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甲蟲啟發科學家發明了可被動冷卻的新型材料

2021-01-08 太平洋電腦網

加熱和冷卻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因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可被動幫助建築物或電子設備散熱的新方法。 好消息是,來自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海交大、以及 KTH 皇家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套基於光掩膜的新方案。 有趣的是,其結構受到了泰國和印尼地區常見的長角甲蟲(Neocerambyx Gigas)的啟發。

一卷被動式仿生散熱新材料(來自: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這種在火山周圍很是活躍,即便夏季氣溫通常可飆升至 40℃(104℉)以上,地面溫度更是可以達到 70°C(158°F)。

研究人員對這些甲蟲的耐熱能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對其殼狀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然後仿製了新型被動式冷卻膜。

據悉,長角甲蟲的翅膀上有微小的三角形結構,不僅能夠反射太陽光,還可以幫助其散發體內的熱量。

(圖自: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仿製工作從一種被稱作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的聚合物開始,然後將陶瓷顆粒摻入其中,並用類似於甲蟲翅膀的三角形圖案對膠片進行微壓印。

測試表明新掩膜具有相當優異的被動式散熱性能,仿生材料底下的物品溫度,可較太陽直射的情況下低 5.1℃(9.2°F)。

研究人員稱,新薄膜可用於窗戶、光伏面板、汽車、織物、可穿戴設備、以及其它電子設備的表面塗層,以達成節能和保持涼爽的效果。

Exotic Self-Cooling Beetle Inspires Film to Cool Electronics( via )

研究作者 Yuebing Zheng 表示,新材料可在幾乎任何需要散熱的領域發揮作用,比如 冰箱 、 空調 和其它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來製冷的設備。

由於製作掩膜的材料和工藝已經相當普及,這項研究的商業化大批量生產的前景亦相當明朗。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繼續努力優化相關流程,以期收穫更大的精細。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上。

原標題為《Biologically inspired flexible photonic films for efficient passive radiative cooling》。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受火山蟲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冷卻材料
    受火山蟲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冷卻材料加熱和冷卻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也加大了很多製作成本,因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可被動幫助建築物或電子設備散熱的新方法。在近日,來自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海交大、以及 KTH 皇家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套基於光掩膜的新方案。
  • 科學家打造新型被動冷卻系統
    科學家打造新型被動冷卻系統 2017-09-07 中國科學報 晉楠 【字體:大 中 小】   一項新研究報導了一個冷卻系統能夠被動冷卻水至低於環境溫度5℃,它或許可以減少為商用建築降溫所需的電力
  • 受甲蟲啟發的塗料可幫助遭受旱災的國家從稀薄空氣中集水
    --- 超雙疏材料可『彈出』空氣中的微小水滴 --- --- 新的解決方案可生產超級防霧的車窗和更快的排水系統 --- 北京2020年5月13日 /美通社/ -- 受一種沙漠甲蟲凹凸不平的皮膚啟發,科學家們創造出了一種新的設備,可從稀薄空氣中收集新鮮的飲用淡水。
  • 受火山爆發後冷卻效應啟發 應對全球變暖 科學家要給地球撐起...
    受火山爆發後冷卻效應啟發2015年開始,被藍色海洋環繞的南非第二大城市開普敦連續幾個冬季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乾旱。按照預估,開普敦需要在2018年4月12日關閉供水系統、限制居民用水,這一時間節點當時被叫作「零日」,人們也把這次事件稱作「零日」危機。雖然通過削減市政用水,同時緊急調配農業用水,開普敦這次「零日」危機得以避免。
  • 受駱駝毛皮啟發:科學家打造出無需通電的冷卻材料
    據外媒報導,當水蒸發掉時物質會保持較低溫度,但一旦水全部蒸發掉冷卻效果就會停止。考慮到這一點,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靈感來自駱駝毛皮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讓物品不用電就能保持涼爽。因此,蒸發冷卻效果持續的時間更長--雖然駱駝仍然出汗,但沒有假設的裸皮駱駝在脫水前出的汗多。MIT的材料以類似的方式工作,其底部由一層水凝膠,頂部覆蓋一層多孔的矽基氣凝膠。水凝膠由97%的水組成,隨著凝膠溫度的升高,水蒸發,凝膠溫度降低。
  • 科學網—仿生薄膜貼一貼 被動製冷無能耗
    這種甲蟲的翅膀上有微小的三角形結構,不僅能夠反射太陽光,還可以幫助其散發體內的熱量。 受其啟發,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以及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組成的一支研究團隊,基於刻蝕旋塗真空熱固化的新方法,仿生製備出具有長角甲蟲類似結構的柔性薄膜,在被動式輻射降溫的同時,實現了輻射降溫薄膜的宏量製備。 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受駱駝皮毛啟發,科學家發明新降溫材料,不插電持續8天降溫7度
    近日,MIT 的科學家模仿駱駝皮毛的功能,設計了一種新的雙層薄膜結構。這個薄膜由水凝膠和氣凝膠兩層組成,比傳統的單層的水凝膠保溫的時間延長了 400%。因此,在醫療、環境等領域,水凝膠都被認為是具有各種功能潛力的材料。由於易於實現和潛在的高冷卻能力,蒸發冷卻是最有前途的被動冷卻解決方案之一。
  • 科學網—科學家打造新型被動冷卻系統
    本報訊 一項新研究報導了一個冷卻系統能夠被動冷卻水至低於環境溫度5℃,它或許可以減少為商用建築降溫所需的電力,削減幅度可達
  • 科學家發明新型透明材料可作太陽能發電(圖)
    導讀: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和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透明材料來吸收太陽能,這一新的發明,有望在將來使整棟房子都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人們可能聽說過薄膜太陽能電池,但透明的材料做成的電池肯定沒聽過。
  • 史上「最黑」的材料,靈感來自「超白」的甲蟲
    可惜這一理想材料到目前為止只出現在教科書中,現今取得的進展與理想的黑體相距甚遠。複合納米材料.圖片來源:chemistryworld此外,該研究團隊還使用約100mW的納秒脈衝泵浦染料光放大器,對材料的結構黑度進行控制,並創建了一種新型光源,該光源不需要任何共振就能產生單色發射(帶寬約5nm)。這是通過光凝聚(light condensation)動力學實現的,所有吸收的電磁能自發地生成單色能量脈衝。
  • 英媒:科學家發明新型超白油漆 可為建築降溫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0月21日報導,一種新型超白油漆的反射能力超強,即便在強烈的陽光下,也可使建築物表面溫度降至低於周圍環境溫度。這種漆可幫助天氣炎熱的國家減少高耗能的空調設備的使用。報導稱,全球能源消耗量到2050年將增長90%,在此背景下,不使用能源就能令建築物被動保持涼爽的辦法在未來幾十年將變得至關重要。
  • 科學家發現可對塑料進行生物降解的甲蟲
    來自Pohan科技大學(POSTECH)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東亞本土一種叫甲蟲鞘翅目(P. davidis)的幼蟲可以消化聚苯乙烯並分解腸道中的聚苯乙烯。   由於分子結構獨特,聚苯乙烯是一種難以分解的材料,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解決廢塑問題。
  • 科研人員借鑑甲蟲鱗片研製出超白塗層材料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 科研人員從一類白色甲蟲的鱗片中得到啟發,研製出超薄、超輕、無毒而且可食用的新型白色塗層材料,其白度約相當於普通白紙的20倍,可用於化妝品、食品、醫藥和照明等多個領域。
  • 以駱駝雙層皮毛為靈感,科學家研發不用電的冷卻材料
    ,從駱駝「皮毛」的優點研發出不需要電力的冷卻材料。為了製造出保暖雙層的效果,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把位於底層、容易蒸發的凝膠(glands)想像成汗腺,上方導熱率較低的氣凝膠(aerogel)則是冷卻材料的「毛皮」,水分蒸發的同時阻止熱量跑進來。
  • 科學家仿效火山天牛,研發可自行降溫材料
    但隨著全球暖化加劇,我們只會愈來愈難避免使用空調等冷卻系統。由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上海交通大學以及瑞典皇家理工學院(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Stockholm)組成的研究團隊,就決定以大自然為師,參考一種居於東南亞火山區的天牛,研發可以自行降溫的材料,期望將來製造更環保的自行冷卻材質。
  • 動物帶來的靈感:受到了動物的啟發,而最終研發出來的10個發明
    人類的想像力是無窮的,正因如此,人類創造了無數個發明,並且通過發明創造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推進了科技的發展。但你有沒有想過,所有的發明的靈感都來自於哪裡呢?如果小編告訴你,有些發明的靈感來自於昆蟲,你是否會大吃一驚呢?接下來,我們就要和你分享,動物帶來的靈感:受到了動物的啟發,而最終研發出來的10個發明。
  • 動物帶來的靈感:受到了動物的啟發,而最終研發出來的10個發明
    人類的想像力是無窮的,正因如此,人類創造了無數個發明,並且通過發明創造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推進了科技的發展。但你有沒有想過,所有的發明的靈感都來自於哪裡呢?如果小編告訴你,有些發明的靈感來自於昆蟲,你是否會大吃一驚呢?接下來,我們就要和你分享,動物帶來的靈感:受到了動物的啟發,而最終研發出來的10個發明。
  • 這個小蟲子給了科學家大啟發
    《先進材料》和《ACS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近日載文稱,受到甲蟲們的啟發,德國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提高了一種矽橡膠的粘附性——他們先根據甲蟲腳在微觀尺度上構建了材料表面,然後用等離子體對材料進行處理。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隨著結構材料彎曲程度的改變,其附著力會產生顯著變化。這一成果將對微型機器人和抓取設備的研究有所幫助。
  • 校友楊榮貴教授團隊發明可實現日間高效輻射製冷的新型複合超材料
    傳統的製冷技術通常需要消耗能源和資源來帶走熱量,而輻射製冷技術是利用地球自然製冷方式的被動強化。地球每天從太陽吸收的200 petawatts的能量最終都是以輻射方式向超低溫(-270 ℃)的太空輸送以達到保持地球的生命溫度。 開發高效輻射製冷這種技術綠色環保,節能低碳,對減緩地球變暖趨勢具有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商界和廣大民眾的廣泛關注。
  • 新型生物啟發材料:可用於從海水中提取鈾!
    導讀據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官網近日報導,該實驗室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南佛羅裡達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啟發材料。這種材料可應用於一種環境友好且經濟划算的方案,從海水中回收鈾。背景鈾(Uranium)的原子序數為92的元素,其元素符號是U,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