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火山蟲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冷卻材料
加熱和冷卻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也加大了很多製作成本,因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可被動幫助建築物或電子設備散熱的新方法。在近日,來自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海交大、以及 KTH 皇家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套基於光掩膜的新方案。有趣的是,這款新冷卻材料的相關主要結構受到了一種在泰國和印尼地區常見的長角甲蟲(Neocerambyx Gigas)的啟發。
這種甲蟲在火山周圍非常活躍,即便夏季氣溫通常可飆升至 40℃(104℉)以上,地面溫度更是可以達到 70°C(158°F),這這種環境下,它們依舊生活的非常滋潤。
研究人員對這些甲蟲的耐熱能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對其殼狀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經過一系列分析之後,仿製出了這種新型被動式冷卻膜。
據悉,長角甲蟲的翅膀上有微小的三角形結構,不僅能夠反射太陽光,還可以幫助其散發體內的熱量。
仿製工作從一種被稱作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的聚合物開始,然後將陶瓷顆粒摻入其中,並用類似於甲蟲翅膀的三角形圖案對膠片進行微壓印。
測試表明這款新掩膜具有相當優異的被動式散熱性能,仿生材料底下的物品溫度,可較太陽直射的情況下低 5.1℃(9.2°F)。
研究人員稱,新薄膜可用於窗戶、光伏面板、汽車、織物、可穿戴設備、以及其它電子設備的表面塗層,以達成節能和保持涼爽的效果。
研究作者 Yuebing Zheng 表示,新材料可在幾乎任何需要散熱的領域發揮作用,比如冰箱、空調和其它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來製冷的設備。
由於製作掩膜的材料和工藝已經相當普及,這項研究的商業化大批量生產的前景亦相當明朗。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繼續努力優化相關流程,以可帶來更好的效果。
關注風火輪,技術之路常相伴,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