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傳輸

2020-11-27 觀察者網

據科技日報10月19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資料圖

電子不僅只有所帶的電荷能傳遞信息,其不同的自旋態也攜帶著信息。電子的「向上自旋」和「向下自旋」可以分別作為「0」和「1」用於量子信息處理,但遵循量子力學原理的電子不只有這兩種自旋方向,它能夠沿著任何方向自旋。如果將所有這些自旋方向同時利用,將構建出更強大的新型量子計算機。目前在物理學分支自旋電子學領域,科學家們熱衷於捕獲和測量電子自旋並試圖構建基於自旋的電子門和電路。

超導材料因其電子運動不會消耗任何能量,成為科學家們研製能耗很少的量子裝置的最佳選擇,但相關研究長期以來也面臨一大難題:超導材料內流動的庫伯電子對軌道完全對稱,兩個自旋方向會完全相反,最後自旋動量相互抵消變成零,因此不能傳輸電子自旋信息。

現在,SEAS物理學教授阿米爾·亞柯比帶領的研究團隊構建出簡單的超導裝置,找到了控制超導體材料中流動電子自旋的全新方法。他們構建的超導裝置是一種三明治結構,上下兩個外層為超導體,會賦予夾層非超導材料碲化汞與外層接近的超導性。在這種超導裝置內,電子對軌道對稱性被打破,自旋不再反對稱(即自旋方向不再相反),而是沿不同方向交替自旋。

研究團隊現已能夠測量不同位點的自旋動量,並能調整電子對的自旋動量總和。亞柯比表示,新研究將為量子信息儲存打開全新可能,三明治結構獨特的超導性能也將帶來全新的量子材料。

(科技日報記者:聶翠蓉)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電子不僅只有所帶的電荷能傳遞信息,其不同的自旋態也攜帶著信息。
  •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6-10-20 10:30 來源:澎湃新聞
  • 超導材料電子信息傳輸獲突破 量子信息儲存技術望創新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 科學家利用電子自旋成功使絕緣體導電
    日本東北大學技術材料研究所齋藤英治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出利用電子自旋使絕緣體導電的方法。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在絕緣體中傳輸「自旋波」,再重新轉換成電信號,便可實現電信號在絕緣體中的傳輸,並且能夠有效減少能量損失。該研究成果為開發節能元器件提供了依據,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電荷不移動也能傳信息?自旋電子傳輸刷新三觀
    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雖然現代計算機技術是以半導體中的電荷傳輸為基礎,另一種可能讓電子組件超越目前微型化限制的替代方案是採用電子的自旋取代其電荷,以進行信息傳輸。由於自旋電子可利用電子的自旋與電荷,從而提升信息密度與組件功能,使其成為熱門的討論主題。
  • 理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特性的關鍵線索:電子自旋!
    導讀近期,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為揭示銅氧化物非凡的高溫超導特性提供了一條線索。出人意料的是,答案卻源自電子自旋。時,他們發現了與以往的見解相違背的東西:材料中存在著一種電子自旋的獨特模式。論文的共同領導作者之一、開展這項研究時任 Lanzara 實驗室博士生的 Kenneth Gotlieb 表示,然而在這種特殊的高溫超導材料中,銅氧化物屬於性能最好的,因此研究人員們可以相信銅氧化物有望成為一種用於構造超級節能電線的新材料,這種電線可以在電子動量零損耗的情況下傳輸電力
  • 日發現電子自旋是高溫超導發生關鍵
    日本科學家發現,在高溫超導物質銅氧化物中,以電子自旋為媒介的力量決定物質是否容易產生超導現象。這為尋找更高溫度下的超導體提供了線索。        在低溫條件下物質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被稱為超導現象,轉變溫度被稱為臨界溫度。高溫超導體一般指臨界溫度在零下196攝氏度以上的物質。目前主流的高溫超導物質為銅氧化物。        在超導體中,原本應該相互排斥的兩個電子會組成電子對。這些電子對可以平穩地通過由失去部分電子的原子所組成的通道,而不引起原子振動,即出現超導現象。
  • 固體系統中首次實現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
    OFweek通信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5日報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科學家首次在一個類似計算機晶片的電子電路中,將信息從其一角「隱形傳輸」到了另一角。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在一個固體系統中成功實現了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從發送方到接收方不用傳輸信息載體,這種電路是未來構建量子計算機的重要一環。
  • 3D自旋電子晶片 讓信息立體化流動
    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Reinoud Lavrijsen博士說:「現在的晶片就像是平房,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同一個『樓層』上,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創造出了『樓梯』,讓信息能夠在不同的『樓層』之間進行傳輸。」研究者們相信,讓信息擺脫在單一層面傳輸的現狀,轉而在不同層面之間傳輸,未來這樣的3D晶片可以提供更高的數據存儲能力。
  • 科學家喚醒了石墨烯沉睡的超導性能
    石墨烯是二維碳原子層,有幾大顯著性能,例如石墨烯強度十分高,但質量很小,具有柔韌性和超高的導電性,被廣泛認為是推動醫療和電子產業發展的重要材料。從2004年石墨烯問世以來,科學家們推測石墨烯可能具有超導能力。然而,到目前為止,石墨烯的超導性能僅可以通過摻雜或放置在其他超導材料上實現。這兩種超導都是以犧牲石墨烯其他性能為代價的。
  • 新型超導或將來自二維電子氣
    原標題:新型超導或將來自二維電子氣  科技日報訊 (記者常麗君)真正的二維物質具有量子效應和其它奇特現象,如一個原子厚的碳原子層石墨烯,具有獨特的力學、電學和光學屬性。還有一種二維電子氣(2DEG),是平面電子集合,位於特殊半導體(如砷化鎵)間的接口,具有量子霍爾效應、自旋霍爾效應等現象。
  • 科學家開出一種方法:可延長電子自旋的壽命,還能保存量子信息
    電子是基本粒子之一,是其他系統的基石,電子具有特定的性質,如自旋或角動量,可以被操縱來攜帶信息,從而為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做準備。現在一個國際合作的科學家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來延長和穩定電子自旋的壽命,以更有效地攜帶信息。
  • 科學家發現「薛丁格貓」超導材料,量子計算有望實現!
    過去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由於它的非阿貝爾任意子性質可以用來拓撲量子計算,馬約拉納費米子足夠穩定可以防止數據在量子計算機中丟失。研究人員通過實驗驗證了β-Bi2Pd薄膜是具有增強的拓撲超導能隙的唯一材料。
  •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 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上周,美國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室溫超高壓狀態下實現了超導。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媒體的爭相報導,《自然》雜誌甚至將其作為封面文章,足見其重大意。
  •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超導研究是物理學一個很小的分支領域,卻受到學界的重視,但到現在為止,已經有10位科學家直接因為超導研究獲得諾貝爾獎。超導是什麼?一般來說,物質按照其電阻大小可以分為兩類,電阻過大使得電流無法通過是絕緣體,可以通過的即為導體。在實際運用中,導體的電阻並不討喜,它會降低電流傳輸的效率,增大電流損失。
  • 中美科學家首次提出量子隔空傳輸生命體的「記憶」
    在科幻電視劇《星際迷航》中,能夠遠距離傳輸太空人的傳輸儀讓人印象深刻。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美國普渡大學李統藏教授和清華大學尹璋琦博士提出把低溫冷凍的微生物放在一個電機械振子上來製備活體生物的量子疊加態,並實現其內部狀態和質心運動的量子隱形傳態。
  •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在光子之間傳送信息已經在之前的研究中得以實現。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
  •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在光子之間傳送信息已經在之前的研究中得以實現。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
  • 矽量子硬體出現轉折點,兩個自旋組件首次實現長距離通信
    一旦量子計算機成功問世,那人們或許就需要改變現有的全部密碼和信息保護方式,因為它可以在幾秒鐘內實現「暴力破解」。即便它可以如此高效地運算,但其內部數據傳輸的方式就和綜藝節目裡常玩的 「傳話遊戲」 類似——每個量子比特向身邊最近的下一個進行溝通,雖然不會像遊戲一般因為戴上耳機而發生傳遞錯誤,但這種信息 「挨家挨戶」 傳遞的方式似乎也並不顯得那麼的前沿並且快速。
  • 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進一步,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從本質上講,這涉及到測量量子值,它永遠不會像傳統電晶體那樣處於單一狀態,而是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