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計算:分子自旋電子學的一大步

2020-11-27 騰訊網

每個分子都可以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定位,並通過施加正、負電壓切換狀態。

自旋電子學與傳統電子學有很大差異。前者利用電子的自旋特性來進行傳感、信息存儲、傳輸和處理。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相比,基於自旋電子學的設備具有非易失性、超高處理速度、電力消耗較低和集成密度更高等特點。分子自旋電子學作為自旋電子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主動控制單個分子的自旋狀態實現自旋電子設備的微型化。

近日,據《自然·納米技術》雜誌報導,英國基爾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單分子自旋開關。這種新開發的分子具有穩定的自旋狀態,可表面吸附且不影響其功能。

研究人員表示,新分子自旋狀態的穩定性至少可以維持數天。通過巧妙的設計,它與計算機中的基本電子電路——觸發器(flip-flops)非常相似。基爾大學實驗物理學家Manuel Gruber博士說:「我們通過將輸出信號回傳給輸入端,實現了雙穩態或0/1切換。」在這種反饋電路中,新分子有3種相互耦合的特性:形狀、亞單位的鄰近性和高/低自旋態。新分子只能被鎖定於一種狀態。

研究人員將新分子升華、沉積在銀表面後,分子開關自組裝形成了高度有序的陣列。陣列中的每個分子都可以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定位,並通過正負電壓作用實現狀態切換。Gruber博士解釋說:「我們設計的新型單分子自旋開關可同時具備電晶體和電阻等多種元件的功能。這意味著電子器件的微型化目標更近了。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增強分子的複雜性,進而實現更複雜的操作。」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三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分子自旋電子器件:用分子進行計算
    背景自旋電子器件(Spintronics)與傳統電子器件截然不同,它利用電子自旋來感測、存儲、輸運和處理信息。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相比,其潛在優勢在於非易失性、數據處理速度更高、耗電量更少、集成密度更高。基於磁振子的自旋電晶體(圖片來源:L.
  • 基於「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技術,將給量子計算機帶來新希望!
    但是量子系統是出了名的脆弱,雖然已經在為一些提議的應用構建工作機器方面取得了進展,但這項任務仍然很困難,但是一種被稱為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方法提供了新希望。1997年理論物理學家Daniel loss和David DiVincenzo制定了創造量子計算機所需的一般規則,普通電子設備使用電荷將信息表示為0和1,而量子計算機通常使用電子「自旋」狀態來表示量子位。
  • 軌道對稱性、電子自旋與分子手性
    自旋是電子除電荷特性之外的另一種內稟屬性。它不僅是結構化學的重要內容,也在凝聚態物理學中被用於解釋磁電阻、超導等現象,尤其是巨磁阻效應的發現,自旋電子學應運而生,其在自旋器件及信息存儲上的應用頗受關注。 回到正題。
  • 實現利用人造分子馬達,操縱電子自旋!
    在自旋電子學中,由於輕元素的弱自旋軌道相互作用(SOI),使得有機材料具有較長的自旋弛豫時間和較長自旋擴散長度。因此有機材料作為一種「自旋輸運材料」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同時,有機材料作為「自旋過濾器」時,SOI較弱成為一個缺點。自旋極化電流通常由具有鐵磁性或強SOIs的無機材料產生。然而,近年來手性分子自旋選擇性電子輸運的研究發現。
  • 自旋電子器件的新製造方法:將有機分子塗覆到金屬上
    導讀據日本東京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製造自旋電子器件的新方法。這個新的製造方法很有吸引力,因為它採用了相對易於根據不同用途而進行配置的有機分子。這些分子層可以塗覆或者印刷到金屬上,創造新的電子功能。
  • 科學家設計單分子自旋開關可穩定自旋 電子元件微型化將邁進一大步
    自旋電子學與傳統電子學不同,它利用電子的自旋來進行傳感、信息存儲、傳輸和處理。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自旋電子學,英語:Spintronics,即是這樣的一個新興的領域,旨在通過使用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從而超越傳統電子學的極限。但是,可以使用自旋操作的設備的設計極具挑戰性,需要在異乎尋常的狀態下使用新的材料,有些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並且還沒有進行過實驗觀察。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引言】   自旋電子學是基於自旋輸運的新興科學技術。所謂自旋其實是電子的內稟角動量,與質量、電荷一樣是電子自身固有性質。電子自旋輸運被認為與傳統電子器件中電子電荷輸運相類似,也可作為載體用於信息傳輸,根據自旋轉移這一特性設計開發的新型電子器件可有望作為現有電子器件的升級替代產品。類似於電流,通過自旋霍爾效應電子發生特定的偏轉,從而產生自旋流(Spin current)。自旋流作為自旋信息傳輸的核心,是發展基於自旋計算器件的關鍵。
  • 自旋電子學
    巨磁阻效應(GMR)的發現及應用讓電子工程師們認識了自旋,使他們恍然大悟:原來自旋是如此的有用啊!事實上,儘管電子學的發展和應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電路和電子器件中所利用和研究的基本上只是電流,也就是電荷的流動,與自旋完全無關。幾十年來,電子學固然功勞巨大,但人類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手機的體積小了還想再小,計算速度快了還要更快。
  • 量子物理學:捕獲裡德堡分子自旋動力學的新理論模型
    然而,大多數研究這些分子的研究僅關注於不涉及量子自旋的情況,因為裡德堡分子的多體性質使得分析其自旋動力學特別具有挑戰性。在最近的理論研究中,東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結合了新方法的方法,能夠捕獲裡德堡電子自旋動力學和原子的軌道運動之間的相互作用。高斯ansatz的雜質去耦轉換。
  • Rev.綜述:自旋電子學材料第一性原理設計
    然而,自旋電子學面臨著很多挑戰,包括自旋的產生和注入、自旋的長程傳輸、自旋方向的控制和探測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新的概念和自旋電子學器件層出不窮,比如半金屬、自旋無帶隙半導體以及雙極磁性半導體。拓撲絕緣體也被認為是一類特殊的自旋電子學材料,其表面態可以用來產生純淨的電子自旋並進行傳輸。在自旋電子學材料的設計中,第一性原理計算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單分子器件的電子輸運通道調控及其巨磁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信息技術的成功發展離不開電子學器件的小型化。對器件小型化的追求促使了人們對單分子器件的研究和理解,以求最終實現以單分子為基本單元構築電路。單分子器件已經成了在納米尺度研究各種有趣物理現象和機制的平臺。
  • 自旋卡諾電子學研究進展
    自20 世紀60 年代起,以電晶體與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微電子學誕生並迅速發展,它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微電子學主要利用電子電荷作為能量和信息傳輸的媒介,它只利用了電子電荷的傳輸。但隨著1988 年巨磁電阻效應在Fe—Cr 多層結構中被發現,人們意識到電子不僅是電荷的載體, 而且還是自旋的載體。
  • DNA分子計算系統:實現算法自組裝!
    背景如今,隨著後摩爾時代到來,傳統電子計算機性能的進一步改善正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科學家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創新技術,探索新一代的計算機。這些新技術包括:自旋電子學、谷電子學、量子力學、DNA分子等。今天,讓我們來重點關注的是DNA計算機。
  • InfoMat:單分子電磁開關
    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中,微電子學、光電子學以及集成短路,取得了空前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生活。
  • 分子大小的電晶體新鮮出爐
    在一個砷化銦晶體上,12個帶正電的銦原子環繞著一個酞菁染料分子,這就是科學家最新研製的分子大小的電晶體。按照摩爾定律的硬限制,這很可能是一個電晶體所能達到的最小尺寸。  新型電晶體是由德國PDI固體電子學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學、日本NTT基礎研究實驗室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團隊開發的。這一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物理》上的最新成果朝著量子計算邁出一大步。
  • 進展|單分子器件的電子輸運通道調控及其巨磁阻效應取得重要進展
    信息技術的成功發展離不開電子學器件的小型化。對器件小型化的追求促使了人們對單分子器件的研究和理解,以求最終實現以單分子為基本單元構築電路。單分子器件已經成了在納米尺度研究各種有趣物理現象和機制的平臺。在原子尺度上對單個原子/分子的量子態實現精確操縱以及對其物性實現可控調製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及其應用領域中最重要的前沿研究之一,相關研究具有極強的挑戰性。
  • 【無機】電子自旋探針識別金屬富勒烯異構體
    順磁性金屬富勒烯分子的電子自旋對外界環境非常敏感,如溫度、壓力、磁場、化學環境等;同時,電子自旋對於分子自身的化學結構也表現出感知能力,即通過電子自旋與磁性核的耦合方式來反映物質的結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王春儒研究員和王太山副研究員團隊近年來致力於金屬富勒烯的自旋與分子磁性研究,實現了電子自旋的極化和磁性的調控,發展了電子自旋探針,發現了金屬富勒烯的磁感知現象,推動了金屬富勒烯的功能化和在慣性測量裝置上的應用(J. Am. Chem. Soc.
  • 通過量子尺寸效應操控單分子的近藤共振
    近藤效應來源於局域磁性雜質與金屬中傳導電子的交換作用,是凝聚態物理中一個被廣泛研究的重要問題。在一定溫度(近藤溫度)之下,交換作用產生的自旋翻轉散射使得傳導電子與局域磁矩形成自旋單態,進而對局域磁矩產生屏蔽效應,導致了費米能級附近的所謂近藤共振。
  • 利用電子自旋進行手性拆分
    不對稱合成通常是底物分子中的非手性單元通過反應試劑以不等量地生成立體異構產物的途徑轉化為手性單元,其中反應試劑可以是手性化學試劑、手性催化劑、手性溶劑或物理因素。其中,磁性對合成手性分子的影響卻並沒有太多相關研究。在自然界中多數物理狀態下,電子的自旋是消旋的,即自旋向上和向下的電子等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