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偏振可見光可改變光子軌道角動量

2020-11-26 科學網

 

可見波長圓偏振光可通過等離子體超穎表面改變光子軌道角動量。這是Ebrahim Karimi及其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和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同事們發現的結果。在傳統意義上,具有軌道角動量(由於螺旋狀相位波前)的光是利用空間光調製器、柱面透鏡模式轉換器和q-板等專門設計的光學元件產生的。研究人員現已證實,由一個納米天線陣列組成的等離子體超穎表面,當厚度遠遠小於光波長時,能以3%左右的效率將自旋角動量耦合至軌道角動量。此轉換過程是因納米結構陣列中存在的雙折射而發生的。這種方法能得到超薄發生器,用於生成具有軌道角動量的可見光,其潛在應用領域為光譜學、成像、感應和量子信息。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Nature》合作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雜誌上。(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光子颶風|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光學時空渦旋
    概述近日,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和顧敏院士領導下的未來光學國際實驗室納米光子學重點團隊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從理論到實驗展示了具有時空螺旋相位並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新型光場,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在光通訊、光信息處理、量子光學、粒子操控
  • 光子的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
    角動量又分為自旋和軌道兩部分,這裡主要討論它們的物理起源,以及解釋光子的自旋為什麼是±1。一、電磁場的場動量 (Minkowski)由Lorentz力得到的力學動量是二、電磁場的角動量得到場動量後便可求出角動量(對rxp積分)
  • 科學網—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 【中國科學報】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相關研究已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郭光燦等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 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問世
    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問世 2018-12-13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語音播報   據美國《物理評論快報》網站近日報導,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研製出了全球首個軌道角動量
  • 上海交大製備出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新聞—科學網
    12月25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教授團隊製備出世界上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並作為
  • 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利用軌道角動量可改變光的傳播路徑?
    對於光的一些基本特性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比如說波長、自旋,另外光也可以被扭曲而這種屬性被叫做角動量。研究人員認為,擁有高度結構化角動量的光束具有軌道角動量,這種光束被科學家們稱之為渦旋光束。他們看起來像一個圍繞共同中心旋轉的螺旋,當它們撞擊一個平坦表面時,就象一個圓環。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本報訊(記者王磊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
  • 【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973計劃支持基於光子軌道角動量(OAM)的新型通信體制研究
    在973計劃支持下,「基於光子軌道角動量(OAM)的新型通信體制基礎研究」項目今年啟動,項目由中山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等6家單位共同承擔
  • 中科大實現軌道角動量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軌道角動量(OAM)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領導的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OAM單光子、OAM糾纏光子以及
  • 級聯可調諧諧振器可對光的軌道角動量狀態進行主動分選
  • 世界首個單光子量子存儲器在中國誕生 中科大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的...
    中科大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的量子存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高維量子信息存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史保森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攜帶軌道角動量、具有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衝在冷原子系統中的存儲與釋放,證明了建立高維量子存儲單元的可行性,邁出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關鍵一步
  • ...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發表光子軌道角動量...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滿忠勝副教授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Dual Coaxial Longitudinal Polarization Vortex Structures」為題發表於國際物理領域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研製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引起世界關注,並申請專利
    文/某凡中國研製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引起世界關注,並申請專利我們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學技術強了,才能帶動國內的經濟發展,因此各國對於科研上的研究也是不遺餘力就在前不久,我國科學技術在光子晶片上有著重大的研究成果,因為上海交通大學的金賢敏團隊研製出來了全球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這個消息一經爆出後,便引起了世界各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因為金賢敏團隊所研製出來的這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對於在量子信息等領域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光子角動量編碼技術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日前,中科院長春光機所顧敏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了納米尺度下對光子角動量的操控。
  • 我國首次實現光學軌道角動量光的非線性操控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光學與光學工程系光纖與雷射技術許立新課題組,首次設計並實現了一種基於色散管理的新型渦旋光纖,該渦旋光纖可操控軌道角動量光的非線性。基於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技術的高維光通信技術可大幅度增加光子的信息攜帶量,提高光通信網絡的信道容量,是未來光通信系統發展的重要趨勢。高維復用光通信系統中,由於涉及多種模式的時分、波分及模分復用,光纖中的非線性效應難以對其實現有效操控,制約了高維光通信技術的發展。基於軌道角動量光的非線性控制一直是高維光通信中懸而未決的問題。
  • 中山大學製備出國際上最亮的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教授王雪華、劉進團隊製備出國際上最亮的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