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一項由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研究人員進行的新研究顯示,在固態電解質中,用噴霧沉積法製備商業矽納米顆粒,然後僅用此種矽納米顆粒製成的矽陽極展示出優異的電極性能,而此前只在用蒸發法製備薄膜電極才展示了如此優異的性能。此種方法是一種極具成本效益的大氣技術,該研究結果表明,大規模且以低成本生產用於全固態鋰電池的高容量陽極成為了可能。
(圖片來源: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
理論上說,矽的容量約為4,200mAh/g,約為商用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陽極活性材料–石墨的11倍,用矽替代傳統的石墨可以極大地延長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不過,在鋰化和脫鋰(電池充放電過程)過程中,矽的體積會發生巨大變化(增大約3倍),從而阻止了其在電池中的實際應用。
在傳統的液體電解質中,有必要採用聚合物粘合劑將電極中的活性物質顆粒粘合在一起,並讓其能夠粘附在金屬集電流器上。矽的體積不斷發生巨大變化會導致顆粒脫離,從而導致活性物質的丟失,進而導致容量不斷損失。在固態電池中,活性材料被置於兩個固態組件之間,即固態電解質隔離層和金屬集電流器之間。事實上,正如NIMS研究人員所說,濺鍍沉積的純矽薄膜的實際面積容量超過2.2mAh/cm2,在固態電解質中顯示出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和高速率放電能力。儘管如此,在全固態鋰電池中實現低成本、可工業擴展的合成陽極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NIMS研究團隊已經採用另一種合成法以實現高性能陽極,用於由商用矽納米顆粒製成的全固態鋰電池。研究人員發現,固態電池中的納米顆粒有一個獨特的現象:在鋰化後,在固態電解質隔離層和金屬集電流器之間的有限空間內,納米顆粒的體積會膨脹、結構被壓實、還會明顯聚積,與採用蒸發法製備的納米顆粒相似。所以,用噴霧沉積法製備納米顆粒,以用於陽極才會展示出優異的電極性能,此前此種優異性能只在濺鍍沉積法製成的薄膜電極中發現。噴霧沉積法是一種具成本效益的大氣技術,可實現大規模量產。因此,此類發現可以為以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用於全固態鋰電池的高容量陽極鋪平道路。
為了滿足電動汽車的要求,NIMS的研究人員還在繼續努力,提升該陽極的循環能力。
(責任編輯:HN666)
來源: 蓋世汽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