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2020-12-03 量子認知

量子物理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利用這一學科在工程應用中所獲得的新知識來引發技術革命。自旋電子學,英語:Spintronics,即是這樣的一個新興的領域,旨在通過使用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從而超越傳統電子學的極限。

但是,可以使用自旋操作的設備的設計極具挑戰性,需要在異乎尋常的狀態下使用新的材料,有些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並且還沒有進行過實驗觀察。

在今天的《自然通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東京理科大學應用物理系的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合成的分子式為KCu6AlBiO4(SO4)5Cl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能是理解難以捉摸的「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簡寫: QSL)狀態。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這種狀態,這增強了對自旋行為及其在下一代「自旋電子」設備中的集成的認知。

研究人員表示:「觀察量子自旋液體狀態是凝聚態物理以及新自旋電子器件開發的最重要目標之一。但是,量子自旋液體狀態是二維的,由於存在混亂或與理想模型的偏差,在實際材料中尚未清楚地觀察到這樣的系統。」

在低於特定溫度的反鐵磁材料中,電子的自旋會自然地以大規模的圖案形式排列。但是,在處於量子自旋液體狀態的材料中,自旋以類似於相對於結晶冰相、如液態水中的分子無序的方式排列。這種無序排列現象是由一種稱為「幾何失穩」的結構現象引起的,在這種現象中,沒有可能對所有電子對稱且在能量上有利的自旋構型。

幾何失穩,又稱為幾何受挫,英語為:geometrical frustration,或簡單地:frustration,是凝聚體物理學中的一種特殊現象,表現為原子傾向於粘附在不平常的位置,或者在規則晶格中相互衝突的原子力(每一個都傾向於相當簡單但不同的結構)會導致相當複雜的結構。由於幾何形狀或力的受阻,在接近低溫零度下可能會導致大量不同的基態,並且在較高溫度下可能會抑制常規的熱排序。

KCu6AlBiO4(SO4)5Cl是一種新合成的化合物,其銅原子以一種特殊的二維模式排列,即所謂的「方形籠目格(square kagome lattice ,簡寫:SKL)」排列,這種排列有望通過「受挫」產生量子自旋液體狀態。

該研究論文合著者、滿田節男(Setsuo Mitsuda)教授指出:「缺乏方形籠目格系統的模型化合物,阻礙了對其自旋狀態的更深入理解。為此,我們合成了第一個方形籠目格反鐵磁體KCu6AlBiO4(SO4)5Cl,並證明了在極低的量子自旋液體狀態溫度下沒有磁性排序。」

使用過去的研究模型通過理論計算無法獲得實驗結果。該研究方法考慮了晶體網絡中每個銅離子與其最近的鄰居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解釋說:「為消除差異,我們使用了各種參數集考慮了近鄰的相互作用,計算了方形籠目格模型。但是無法重現實驗結果。正確地進行實驗,需要通過進一步的交互來計算模型。」

實驗與計算之間的分歧突出表明,有必要完善現有的理論方法,論文合著者、高山隆山教授得出結論:「雖然我們合成的方形籠目格反鐵磁體是研究方形籠目格磁性的第一個候選人,但我們可能必須考慮更長距離的相互作用在我們的模型中獲得量子自旋液體。這是揭示量子自旋液體狀態本質的理論挑戰。」我們希望物理學家設法應對這一挑戰,使我們又更接近自旋電子學的美好前景。

參考:Gapless spin liquid in a square-kagome lattice antiferromagnet, Nature Communications. Published: 09 July 2020

相關焦點

  • ...刊登量子中心韓偉研究員特邀綜述文章:石墨烯中的自旋電子學
    2015/03/27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韓偉研究員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Roland
  • 自旋電子學
    巨磁阻效應(GMR)的發現及應用讓電子工程師們認識了自旋,使他們恍然大悟:原來自旋是如此的有用啊!事實上,儘管電子學的發展和應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電路和電子器件中所利用和研究的基本上只是電流,也就是電荷的流動,與自旋完全無關。幾十年來,電子學固然功勞巨大,但人類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手機的體積小了還想再小,計算速度快了還要更快。
  • 全新磁性材料展現量子自旋液態,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等領域
    全新磁性材料展現量子自旋液態,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等領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2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尋找新的物質形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們證明,與鈣鈦礦相關的金屬氧化物TbInO3展現出量子自旋液態
  • 探測量子材料中自旋電流的新方法,有望「解鎖「新一代電子器件
    矽基半導體是現今電子器件的核心,在運作過程中依賴於受控電流,並從中獲取電子電荷所攜帶的能量。不過,電子除了帶有電荷,它還擁有一種內稟屬性——自旋,即自旋角動量。自旋是量子材料的特徵之一,其雖難以捉摸,但卻能被調控以增強電子器件性能。最近,由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 An-Ping Li 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穎的顯微鏡技術來探測拓撲絕緣體中的電子自旋。
  • 無自旋間隙半導體評論:下一代低能耗,高效率自旋電子學的候選人
    具有自旋軌道耦合的拋物線型和Dirac型SGS材料的能帶結構導致量子異常霍爾效應。 臥龍崗大學的一個團隊發表了對自旋無間隙半導體(SGS)的廣泛綜述。 自旋無間隙半導體(SGS)是一類新型的零間隙材料,具有完全自旋的極化電子和空穴。 該研究加強了對材料的搜索,這些材料將允許使用超快速,超低能量的「自旋電子」電子產品,而不會浪費任何導電能量。
  • 軌道電子學向前一步:自旋與軌道態的捆綁被打破
    現代材料中電子一般具有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如果改變電子的自旋態,其軌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最近,一個國際團隊在量子材料釹鍶錳氧(NSMO)實現了自旋與軌道態的「獨立」變化。這項成果或將對新一代邏輯和存儲設備的研發開闢新道路。
  • 新型量子系統:有助於設計更好的自旋電子器件!
    導讀近日,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為量子系統創造了一個新的試驗場。在這個試驗場中,他們可以打開和關閉特定的粒子相互作用,從而有望帶來自旋電子學方面的新進展。背景自旋輸運電子器件有望徹底改變我們對於電子器件的印象,特別是在計算領域。標準的電子器件採用電子的電荷來編碼信息,而自旋電子學器件卻依賴於電子的另一個內稟特性:自旋。自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
  • 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現象
    由於自旋的時間變異性,左側邊緣磁脈衝觸發的自旋激發態隨即轉化為馬約拉納費米子運動目前,電子設備性能已接近其理論極限。新興的自旋電子學有望徹底改變電子設備面貌,並成為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在自旋電子器件中,電子最重要的特徵是自旋性,這是一種涉及角動量的固有特性,也是固體中產生磁性現象的根本原因。全球物理學家都在努力尋找藉助材料生成、傳輸「自旋包」的實用方法。
  • 新型超薄磁性半導體:打造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和量子電子器件!
    值得慶幸的是,除了電荷這一特性,電子還具有另外一種與生俱來的量子物理特性:「自旋」。自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自旋著的電子可以創造出轉移或存儲信息的磁矩。(圖片來源:Sumio Ishihara)基於電子的自旋特性創造出的新型電子器件,也稱為「自旋電子器件」。自旋電子器件具有體積小、速度快、功耗低等優勢。在後摩爾時代,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成為基於電荷的傳統半導體器件的替代品。
  • 量子躍遷使電子表現得像缺乏自旋
    冰在0攝氏度時轉變為液態水。液態水會在100攝氏度下發生相變而變成水蒸氣。類似的,磁性材料在臨界溫度下變為非磁性。但是,也存在不依賴於溫度的相變。它們出現在絕對零[-273.15攝氏度]附近,並與量子漲落相關。常見的相變是隨溫度變化而發生的相變。冰在0攝氏度時轉變為液態水。液態水會在100攝氏度下發生相變而變成水蒸氣。
  • 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原標題: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核心提示:只沿著拐角邊緣傳導自旋電流。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引言】   自旋電子學是基於自旋輸運的新興科學技術。所謂自旋其實是電子的內稟角動量,與質量、電荷一樣是電子自身固有性質。電子自旋輸運被認為與傳統電子器件中電子電荷輸運相類似,也可作為載體用於信息傳輸,根據自旋轉移這一特性設計開發的新型電子器件可有望作為現有電子器件的升級替代產品。類似於電流,通過自旋霍爾效應電子發生特定的偏轉,從而產生自旋流(Spin current)。自旋流作為自旋信息傳輸的核心,是發展基於自旋計算器件的關鍵。
  • 最新突破:發現量子自旋液體中,非常規的自旋輸運
    來自東京工業大學和橫濱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自旋微擾穿過量子自旋液體系統看似無法通過區域的特殊機制,這一新見解可能代表著下一代電子學甚至量子計算機的另一塊基石。目前電子設備已經接近理論極限,這意味著將需要全新技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小型化。問題是,現代電子學以操縱電流為中心,因此主要關注運動電子的集體電荷。
  • 基於「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技術,將給量子計算機帶來新希望!
    1997年理論物理學家Daniel loss和David DiVincenzo制定了創造量子計算機所需的一般規則,普通電子設備使用電荷將信息表示為0和1,而量子計算機通常使用電子「自旋」狀態來表示量子位。自旋是我們通過量子力學學到的一個基本量,不幸的是,它在日常經驗中缺乏準確的對應物,即使有時使用行星繞其自身軸線自轉的類比。
  • Rev.綜述:自旋電子學材料第一性原理設計
    然而,自旋電子學面臨著很多挑戰,包括自旋的產生和注入、自旋的長程傳輸、自旋方向的控制和探測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新的概念和自旋電子學器件層出不窮,比如半金屬、自旋無帶隙半導體以及雙極磁性半導體。拓撲絕緣體也被認為是一類特殊的自旋電子學材料,其表面態可以用來產生純淨的電子自旋並進行傳輸。在自旋電子學材料的設計中,第一性原理計算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
  • 新材料組合帶來更強大電子「自旋」
    這項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開發拓撲材料中與自旋相關現象的新穎策略,同時可以激勵自旋電子領域的多項發展。 在自旋電子學是一個現代科技行業,其中電子自旋或電子角動量發揮著主要的作用。實際上,在現代電子學中廣泛使用的磁力材料,正是因為集體自旋陣列才具有奇異特性。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也稱磁電子學。
  • 自旋電子學的青山
    眾所周知,Peter Grünberg與法國巴黎南大學的Albert Fert各自以在1988年前後發現磁性多層膜中的巨磁電阻GMR效應而著稱,是現代自旋電子學的奠基人。嚴謹地說,Grünberg那時取得的成果可能與量子材料並無密切關聯,但自旋電子學的概念卻是引導量子材料發展的旗幟之一,包括隧穿磁電阻、龐磁電阻、及至當前的拓撲量子材料,發展這些材料的一個核心目標即為自旋電子學應用。從這一意義上,Grünberg教授可以算是量子材料發展的開拓者之一。
  • 打破摩爾定律物理極限,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引領次世代電子組件發展
    對於石墨烯和相關二維(2D)材料中電子自旋傳輸(Electronic Spin Transport)的最新理論、實驗進展與研究現象,已經成為當前最引人入勝的熱門研發領域。自旋電子學是納米級電子學與磁學的結合,可以使電子以突破摩爾定律(Moore’s law)物理極限的速度發展。所謂摩爾定律是指,計算機處理性能約每兩年倍增,同時價格減半。
  • 自旋電子學新突破:在簡單材料中生成超短自旋波!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研究電子自旋的科學稱為「自旋電子學」。自旋可以被迅速改變,並且能避免電荷帶來的發熱問題,從而降低功耗。因此,自旋電子學有望使得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變得更快速、更節能。自旋電子學被認為是研究未來電子器件的一個非常有前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