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生物晶片傳感器 可快速檢測H1N1病毒

2020-12-04 科學網

左起:廖新萌、林遠、張弓

 

加拿大溫尼伯科學家正在致力於開發一種可攜式的低成本儀器——生物晶片傳感器。該設備能夠迅速檢測出某人是否攜帶或感染H1N1病毒。

 

近日,這項研究贏得了當地的一項創意競賽及5000加元獎金。據研究者稱,生物晶片傳感器能讓非醫務人員在一小時內檢測出流感病毒,並且每次檢測僅需10加元。而使用目前的技術,這樣的檢測需要花費好幾百加元。

 

這些科學家還稱,通過一定的校準,他們研發的可攜式設備還能夠檢測出某些病原體抗體,從而診斷一些傳染性疾病,例如SARS,HIV以及B肝等。

 

項目帶頭人、溫尼伯生物醫學工程師兼溫尼伯大學助理教授張弓(Michael Zhang)說,「這個儀器可用在癌症檢測中,任何人都能在家裡或者他們家庭醫生的辦公室裡使用這個儀器進行檢測。」

 

張弓和他的同事們在加拿大生物醫學發展協會的年度大賽擊敗其他四組參賽者而最終勝出。張弓的團隊成員還包括溫尼伯大學計算機教授廖新萌(Simon Liao),電子工程師黃斌(Bin Huang),以及曼尼託巴大學生物物理學家林遠(Francis Lin)。

 

研究者將用這筆獎金以及他們自己的一些資金投入來完成這個手持設備的模型製作。該模型將能通過唾液測試檢查出某種特定的疾病。一旦完成模型建造的工作,他們將需要更多的資金來進行臨床測試,以證明該儀器工作正常。只有通過臨床測試,這項設備才能夠得到如加拿大衛生署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等專業部門的批准。

 

曼尼託巴省公共健康首席官員Joel Kettner說,只要使用得當,這樣的診斷設備有潛在的利益。

 

Kettner說,「作為一種監測工具,這種設備非常有用。如果檢測結果足夠準確,這個儀器對於那些沒有疾病症狀而擔心自己是否患病的人無疑是一個福音。」

 

但是使用這個儀器為確診的患者提供醫療決策則是另外一回事了。他說,「人們可不希望因為儀器誤診而憂心忡忡的事情時常發生」。(張弓/編譯)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國外開發首個用於傳染病監測、DNA存儲的分子電子生物傳感器晶片
    5月6日消息,分子電子傳感器晶片的領導者羅斯威爾(Roswell)生物技術公司同世界領先的納米電子和數位技術研究創新中心Imec,宣布合作開發第一款商用分子電子生物傳感器晶片。這些晶片是Roswell公司強大的DNA測序新平臺背後的大腦,用於支持精密醫學、分子診斷、快速傳染病檢測和DNA數據存儲。
  • 紙基石墨烯生物傳感器可在不到五分鐘內檢測到COVID-19
    生物工程學研究生Maha Alafeef與他人合作開發了一種快速,超靈敏的測試,該測試使用基於紙張的電化學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檢測到病毒的存在。由伊利諾伊大學Dipanjan Pan教授領導的小組在ACS Nano中報告了他們的發現("使用反義寡核苷酸定向電化學生物傳感器晶片對SARS-CoV-2進行快速,超靈敏和定量檢測")。
  • 我開發出可檢測數百種病原微生物基因晶片
    據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 (記者李斌)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金迪克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經過5年研究,建立了人類已知病毒和部分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特異性探針資料庫,開發出檢測數百種病原微生物的高密度基因晶片。
  • 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Cathy導言:近日,史丹福大學開發出了「實時ELISA」技術,可對體內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常規的體檢一般都會進行血液檢查,這種檢測可為常規的診斷提供依據,但這種通用的測試僅能在單個時間段內提供血液快照信息,而無法進行動態的監測。對循環系統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連續不斷的實時檢測,可以提供有關患者健康狀況及其治療反應的見解。
  • 生物傳感器的應用詳解
    生物晶片 國外正在開發半導體生物傳感器,它包括一個參考電極和一個PH值量子場效應品體管感應膜,膜上固定有酶和微生物,當固定酶和微生物分別與待測物反應時,PH值發生變化,那麼輸出的電流或電壓就可測定,這就完成了對參加反應的化學物質的定量分析。如果把這些信號同計算機輸人端聯接,按一定的軟體程序,那麼,可開發生物模擬計算機。
  • 鍾南山院士指導研發快速檢測試劑盒,病毒快速檢測技術了解一下
    基因晶片基因晶片技術是核酸檢測技術中最值得細說的一種快速檢測技術,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高通量、大量樣品快速檢測,而且適用於未知病毒的檢測。基因晶片雖然名稱裡有「晶片」兩字,但和我們熟知的電腦晶片不同,它利用核酸分子雜交配對的特性,用核酸探針(probe)高效解讀和分析DNA樣品的序列。
  • 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開發出的那些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分享給大家!-020-0392-7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有助於快速提取和分析遺傳物質的技術,可用於在移動狀態下開展COVID-19測試,包括在機場和遠程測試中心。
  • 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生物晶片再立功
    這就是未來的小型縮微化檢測設備——CTC腫瘤檢測設備。ov2EETC-電子工程專輯生物晶片在「非典戰疫」也曾立功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生物晶片也在快速檢測和病原譜快速分析診斷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首批非典病原譜分析生物晶片和非典診斷專用晶片,可以用比一滴血還少很多的幾個微升血標本,快速檢測出非典病毒感染和可能發生的並發感染。
  • DNA生物傳感器晶片實現高靈敏度實時檢測單核苷酸多態性
    基於石墨烯的SNP檢測晶片將信號無線傳輸到智慧型手機《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於7月9日報導了研究團隊的成果,此項研究為價格更低、速度更快、便攜性更強的生物傳感器實現及早檢測出如癌症等疾病遺傳標記鋪平了道路。
  • 「Nature子刊」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實時ELISA」技術,可對體內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常規的體檢一般都會進行血液檢查,這種檢測可為常規的診斷提供依據,但這種通用的測試僅能在單個時間段內提供血液快照信息,而無法進行動態的監測。對循環系統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連續不斷的實時檢測,可以提供有關患者健康狀況及其治療反應的見解。
  • 博奧設計開發快速檢測微流控晶片 1.5小時內可檢測出2019新型冠狀...
    博奧在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應急處置工作組,由程京院士牽頭,全面調動集團優勢力量,迅速部署北京、成都、東莞三地檢驗所啟動緊急備戰狀態,春節期間,檢驗團隊24小時待命,檢測樣本隨到隨檢,7x24小時全時響應,確保以最快速度出具病原體檢測報告。冬季,眾多病毒會引起肺部炎症,急需排查。
  • 新冠肺炎正式命名來了,生物晶片助快速檢測!
    芯超生物1月17日即研製成功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已捐贈2萬人份檢測試劑盒到全國各地醫院及疾控中心,第二批捐贈價值300萬元試劑盒,可方便快速地用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醫院的早篩早診,不但增加檢測和診療的時效性,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廣大群眾在大型醫院密集檢查而導致的交叉感染。但需要進一步臨床驗證才可以批量生產,爭取進入國家藥監局應急通道,儘早申請醫療器械註冊證。
  • 美國最大石墨烯廠商開發用於新冠病毒檢測的石墨烯傳感器
    Grolltex與Sanford Burnham Prebys Medical Discovery Institute合作開發了基於石墨烯的病毒測試平臺,以幫助對抗COVID-19。該項目涉及使用手持讀取器單元和一次性塑料測試晶片,這些晶片用於美國的入境點(包括醫院和「醫療點」)。
  • 生物晶片原理
    從1992年美國人Stephen Foder 研製出第一塊基因晶片起,生物晶片技術飛速發展:從基因晶片到蛋白質晶片、組織晶片、細胞晶片、晶片實驗室,從表達譜晶片到診斷晶片、藥物篩選晶片、生物傳感器,從寡核苷酸晶片到cDNA 晶片、基因組晶片,新興的生物晶片技術層出不窮,生物晶片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展,生物晶片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在 2003年人類與SARS病毒的決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家藉助基因晶片技術迅速而及時地發現了病原體
  • ams光譜傳感器熱銷 可使實驗室的新冠病毒檢測平民化
    這也是快速檢測,15分鐘就得到結果。現在midge medical在設計PCB(印製板),使設計更為優化。「數位化LFT市場會有很大的需求。」Jennifer Zhao解釋道,因為COVID-19病毒還持續在全球範圍擴散;另外,既使在後疫情時代,常態化的防疫也會是非常重要。ams等公司首先推出抗體檢測,之後還有抗原方案,希望對病毒的持續攻堅會有很大的幫助。
  • 新型半導體晶片可以檢測四分之一摩爾質量的抗原
    這款傳感器晶片是利用以毫米級加工的半導體技術創造的,作為物聯網生物傳感器,可在家中進行抗原和抗體檢測,有望為遠程醫療做出貢獻。該測量裝置只需使用極少量的血液、尿液、唾液或其他體液就能簡單快速地檢測出疾病,將成為準確診斷疾病、驗證治療效果、檢查復發和轉移的重要工具。目前正在研究通過檢測這些液體中含有的DNA、RNA和蛋白質來測定治療結果和病理反應的生物傳感器。
  • 快速檢測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科技
    中國為什麼能快速檢測新冠病毒?作為生物檢測技術的研究者,筆者希望藉此機會跟大家探討一下,如何診斷一個新發病原體,如何快速檢測新冠病毒。這樣算下來,從1月16日湖北省收到國家疾控中心下發的試劑盒到1月18日通報第一批檢測結果,負責檢測病毒的工作部門可以說是馬不停蹄了。在此基礎上,目前有機構開發出了簡化版的試劑盒,可將單次檢測的時間縮短到約3小時。
  • 東方生物中報淨利增近15倍 液態生物晶片檢測儀完成開發
    梳理中報可以發現,報告期內,公司新開發的三款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為公司上半年帶來了巨額收益。未來,公司重點發展分子診斷、生物原料、診斷儀器和液態生物晶片等產品,有望成為我國體外診斷行業的龍頭。公司中報稱,在液態生物晶片技術平臺建設上,公司依託螢光納米晶體製備技術、螢光功能微球製備技術、螢光微球編碼技術及液態生物晶片檢測儀系統技術等核心技術,已基本完成液態生物晶片檢測儀的開發工作。液態生物晶片技術較化學發光法具有檢測標本用量少、檢測時間短等優點,具有替代目前主流的化學發光法體外診斷技術的潛力。
  • 生物傳感器比你更「懂你」
    根據設計,耳機用以收集運動數據,進行心率檢測和無線藍牙傳輸,並通過內置高精度運動傳感器,準確記錄並分析使用者的運動及行為狀態。生物傳感器像理智的研究者一樣敏銳地體察並反饋人類的方方面面。利用信息獲得真實感受,增進理性,延伸人類存在的維度。在尚未投入大規模使用以前,生物傳感器已浩浩蕩蕩闖入了科學家的實驗室。
  • 內地誕生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內地誕生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與上海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出內地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據了解,該蛋白質晶片主要用於SARS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鑑別診斷,觀察感染SARS病毒之後體內特異性抗體的動態變化,幫助監視病情發展,還可檢測接觸者是否感染過病毒或已產生了相應的抗體等。  在新聞通氣會上,胡賡熙研究員首次向外界發布了該生物晶片的照片。他介紹說,這個檢測系統共有十一抗原信息有序地排列在一種新型的高分子晶片基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