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收錄於話題#最新研究169#診斷檢測19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近日,史丹福大學開發出了「實時ELISA」技術,可對體內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進行實時動態監測。

常規的體檢一般都會進行血液檢查,這種檢測可為常規的診斷提供依據,但這種通用的測試僅能在單個時間段內提供血液快照信息,而無法進行動態的監測。對循環系統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連續不斷的實時檢測,可以提供有關患者健康狀況及其治療反應的見解。

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與放射學教授Tom Soh說:「驗血很有用處,但它不能告訴您例如患者的胰島素或葡萄糖水平是增加還是減少。對這些生物標記物水平進行動態檢測是十分重要的。」

近日,Soh教授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助理教授Eric Appel及其同事合作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提供這一至關重要的缺失信息。

他們的技術稱為「實時ELISA(RT-ELISA)」,能夠非常快速地執行多種血液測試,然後將各個結果拼接在一起,從而能夠連續、實時地監測患者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研究人員最終得到的不是快照,而是「電影」。

RT-ELISA原型包括三個模塊:在第一個模塊(底部)中,將受試者血液與含有靶蛋白檢測探針和螢光檢測抗體珠的溶液混合。第二個模塊(右上方)去除過多的血細胞。第三個模塊(左上方)將螢光標記的珠子轉移到檢測窗口,以通過高速相機進行檢測 圖源:Caitlin Maikawa

這項工作於12月21日發表於《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題為「A fluorescence sandwich immunoassay for the real-time continuous detection of glucose and insulin in live animals」。

研究人員使用該設備同時檢測了糖尿病實驗大鼠體內的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研究人員還說,他們的設備還有更多功能,可以輕鬆改裝以監測幾乎任何目標蛋白質或疾病生物標誌物。

從技術上講,該系統基於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ELISA一直是生物分子檢測的「金標準」,幾乎可以鑑定血液中的任何肽類、蛋白質、抗體或激素。例如,ELISA分析擅長於識別過敏源。它還可用於檢測HIV、西尼羅河病毒,以及可導致COVID-19的SARS-CoV-2冠狀病毒等。

Soh說:「我們不斷進行ELISA。」

實時ELISA本質上是一個晶片實驗室,晶片內的微小管道和閥門比頭髮直徑還小。靜脈注射針將患者的血液引導到該設備的微小迴路中,並在此微小迴路中反覆進行ELISA。

Soh將這一過程比為製作「蛋白質三明治」,該過程將兩個分子或抗體連接到目標蛋白質上。定製一種抗體來識別並結合在特定的生物標誌物上,結合之後,第二種抗體隨即被激活。該抗體發螢光或發光,可通過高速相機對其進行監測。根據血液樣本的發光程度,科學家不僅可以確定目標蛋白是否存在,還可以確定其濃度。血液中存在的靶分子越多,樣品將越亮。

Soh說,目前已經為葡萄糖、乳酸鹽和氧氣等一些血液標記物開發了實時連續血液監測器,但事實證明,將這種技術擴展到這幾個例子之外「非常困難」。這就是實時ELISA對多種蛋白質的靈活性特別好的原因。

Soh說:「不要僅僅將其視為胰島素傳感器。而應將其視為以全新的方式進行ELISA的一種技術。」

實時ELISA可能還可以為生物醫學研究帶來好處,可以提供有關藥物和其他療法有效性的即時和詳細反饋,但Soh認為,該設備在重症監護室和急診室中將使最為有用的,因為及時和準確是最重要的。

例如,Soh指出了由COVID-19引發的「細胞因子風暴」。隨著疾病的發作,患者的免疫系統會發出高度防禦性警報,並產生抗病毒信號蛋白,稱為細胞因子。在某些情況下,即使在疾病得到控制後,身體也無法降低細胞因子水平,而是產生越來越多的細胞因子,這可能導致膿毒症和內部器官衰竭。

Soh設想了實時ELISA的未來版本,該版本將能夠告訴醫生,在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中,細胞因子水平是否正在下降。Soh和他的團隊已經在這方面開展工作,對其設備進行改裝以測量關鍵的細胞因子,即IL-6。而目前,我們必須將IL-6測試送到實驗室進行處理,並且需要三天才能得到結果。

Soh說:「在膿毒症中,時間是關鍵,每隔一個小時,死亡的可能性就會增加8%。將患者的檢測時間縮短,可能會挽救生命。」

名詞解釋

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ELISA):指將可溶性的抗原或抗體結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載體上,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進行免疫反應的定性和定量檢測方法。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為免疫學中的經典實驗。

膿毒症(sepsis):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臨床上證實有細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雖然膿毒症是由感染引起,但是一旦發生後,其發生發展遵循其自身的病理過程和規律,故從本質上講膿毒症是機體對感染性因素的反應。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blood-test-device-blood-chemistry.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0661-1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實時ELISA」技術,可對體內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常規的體檢一般都會進行血液檢查,這種檢測可為常規的診斷提供依據,但這種通用的測試僅能在單個時間段內提供血液快照信息,而無法進行動態的監測。對循環系統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連續不斷的實時檢測,可以提供有關患者健康狀況及其治療反應的見解。
  • 生物技術與新型生物標誌物助力多種疾病的診斷
    2017年9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新型生物標誌物或生物技術應用於疾病診斷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新型檢測技術可「兩分鐘」診斷肝癌發生風險
  • 「新進展」在家就可讀取癌症生物標誌物水平!華人科學家共同開發出手持檢測設備
    通過對癌症生物標誌物的檢測可以改變這種現狀。癌症標誌物是指由腫瘤細胞直接產生或由非腫瘤細胞經腫瘤細胞誘導產生的物質。對於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可對腫瘤存在、發病過程及預後作出判斷。一直以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較低,尤其是晚期才被診斷出來癌症的患者,生存率更低!通過對癌症生物標誌物的檢測可以改變這種現狀。
  • 生物標誌物的識別如何幫助改善多種人類疾病的診療?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多種指示疾病的生物標誌物,這對於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新型療法的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研究報導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因此,目前急需一類能夠指徵上述"窗口期"的生物標誌物",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Nobuyuki Takakura教授說道。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因此,在各種穿戴式生物傳感器中,通過皮膚接觸的表皮可穿戴生物傳感器最受人關注。 表皮可穿戴生物傳感器可以在皮膚表面對汗液或間質液採樣,並對其中的生物標誌物進行實時分析或連續監控。這類傳感器通常依賴於生物受體以生物催化和離子識別標誌物,並以光學、電化學或機械等不同的傳導模式相結合。目前,電化學和色差是兩種主要的傳導模式。
  • 【盤點】生物標誌物亮點研究一覽
    【7】BJC:新生物標誌物助力檢測大腸癌盧森堡大學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一種新生物標誌物,可用來檢測最致命的癌症類型之一——大腸癌。該測試可以快速檢測出惡性程度最高和積極形式的膀胱癌患者,有助於調整和加快患者治療。英國伯明罕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測量600例膀胱腫瘤患者尿液中蛋白EpCAM的含量。他們發現,尿液中較高水平蛋白EpCAM的患者,其癌症更具侵略性。英國伯明罕大學醫生道Douglas Ward說:這種蛋白質可以用來幫助醫生決定哪些檢查或治療對於患者是最好的辦法,並可能防止不必要的治療延誤。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表皮可穿戴生物傳感器可以在皮膚表面對汗液或間質液採樣,並對其中的生物標誌物進行實時分析或連續監控。這類傳感器通常依賴於生物受體以生物催化和離子識別標誌物,並以光學、電化學或機械等不同的傳導模式相結合。目前,電化學和色差是兩種主要的傳導模式。通過將傳感器直接與皮膚貼合,表皮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現實。
  • 不只PCR可以Digital,Quanterix Digitial ELISA詳解
    蛋白質是生命功能的最終執行者,也是臨床診斷、疾病分型、藥物篩選等生物醫學相關領域重要、應用廣的檢測對象。免疫檢測一直以來在蛋白質檢測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免疫檢測技術如ELISA,CLIA等的靈敏度一般只能達到pg/mL水平。
  • 或成敗血症病人救星:斯坦福創新設備能對血液進行實時連續監測
    據外媒報導,對病人血液變化的持續監測對醫生來說是革命性的重大進步,史丹福大學的一個生物工程師團隊讓我們離這一現實又近了一步。近日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一種有可能檢測出醫生需要監測的任何分子或蛋白質的血液水平的實時變化的新型設備。
  • 可拉伸的氣體傳感器,用於檢測人體和有毒環境中的生物標記
    可拉伸的氣體傳感器,用於檢測人類和有毒環境中的生物標記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對納米材料,傳感器設計和製造方法的新理解可以幫助開發可拉伸,可穿戴的氣體傳感器,以監測人體中的氣態生物標誌物和暴露環境中的有毒氣體。
  •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_DNA甲基化生物...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
  • 斯坦福的「菊紋」智能馬桶火了,但隱私性和準確性如何?獨家專訪
    近日,《自然 - 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雜誌就發布了一項關於 「智能馬桶」 的最新研究,這項研究由多位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一時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癌症生物標記物有助開發多種癌症血液檢測技術
    2014年1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利物浦舉辦的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NCRI,National Cancer Reasearch Institute)會議上,來自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表示,他們已經在癌症病人的血液中鑑別出了800多種生物標誌物,這或許可以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出單一的血液檢測技術來對多種癌症進行早期檢測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這種新型生物標誌物或能幫助研究者開發新型療法,在癌細胞擴散之前精準靶向殺滅這些癌細胞,研究者Pamela Pollock表示,如今我們開發並優化了一種新技術來專門檢測導致惡性子宮內膜癌和子宮癌的基因突變,這種生物標誌物基於FGFR2
  • 使用LBA分析方法進行大分子生物標誌物的定量檢測分析
    隨著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產品研發效率和安全性越來越成為醫藥研發中關注的重點,很多傳統藥企和新興的生物技術公司往往會在藥物研發過程中使用生物標誌物以加速藥物研發進程和確保產品安全性。在對生物標誌物的檢測上,使用商業化的試劑盒可以說是目前大部分企業的首選。
  • 史丹福大學提出用血液測試來測量有氧適能的可能性
    來自史丹福大學的一項令人印象深刻新研究對人體對運動的分子反應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徹底的調查。 這項研究詳細記錄了單節有氧運動是如何引發廣泛的系統性分子變化的,研究結果指向了未來可能的血液測試,可以客觀地測量一個人的總體體能。
  • 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
    -020-0392-7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有助於快速提取和分析遺傳物質的技術,可用於在移動狀態下開展COVID-19測試,包括在機場和遠程測試中心。由BioPRIA和莫納什大學化學工程系領導的研究小組,包括來自ARC融合生物納米科學與技術卓越研究中心(CBNS)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凝集測定法,用於確定血液樣品中是否存在針對SARS-CoV-2感染而產生的抗體。雖然當前的拭子/ PCR測試可以用於識別COVID-19呈陽性的病例,但凝集測定法可以用於檢測因感染而產生的抗體,從而為接種疫苗的臨床試驗提供協助。
  • 由單樣本動態網絡標誌物檢測生物過程/疾病過程的
    該成果首次建立單樣本「landscape」動態網絡標誌物(DNB: dynamic network biomarker)理論和方法,實現基於單個樣本數據可檢測生物動態過程/疾病過程的臨界狀態及其關鍵分子。
  • 禮來P-Tau生物標誌物檢測有望早期診斷阿爾茨海默症
    編譯丨範東東日前,禮來研究人員在11月初舉行的阿爾茨海默症臨床試驗(CTAD)會議上表示,公司旗下研究的磷酸化tau(P-tau)生物標誌物檢測方法有望實現更早期、更準確的檢測。為此,禮來及其致力於發現和開發放射性藥物和影像學方法的全資子公司Avid Radiopharmaceuticals正在進行P-tau217作為AD病理生物標誌物的研究。
  • 腫瘤標誌物 7 種檢測方法學大比拼
    這些檢查對於腫瘤早期的檢測效果十分有限,部分檢測方法不僅價格昂貴,且會給患者帶來痛苦。因此,在腫瘤早期階段開展快速、有效的檢測十分必要,不僅可以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還可以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腫瘤標誌物的篩檢對於腫瘤早期檢測具有重要意義[1]。  腫瘤標誌物是指由腫瘤組織或宿主與腫瘤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類活性物質,能夠提示腫瘤存在與生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