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2020-12-05 澎湃新聞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6-10-20 10:30 來源:澎湃新聞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電子不僅只有所帶的電荷能傳遞信息,其不同的自旋態也攜帶著信息。電子的「向上自旋」和「向下自旋」可以分別作為「0」和「1」用於量子信息處理,但遵循量子力學原理的電子不只有這兩種自旋方向,它能夠沿著任何方向自旋。如果將所有這些自旋方向同時利用,將構建出更強大的新型量子計算機。目前在物理學分支自旋電子學領域,科學家們熱衷於捕獲和測量電子自旋並試圖構建基於自旋的電子門和電路。

超導材料因其電子運動不會消耗任何能量,成為科學家們研製能耗很少的量子裝置的最佳選擇,但相關研究長期以來也面臨一大難題:超導材料內流動的庫伯電子對軌道完全對稱,兩個自旋方向會完全相反,最後自旋動量相互抵消變成零,因此不能傳輸電子自旋信息。

現在,SEAS物理學教授阿米爾·亞柯比帶領的研究團隊構建出簡單的超導裝置,找到了控制超導體材料中流動電子自旋的全新方法。他們構建的超導裝置是一種三明治結構,上下兩個外層為超導體,會賦予夾層非超導材料碲化汞與外層接近的超導性。在這種超導裝置內,電子對軌道對稱性被打破,自旋不再反對稱(即自旋方向不再相反),而是沿不同方向交替自旋。

研究團隊現已能夠測量不同位點的自旋動量,並能調整電子對的自旋動量總和。亞柯比表示,新研究將為量子信息儲存打開全新可能,三明治結構獨特的超導性能也將帶來全新的量子材料。

(原標題: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 為量子信息儲存技術創新提供可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量子計算,量子信息,超導體,電子自旋信息,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37)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電子不僅只有所帶的電荷能傳遞信息,其不同的自旋態也攜帶著信息。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傳輸
    據科技日報10月19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 超導材料電子信息傳輸獲突破 量子信息儲存技術望創新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在光子之間傳送信息已經在之前的研究中得以實現。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
  •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在光子之間傳送信息已經在之前的研究中得以實現。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量子物理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利用這一學科在工程應用中所獲得的新知識來引發技術革命。自旋電子學,英語:Spintronics,即是這樣的一個新興的領域,旨在通過使用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從而超越傳統電子學的極限。
  • 基於自旋的量子計算的突破:物理學家實現可調諧的自旋波激發
    在Nano Letters中提出 的解決方案具有在節能信息傳輸和基於自旋的量子計算中的應用潛力。粒子的自旋是其固有的角動量,該角動量始終具有方向。在磁化材料中,自旋全部指向一個方向。這種磁階的局部破壞伴隨著自旋波的傳播,自旋波的量子被稱為磁振子。與電流不同,自旋波傳播不涉及物質轉移。結果,使用磁振子而不是電子來傳輸信息導致的熱損失要小得多。數據可以在自旋波的相位或幅度中進行編碼,並可以通過波幹擾或非線性效應進行處理。
  • 基於「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技術,將給量子計算機帶來新希望!
    ,可能有一天會給世界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一旦我們成功地建造了一臺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它將能夠解決一些今天計算機需要數百萬年才能計算的問題。這將它與另一個被稱為分子電子學的研究領域連接起來,該領域目標是從單個分子和分子的薄膜中構建電子設備。事實證明這種組合是有用的,通過仔細控制和操縱分子中電子的自旋,實際上可以進行量子計算。準備和讀出分子上電子的自旋狀態是通過用電場或磁場擊打它們來完成。
  • 新方法|美國防部和美陸軍聯合資助高校研究矽中自旋—光子連接新方法,有望推動矽基量子計算的發展
    )信息的新方法,該工作有望推動矽基量子計算器件的製造科學工作。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合作,利用矽室中的單電子產生了量子比特,該小組展示了一種將電子自旋中編碼的量子信息轉移到光子的新方法。研究人員先前已經證明,兩個相鄰電子自旋的成功耦合僅相隔100 nm,但是為了實現長距離自旋—自旋耦合,將自旋耦合到光子仍然是一個挑戰。在本次研究中,團隊通過將量子比特上的信息與量子比特上的光子耦合在一起來解決長距離通信的問題,光子的波動性質使其能夠在量子位之上振蕩。
  • 電荷不移動也能傳信息?自旋電子傳輸刷新三觀
    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雖然現代計算機技術是以半導體中的電荷傳輸為基礎,另一種可能讓電子組件超越目前微型化限制的替代方案是採用電子的自旋取代其電荷,以進行信息傳輸。由於自旋電子可利用電子的自旋與電荷,從而提升信息密度與組件功能,使其成為熱門的討論主題。
  • 超導量子晶片具有哪些優勢?
    量子計算同量子通信、量子測量共同被認為是量子科技的重要方向。相比於如今火熱的量子通信,神秘的量子測量,量子計算憑藉計算能力上所具有的想像空間,近年來,成為全球主要國家爭相布局的前沿科技領域。量子晶片作為量子計算機最核心的部分,是執行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處理的硬體裝置。
  • 10量子位自旋寄存器,存儲量子信息長達75秒!
    為了達到完成複雜任務所需的計算能力,量子寄存器應該比目前實現的要大得多。然而,到目前為止,在複雜和強相互作用的量子系統中,控制單個自旋被證明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現在,TU Delft和Element Six一組研究人員成功地演示了一種完全可控的十量子位自旋寄存器,其量子存儲長達一分鐘(詳見下文)。
  • 科學家發現「薛丁格貓」超導材料,量子計算有望實現!
    過去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由於它的非阿貝爾任意子性質可以用來拓撲量子計算,馬約拉納費米子足夠穩定可以防止數據在量子計算機中丟失。研究人員通過實驗驗證了β-Bi2Pd薄膜是具有增強的拓撲超導能隙的唯一材料。
  • 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進一步,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從本質上講,這涉及到測量量子值,它永遠不會像傳統電晶體那樣處於單一狀態,而是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
  • 高溫超導研究面臨的挑戰
    20 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這項發現不僅為超導的應用開闢了新的方向,同時也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新的微觀量子世界,向傳統的固體量子理論提出了挑戰。一是基於實驗結果的唯象分析,發展非微擾場論方法和理論。這方面包括共振價鍵理論、U(1)規範理論、位相及反鐵磁漲落理論等,但這些理論都不夠系統,缺乏預言能力;二是發展新的多體量子計算方法,通過對哈伯德(Hubbard)模型等高溫超導基本模型的研究,探索和發現高溫超導材料中出現的各種反常現象的物理根源,為解決高溫超導的機理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 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不遠了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 QSL)是指由於強量子漲落導致自旋即使在零溫極限下也不形成磁有序的一種新的自旋量子態。它的基態不產生自發的對稱性破缺,沒有確定的序參量,超越了朗道相變理論所能描述的物相範疇,代表了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Nature 464 (2010) 199)。
  • 超導量子計算實驗進展:動力學相變的超導量子模擬
    近年來,隨著可集成量子比特數的增多,相干時間的延長,以及操控和讀出精度的提升,超導量子計算成為量子模擬的重要平臺之一。運用經典計算機準確模擬量子多體系統的非平衡性質是人們長期關注的課題,而運用超導量子計算平臺模擬非平衡性質為研究這一類問題提供了新途徑。
  • 科學家開出一種方法:可延長電子自旋的壽命,還能保存量子信息
    電子是基本粒子之一,是其他系統的基石,電子具有特定的性質,如自旋或角動量,可以被操縱來攜帶信息,從而為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做準備。現在一個國際合作的科學家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來延長和穩定電子自旋的壽命,以更有效地攜帶信息。
  • 量子技術新突破:矽晶片中電子自旋與光子的耦合
    它成功地將雷射器調諧為陷阱,通過雷射捕獲超冷的銣原子,控制51個量子位之間的交互,並以特定順序組織它們,然後利用量子機制展開必要的計算。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 )教授 Vandersypen 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展示了在矽量子晶片中,電子自旋的量子信息可以傳送至光子。對於跨越晶片連接量子位和擴大量子位的數量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1月25日的《自然》(Science)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