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

2021-02-08 進擊的小原子

核自旋是一個十分難理解的概念,它不能直接觀察只能通過實驗發現自旋存在的證據,如果要完全理解這一個概念需要我們掌握量子力學,但作為非專業的讀者,我們也有另外一套更簡單的方法去了解自旋。

 

宏觀上物質的旋轉可以用角動量來描述;在量子力學中,微觀物質的角動量被量子化了。

比如一個雙原子分子,它具有穩定的旋轉態,總的角動量為Ltot,Ltot用來描述分子旋轉的有多快。

其中J取整數0,1,2. . .

 

在不同取值的J下,它會有不同的角量子數MJ,取值範圍是-J到+J中的整數,比如J=1時,MJ取值為-1,0,1。在施加外加磁場後,就會發生賽曼分裂形成2J+1個能級。

對於核自旋它也會形成一個角動量,但不同於前面因為自旋產生的角動量,這個角動量也屬於粒子的內在屬性

為了區別一般的旋轉角動量,我們用S替代J描述自旋角動量為:

自旋為S的粒子在施加外加磁場或電場後也會裂分為2S+1個能級。

不同的粒子S不一樣,一些粒子S=0,1,2等整數值我們叫做玻色子,一些粒子S=1/2,3/2.等半整數我們叫做費密子

 

所以對於基本粒子,大都包含兩個角動量:一個是因為它的運動比如電子繞核運動產生的經典角動量;另外一個是本身固有自旋產生的,對於這兩種不同的自旋我們用量子數J1和J2的角動量分別表示。同時對於整個體系的角動量即兩種角動量結合的角動量,定義為

其中

 舉個例子比如兩個自旋為1/2即S=1/2的粒子組成的系統,它的自旋只有兩個值分別時0和1即S3=0/1

其中S=0與S=1由不同的能量,當s3=1時,它會有三個亞態,分別為角量子數Ms=-1,0,1,所以S=1也叫做三重態;S3=0的角量子數Ms=0,也叫單態

相關焦點

  • 【「自旋」趣事 】電子自旋的由來
    說到自旋,就不得不把泡利給請出來(他是個有著」毒舌「稱號的人)。
  • 什麼是「自旋」?
    一年一度,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賽周末揭曉, 又一批優秀的作品開啟科學之門, 這一次是關於量子世界中粒子的 一項基本屬性——「自旋」。
  • 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現象
    由於自旋的時間變異性,左側邊緣磁脈衝觸發的自旋激發態隨即轉化為馬約拉納費米子運動新興的自旋電子學有望徹底改變電子設備面貌,並成為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在自旋電子器件中,電子最重要的特徵是自旋性,這是一種涉及角動量的固有特性,也是固體中產生磁性現象的根本原因。全球物理學家都在努力尋找藉助材料生成、傳輸「自旋包」的實用方法。
  • 自旋軌道轉矩
    當電子展現出朝某一方向的自旋屬性時,我們稱之為自旋極化(spin polarization)。電子的自旋極化實際上就是磁性材料展現出磁性的本質,例如鐵、鈷、鎳磁化就是其微觀上電子自旋極化的宏觀表現。既然電子可以憑藉電荷的屬性,在集體運動時表現為電流;不難想像,自旋極化的電子也會由於自旋的屬性,在集體運動中表現為自旋流。
  • 自旋電子學
    要知道,上帝賦予了電子很多重要的內稟特性:質量、電荷、自旋等。質量是所有物質都具有的,比較平淡無奇,而電荷和自旋則是更特別和古怪的。前100年我們充分利用了『電荷』這個特性,現在呢,應該是啟用『自旋』的時候了。因此,研究電子技術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又重新興奮起來,他們希望能利用電子這個神秘的性質,克服瓶頸、走出困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自旋電子學,英語:Spintronics,即是這樣的一個新興的領域,旨在通過使用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從而超越傳統電子學的極限。但是,可以使用自旋操作的設備的設計極具挑戰性,需要在異乎尋常的狀態下使用新的材料,有些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並且還沒有進行過實驗觀察。
  • 新研究:通過自旋電子隨機存取存儲器深入研究自旋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的科學家最近新研發的一種新的材料組合,是基於電子的固有特性自旋的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這項創新可能會勝過當前的存儲設備。他們的突破發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描述了一種利用拓撲材料中與自旋相關的現象的新策略,並且可以促進自旋電子學領域的發展。此外,這項研究為自旋相關現象的潛在機制提供了更多的見解。
  • 自旋登上舞臺
    因此,在解釋巨磁電阻之前,首先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一點『自旋』。當人們說到電子的自旋,往往總是把它比喻成地球的自轉:「原子結構理論中不是有個行星模型嗎,電子一邊自轉,一邊繞著原子核轉,就像地球繞著太陽轉一樣。」
  • 最新突破:發現量子自旋液體中,非常規的自旋輸運
    來自東京工業大學和橫濱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自旋微擾穿過量子自旋液體系統看似無法通過區域的特殊機制,這一新見解可能代表著下一代電子學甚至量子計算機的另一塊基石。目前電子設備已經接近理論極限,這意味著將需要全新技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小型化。問題是,現代電子學以操縱電流為中心,因此主要關注運動電子的集體電荷。
  • 量子自旋已經超越光速?大錯特錯!量子自旋根本就不是旋轉運動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4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在量子力學中很容易造成誤解的名詞:自旋相信了解量子力學的朋友肯定聽說過「量子自旋」這個名詞,如果單單從字面上理解的話,自旋應該指的是自身旋轉,那麼量子自旋就應該是微觀粒子、量子自身進行旋轉的運動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引言】   自旋電子學是基於自旋輸運的新興科學技術。所謂自旋其實是電子的內稟角動量,與質量、電荷一樣是電子自身固有性質。電子自旋輸運被認為與傳統電子器件中電子電荷輸運相類似,也可作為載體用於信息傳輸,根據自旋轉移這一特性設計開發的新型電子器件可有望作為現有電子器件的升級替代產品。類似於電流,通過自旋霍爾效應電子發生特定的偏轉,從而產生自旋流(Spin current)。自旋流作為自旋信息傳輸的核心,是發展基於自旋計算器件的關鍵。
  • 電子自旋的高效閥
    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物理系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來自比薩的同事合作開發了一種新概念,該概念利用電子自旋來切換電流。除了基礎研究以外,此類自旋閥還是自旋電子學中的關鍵元素,自旋電子學是一種利用自旋而不是電子電荷的電子產品。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通信物理學》上。在某些時候,自旋電子學可能成為流行語,與電子學一樣,成為我們詞彙量的一部分。
  • 無自旋間隙半導體評論:下一代低能耗,高效率自旋電子學的候選人
    具有自旋軌道耦合的拋物線型和Dirac型SGS材料的能帶結構導致量子異常霍爾效應。 臥龍崗大學的一個團隊發表了對自旋無間隙半導體(SGS)的廣泛綜述。 自旋無間隙半導體(SGS)是一類新型的零間隙材料,具有完全自旋的極化電子和空穴。 該研究加強了對材料的搜索,這些材料將允許使用超快速,超低能量的「自旋電子」電子產品,而不會浪費任何導電能量。
  • 自旋軌道耦合的起源
    自旋軌道耦合在凝聚態物理中幾乎無處不在,原子的精細結構、晶體的SOC能帶分裂等都可以直接觀測的到,很多新的物理現象都與它密不可分
  • 自旋電子學新研究進展
    正如最近幾篇文章中所介紹的,自旋電子器件有望解決現代電子計算機的主要問題:耗費巨大的電力;製造熱量,而這些熱量又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冷卻。作為對比,自旋電子器件產生很少的熱量,使用相對來說非常少的電量。自旋電子計算機在內存中保持數據所需的能量幾乎為零。它們也可以瞬間啟動,並且具有比當今計算機強大許多倍的潛力。
  • 科學家發現聲波也有自旋
    從天體到基本粒子,自旋都是一個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對於基本粒子,攜帶半整數自旋的粒子(比如電子)是費米子,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攜帶整數自旋的粒子(比如光子)是玻色子,遵循玻色-愛因斯坦分布。 我們知道,圓偏振光中有旋轉偏振現象,所以光子(亦或是光波)存在自旋。那麼聲波也有自旋嗎? 聲波是縱波,所以人們普遍認為聲波不具備自旋。但是不久前,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以及中國同濟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石承志教授、趙榮闊博士、龍洋、楊隋博士、汪遠教授、陳鴻教授、任捷教授以及張翔教授)發現並通過實驗觀測證明,在特定條件下聲波自旋存在。
  • 「電子自旋」趣事(10)——愛因斯坦在磁矩與自旋研究方面的貢獻
    「電子自旋」趣事(10)——愛因斯坦在磁矩與自旋研究方面的貢獻司今(jiewaimuyu@126.com)角動量和自旋之間的關係中還是做出了一定貢獻的,如「愛因斯坦-德哈斯效應」就是一例,但這在量子力學自旋發展史中卻很難看到這方面的記述。
  • 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從科學到技術
    電子學基於電子及其他載流子的操縱,除了電荷之外,電子還具有一個稱之為自旋的屬性。通過磁場和電場控制自旋,產生自旋極化電流,可攜帶比單獨電荷更多的信息。自旋輸運電子學,或稱為自旋電子學是歐洲石墨烯旗艦計劃研究的主題。自旋電子學研究和開發電子自旋、磁矩以及電荷的固態器件。
  • 什麼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在特定的量子阱中,在無外磁場的條件下(即保持時間反演對稱性的條件下),特定材料製成的絕緣體的表面會產生特殊的邊緣態,使得該絕緣體的邊緣可以導電,並且這種邊緣態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的自旋方向完全相關,即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 統一路 10-自旋的奧秘
    自旋也是這樣一種沒有經典對應物的革命性概念,但奇怪的是,泡利革命性地提出了不相容原理,卻也因為過於革命而阻擋了別的同行提出「自旋」。從泡利引入的四個量子數的取值規律來看,自旋的概念已經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因為從四個量子數得到的譜線數目正好是原來理論預測數的兩倍。這兩倍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