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在過渡金屬碳化物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9-18 小材科研

環境友好和高熱值的氫能被認為是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品。為了實現有效的氫轉化,開發高效率和長期穩定的電解水析氫反應(HER)催化劑迫在眉睫。目前,Pt被認為是最優的HER催化劑,但昂貴的成本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在眾多非貴過渡金屬(例如:Ni、V、Mo、Fe、Cr和W)及其化合物中,過渡金屬碳化物(TMCs)因其具有類似貴金屬Pt的電子結構和催化特性而備受關注。但是,TMCs表面的氫結合能(∆GH *)負值較大,Hads脫附受到限制,需要進一步優化其電子結構。

圖1. Ni活化TMC的合成示意圖。

近日,湖南大學先進炭材料研究中心李軒科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影響因子:25.245) 上發表題為「Ni‐Activated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in Acidic and Alkaline Solutions」的封面文章。該工作通過引入吸附Ni在TMC表面(M = V,Fe,Cr和Mo)顯著增加了催化劑的活性位點數量和本徵催化活性

圖2.Ni-GF/VC的XRD、XPS、XAFS表徵。

這一普適性的Ni活化策略使得催化劑在酸鹼性環境中都表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性能和穩定性:在10 mA cm-2時,Ni-GF/VC和Ni-GF/Fe3C催化劑在1 M KOH中的過電勢分別為128和93 mV,在0.5 M H2SO4中的過電勢分別為111和112 mV。即使在150 mA cm-2時,它們在鹼性溶液中的過電勢也分別低至270和291 mV, 可以媲美Pt/C催化劑。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和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分析,這種Ni原子以團簇的形式吸附於TMC的C位點,有效地優化了TMC的d帶電子結構、顯著降低了Volmer和Heyrovsky過程的能壘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楊晨帆,通訊作者為湖南大學李軒科教授、德國錫根大學楊年俊博士和武漢科技大學張琴副教授。

來源:湖南大學材料學院

文章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002260

相關焦點

  • 廉價電催化水分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催化效率大幅提高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然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直被高價的貴金屬催化劑所制約,亟待尋找廉價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6-06-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在此過程中,等離子體羽與液相介質的界面上,靶材剝離的成分與有機液相介質分解的含碳成分迅速結合,並成核、生長為金屬碳化物的納米顆粒,同時在其表面析出過飽和碳,最終在驟冷過程之後形成無定形碳包覆的核殼納米顆粒。
  • 水分解制氫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新華社電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氫能發展規劃,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應用領域的先鋒。氫氣通常需要通過其它能源途徑製取;電解水作為一種零汙染的制氫方法,具有極高的應用潛力。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 貴金屬磷化物的合成及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 研究者致力於開發各種性能優良的電催化劑. 其中, 貴金屬磷化物因其突出的催化活性、全pH值適用性以及相比於Pt基催化劑的成本優勢而極具發展前景.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就這一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概述, 以電解水反應機理為基礎, 總結了貴金屬磷化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並詳細討論了貴金屬磷化物在電解水方面的應用現狀.
  • 深圳先進院等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terface modulation of BiVO4based photoanode with Bi(III)Bi(V)O4for enhanced solar water splitting(《利用Bi(III)Bi(V)O4界面調控的BiVO4光陽極進行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為題,發表於催化領域重要期刊
  • 南開大學AEM綜述:多功能過渡金屬磷化物在能源電催化中的應用
    日益加劇的環境和能源問題給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探索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以實現高效能源轉化迫在眉睫。過渡金屬磷化物由於具有豐富的活性位點,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可調的組分結構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中南大學雷永鵬團隊:連發多篇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成果!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研究組在非貴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3)、《Small》(IF=11)、《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 中南大學雷永鵬團隊:連發多篇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成果!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研究組在非貴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3)、《Small》(IF=11)、《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IF=5.2)等國際權威期刊。
  • 寧夏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產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MBA中國網訊】近日,寧夏大學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馬保軍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14.229)上。
  • 研究人員發現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和碳氮化物的新化學成分
    密蘇裡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稱,關於被稱為MXenes的二維材料的基本化學性質的一項新發現將改變研究人員使用它們的方式,並開闢新的應用領域。MXenes是一種陶瓷,構成了最大的二維導電材料家族之一。它們的導電性使它們成為儲能、傳感和光電子學領域的候選材料。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RIKEN)Ryuhei Nakamura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太陽能研究部長期致力於光催化、光電催化和電催化分解水技術:在電催化方面,相繼發展了鎳鐵氫氧化物(Angew. Chem. Int. Ed.,2014;J. Am. Chem. Soc.,2016)、多金屬雙功能催化劑FeCoNi(ACS Catal.,2018)、CoOx納米顆粒催化劑(Chem.
  • 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傅強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拓展並應用到金屬/碳化物催化體系,證明了該效應對於設計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相關研究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
  • 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在納米多孔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基於表面合金策略,該工作通過一種納米多孔金輔助化學氣相沉積的通用方法,實現了具有原子厚度、孔徑可調的19種二元和5種三元納米多孔二維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包括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得益於納米雙連續多孔結構以及豐富的吸附活性位點,合成的3D MoSSe合金材料展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氮還原性能。
  • 河北科技大學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科學網
    河北科技大學青年教師蘇然團隊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河北科技大學首篇Angew.: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入駐化學加,推廣快人一步 導讀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全解水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化學學科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德國應用化學,2018年影響因子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大連化物所傅強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拓展並應用到金屬/碳化物催化體系,證明了該作用對於設計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
  • 李軒科&張琴AFM鎳活化過渡金屬碳化物用於酸鹼性溶液高效析氫
    01研究背景環境友好和高熱值的氫能被認為是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品。為了實現有效的氫轉化,開發高效率和長期穩定的電解水析氫反應(HER)催化劑迫在眉睫。目前,Pt被認為是最優的HER催化劑,但昂貴的成本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 李軒科&張琴AFM鎳活化過渡金屬碳化物用於酸鹼性溶液高效析氫
    在眾多非貴過渡金屬(例如:Ni、V、Mo、Fe、Cr和W)及其化合物中,過渡金屬碳化物(TMCs) 因其具有類似貴金屬Pt的電子結構和催化特性而備受關注。但是,TMCs表面的氫結合能(GH*)負值較大,Hads脫附受到限制,需要進一步優化其電子結構。圖1. Ni活化TMC的合成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