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電子學:磁記憶狀態呈指數變化

2020-12-03 量子認知

自旋電子學是納米電子學的蓬勃發展分支,除傳統電子學中使用的電子電荷外,它還利用電子的自旋及其相關的磁矩。自旋電子學的主要實際貢獻是在磁傳感和非易失性磁數據存儲方面,研究人員在開發基於磁的處理和新型磁存儲方面尋求突破。

自旋電子器件通常由磁性元件組成,這些磁性元件由穩定磁態之間的自旋極化電流控制。使用自旋電子設備存儲數據時,穩定狀態的數量設置了存儲容量的上限。目前的磁存儲單元具有對應於兩個存儲狀態的兩個穩定的磁狀態,但是增加這種狀態的數目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將潛在地允許增加存儲密度並實現新穎類型的存儲器的設計。

過去的研究表明,當由外部磁場穩定時,由兩個、三個、或四個交叉橢圓組成的結構僅支持2N個剩餘狀態。現在,以色列規模第二大的學術研究機構:巴伊蘭大學及其納米技術與先進材料研究所最近的研究表明,相對簡單的N個橢圓形的磁性薄膜結構可以實現2的2N次方的穩定化狀態,這比以前所認為的要大得多。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作為封面特色文章出現在最近的《應用物理通訊》雜誌上。

如圖所示顯示了由結構支撐的模擬磁態的示例,以及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設備本身的圖片。

該研究表明,可以單獨控制每個橢圓甚至每個邊緣的磁化強度,從而實現2的2N次方的穩定化剩餘狀態,包括在重疊區域顯示疇壁的狀態。每個結構的大量狀態,以及在沒有任何外部磁場的情況下在狀態之間進行切換的能力。

該項新研究表明,相對簡單的結構不僅可以支持指數級的磁態,而且通過產生自旋電流可以在這些狀態之間進行切換。他們的結果可能為每個單元具有大量狀態的多級磁存儲器鋪平道路,也可以在神經形態計算的開發中應用,等等。

研究論文主導、利爾·克萊納(Lior Kleina)教授表示,該研究以相對簡單的結構穩定和控制指數形式的離散磁態的能力成為了對於自旋電子學的一個主要貢獻。「這一發現可能為多級磁存儲器鋪平了道路,每個單元具有非常多的狀態,例如,當N=4時為256個狀態,可用於神經形態計算等,使此類結構有望用於包括存儲設備在內的各種自旋電子學應用」。

參考:Stabilization of exponential number of discrete remanent states with localized spin–orbit torqu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20). DOI: 10.1063/5.0005964

相關焦點

  • 自旋電子學
    巨磁阻效應(GMR)的發現及應用讓電子工程師們認識了自旋,使他們恍然大悟:原來自旋是如此的有用啊!事實上,儘管電子學的發展和應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電路和電子器件中所利用和研究的基本上只是電流,也就是電荷的流動,與自旋完全無關。幾十年來,電子學固然功勞巨大,但人類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手機的體積小了還想再小,計算速度快了還要更快。
  • 王建青教授講授納米結構金屬膜中的自旋電子學
    在納米尺度下,電子及其磁自旋的量子特性在控制材料特徵和器件響應方面起主導作用。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一些新的發現為技術革新鋪平了道路,如巨磁阻現象在納米結構的金屬膜中被發現導致了磁數據儲存器的技術革命等。7月22日下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中關村教學園區S201教室,該方面的專家王建青教授作了題為「納米電子線路中加入的隱自由度:自旋電子行為」的報告,這是「李政道講座」系列報告中的第九場報告。
  • 自旋卡諾電子學研究進展
    自20 世紀60 年代起,以電晶體與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微電子學誕生並迅速發展,它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微電子學主要利用電子電荷作為能量和信息傳輸的媒介,它只利用了電子電荷的傳輸。但隨著1988 年巨磁電阻效應在Fe—Cr 多層結構中被發現,人們意識到電子不僅是電荷的載體, 而且還是自旋的載體。
  • 利用電子自旋改變磁方向
    磁開關的可逆轉是磁信息儲存的關鍵因素,如今,研究人員在不改變電流的情況下,利用電子的自旋實現了磁開頭的可逆轉性。新發現發表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物理學》期刊上,它將導致一種全新、低能的電子設備的誕生。
  • 新技術打破磁存儲器速度紀錄 比最先進自旋電子設備快近...
    然而,與傳統的電子晶片相比,這些依賴於「磁記憶」存儲的設備仍然受到其相對較慢的速度的阻礙。近日在《自然·電子》(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由法國、美國學者合作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宣布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磁化「開關」技術(將信息「寫入」到磁存儲器的過程),其切換比最先進的自旋電子設備快近100倍。
  • 自旋電子學的青山
    眾所周知,Peter Grünberg與法國巴黎南大學的Albert Fert各自以在1988年前後發現磁性多層膜中的巨磁電阻GMR效應而著稱,是現代自旋電子學的奠基人。嚴謹地說,Grünberg那時取得的成果可能與量子材料並無密切關聯,但自旋電子學的概念卻是引導量子材料發展的旗幟之一,包括隧穿磁電阻、龐磁電阻、及至當前的拓撲量子材料,發展這些材料的一個核心目標即為自旋電子學應用。從這一意義上,Grünberg教授可以算是量子材料發展的開拓者之一。
  • 磁振子自旋電子學領域重要進展:新型自旋閥結構
    然而,自旋電子學卻是一門不同於傳統的新學科,它採用電子的自旋或磁矩作為信息載體。「磁振子自旋電子學」(magnons spintronics)是一個新興的科研領域。筆者曾多次介紹「自旋電子學」的概念。那麼「磁振子」(magnon)又是什麼呢?
  • 中國科大在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最近,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吳文彬課題組在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研究領域取得突破。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Fe/Cr]N和[Co/Cu]N等人工反鐵磁體中巨磁阻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GMR) 效應的發現,促成了自旋電子學的誕生,同時也正是因為其在商業磁存儲等領域的成功應用,使得當今雲存檔和雲計算等新興產業成為可能。
  • 半導體自旋電子學熱潮激漲
    打開APP 半導體自旋電子學熱潮激漲 葉子 發表於 2011-12-14 09:40:37     從今年夏天開始,某電子領域的產業界及學術界突然變得忙碌起來。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引言】   自旋電子學是基於自旋輸運的新興科學技術。所謂自旋其實是電子的內稟角動量,與質量、電荷一樣是電子自身固有性質。電子自旋輸運被認為與傳統電子器件中電子電荷輸運相類似,也可作為載體用於信息傳輸,根據自旋轉移這一特性設計開發的新型電子器件可有望作為現有電子器件的升級替代產品。類似於電流,通過自旋霍爾效應電子發生特定的偏轉,從而產生自旋流(Spin current)。自旋流作為自旋信息傳輸的核心,是發展基於自旋計算器件的關鍵。
  • 軌道電子學向前一步:自旋與軌道態的捆綁被打破
    現代材料中電子一般具有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如果改變電子的自旋態,其軌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最近,一個國際團隊在量子材料釹鍶錳氧(NSMO)實現了自旋與軌道態的「獨立」變化。這項成果或將對新一代邏輯和存儲設備的研發開闢新道路。
  • 自旋電子學新突破:在簡單材料中生成超短自旋波!
    背景傳統電子器件是通過電荷來傳輸和處理信息的。可是,電荷為傳統電子器件帶來了無法避免的問題:耗電和發熱多。值得慶幸的是,電子還具有另一個內稟特性:自旋。自旋是粒子內稟角動量引起的內稟運動,要麼「向上」,要麼「向下」。
  • 自旋電子學新研究進展
    在其他兩篇科學論文中,研究人員演示了他們將在矽中生成自旋電子材料的關鍵特性,也稱為「反鐵磁性」。正如筆者在《存儲技術最新突破:採用超高速雷射控制磁性切換!》一文中所介紹的,反鐵磁性是指:磁矩反平行交錯有序排列,但不表現為宏觀強的淨磁矩,表現為一種磁有序狀態。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在這篇綜述中,作者對包括使用應變,離子液體,介電材料和電化學離子遷移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的電場調製等前沿研究進行了全面綜述。此外,作者還介紹了各種新興的主題研究,如Néel自旋軌道轉矩,手性自旋電子學,拓撲反鐵磁自旋電子學,各向異性磁阻,存儲器件,2D磁性以及與反鐵磁有關的磁離子調製。總之,作者強調了實現高質量的室溫反鐵磁隧道結,反鐵磁自旋邏輯器件和人工反鐵磁神經元的可能性。
  • Rev.綜述:自旋電子學材料第一性原理設計
    然而,自旋電子學面臨著很多挑戰,包括自旋的產生和注入、自旋的長程傳輸、自旋方向的控制和探測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新的概念和自旋電子學器件層出不窮,比如半金屬、自旋無帶隙半導體以及雙極磁性半導體。拓撲絕緣體也被認為是一類特殊的自旋電子學材料,其表面態可以用來產生純淨的電子自旋並進行傳輸。在自旋電子學材料的設計中,第一性原理計算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分子計算:分子自旋電子學的一大步
    每個分子都可以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定位,並通過施加正、負電壓切換狀態。自旋電子學與傳統電子學有很大差異。前者利用電子的自旋特性來進行傳感、信息存儲、傳輸和處理。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相比,基於自旋電子學的設備具有非易失性、超高處理速度、電力消耗較低和集成密度更高等特點。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自旋電子學,英語:Spintronics,即是這樣的一個新興的領域,旨在通過使用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從而超越傳統電子學的極限。但是,可以使用自旋操作的設備的設計極具挑戰性,需要在異乎尋常的狀態下使用新的材料,有些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並且還沒有進行過實驗觀察。
  • 最新研究:開發基於反鐵磁體的自旋電子器件
    在這種材料中,相鄰電子自旋呈相反方向排列,其磁化率因而接近於零。1932年由Louis Néel首次發現。例如,鉻、錳、輕鑭系元素等等,都具有反鐵磁性。反鐵磁性是一種磁性,其中在材料內自發地發生平行但相反的自旋。表現出反鐵磁性的材料反鐵磁體具有有利的特性,這使得它們特別有希望用於製造自旋電子器件。
  • 新材料組合帶來更強大電子「自旋」
    這項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開發拓撲材料中與自旋相關現象的新穎策略,同時可以激勵自旋電子領域的多項發展。 在自旋電子學是一個現代科技行業,其中電子自旋或電子角動量發揮著主要的作用。實際上,在現代電子學中廣泛使用的磁力材料,正是因為集體自旋陣列才具有奇異特性。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也稱磁電子學。
  • 前沿| 日本科學家首次成功演示基於自旋電子學的人工智慧
    選自phys機器之心編譯參與:吳攀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者有史以來第一次成功演示了基於自旋電子學的人工智慧(spintronics-bas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基本操作。圖 1:(a) 在本演示中用作人工突觸的人工製造的自旋電子器件的光學照片。圖中也展示了用於電阻切換的測量電路。(b) 該器件的電阻和被施加的電流之間的關係,表現出了類似模擬的電阻變化。(c) 安裝在一個陶瓷封裝上的自旋器件陣列的照片,這種器件可被用於開發人工神經網絡。模擬生物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的人工智慧可以快速執行複雜和精細的任務,比如圖像識別和天氣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