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能驅動鐵磁體自旋?角動量又如何流動?

2020-11-29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

當暴露在強雷射脈衝下時,材料的磁化能被非常快地控制。從根本上說,磁化與材料中電子的角動量有關。由Max Born非線性光學和短脈衝光譜學研究所(MBI)科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已經能夠非常詳細地跟蹤鐵磁體鐵釓合金在超快光退磁過程中的角動量流動,以便了解基本過程及其速度限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當鐵磁性物體的磁化強度發生變化時,它就開始旋轉——這種磁化強度和角動量之間的聯繫在1915年愛因斯坦和德哈斯的實驗中就觀察到了。

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因為在微觀層面上,磁化本質上與電子的角動量有關。與當時的愛因斯坦和德哈斯不同,物理學家現在知道,電子圍繞原子核的軌道運動和自旋都會產生磁化。事實上,在鐵磁性固體中,自旋產生了大部分的磁化。當角動量守恆時,磁化強度的改變必然伴隨著系統中其他形式角動量的改變——在愛因斯坦-德哈斯實驗中,這是磁懸浮體磁化強度改變後的旋轉結果。在微觀層面上,原子的相應運動構成了角動量最終貯存器,超短雷射脈衝照明是一種使材料快速退磁的方法

對於典型鐵磁體鐵、鈷和鎳,例如,在雷射脈衝擊中材料後,磁化在約1皮秒(10-12秒)內熄滅。研究人員想知道,在很短的時間內,與磁化有關的角動量通過哪些通道傳遞到其他儲層。來自柏林MBI的科學家,以及來自柏林亥姆霍茲中央區和日本Nihon大學的科學家,能夠對鐵釓合金角動量流進行詳細的跟蹤研究。在這種鐵磁性材料中,相鄰鐵(Fe)和釓(Gd)原子具有相反方向的磁化。研究人員使用超短x射線脈衝來監測鐵原子和Gd原子對圓偏振x射線的吸收,並將其作為之前雷射激發後時間的函數。這種方法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允許在超快退磁過程中分別跟蹤兩種類型原子的磁矩。

Gd在開始時沒有角動量(L=0),在雷射脈衝在0時刻撞擊試樣後退磁過程中沒有積累。在鐵元素中,S和L以相同的速率下降,S和L之間沒有重新「洗牌」。圖片:MBI Berlin此外,當分析各自的吸收光譜時,可以區分儲存在軌道運動中的角動量和電子自旋中的角動量。通過這個詳細的x射線圖像,科學家們發現合金中Gd原子的退磁過程明顯快於純Gd。然而,這並不是因為不同類型原子之間角動量的交換,儘管它們是反平行排列的。該研究的第一作者Martin Hennecke說:我們知道Gd的加速反應是由於合金內部電子之間產生的非常高的溫度造成。有趣的是,在雷射誘導時間解析度約為100飛秒(10-13秒)的退磁過程中,電子自旋和軌道運動之間的角動量「重組」也沒有被探測到——這在所有Fe和Gd原子中都是真實的。

角動量是如何流動的呢?顯然,所有角動量都被完全轉移到原子晶格上,與最近的理論預測一致,自旋角動量首先通過自旋-軌道相互作用轉移到同一原子的軌道運動中,但我們無法看到它在那裡積累,因為它是直接向原子晶格移動的。理論預測後一個過程的速度可達飛秒,詳細的實驗現在證實,最後一個傳遞步驟確實不是角動量整體流動的瓶頸。考慮到短雷射脈衝也可以用來永久地改變磁化強度,從而為磁數據記錄寫入比特,對這些基本機制動力學的深入了解,對於開發新的方法將數據寫入大規模數據存儲介質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方法的速度要比目前可能的速度快得多。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Forschungsverbund Berlin eV(FVB)參考期刊文獻:《物理評論快報》DOI: 10.1103/PhysRevLett.122.157202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新的視覺震撼?這些石墨烯藝術品不需要20種墨水!

宇宙學能揭開宇宙的終極奧秘嗎?

大型強子對撞機可窺探「黑暗世界」的物理學?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開發基於反鐵磁體的自旋電子器件
    在這種材料中,相鄰電子自旋呈相反方向排列,其磁化率因而接近於零。1932年由Louis Néel首次發現。例如,鉻、錳、輕鑭系元素等等,都具有反鐵磁性。反鐵磁性是一種磁性,其中在材料內自發地發生平行但相反的自旋。表現出反鐵磁性的材料反鐵磁體具有有利的特性,這使得它們特別有希望用於製造自旋電子器件。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引言】   自旋電子學是基於自旋輸運的新興科學技術。所謂自旋其實是電子的內稟角動量,與質量、電荷一樣是電子自身固有性質。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在鐵磁絕緣體中可通過溫度梯度驅動自旋的定向運動,從而產生自旋流及其長程輸運(Long-distance transport)現象。相較於鐵磁絕緣體,反鐵磁性有序材料具有零淨磁矩的特點,是應用於自旋電子學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反鐵磁體中自旋輸運現象的直接觀測目前只限於幾個納米的範圍,嚴重製約了相關材料的發展。
  • 二維鐵磁體中自旋手性漲落的研究
    圖1:二維鐵磁體的手性自旋漲落。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雷射分子束外延的方法把SRO薄膜長在SrTiO3(STO)襯底上,同時再鍍兩層STO薄膜用於增強SRO薄膜的磁性。圖2(a)的示意圖展示了SRO薄膜器件的結構。實驗表明當SRO厚度大於等於三層的時候,均表現出鐵磁金屬性。而且當SRO厚度降低並接近於三層時,薄膜會變得更絕緣而且居裡溫度會降低,體現出從三維鐵磁體到二維鐵磁體的轉變。
  • DNA中熱驅動的有自旋電流?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一個引起廣泛興趣的新興領域,即自旋熱電子學,是自旋電子學的一個分支,它探索了熱流如何傳輸電子自旋。自旋熱量學研究人員特別關心如何利用廢熱為下一代自旋電子器件提供動力。
  • 自旋電子學的新突破可能會推動高速數據技術的發展
    自旋電子學與傳統的磁電子學的不同之處在於自旋是既被磁場又被電場這兩個場所操縱的。最近,科學家在自旋電子學這一重要的新興領域取得了關鍵性突破,這可能會導致一種新的高速節能數據技術。當今的信息技術依賴消耗大量能量的電子設備,但電流中的電子又可以傳遞一種稱為自旋的角動量。利用這樣的自旋電流的「自旋電子學」不僅具有顯著更快的速度,而且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科學家最近發現,一些電絕緣的反鐵磁材料是純自旋電流的極好導體。
  • 雷射驅動液體流動新機理發現
    雷射驅動液體流動新機理發現2017-10-13 11:02 來源: 柯懷鴻 記者盛利 12日,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獲悉,該院王志明教授團隊與來自河南工程學院、休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等高校的合作者,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光流體學機理,並成功利用脈衝雷射在純水中驅動持續高速的水流噴射。相關論文已在《科學前沿》在線發表並登上首頁頭條。高效地利用脈衝雷射直接驅動液體流動,一直是困擾國內外科學界一大難題。
  • 光也可以攜帶角動量?世界上第一臺「超手性光」雷射器誕生!
    領導這項研究的南非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Wits)物理學院的安德魯·福布斯教授說:因為光可以攜帶角動量,這意味著這可以轉移到物質上,光攜帶的角動量越多,它可以傳遞的越多。這是一種新的雷射,可以產生任何所需的手性光狀態。並完全控制光的角動量(AM)分量、光的自旋(偏振)和軌道角動量(OAM)。
  • 磁能以多快的速度改變方向?
    磁鐵能以多快的速度改變方向?以及起作用的微觀機制是什麼?BESSY II的一個HZB團隊首次對超快磁的主要微觀過程進行了實驗評估。為此目的開發的方法也可用於研究石墨烯、超導體或其他量子材料中自旋與晶格振蕩之間的相互作用。
  • 量子力學新思考(1)—自旋、磁場與角動量
    量子力學新思考(1)—自旋、磁場與角動量司今(jiewaimuyu@126.com)量子力學成功的精髓在於「磁場、角動量、自旋」上,其他的,如波函數方程、物質波、量子糾纏、隧道效應等等,都是基於這三個物理量之下所湧現出來的「現象」;量子力學不是什麼超經典的物理學,而是將「磁場、角動量、自旋」等微觀物理要素融入經典物理後所產生的新經驗描述形式,它的「雜亂無章」性正體現了「磁場、角動量、自旋」等微觀物理屬性對經典物理的衝擊程度......
  • 極端光學團隊在強雷射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微觀粒子的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是描述粒子複雜動力學行為中最基本的兩個物理量,這兩個角動量之間的耦合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之中。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應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可以分為自旋-軌道轉換和軌道-自旋轉換。
  • 新型超表面雷射產生世界上第一個超手性光
    在他們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可見的超表面雷射產生的高純度軌道角動量狀態,該研究人員演示了一種新型雷射可以產生任何所需的手性態光,並且可以完全控制光的兩個角動量(AM)分量,即自旋(偏振和光的軌道角動量(OAM)。由哈佛小組設計的新型納米尺寸(比人的頭髮的寬度細1000倍)提供的完全控制功能使雷射器的設計成為可能。
  • 從磁場到聲波,電子自旋躍遷驅動新方法
    來源: pixabay / cc0 Public Domain電子在很大程度上受磁場的支配,科學家可以操縱磁場來控制電子及其角動量,即它們的「自旋」。這種方法使研究小組能夠控制電子自旋躍遷(也稱為自旋共振),這在其他情況下是不可能通過傳統的磁性行為實現的。這一發現對任何希望製造用於移動導航設備的量子傳感器的人來說都是一個福音。然而,這種器件仍然需要一個磁場控制場,因此需要一個巨大的磁性天線來驅動某些自旋躍遷。現在,Fuchs的小組已經證明,這些轉變可以完全由聲學驅動。
  • 自旋卡諾電子學研究進展
    但隨著1988 年巨磁電阻效應在Fe—Cr 多層結構中被發現,人們意識到電子不僅是電荷的載體, 而且還是自旋的載體。如果能利用電子自旋這一新的自由度,便能研製出效率更高的信息記錄、存儲和傳輸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就這樣自旋電子學應運而生,並有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發展。凝聚態物理面臨著一個重要挑戰,就是如何發展出綠色節能的信息技術。
  • ...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發表光子軌道角動量...
    自旋與軌道角動量光作為電磁輻射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之一,具有能量及線動量。此外,科學家證實光在沿著其傳播方向上同樣具有角動量:一個是與偏振有關,稱為自旋角動量(SAM);另一個是與梯度相位分布有關,稱為軌道角動量(OAM)。對OAM的靈活調控,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了結構光的應用,比如,在光與物質作用中角動量可傳遞到作用物體中,從而驅動納米粒子的運動,因此OAM廣泛應用在光學微操縱中。
  • 新材料組合:為「自旋電子」隨機存取存儲器鋪路
    這種存儲器依賴電子的自旋特性,可超越目前的存儲器件。背景自旋電子學是一個現代技術領域。在該領域中,電子的「自旋」或者角動量在電子器件中扮演著主要角色。這種存儲器依賴自旋(電子的一種內稟特性),可超越目前的存儲器件。他們在一項新研究中發表了他們的突破,描述了一種利用拓撲材料中自旋相關現象的新方案,將促進自旋電子領域取得幾項進展。此外,這項研究為自旋相關現象的潛在機制提供了額外的洞察。
  • 完全電子化的二維自旋電晶體:有望取代傳統電子器件
    可是,除了電荷這一特性,電子還有另一種與生俱來的量子物理特性:「自旋」。它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自旋著的電子可創造出用於轉移或存儲信息的磁矩。(圖片來源:Sumio Ishihara) 研究電子自旋與自旋流等相關知識的學科,被稱為「自旋電子學」。
  • 超表面雷射的超扭曲光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研究人會研究出一個新的超表面雷射可以發射出高純、非對稱的超手性光 ,同時具有前所未有的在源頭上進行控制角動量的能力。一個新的超表面雷射可以發射出高純、非對稱的超手性光 ,同時具有前所未有的在源頭上進行控制角動量的能力。
  • 物理所發現自旋三重態超導電流產生自旋轉移力矩的實驗證據
    超導體中的庫珀對通常是由一對自旋相反總自旋為零(自旋單態)的電子組成。然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超導-鐵磁界面處可以產生自旋三重態的庫珀對。由於自旋三重態的庫珀對攜帶淨餘磁矩,它們在輸運時會產生一個無能量耗散的自旋極化電流,將會極大地降低自旋電子學器件的能耗。同時,三重態的庫珀對具有的另一特點是對鐵磁體中的交換場不敏感,因而在鐵磁體中具有極長的關聯長度。
  • 超表面雷射的超扭曲光
    手徵光是結構光領域中最重要的一種,可以攜帶自旋角動量(±ℏ 每光子, 取決於用右手或左手的習慣)和軌跡角動量(OAM, ℓℏ 每光之子, 此處的 ℓ 為整數)。圖2 紀念雷射誕生60周年這一領域的一個公開的挑戰就是在源頭上任意控制光的手性——自旋和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