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用噴霧沉積法製備矽納米顆粒 實現高容量全固態鋰電池

2020-12-06 同花順財經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一項由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研究人員進行的新研究顯示,在固態電解質中,用噴霧沉積法製備商業矽納米顆粒,然後僅用此種矽納米顆粒製成的矽陽極展示出優異的電極性能,而此前只在用蒸發法製備薄膜電極才展示了如此優異的性能。此種方法是一種極具成本效益的大氣技術,該研究結果表明,大規模且以低成本生產用於全固態鋰電池的高容量陽極成為了可能。

(圖片來源: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

理論上說,矽的容量約為4,200mAh/g,約為商用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陽極活性材料–石墨的11倍,用矽替代傳統的石墨可以極大地延長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不過,在鋰化和脫鋰(電池充放電過程)過程中,矽的體積會發生巨大變化(增大約3倍),從而阻止了其在電池中的實際應用。

在傳統的液體電解質中,有必要採用聚合物粘合劑將電極中的活性物質顆粒粘合在一起,並讓其能夠粘附在金屬集電流器上。矽的體積不斷發生巨大變化會導致顆粒脫離,從而導致活性物質的丟失,進而導致容量不斷損失。在固態電池中,活性材料被置於兩個固態組件之間,即固態電解質隔離層和金屬集電流器之間。事實上,正如NIMS研究人員所說,濺鍍沉積的純矽薄膜的實際面積容量超過2.2mAh/cm2,在固態電解質中顯示出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和高速率放電能力。儘管如此,在全固態鋰電池中實現低成本、可工業擴展的合成陽極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NIMS研究團隊已經採用另一種合成法以實現高性能陽極,用於由商用矽納米顆粒製成的全固態鋰電池。研究人員發現,固態電池中的納米顆粒有一個獨特的現象:在鋰化後,在固態電解質隔離層和金屬集電流器之間的有限空間內,納米顆粒的體積會膨脹、結構被壓實、還會明顯聚積,與採用蒸發法製備的納米顆粒相似。所以,用噴霧沉積法製備納米顆粒,以用於陽極才會展示出優異的電極性能,此前此種優異性能只在濺鍍沉積法製成的薄膜電極中發現。噴霧沉積法是一種具成本效益的大氣技術,可實現大規模量產。因此,此類發現可以為以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用於全固態鋰電池的高容量陽極鋪平道路。

為了滿足電動汽車的要求,NIMS的研究人員還在繼續努力,提升該陽極的循環能力。

(責任編輯:HN666)

來源: 蓋世汽車網

相關焦點

  • 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
    解析二: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業內預計全固態鋰電池有望在2020-2025年期間實現小批量生產。從全球研究機構看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日本固態電池研究體系成熟,計劃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日本在硫化物全固態鋰電池方面的研究成果較為突出。法國Bolloré公司是全球第一個將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運用於電動車的公司。海外申請專利前10名中,日本公司佔有9家,韓國公司佔1家。其中日本豐田株式會社申請的專利數最多,達到218件,佔總申請數的20.15%。
  • 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半導體|蔚來汽車(NIO.US)-智通...
    解析二: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業內預計全固態鋰電池有望在2020-2025年期間實現小批量生產。從全球研究機構看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日本固態電池研究體系成熟,計劃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日本在硫化物全固態鋰電池方面的研究成果較為突出。法國Bolloré公司是全球第一個將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運用於電動車的公司。海外申請專利前10名中,日本公司佔有9家,韓國公司佔1家。其中日本豐田株式會社申請的專利數最多,達到218件,佔總申請數的20.15%。
  • 固態鋰電池產業化及其影響深度研究報告
    解析二: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業內預計全固態鋰電池有望在 2020-2025 年期間實現小批量生產。從全球研究機構看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日本固態電池研究體系成熟,計劃 2022 年全面掌握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日本在硫化物全 固態鋰電池方面的研究成果較為突出。法國 Bolloré公司是全球第一個將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 運用於電動車的公司。海外申請專利前 10 名中,日本公司佔有 9 家,韓國公司佔 1 家。
  • 固態鋰電池研發願景和策略
    儘早理解如何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如何兼顧其它綜合技術指標的實現,儘早確定較為可行的技術路線,是目前學術界、產業界關心的重要問題。本文作者根據對目前液態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金屬鋰電池的科學與技術研發現狀的理解,小結了固態鋰電池目前仍需要解決的主要科學與技術問題,並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從規模製造的角度,比較了四種含有不同形式固體電解質材料電池的特點,預測了固態鋰電池的技術路線和實現時間。
  • 電力設備行業:從三個問題,深度解析固態鋰電池當前產業化進度
    解析 二: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業內預計全固態鋰電池有望在2020-2025年期間實現小批量生產。從全球研究機構看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日本固態電池研究體系成熟,計劃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 。日本在硫化物全固態鋰電池方面的研究成果較為突出。法國Bolloré公司是全球第一個將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運用於電動車的公司。海外申請專利前10名中,日本公司佔有 9家,韓國公司佔1家。
  • MIT最新Nature Energy: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的全固態鋰電池
    評論稱,全固態鋰電池在高電流密度下具有典型的低庫侖效應和鋰枝晶生長。而銀-碳複合負極可以緩解其中的一些問題,即使對於一個能量密度超過900 Wh L-1的電池也是如此。鋰金屬具有理論比容量高、電化學電位低等優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充電電池的理想負極材料。然而,鋰金屬負極由於鋰枝晶的生長而受到影響,這既會引起安全問題,也會降低其電化學性能。
  • 又薄又柔的固態電解質,讓全固態鋰電池飛起來!
    解決電池安全性能的重要任務,就這樣落到了全固態鋰電池的肩上。為了獲得與基於液體電解質的鋰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固體電解質需要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力學強度好、不可燃、化學穩定性等特性。然而,用於液體電解質的商業聚合物電解質隔板厚度僅有10 μm左右,如果採用如此薄的固體電解質勢必會極大地增加電池短路的風險。
  • 打破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瓶頸 中國科大提出原子級解決方案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當前主流鋰電池使用液態電解質,這存在起火等安全隱患,且特定體積內能夠儲存的能量有限。但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下一代固態鋰電池仍存在很多尚未攻克的難題。然而,主流電極材料也是固態物質。由於兩種固態物質之間的接觸幾乎不可能像固-液接觸那樣充分,目前使用固態電解質的電池難以實現良好的電極-電解質接觸,電池整體性能也並不令人滿意。「固態電池的電極-電解質接觸問題就像木桶的短板。」馬騁教授說,「近年來研究者們已經研發出多種性能優異的電極和固態電解質,但因為兩者間難以實現良好的接觸,鋰離子的傳輸效率受到很大限制。」
  • 淺談全固態鋰電池的優勢和挑戰
    如果通俗地講,全固態電池就是裡面沒有氣體、沒有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的電池。而考慮到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電池為鋰離子電池,我們在這裡將默認把「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當做全固態電池的代表(暫時忽略全固態鋰硫等新型電池)。 本文也會著重介紹全固態鋰離子電池(以下將全部簡稱為「全固態電池」)的各方面,以饗讀者。
  • 一文速覽近三年固態/準固態鋰電池領域TOP 10高被引研究論文
    固態鋰電池採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有機液態電解液,有望從根本處解決電池安全性問題,是電動汽車和規模化儲能理想的化學電源。當前固態鋰電池的研究重點主要在於製備高室溫電導率和電化學穩定性的固態電解質和適用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高能量電極材料,以及改善電極/固態電解質界面相容性。
  • 劉玉龍教授: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究
    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又稱為離子導電聚合物。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用作鋰離子電池電解質。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在電子、醫療、空間技術、電致顯色、光電學、傳感器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與液態電解液相比,具有高安全性能的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得到了飛速發展。同時,在全固態電池當中,有望搭配高容量的鋰金屬(3860 mA h g−1)作為負極,可以大幅度提高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
  • 蔚來固態電池包有望率先實現量產!
    1 固態電池有望率先量產 蔚來日上,蔚來透露,採用的固態電池採用了原位固態化技術。根據《電動汽車觀察家》目前掌握的信息,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研發原位固態化技術,很有可能就是蔚來的供應商。 所謂原位固態化,通俗一點說就是把液體轉化成固體,比如說先加入液體,加入液體之後就液體能夠跟顆粒很好的浸潤包覆,然後再將液態轉化為固態。
  • 日本開發出「超離子」固態鋰電池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4日(北京時間)報導,一個日本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能像電解液一樣產生電流的固態電介質,並用其製造出了固態鋰電池,其導電性可達到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的水平。
  • 日本開發出超離子固態鋰電池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4日(北京時間)報導,一個日本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能像電解液一樣產生電流的固態電介質,並用其製造出了固態鋰電池,其導電性可達到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的水平。研究人員表示,由於固體更緊密堅固,這種高導電性的固態鋰電池能在更寬的溫度範圍下供電,抵抗物理損傷和高溫的能力更強。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材料學》上。
  • 什麼是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安全性,其實是全固態電池領域發展的最根本驅動力之一。下面說一下固態電池的優勢 固態電池有哪些優勢? 優勢之一:薄--體積小 實際上,體積能量密度對於電池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如果就應用領域來說,要求從高到低是消費電子產品》家用電動汽車》電動公交車。 如果通俗地講,就是體積能量密度高了,因此相同質量的電池才能做的體積更小。
  • 鋰電池宿命:繞不過的固態電池
    但是鋰枝晶形成原因非常複雜:一種說法是負極表面不平整,會給鋰枝晶的形成提供場所和便利;還有一種說法是負極嵌入的鋰含量超過其承受範圍,多餘的鋰離子在負極表面沉積導致。形成原因複雜,也就意味著難以控制,鋰枝晶成為鋰電池發展中最大的障礙。
  • 關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淺析
    普遍認為,LiPON是全固態薄膜電池的標準電解質材料,並且已經得到了商業化應用。射頻磁控濺射的方法可以製備出大面積且表面均勻的薄膜,但同時存在著較難控制薄膜組成、沉積速率小的缺點,因此,研究者嘗試採用其它方法製備LiPON薄膜,如脈衝雷射沉積、電子束蒸發以及離子束輔助真空熱蒸發等。
  • 如何解決全固態電池中界面問題?
    固態電池是被看做下一代最有希望替代液態鋰電池的動力來源。固態電池與現有量產的動力電池相比,採用了固態的電解質。不同於液態電解質易燃的特徵,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腐蝕、不揮發、不存在漏液問題,在高壓下更穩定,允許電池在高電壓下工作,這樣就會很大程度地提高鋰電池的比能量和安全性。
  • UWO團隊揭示全固態鋰電池預成核劑的相演化過程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西安大略大學Xueliang Sun教授帶領的團隊和多倫多大學的Chandra Veer Singh教授,提出一種預成核劑(MoS2),通過控制鋰成核和沉積過程,在高電流密度下抑制鋰枝晶生長。此外,還闡明了預成核劑在運行的全固態鋰電池(ASSLB)電池中的相演化過程。
  • 固態電池全面分析——必經之路,2020準固態,2025全固態?
    產業化:2020 年前採用高鎳正極+準固態電解質+矽碳負極實現300 Wh/Kg,2025 年前採用富鋰正極+全固態電解質+矽碳/鋰金屬負極電池實現 400 Wh/Kg,2030 年前燃料/鋰硫/空氣電池實現 500 Wh/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