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電子學

2021-01-19 中科院高能所

撰文 | 張天蓉

本文為 張天蓉《矽火燎原》半導體的人和事 系列科普文章之一,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取授權。


巨磁阻效應(GMR)的發現及應用讓電子工程師們認識了自旋,使他們恍然大悟:原來自旋是如此的有用啊!事實上,儘管電子學的發展和應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電路和電子器件中所利用和研究的基本上只是電流,也就是電荷的流動,與自旋完全無關。幾十年來,電子學固然功勞巨大,但人類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手機的體積小了還想再小,計算速度快了還要更快。摩爾定律登場時,是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天才預言,四十多年後卻似乎成了某個暗藏魔鬼對電子學的詛咒:「別高興了!你終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無路可走了吧!」電子工程師們當然不會甘心受此奚落,現在,GMR的成功終於使他們看到了一點希望。要知道,上帝賦予了電子很多重要的內稟特性:質量、電荷、自旋等。質量是所有物質都具有的,比較平淡無奇,而電荷和自旋則是更特別和古怪的。前100年我們充分利用了『電荷』這個特性,現在呢,應該是啟用『自旋』的時候了。因此,研究電子技術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又重新興奮起來,他們希望能利用電子這個神秘的性質,克服瓶頸、走出困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於是,這便有了近年來對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大量的理論開創及實驗研究。這個新術語的構造本身,就象徵著自旋和電子學的結合:spin加electronics= spintronics。



圖17.1:自旋的性質

人們經常將電子自旋類比於地球自轉。地球自轉時產生自轉角動量,自旋也有角動量,並且,因為電子攜帶負電荷,電荷轉動會形成電流,電子自轉的效應便相當於一個小電流圈,小電流圈的效果又相當於一個具有南極北極的小磁鐵。這就正如我們在圖17.1a中所畫的:電子具有兩個自旋態,自旋上和自旋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電子的兩個自旋態等效於兩種極性相反的磁鐵,它們的磁力線如圖中所示。

然而,這種經典類比只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因為除此之外,電子自旋還有好些不符合經典規律的量子特徵。

比如說,經典物理中的角動量是三維空間的一個矢量。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方向觀察這個矢量而得到不同的投影值。如圖17.1b左圖中朝上的紅色經典矢量,當我們從右邊觀察它時,它的大小是1;從下面觀察時,投影值為0;而從某一個角度a來觀察的話,則得到從0到1之間隨角度連續變化的cos(a)的數值。

電子的自旋就不一樣了。自旋角動量是量子化的,無論你從哪個角度來觀察自旋,你都可能得到、也只能得到兩個數值中的一個:1/2,或-1/2,也就是所謂的『上』,或『下』。

我們將自旋的『上』,或『下』兩種狀態叫做自旋的本徵態。而大多數時候,電子是處於兩種狀態並存的疊加態中。

電子自旋角動量可看作是二維複數空間的矢量。或者,它的運算規律可以被歸類為『旋量』。旋量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矢量的平方根』。不過,這句話聽起來照樣不好理解,『矢量』哪來的平方根呢?在下文中筆者試圖粗略地解釋一下。

比如,一個二維空間的矢量可以與一個複數相對應,那麼,我們或許可以從『複數的平方根』來理解這個『矢量的平方根』。一個複數可以用它的絕對值大小(模)及幅角來表示,如果要求這個複數的平方根,可將其模值求平方根、幅角減半而得到。因此,一個複數的平方根的幅角是原來複數幅角的一半。所以,當一個複數(1,0)在複平面上繞著原點轉一圈,即360度之後回到它原來的數值時,它的平方根卻只轉了半圈(180度),停留在與原來矢量方向相反的位置上,只有當原複數繞著原點轉兩圈之後,其平方根複數才轉回到原來的位置。

電子的自旋也具有類似的性質。當自旋在空間中轉一圈之後,不是回到原來的狀態,而是『上』變『下』,『下』變『上』,就像圖17.1c中的小人在莫比烏斯帶上移動一圈之後變成了頭朝下的狀態一樣。從圖c中也可以看出,如果那個頭朝下的小人繼續它的莫比烏斯旅行,再走一圈之後,就會變成頭朝上而回到原來的狀態了。由此可見,電子自旋的這個性質正好與上面所描述的『矢量平方根』性質相類似。

現在,我們對電子的自旋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那麼,如何利用電子自旋這個額外的自由度來製造電子器件呢?  

先來說說在電子技術中引進自旋的優越性。在哪些方面有可能利用它?這個自由度又可能為我們提供哪些好處?

研究電腦最誘人的目標之一就是模擬人腦。人類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記憶和思維,對應於計算機的最重要部分:數據存儲和邏輯運算。數據存儲又分類為『揮發性(Volatile)』的存儲器和『非揮發性』 的存儲器。所謂揮發性,是指當電源切斷後,保存的數據也隨之『揮發』而消失了,如DRAM、SRAM等;非揮發性的則意味著斷電後數據仍能繼續保存的儲存方式,如FLASH、硬碟等。硬碟使用的是與自旋有關的磁性技術,傳統的邏輯運算中則完全不用自旋。換言之,我們也可以如此來概括傳統的電子技術:電子的兩個內稟特性中,自旋與磁性相關,電荷與電流相關。目前,磁性一般被用於長期記憶,電流則被用於邏輯運算。

因此,自旋電子學將來的發展方向有如下幾個:

1.研究更好的磁性存儲技術(磁電子學);

2.將自旋應用到傳統的邏輯電路(自旋半導體器件);

3.利用自旋的介入,將邏輯電路及數據存儲結合在一起(1和2結合)。

4.用於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器件(完全不同的計算技術)。

除了已經非常成功的GMR|TMR硬碟磁頭讀取技術之外,目前已經在通訊產品上有一定應用的磁性隨機存儲器(MRAM,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是剛才所列舉的第一個發展方向的實例。MRAM的研發就是利用材料的隧穿磁阻效應,使其既擁有SRAM的高速讀寫能力,又有DRAM的高集成度,並且,它還具有幾乎可以無限次重複寫入的優點。

上面列舉的第三個發展方向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今天,當然已經令人瞠目。但是比較起人類的大腦來說,似乎仍然是美中不足。它們屬於完全不同的運作方式。不說別的,只是就我們剛才談及的儲存和邏輯這點,就有顯然的不同之處。計算機的長期儲存部分(硬碟)和邏輯部分是明顯分開的,記憶功能集中在硬碟上,邏輯功能集中在CPU上,互相之間有一定距離,傳遞信息的速度很慢。而人類的大腦卻是既管記憶,又管邏輯思維,信息存儲和計算處理兩部分功能結合緊密,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如果可以把擅長記憶的自旋和擅長運算的電流兩種功能緊密揉合在一起,不要分離太遠,最好是在一個晶片上,那樣製造的計算機就應該更快,更接近人腦的運作方式了。

傳統計算機這種『計算』和『記憶』分離的結構是根源於馮·諾依曼的圖靈機模型。

這種模型使用的是將數據一個一個按地址先後對號入座,繼而被計算和處理的串行方式。這種方式簡化了電路,使得相應的程序語言也結構簡單,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但是,一個潛在的缺點,即是限制了電腦的計算處理速度,因而被稱之為「馮·諾依曼瓶頸」【1】。

比較起電子的電荷而言,電子自旋的響應速度更快,能耗更低。因此,將電荷流和自旋流結合起來的自旋電子學,便有可能幫助我們克服「馮·諾依曼瓶頸」,為電子工業帶來一場新的革命。

參考資料:

【1】「Can Programming be Liberated from the vonNeumann Style?」,John Backus,1977ACM Turing Award Lectur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August1978,Volume 21,Number 8.

《矽火燎原》系列

半導體的人和事

電光閃爍的物理世家

貓鬍子偵測器

閃電大師特斯拉

點石成金——半導體的摻雜性

從道爾頓到原子電影

能級和能帶

倒格子空間

布洛赫波和布裡淵區

費米能級

半導體的能帶

接觸產生奇蹟

三條腿的魔術師

魔術師背後的物理

巨磁電阻效應

自旋登上舞臺




相關焦點

  • 自旋電子學的青山
    眾所周知,Peter Grünberg與法國巴黎南大學的Albert Fert各自以在1988年前後發現磁性多層膜中的巨磁電阻GMR效應而著稱,是現代自旋電子學的奠基人。嚴謹地說,Grünberg那時取得的成果可能與量子材料並無密切關聯,但自旋電子學的概念卻是引導量子材料發展的旗幟之一,包括隧穿磁電阻、龐磁電阻、及至當前的拓撲量子材料,發展這些材料的一個核心目標即為自旋電子學應用。從這一意義上,Grünberg教授可以算是量子材料發展的開拓者之一。
  • 自旋卡諾電子學研究進展
    自20 世紀60 年代起,以電晶體與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微電子學誕生並迅速發展,它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微電子學主要利用電子電荷作為能量和信息傳輸的媒介,它只利用了電子電荷的傳輸。但隨著1988 年巨磁電阻效應在Fe—Cr 多層結構中被發現,人們意識到電子不僅是電荷的載體, 而且還是自旋的載體。
  • 分子計算:分子自旋電子學的一大步
    自旋電子學與傳統電子學有很大差異。前者利用電子的自旋特性來進行傳感、信息存儲、傳輸和處理。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相比,基於自旋電子學的設備具有非易失性、超高處理速度、電力消耗較低和集成密度更高等特點。分子自旋電子學作為自旋電子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主動控制單個分子的自旋狀態實現自旋電子設備的微型化。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自旋電子學,英語:Spintronics,即是這樣的一個新興的領域,旨在通過使用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從而超越傳統電子學的極限。但是,可以使用自旋操作的設備的設計極具挑戰性,需要在異乎尋常的狀態下使用新的材料,有些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並且還沒有進行過實驗觀察。
  • 半導體自旋電子學熱潮激漲
    打開APP 半導體自旋電子學熱潮激漲 葉子 發表於 2011-12-14 09:40:37     從今年夏天開始,某電子領域的產業界及學術界突然變得忙碌起來。
  • 無自旋間隙半導體評論:下一代低能耗,高效率自旋電子學的候選人
    臥龍崗大學的一個團隊發表了對自旋無間隙半導體(SGS)的廣泛綜述。 自旋無間隙半導體(SGS)是一類新型的零間隙材料,具有完全自旋的極化電子和空穴。 該研究加強了對材料的搜索,這些材料將允許使用超快速,超低能量的「自旋電子」電子產品,而不會浪費任何導電能量。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引言】   自旋電子學是基於自旋輸運的新興科學技術。所謂自旋其實是電子的內稟角動量,與質量、電荷一樣是電子自身固有性質。電子自旋輸運被認為與傳統電子器件中電子電荷輸運相類似,也可作為載體用於信息傳輸,根據自旋轉移這一特性設計開發的新型電子器件可有望作為現有電子器件的升級替代產品。類似於電流,通過自旋霍爾效應電子發生特定的偏轉,從而產生自旋流(Spin current)。自旋流作為自旋信息傳輸的核心,是發展基於自旋計算器件的關鍵。
  • 自旋電子學:磁記憶狀態呈指數變化
    自旋電子學是納米電子學的蓬勃發展分支,除傳統電子學中使用的電子電荷外,它還利用電子的自旋及其相關的磁矩。自旋電子學的主要實際貢獻是在磁傳感和非易失性磁數據存儲方面,研究人員在開發基於磁的處理和新型磁存儲方面尋求突破。
  • 磁振子自旋電子學領域重要進展:新型自旋閥結構
    然而,自旋電子學卻是一門不同於傳統的新學科,它採用電子的自旋或磁矩作為信息載體。「磁振子自旋電子學」(magnons spintronics)是一個新興的科研領域。筆者曾多次介紹「自旋電子學」的概念。那麼「磁振子」(magnon)又是什麼呢?
  • 超快自旋電子學,誘人的前景!
    例如處理器的時鐘速度在過去20年裡沒有超過幾吉赫茲,或幾次每秒的運算,這是由於矽的電阻造成的限制,這導致全球日益迫切地尋找半導體電子產品的更優替代品。自旋電子學是最主要的候選者之一,它基於通過電子自旋攜帶信息的思想。利用自旋電流傳遞信息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前景,因為它比普通電流的能量消耗要低,但是還有許多實際困難需要克服。
  • 軌道電子學向前一步:自旋與軌道態的捆綁被打破
    現代材料中電子一般具有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如果改變電子的自旋態,其軌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最近,一個國際團隊在量子材料釹鍶錳氧(NSMO)實現了自旋與軌道態的「獨立」變化。這項成果或將對新一代邏輯和存儲設備的研發開闢新道路。
  • 自旋電子學,取得重大突破!
    自旋電子學,取得重大進展!東京大學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電子元件,展示了對未來幾代計算邏輯和存儲設備非常重要的功能和能力。與以前嘗試創建具有相同行為的組件相比,電能效率提高了一到兩個數量級。這將在自旋電子學的新興領域得到應用。自旋電子學探索高性能、低功耗的邏輯和內存組件的可能性。
  • 打破摩爾定律物理極限,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引領次世代電子組件發展
    來自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荷蘭、新加坡、西班牙、瑞士和美國研究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發布了有關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計算機設備發展領域的新評論,該領域可以將石墨烯(Graphene)作為次世代電子組件的基本組成要素。
  • Rev.綜述:自旋電子學材料第一性原理設計
    然而,自旋電子學面臨著很多挑戰,包括自旋的產生和注入、自旋的長程傳輸、自旋方向的控制和探測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新的概念和自旋電子學器件層出不窮,比如半金屬、自旋無帶隙半導體以及雙極磁性半導體。拓撲絕緣體也被認為是一類特殊的自旋電子學材料,其表面態可以用來產生純淨的電子自旋並進行傳輸。在自旋電子學材料的設計中,第一性原理計算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電子自旋的高效閥
    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物理系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來自比薩的同事合作開發了一種新概念,該概念利用電子自旋來切換電流。除了基礎研究以外,此類自旋閥還是自旋電子學中的關鍵元素,自旋電子學是一種利用自旋而不是電子電荷的電子產品。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通信物理學》上。在某些時候,自旋電子學可能成為流行語,與電子學一樣,成為我們詞彙量的一部分。
  • 自旋電子學的新突破可能會推動高速數據技術的發展
    自旋電子學 ,英語:Spintronics,是自旋(spin)和電子學(electronics)的一個混成詞,是關於除了基本的電子電荷之外,在固態電子器件中電子內在自旋的及其關聯磁矩的研究的一門新興的學科和技術。
  • 都有為院士:自旋電子學器件是具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都有為在河南科技大學作了一場題為《自旋電子學及其器件產業化》的學術報告。他從自旋電子學的基本概念出發,以獲得諾貝爾獎的巨磁阻效應為例,介紹了自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存儲器、傳感器等方面的基本應用,對自旋電子器件的開發現狀進行了總結,對市場前景作了展望,並預言自旋控制及其對應的第四次產業革命即將到來。
  • ...刊登量子中心韓偉研究員特邀綜述文章:石墨烯中的自旋電子學
    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韓偉研究員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Roland Kawakami教授,德國Regensburg大學Martin Gmitra博士和Jaroslav Fabian 教授合作在《自然·納米技術》上撰寫特邀綜述文章《石墨烯中的自旋電子學
  • 自旋電子學新研究進展
    :在自旋電子材料中,生成和檢測極度微小的電子自旋信號。然而,這些「磁矩」是由於原子中的電子自旋引起的,它對於自旋電子學中的材料應用來說非常重要。在兩篇論文中,Kumar 和 Lou 報告了他們在兩種類型的矽(N型和P型)中檢測到了反鐵磁性,這兩種類型的矽在電晶體和其他電子組件中使用。
  •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作者:謝小芳 2019-12-01 01:18   來源:大連日報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有望從根本上突破傳統晶片發熱耗電等瓶頸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