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指導研發快速檢測試劑盒,病毒快速檢測技術了解一下

2020-12-03 騰訊網

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採用了一種病毒快速檢測技術。這種檢測方法對操作要求較高,不適合基層衛生院,同時由於新冠病毒變異性強,導致檢測結果可能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

據央視新聞消息,2月14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外透露,近日,在鍾南山院士的指導下,實驗室聯合多家研究機構,最新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並已在實驗室和臨床完成初步評價。

據介紹,僅需採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鐘內肉眼觀察獲得檢測結果,且患者的血漿稀釋500至1000倍後,仍能檢測出陽性條帶。通過對部分臨床已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陽性(但PCR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血樣進行復檢,該試劑盒能檢出相當部分(IgM)陽性,提示可與核酸檢測形成互補。

目前該試劑盒(科研用)樣品已大批送至湖北省武漢市、黃岡市、大冶市等地基層衛生機構等,與核酸檢測等技術聯合用於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測試評估。

病毒快速檢測技術的價值

從公布的信息看,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採用了一種病毒快速檢測技術。很多人可能不明白這種病毒快速檢測技術的具體好處,簡單說就是便攜性突出,可以配備到基層衛生機構,相當於延伸了對抗疫情的前線。其次就是它的高效率,15分鐘出檢測結果,對遏制新冠病毒傳播有重要意義。我們都知道,被新冠狀病毒感染後,患者的早期臨床症狀與普通感冒比較相似,僅憑臨床症狀表現,難以及時、準確地發現和診斷,如果對患者處理不當,既影響救治,又可能導致病毒迅速傳播。

實際上,在人類和疫病的對抗中,尤其面對烈性傳染病時,確診病例比治療更為重要,因為早發現就可以及時控制疫病流行。在這方面,病毒的快速檢測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相當於讓人類跑在病毒傳播的前面。

正因為如此,病毒快速檢測技術近年來發展相當迅速,檢測方法和手段豐富多樣,大體可以分為核酸檢測技術和蛋白質檢測技術。

核酸檢測技術

核酸檢測技術主要有實時聚合酶鏈反應(簡稱RT—PCR)、重組聚合酶擴增技術(簡稱RPA)和基因晶片技術。其中RT—PCR是一種經典的檢測方法 ,從建立到現在都是一種重要的核酸檢測方法,目前人6種冠狀病毒都建立了相應的RT—PCR 檢測方法。但這種檢測方法對操作要求較高,不適合基層衛生院,同時由於新冠病毒變異性強,導致檢測結果可能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

相比之下,正在發展的重組聚合酶擴增技術(RPA)有可能取代PCR技術。重組聚合酶擴增技術(RPA)的最大特點是降低了操作難度、簡化了操作步驟,而且結果可以通過核酸電泳、試紙條乃至螢光定量檢測,能滿足現場檢測要求,適合海關、機場等檢驗檢疫。不過,短板也很明顯,就是檢測穩定性不佳,而且引物和螢光探針設計比較困難。

基因晶片

基因晶片技術是核酸檢測技術中最值得細說的一種快速檢測技術,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高通量、大量樣品快速檢測,而且適用於未知病毒的檢測。基因晶片雖然名稱裡有「晶片」兩字,但和我們熟知的電腦晶片不同,它利用核酸分子雜交配對的特性,用核酸探針(probe)高效解讀和分析DNA樣品的序列。

核酸探針是生物傳感器的一種,高度集成化是它和電腦晶片相似的地方,不過它集成的不是半導體電晶體,而是成千上萬成網狀排列的基因探針。簡單說,基因探針實際是一段已知序列的核苷酸,它利用核酸雜交分子配對的特性(腺嘌呤與胸腺嘧啶連在一起形成兩氫鍵,鳥嘌呤與胞嘧啶連在一起形成三氫鍵),可以與互補的核苷酸結合,從而測定待測的DNA序列(見下圖)。

基因晶片技術用於病毒檢測已經有了許多成功案例,KATOSKI等成功開發出的一種病毒檢測基因晶片,能對包括伊波拉5種亞型在內的共199種病毒進行檢測、分型和鑑定,特別適用於多種病毒存在的複雜狀況下的檢測甄別。不過,儘管基因晶片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被提出來,並在1998年被美國科學促進會列為年度自然科學十大進展之一,但基因晶片技術目前用於病毒快速檢測還不夠成熟,使用成本高,多種探針的最佳條件也不一致。

蛋白質晶片

除核酸快速檢測技術外,目前應用前景較為廣闊的還有蛋白質檢測技術中的蛋白質晶片技術。

由於人體遭受病毒入侵後,體內的病毒抗原會急劇增加,同時人體免疫系統會產生大量抗體反擊,蛋白質晶片技術就是利用抗體和抗原結合原理,快速檢測病毒的一種方法,其突出特點是可以通過螢光信號檢測,由於高通量且適用大樣品特點,可以用在出入境檢查和人群篩檢。

目前,蛋白質晶片技術已有不少成功案例。2014年, ZHIRNOV等研發出的蛋白質晶片,可以檢測西非流行的伊波拉、拉沙熱病毒、馬爾堡病毒的RNA聚合酶,以應對西非未來可能出現的疫情。

此外,國外有機構已經研發出可直接用於血清樣品檢測的蛋白質晶片,而且無需標記物。在模擬實驗中,該晶片成功檢測了稀釋在血清中濃度低至 100 PFU/mL的某種伊波拉病毒重組蛋白,檢測時間不到30分鐘,證明了蛋白質晶片技術用於檢測病毒時,具有快速、準確、簡便的優點。

由此推測,鍾南山院士指導研發出的新型冠狀病毒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應用的可能就是一種新開發的蛋白質晶片技術。

目前,蛋白質晶片技術用於病毒快速檢測的最大短板在於價格昂貴,待到這一技術成熟並大規模製備時,成本將會大幅下降,可望應用到機場、地鐵等人流密集場所,高效率篩檢發現病例,有效控制疫情。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發現病毒、對抗病毒的方法會越來越多,人類也將不斷降低疫病的危害。

主要參考資料:

《人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方法的進展》,作者/牛培華 王延群 譚文杰

《伊波拉病毒快速檢測技術研究進展》,作者/李以聖 萬成松

相關焦點

  • 鍾南山「點題」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在川投產 每天生產12.4...
    四川在線記者 熊筱偉如何能快速、準確知道一個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四川造」給出了解決方案。除了新冠病毒,這種試劑盒也能同時檢測甲型流感病毒、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甲型H3N2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宋雲鵬還談到一個幕後故事:由於項目啟動較早,研發之初並未包括對新冠病毒的檢測。是在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專家庫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和李蘭娟直接建議和指導下,才進行了相關研發。
  • 全國首個多指標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批 一次可查6種病毒
    2月22日,由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同設計開發的包括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在內的「呼吸道病毒(6種)核酸檢測試劑盒(恆溫擴增晶片法)」獲國家藥監局第2批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醫療器械審批批准,將迅速應用到疫情防控前線,為眾多患者及一線醫務人員提供快速、精準、有效診斷。
  • 上海研發快速檢測設備 可實現9個樣本同時檢測新冠病毒
    記者12日從上海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與合作企業協同研發了新冠病毒核酸、抗體抗原多通道快速檢測設備關鍵部件及儀器,其中抗體抗原免疫螢光檢測儀器與相應的試紙條結合可實現9個樣本同時快速檢測。據了解,針對新冠病毒的多通道快速檢測的緊迫需求,上海理工大學光學團隊緊密協同崑山上理光電信息應用技術研究院、上海科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市科委創新計劃相關技術的基礎上,協同其它科研院所研發出恆溫螢光檢測試劑盒及通用恆溫螢光檢測儀、適合於變溫qPCR核酸檢測試劑盒的RT_qPCR實時螢光定量檢測儀等關鍵部件及儀器。
  • 快速檢測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科技
    中國為什麼能快速檢測新冠病毒?作為生物檢測技術的研究者,筆者希望藉此機會跟大家探討一下,如何診斷一個新發病原體,如何快速檢測新冠病毒。1月16日,首批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生產的PCR試劑盒下發到各省級疾控中心,這是近幾日出現確診病例數量快速增長的直接原因。冠狀病毒檢測PCR試劑盒的工作原理大致是:通過提取病人樣本中的RNA,進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通過擴增反應將樣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加以放大,最後以螢光的方式讀取信號。
  • 三種快速支原體檢測試劑盒檢測原理與優缺點比較
    能否找到一種省時、省力且準確性高的方法檢測支原體汙染呢?目前,市場上具有多款支原體快速檢測試劑盒,我們選取了其中3種品牌的快速支原體檢測試劑盒,就其檢測原理與優缺點進行一下比較。一、美國CLARK Bioscience品牌一步法檢測試劑盒美國CLARK Bioscience公司研發的一步法支原體檢測試劑盒One-step Quickcolor Mycoplasma Detection Kit,利用等溫擴增的方法,可檢測7種常見支原體的基因。
  • 2分鐘完成檢測!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可用於家庭自測、企業復工、學校返校等
    記者從杭州醫學院獲悉,浙江研發出了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最快2分鐘完成檢測。
  • 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生物晶片再立功
    這種POCT快速檢測試劑盒,運用免疫膠體金層析技術,實現對人體血清、血漿或全血中新型冠狀病毒IgM/IgG抗體的體外定性檢測,加樣後15分鐘內就可以觀察到結果。而現有的PCR檢測平臺有很高的技術門檻,需要配備專業實驗室、專用儀器和技術人員,一般最快需要兩個多小時左右的檢測時間。
  • 山東戰「疫」最美青年丨陳蕾:12天研發出新型快速核酸檢測試劑盒...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8日訊 新冠病毒作為一種新發傳染性病毒,人們對其認識還十分局限,仍無相應治療特效藥,而疫苗的研發需要一定的周期,短時間內無法進行應用。遏制疫情擴散的關鍵且有效的環節,就是對新型冠狀病毒進行診斷,及時對新冠感染者進行發現、隔離、治療從而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因此,研發快速、準確、高效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成為當前「疫」阻擊戰的關鍵。
  • 聖湘生物成功研發快速鑑別檢測試劑
    聖湘生物與您一起探索基因世界的奧秘,努力研發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術和產品服務, 全面推動分子診斷應用普適化、全場景化,守護大眾「健康夢」!目前境外輸入病例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重點,近期散點疫情源頭均指向境外人和物的輸入,加上B.1.1.7突變病毒株的出現,其傳播力和危害性更大,目前主要依靠測序技術進行B.1.1.7突變病毒株鑑別,檢測周期較長,不利於輸入病例的快速防控管理,急需快速精準的檢測方案迅速地進行流行病學追蹤和防控!
  • 中國研發 珀金埃爾默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批美國FDA緊急使用...
    據了解,在中國疫情爆發伊始,珀金埃爾默的中國本土團隊快速反應,第一時間研發出可用於血液和各種呼吸道樣本檢測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核酸檢測試劑盒(PCR-螢光探針法),並進入了中國國家藥監局註冊審批程序。同時,該試劑盒產品已完成歐盟的CE Mark自我聲明,具備歐盟市場的準入條件,可在包括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銷售。
  • 一小時內快速鑑別,聖湘生物研發出新冠變異病毒核酸檢測試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6日訊(記者 潘顯璇 實習生 陳瑜玲 視頻 郭輝)記者今日從上市湘企聖湘生物獲悉,該公司已研發出快速鑑別新冠突變病毒的檢測試劑盒,可以實現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通報出現新的B.1.1.7新冠病毒株。《科學》雜誌刊文稱,變異病毒傳播能力要比原始毒株高70%左右,而倫敦最近新冠感染病例超過60%都來自變異病毒。世衛組織強調,雖然初步評估顯示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不會增加疾病嚴重性,但其會導致更高的發病率,產生更多住院及死亡病例,需要採取更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來控制這些變異病毒的傳播。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什麼意思?如何進行核酸檢測?試劑盒是什麼?
    目前核酸檢測是確認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也是患者確診的重要流程之一,但你知道新冠病毒是如何進行核酸檢測的麼?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核酸檢測全過程。第四,擴增後分析區就是分析樣本內核酸能能否與標準樣配對,通過儀器檢測的到,就判斷成陽性,如果檢測不到就是陰性。本工作區域應設置為負壓狀態,空氣流向為由外向內,以防止擴增產物的氣溶膠的流出。實驗室內核酸檢測流程多,時間長,檢測能力有限,於是就有了核酸檢測試劑盒,試劑盒究竟是什麼?
  • 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 是怎麼做到的?
    作為生物檢測技術的研究者,筆者希望藉此機會跟大家探討一下,如何診斷一個新發病原體。 這樣算下來,從1月16日湖北省收到國家疾控中心下發的試劑盒到1月18日通報第一批檢測結果,負責檢測病毒的工作部門已經可以說是馬不停蹄了。 在此基礎上,目前有機構開發出了簡化版的試劑盒,可將單次檢測的時間縮短到約3小時。 研發生產試劑盒需要多久?
  • 為入境旅客快速檢測,日本研發新型試劑盒,20至25分鐘內可出結果
    為加快入境旅客新冠病毒檢測速度,日本政府將於本月與日本鹽野義製藥公司籤訂協議,授權後者大規模生產一種新型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日經亞洲評論》雜誌22日報導,上述試劑盒由日本大學教授桑原正靖領銜的團隊研發。桑原團隊研發的試劑盒採用三元起始複合物信號擴增法,把受檢者唾液樣本在95攝氏度加熱兩分鐘後放入一種可變色試劑,20至25分鐘內便可判定受檢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 1小時內快速鑑別,聖湘生物已研發出新冠變異病毒核酸檢測試劑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郭志強)日前,記者從核酸試劑生產龍頭聖湘生物(688289.SH)獲悉,公司已研發出快速新冠突變病毒鑑別檢測試劑盒,可用於鑑別B.1.1.7新冠病毒株。當前,B.1.1.7突變病毒株鑑別主要依靠測序技術,檢測周期較長,不利於輸入病例的快速防控管理,急需快速精準的檢測方案迅速地進行流行病學追蹤和防控。據聖湘生物方面透露,該試劑可以實現1小時內鑑別區分新突變毒株B.1.1.7和非突變毒株。聖湘生物已經上市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已可覆蓋B.1.1.7突變毒株檢測。
  • 1小時內快速鑑別,聖湘生物已研發出新冠變異病毒核酸檢測試劑_周刊...
    聖湘生物已經上市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已可覆蓋B.1.1.7突變毒株檢測。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郭志強)日前,記者從核酸試劑生產龍頭聖湘生物(688289.SH)獲悉,公司已研發出快速新冠突變病毒鑑別檢測試劑盒
  • 聖湘生物:已成功研發出1小時內快速鑑別新冠變異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
    摘要 【聖湘生物:已成功研發出1小時內快速鑑別新冠變異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聖湘生物宣布研發出快速新冠突變病毒鑑別檢測試劑盒,可用於鑑別B.1.1.7新冠病毒株。該試劑可以實現1小時內鑑別區分新突變毒株B.1.1.7和非突變毒株。
  • 新冠肺炎如何快速確診,PCR螢光檢測技術功不可沒
    為了應對檢測效率低下的問題,12月26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收集到來自武漢市的一份患者標本,經過長達10天地檢測發現了類似SARS的新型冠狀病毒,並獲得了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用相當快的速度完成了分離病毒、測序等步驟,並迅速研發出測試試劑。經過相關部門的加速審批,目前已經量產試劑盒,全國大中城市已經基本覆蓋。
  • 「手持式QPCR」實現新冠現場快速檢測
    該設備是國內自主研發的新型現場化快速核酸檢測設備,可40分鐘完成新冠病毒的現場自動化核酸檢測。海關總署於2020年1月緊急立項一批新型冠狀病毒口岸防控應急技術研究項目,北京中科生儀科技參與實施的「研發基於核酸擴增技術的現場快速一體化檢疫裝備及配套試劑」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 45分鐘出結果 準確率99% 江蘇機構研發新冠病毒快速核酸檢測系統
    /a/20200412/11d4a4ffd55b46e4838779ca2007b5f7.shtml   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近日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研發出一套新冠病毒現場快速核酸檢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