,晶體的形態由生長速度最慢的晶面決定。

因此,可通過改變反應條件特別是反應物的濃度、反應介質等,使成核和生長過程分開,從而達到控制產物形貌和粒徑的目的。溫度是影響反應速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粒子的生長速率與生長環境的溫度有著很大的聯繫,故可以通過調節反應物溫度來達到控制粒子形貌的目的。水熱法製備納米氧化鋯粉體主要考察水熱溫度、水熱時間、反應pH值、礦化劑種類及濃度,前驅物的濃度及形態等因素對氧化鋯晶型、形貌、粒徑、分散性等方面的影響。水熱法製備純/摻雜納米氧化鋯粉體一般可以分為一步水熱法和兩步水熱法,其流程圖如圖1和圖2所示

圖2 一步水熱法製備納米氧化鋯粉體工藝流程圖

圖3 二步水熱法製備納米氧化鋯粉體工藝流程圖

由於納米ZrO2粉體具有巨大的表面能,粉體的團聚不可避免,納米粉體的團聚可分為軟團聚和硬團聚,軟團聚不影響粉體的性能,但硬團聚會嚴重影響粉體的性能(如表面性質、力學、燒結性和分散性等),應儘量避免。


1 完全洗滌乾淨雜質離子(如Cl-等);2 添加表面活性劑(如聚乙醇、聚乙烯醇等);3 選擇有效的乾燥方式(如冷凍乾燥、噴霧乾燥、超臨界乾燥、醇洗室溫乾燥、共沸蒸餾等)。

水熱法製備納米氧化鋯粉體存在的問題有:需要能承受中溫(250℃以下)高壓的密閉設備,但實驗室使用的水熱反應釜的體積較小,反應周期長,不適合產業化生產。水熱法的優點是避免了粉體高溫煅燒過程,彌補了一些高溫製備過程中不可克服的晶型轉變、分解、揮發等缺點,其製備出的產品具有粒徑小且均勻、純度高、分散性好、無或少團聚、形貌可控等特點,是製備亞微米級和納米級ZrO2粉體極具發展潛力的一種溼化學方法。

作者:穀雨

粉體圈--粉體從業人員的生意和生活圈子

粉體圈交流Q群請加客服QQ申請:2836457463

微信群請加客服微信申請:13168670536

(備註:公司名+產品)☟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會議詳情並報名!

會議客服:15819458705

相關焦點

  • 水熱法神秘「黑匣子」被打開 納米材料迎市場新機遇
    除此以外,納米材料還在醫療、計算機、家電、環保、紡織、機械等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納米材料如此「神通廣大」,那麼,它是從何而來呢?事實上,天然納米材料的利用率很低,實際中應用的納米材料大多數都是人工製造的。而水熱法是合成納米材料中常用的方法,具有許多合成優勢。
  • Carbon:簡單水熱法製備石墨氮化碳納米片,對木材表面紫外線防護
    石墨碳氮化物納米片作為塗料為了環保和可再生木材免受紫外(UV)光引起的光降解,通常應用不同種類的UV吸收劑以在木材表面上形成保護層。然而,最常見的UV吸收劑是金屬氧化物,由於重金屬的存在,其合成和使用對環境無害。
  • 工學院於海峰團隊合作發表嵌段聚合物模板法製備無機納米粒子進展...
    無機納米粒子在性質上有別於其塊體材料,因此成為很多領域,如儲能催化等領域的研究熱點。無機納米粒子的形狀和尺寸對於納米粒子的性質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納米粒子形狀和尺寸的精確控制在納米粒子的製備過程中至關重要。以嵌段聚合物為模板製備納米粒子是精確控制納米粒子尺寸和形狀最穩定的方法之一。
  • 銳鈦礦型二氧化鈦/碳複合材料的水熱法製備及性能研究進展
    目前,溶膠-凝膠法、水熱法等方法是製備具有不同形貌和結構的銳鈦礦型二氧化鈦微納米材料的常用方法,如納米線、納米管、薄膜等。水熱法是以水或有機溶劑作為介質,利用反應釜中提供高溫高壓的反應環境,使前驅體在溶劑中反應,經過溶解-再結晶過程得到目標產物。此法具有操作簡單、重複性好、對環境汙染小等特點。
  • 納米氧化鋁的製備方法
    (1)沉澱法沉澱法是向含有一種或者多種離子的金屬鹽溶液中加入合適的沉澱劑,與金屬陽離子生成不可溶性的氫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者是鹽類等,然後經過過濾、洗滌等過程除去雜質及其多餘的離子,進而經過乾燥、熱分解等過程既可以得到納米粒子。圖1為採用沉澱法製備α-Al2O3粉體的一般工藝流程圖。
  • 中國科大在揭示水熱合成的流體行為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100年來,水熱合成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已成為合成單晶、金屬氧化物、陶瓷、沸石和納米複合材料等多種材料的常用方法。然而,水熱合成中所能獲得的信息僅限於輸入原料、輸出產物及反應條件,人們對密閉體系反應中的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尚不清楚。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水熱合成法水熱合成法(hydrothermal synthesis)是材料在高溫高壓封閉體系的水溶液(或蒸氣等流體)中合成,再經分離和後處理而得到所需材料。水熱反應的特點是影響因素較多,如溫度、壓力、時間、濃度、酸鹼度、物料種類、配比、填充度、填料順序以及反應釜的性能等均對水熱合成反應有影響。
  • 水熱法合成納米材料的「黑匣子」打開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3月2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及其合作者,首次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液晶行為和凝膠化能力,獲得具有環形極向結構的凝膠,根據凝膠的微觀結構來揭示水熱合成中的流體行為。
  • 我國學者打開水熱法合成納米材料的「黑匣子」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首次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液晶行為和凝膠化能力,與合作者合作獲得了具有環狀極性結構的凝膠,並根據凝膠的微觀結構揭示了水熱合成中的流體行為。這個結果最近發表在著名的雜誌《物質》上。
  •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不斷變革,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研究熱點之一。為滿足可穿戴電子產品的供電需求,新能源存儲技術在高端智能化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應用備受關注。
  • 成越科儀:CVD法製備石墨烯的前景大有可為
    作為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自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後,科學家對石墨烯的製備研究就沒有停止過。據本臺記者對成越科儀的採訪可知,CVD法製備石墨烯是目前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主要方法。
  • 聚乙烯醇/α-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
    一、摘要通過溶液插層法製備聚乙烯醇/α-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通過x射線衍射儀、熱分析儀、微量燃燒量熱儀等對複合材料的結構、熱穩定性和燃燒特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α-磷酸鋯的加入有利於促進碳渣的生成,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 聚乙烯醇/α-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
    一、摘要通過溶液插層法製備聚乙烯醇/α-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通過x射線衍射儀、熱分析儀、微量燃燒量熱儀等對複合材料的結構、熱穩定性和燃燒特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α-磷酸鋯的加入有利於促進碳渣的生成,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 工業副產石膏碳化法製備碳酸鈣的方法及技術要點
    工業副產石膏碳化法製備碳酸鈣是以工業副產石膏為Ca2+源,在反應體系中通入CO2得到CO32-源,二者結合生成碳酸鈣沉澱,經過分離、脫水及乾燥工藝後得到較純的碳酸鈣。該方法主要有直接利用工業副產石膏合成碳酸鈣和間接利用工業副產石膏鈣渣製備碳酸鈣兩類。
  • 環境工程|納米零價鐵:製備技術、應用前景
    系統比較了機械法、氣體冷凝法及還原法製備nZVI技術的特點,重點總結表面改性、金屬改性、載體負載和基質封裝等手段製備改性nZVI的研究進展,及其在水體及土壤環境修複方面的應用。該法製備過程簡單易控,反應速度快,製得的nZVI為核殼結構,粒徑在60~80 nm均勻分布,但因nZVI極易被氧氣氧化,製備過程中需通入N2作為保護氣體,增加了製備成本。 3.2 碳熱還原法 碳熱還原法是指在高溫條件下,以碳黑、生物碳、碳納米顆粒等無機碳作為還原劑,通過與納米級的鐵氧化物或亞鐵鹽發生吸熱反應得到nZVI。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
  • Tungsten期刊:富缺陷二硫化鎢納米片用於高效析氫反應
    電解水制氫是一種可持續、綠色環保的制氫方法,但是在電解水過程往往需要添加催化劑以減緩其反應能耗高的問題。目前,在析氫催化劑中貴金屬鉑活性最高且十分穩定,但是由於價格昂貴,含量稀少,限制了其在電解水制氫領域內的廣泛運用。因此,研究和發展高性能非貴金屬析氫催化劑是當前氫能工業的首要任務。
  • 納米零價鐵的製備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物理法主要有機械球磨法、氣體冷凝法等;化學法主要指還原法,分為液相還原、碳熱還原、電化學還原和綠色還原等。1.機械球磨法機械球磨法是指在高速旋轉室用鋼丸或在超聲機械球磨機內進行強烈撞擊,將金屬鐵粉通過固態反應變形、斷裂、研磨和攪拌變為納米級顆粒的方法。新製備的nZVI粒子表面氧化層較少,含有大量的Fe0反應位點。
  • 水凝膠納米粒子的相變驅動熱電池
    由於電池的低成本和柔性,熱電池在低溫熱的熱電轉換中引起了極大的興趣。然而,對於電池的實際使用,需要轉換效率的顯著提高。近日,日本九州大學Teppei Yamada和Yu Hoshino教授團隊報告由水凝膠納米粒子(NPs)的體積相變(VPT)驅動的熱電化學電池。
  • 日本科學家用噴霧沉積法製備矽納米顆粒 實現高容量全固態鋰電池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一項由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研究人員進行的新研究顯示,在固態電解質中,用噴霧沉積法製備商業矽納米顆粒,然後僅用此種矽納米顆粒製成的矽陽極展示出優異的電極性能,而此前只在用蒸發法製備薄膜電極才展示了如此優異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