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發現自旋三重態超導電流產生自旋轉移力矩的實驗證據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超導體中的庫珀對通常是由一對自旋相反總自旋為零(自旋單態)的電子組成。然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超導-鐵磁界面處可以產生自旋三重態的庫珀對。由於自旋三重態的庫珀對攜帶淨餘磁矩,它們在輸運時會產生一個無能量耗散的自旋極化電流,將會極大地降低自旋電子學器件的能耗。同時,三重態的庫珀對具有的另一特點是對鐵磁體中的交換場不敏感,因而在鐵磁體中具有極長的關聯長度。研究如何產生、調控和利用自旋極化的三重態超導電流,形成了一個新的前沿方向——超導自旋電子學。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一些理論模型紛紛預言了如何在超導/鐵磁異質結構中產生自旋三重態庫珀對和超導電流。但是,相應的實驗證據卻很稀少。目前,僅有少量實驗研究利用電輸運性質的測量,在一些超導/鐵磁異質結構中觀察到反常的長程關聯,間接推測可能存在三重態超導電流。然而,對自旋三重態超導電流的產生和利用還缺乏與磁性相關的更為直接的實驗證據。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孫陽和博士生李來來與沙特國王科技大學博士趙月雷、教授張西祥合作,在超導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實驗進展,發現在鐵磁性超導約瑟夫森結中,超導電性可以極大地改變鐵磁體中的磁化動力學行為,為自旋三重態超導電流的存在和利用提供了更為直接的實驗證據。

  在自旋電子學中,一個著名的效應是自旋極化的電流產生自旋轉移力矩(spin-transfer torque),該效應已被廣泛用於自旋電子學器件中調控磁矩翻轉和磁化動力學。如果能夠在實驗上觀察到自旋極化的三重態超導電流產生自旋轉移力矩,不僅將確認三重態超導電流的存在,而且將為超導自旋電子學的應用鋪平道路。

  孫陽與合作者利用低溫諧振腔鐵磁共振技術,研究了超導/鐵磁/超導約瑟夫森結(Nb/Ni80Fe20/Nb)的磁化動力學行為隨溫度的變化。實驗發現,在超導轉變溫度TC以上,鐵磁共振場Hr幾乎不隨溫度變化;進入超導轉變溫度TC以下,鐵磁共振場Hr隨溫度降低迅速向低場移動,到4.2 K時,共振場移動可達到700 Oe。在固定頻率下,鐵磁共振場的移動表明,超導電性對鐵磁體的磁化動力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為了排除該效應可能來源於超導體的抗磁性(Meissner效應),他們做了一系列對比實驗。首先,在超導/鐵磁雙層膜(Nb/Ni80Fe20)中,在超導轉變溫度TC以下,鐵磁共振場Hr隨溫度降低幾乎不發生移動。其次,當在超導/鐵磁/超導約瑟夫森結中插入一層10 nm絕緣層(Nb/MgO/Ni80Fe20/Nb)時,TC以下鐵磁共振場Hr也不再發生移動。此外,在超導/鐵磁/超導/鐵磁多層膜(Nb/Ni80Fe20/Nb/ Ni80Fe20)中,在TC以下出現兩個鐵磁共振峰,分別對應於兩層鐵磁層發生鐵磁共振,其中一支隨溫度降低向低場移動,而另一支保持不動。這些對比實驗表明:1.超導電性對磁化動力學的影響不是來自於Meissner效應;2.只有當鐵磁體處於兩層超導體之間形成約瑟夫森結時,超導電性才會對磁化動力學產生巨大影響;3.當約瑟夫森結中插入絕緣層不再導通時,該效應會消失,預示著該效應是與超導電流有關。由於自旋單態的正常超導電流不會對局域磁矩的動力學產生明顯影響,因此,這一效應很可能來源於自旋三重態的超導電流產生的自旋轉移力矩對磁化動力學的巨大影響。

  近年來,已有一些理論模型預測,在鐵磁性約瑟夫森結中,當鐵磁層的磁矩保持進動時,可以在鐵磁/超導界面產生自旋三重態庫珀對。孫陽等人的實驗結果可以定性地由這些理論模型來解釋,詳細的物理機制和定量的理解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該工作首次觀察到超導/鐵磁異質結構中超導電性對磁化動力學的巨大影響和調控,為自旋三重態超導電流的存在和超導自旋電子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

  以上研究結果作為Express Letter發表於Chin. Phys. Lett. 35, 077401 (2018)。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51725104,11534015)、科技部項目(2016YFA0300700)和中科院項目(XDB07030200)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1 (a)超導/鐵磁/超導約瑟夫森結和鐵磁共振示意圖。(b)Nb/ Ni80Fe20/Nb約瑟夫森結中超導層Nb的電阻隨溫度變化曲線。

    圖2 (a)Nb(100 nm)/Ni80Fe20(20 nm)/Nb(100 nm) 約瑟夫森結的鐵磁共振譜。(b)鐵磁共振場隨溫度的變化,在超導轉變溫度以下,共振場迅速朝低場移動。

圖3 一系列對比實驗。

圖4 超導/鐵磁/超導約瑟夫森結中三重態超導電流產生自旋轉移力矩的唯像模型。

相關焦點

  • 實驗發現重費米子金屬UTe2為手性自旋三重態超導體
    發現新粒子是物理學家們樂此不疲的尋寶遊戲。有時候這樣的獵奇活動是藉助於巨大的加速器實現的,高能粒子束的碰撞可以產生新的粒子或者揭示新的物理規律。對於研究固體物理的科學家來說,這一遊戲則是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展開的,這裡沒有高能的粒子撞擊,但是固體材料中深藏的多種複雜的粒子間相互作用則可以湧現出類似於粒子的集體激發,又稱作準粒子。
  • 自旋軌道轉矩
    自旋軌道轉矩(Spin-Orbit Torque,SOT)指基於自旋軌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SOC),利用電荷流誘導的自旋流來產生自旋轉移力矩,進而達到調控磁性存儲單元的目的(圖2(a))。
  • 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此外,二維反常金屬態是否存在一直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核心問題。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實驗上在各種二維超導體系中發現了反常金屬態的可能跡象(Rev. Mod. Phys. 91, 11002(2019))。然而,由於外界高頻噪聲對實驗的幹擾,二維反常金屬態存在的實驗結果受到廣泛質疑,一直無法得到真正的證實(Sci. Adv.
  • 科學家在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實驗上在各種二維超導體系中發現了反常金屬態的可能跡象【Rev. Mod. Phys.91, 11002 (2019)】。然而,由於外界高頻噪聲對實驗的幹擾,二維反常金屬態存在的實驗結果受到廣泛質疑,一直無法得到真正的證實【Sci. Adv. 5, 3826 (2019)】。
  • 物理所等發現自旋阻挫重費米子體系中的量子臨界相
    量子相變和有限溫度下由熱漲落控制的相變不同,其物理本質是基於海森堡不確定原理的量子漲落行為。量子相變在重費米子、非常規超導、量子自旋以及冷原子等不同系統中均得到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是產生奇異集體激發模式和新物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重要的是,量子臨界點雖然產生於絕對零度附近,但是其相關的量子漲落卻可以深刻地影響有限溫度下的物理行為。很多非常規物理性質,包括高溫超導,都可能和量子臨界漲落有密切的關係。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中自旋向列相的中子散射研究獲重要進展
    在退孿晶的鐵基超導單晶中,低溫下沿a方向的電阻要比b方向的電阻小得多,即面內電阻存在很強的二重對稱性,這種電阻的各向異性度要遠大於晶格畸變帶來的差異,說明其物理本質來源於電子態自身。更重要的是,這種二重對稱的電子態特徵持續到了結構相變溫度Ts之上,在四重對稱的四方相晶格結構中形成了電子態對稱性破缺。
  • 自旋三重態超導理論入門本周物理學術講座
    報告人:金彪,中國科學院大學時間: 7月19日(周二)14:00單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地點:M234報告廳對自旋三重態超導的理論描述,要比自旋單態情況更為複雜。 在本講座中,將介紹自旋三重態超導微觀理論的基礎部分, 可當做對國科大開設的《固體理論》課程中超導理論部分的後繼內容。希望同學們預習好BCS 超導理論。
  • 重離子碰撞中矢量介子自旋對準的第一個證據
    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英語:A Large Ion Collider Experiment,縮寫:ALICE,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所屬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五個探測器實驗之一,是一種重離子碰撞(heavy-ion collisions)檢測器,旨在檢查極端能量密度下的強相互作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所產生的溫度和能量密度會非常大,足以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這種物質中的夸克和膠子將會解除夸克禁閉
  • 美觀察到原子「自旋對稱性」的首個直接證據
    原標題:美觀察到原子「自旋對稱性」的首個直接證據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丹)就像擁有完美對稱性的鑽石就是大放異彩的寶石一樣,量子世界現在也有了科學價值很高的對稱性體現。美國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的理論學家安娜·瑪麗亞·雷伊和實驗學者葉軍(音譯)觀察到了原子的磁性性質——原子核自旋存在對稱性的首個直接證據。
  • 進展|基於納米環磁性隧道結的自旋隨機數發生器
    而真隨機數發生器基於器件中發生的物理過程產生隨機數,只要物理過程的隨機性能夠得以保證,其產生的數字序列是不可預測和推算的,這就比偽隨機數在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因此,如何產生高質量的真隨機數,加快其產生速率、提高數值間的非相關性等,就成為隨機數研究領域的重要問題。
  • Nature重磅:首次在塊狀化合物中觀察到三重態手性超導性
    三重態配對的一個有趣表現是手性p波態,它在拓撲上是非平庸的,為實現馬約拉納邊緣模態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平臺。然而,三重態配對在固態系統中很少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任何塊狀化合物中明確地識別出來。考慮到配對通常是由鐵磁自旋漲落來調節的,含f-電子的鈾基重費米子系統被認為是實現自旋三重態超導性的理想候選系統。
  • 物理學: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原子中「自旋對稱」的直接證據!
    物理學: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原子中「自旋對稱」的直接證據!這是鍶原子的磁性 - 或核'自旋'中的對稱性的說明。JILA研究人員觀察到,如果兩個原子具有相同的核自旋態(頂部),它們相互作用較弱,相互作用強度不依賴於10個可能的核自旋態中的哪一個。
  • 進展|第二類狄拉克半金屬材料PtTe2薄膜中的高自旋霍爾電導
    電流在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中的自旋軌道力矩(SOT)效應提供了一種超快、高效的操縱磁矩的方式,是研發下一代自旋邏輯和自旋存儲的重要基礎。應用該效應於當前自旋電子學金屬多層膜器件中需要尋找既具有大自旋霍爾角又具有高導電性(即高自旋霍爾電導)的材料。
  • 進展 | 電流驅動下磁霍普夫子的三維自旋動力學研究
    霍普夫子(hopfion)是一種三維拓撲孤子,其拓撲性可以用霍普夫荷(QH)來描述,其具有精細巧妙的磁結構,因此有望產生新奇的物理現象。霍普夫子可以穩定存在於多種物理系統中,不僅與宇宙弦、低能極限楊-米爾斯理論等相關,還和渦旋環、球形閃電等有趣的物理現象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相關的研究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 進展|電流驅動下磁霍普夫子的三維自旋動力學研究
    霍普夫子(hopfion)是一種三維拓撲孤子,其拓撲性可以用霍普夫荷(QH)來描述,其具有精細巧妙的磁結構,因此有望產生新奇的物理現象。而最基本的一種驅動磁霍普夫子運動的方式便是施加一個電流,通過自旋轉移力矩(STT)推動霍普夫子的運動。磁霍普夫子有望成為繼磁斯格明子(skyrmion)之後拓撲自旋電子學領域裡的又一個前沿熱點課題。圖1. QH=1磁霍普夫子的自旋結構,初始態下,其中心環面與xy面重合。(a)為Sz=0的等自旋面集合,構成一個環面。(b)和(c)分別為霍普夫子在xy中心切面和yz中心切面內的自旋結構。
  • 日發現電子自旋是高溫超導發生關鍵
    日本科學家發現,在高溫超導物質銅氧化物中,以電子自旋為媒介的力量決定物質是否容易產生超導現象。這為尋找更高溫度下的超導體提供了線索。        在低溫條件下物質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被稱為超導現象,轉變溫度被稱為臨界溫度。高溫超導體一般指臨界溫度在零下196攝氏度以上的物質。目前主流的高溫超導物質為銅氧化物。        在超導體中,原本應該相互排斥的兩個電子會組成電子對。這些電子對可以平穩地通過由失去部分電子的原子所組成的通道,而不引起原子振動,即出現超導現象。
  • 物理所等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提出「自旋軌道極化子」概念
    磁性量子材料的缺陷工程及其局域量子態自旋的調控,有望用於構築未來實用化的自旋量子器件,是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近年來,基於過渡金屬的籠目晶格(kagome lattice)化合物成為揭示和探索包括幾何阻挫、關聯效應和磁性以及量子電子態的拓撲行為等豐富物理學性質的新穎材料平臺。
  • 自旋
    核自旋是一個十分難理解的概念,它不能直接觀察只能通過實驗發現自旋存在的證據,如果要完全理解這一個概念需要我們掌握量子力學,但作為非專業的讀者,我們也有另外一套更簡單的方法去了解自旋
  • 物理所等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首次提出「自旋軌道極化子」概念
    磁性量子材料的缺陷工程及其局域量子態自旋的調控,有望用於構築未來實用化的自旋量子器件,是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該研究首先利用非接觸的原子力顯微鏡圖像及功函數測量,確定解理產生的兩種表面中的S原子終止面。進一步的自旋極化實驗發現,在非磁性的S表面上圍繞單原子S空位周圍會形成空間局域的磁性的極化子。這些極化子表現為具有三重旋轉對稱性空間分布的束縛態激發的形式。
  • 進展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 QSL)是指由於強量子漲落導致自旋即使在零溫極限下也不形成磁有序的一種新的自旋量子態。它的基態不產生自發的對稱性破缺,沒有確定的序參量,超越了朗道相變理論所能描述的物相範疇,代表了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Nature 464(2010)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