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不移動也能傳信息?自旋電子傳輸刷新三觀

2020-12-08 電子工程專輯

由德國與日本的研究人員組成的跨國研究小組利用在兩種絕緣氧化物接口間產生二維(2D)電子氣體(2DEG)的方式,展示室溫下的自旋電子傳輸作用。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雖然現代計算機技術是以半導體中的電荷傳輸為基礎,另一種可能讓電子組件超越目前微型化限制的替代方案是採用電子的自旋取代其電荷,以進行信息傳輸。由於自旋電子可利用電子的自旋與電荷,從而提升信息密度與組件功能,使其成為熱門的討論主題。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Walther-Meißner-Institute(WMI)連手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採用一種新穎的材料系統,可在室溫下傳輸自旋電子信息。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跨國的研究人員們在《自然》(Nature)期刊中發表主題為「以LaAlO3/SrTiO3接口實現室溫下d電子自旋傳輸」(Strong evidence for d-electron spin transport at room temperature at a LaAlO3/SrTiO3 interface)的研究論文,證實可在鋁酸鑭(LaAlO3)和鈦酸鍶(SrTiO3)材料之間的邊界層生產、傳輸並檢測自旋電子。讓這種材料系統如此獨特的原因在於兩種非導電材料之間接口處形成的極薄導電層:即一種謂的2D電子氣體。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跨國研究小組指出,這種2D電子氣體傳輸不僅發生在電荷,而且還能實現自旋電子。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Hans Hübl表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首先必須克服一些技術障礙。其中兩個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將自旋電子轉移到2D電子氣體,以及如何證實這一傳輸過程?」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研究人員們首先利用磁性接觸,解決了自旋轉移的問題。透過微波輻射迫使電子進入進動(precession)運動,類似於頂部的搖擺動作。而就像在頂部一樣,這種在2D電子氣體中的自旋運動運動並不會永遠持續,而是隨時間進展而減弱。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接著,電子氣體將自旋信息傳送到位於觸點旁約一微米處的非磁性觸點。這種非磁性觸點透過吸收自旋來檢測自旋傳輸,並在此過程中建立電位。測量這種電位讓研究人員能有系統地研究自旋電子的運輸,並展現橋接距離較現有電晶體距離更遠100倍的可行性。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基於這些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現正進一步探索使用這種材料系統能讓自旋電子組件發揮創新功能的程度。該研究由德國研究基金會(DFG)贊助。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編譯:Susan Hong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本文授權編譯自EE Times,版權所有,謝絕轉載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關注最前沿的電子設計資訊,請關注「電子工程專輯微信公眾號」。
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gTY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傳輸
    據科技日報10月19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電子不僅只有所帶的電荷能傳遞信息,其不同的自旋態也攜帶著信息。
  •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6-10-20 10:30 來源:澎湃新聞
  • 電子自旋傳遞距離可達1微米
    「自旋」是電子固有的角動量術語,被簡稱為向上或向下。用電子的上/下狀態代替傳統計算機邏輯中的0和1,可以改變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方式。建立在自旋電子學基礎上的器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系列電子的相關自旋(稱為純自旋電流)來傳輸信息,取代四處移動的電荷包。通過消除電荷的移動,器件本身不僅消耗的電力更少,而且產生的熱量也少,由此解決了耗能和散熱等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性能的主要障礙。
  • 3D自旋電子晶片 讓信息立體化流動
    現有微晶片的數據傳輸模式是非常單一的——不是從左向右傳就是從前向後傳,逃不出一個二維平面,而據果殼網報導,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們首次創造出了一種新型的3D微晶片,可以讓信息在三個維度之間進行傳輸和存儲。這份研究報告發表於昨天刊出的《自然》雜誌上。
  • 超導材料電子信息傳輸獲突破 量子信息儲存技術望創新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 利用電子自旋改變磁方向
    磁開關的可逆轉是磁信息儲存的關鍵因素,如今,研究人員在不改變電流的情況下,利用電子的自旋實現了磁開頭的可逆轉性。新發現發表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物理學》期刊上,它將導致一種全新、低能的電子設備的誕生。
  • 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您瞅瞅,飛鴿……啊,不好意思,貓頭鷹傳信不像現在,動動手指,發個微信,電流載著信息「嗖」地一下就出去了。不過,如今在科學家眼中,這種依靠電荷流傳信的方式,還遠遠不夠!一種新的信息處理方式正在悄悄誕生!!!
  • 自旋電子學新進展:生成並控制波長極短的自旋波!
    讓我們感到幸運的是,除了電荷這一特性之外,電子還有「自旋」的特性。自旋,是電子與生俱來的量子物理特性,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具有自旋特性的微小粒子,表現得如同圍繞著自己的軸持續旋轉,從而創造出了磁矩(磁矩可用於傳輸或存儲信息)。
  • 自旋電子學新突破:在簡單材料中生成超短自旋波!
    背景傳統電子器件是通過電荷來傳輸和處理信息的。可是,電荷為傳統電子器件帶來了無法避免的問題:耗電和發熱多。值得慶幸的是,電子還具有另一個內稟特性:自旋。自旋是粒子內稟角動量引起的內稟運動,要麼「向上」,要麼「向下」。
  • 原子有不同自旋?已在傳輸實驗中,成果掌握對量子自旋的控制!
    利用電荷中性原子可以做更出乎意料的事情之一是:用它們來模擬電子的基本行為。在過去的幾年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系量子電子研究所的Tilman Esslinger小組開創了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原子在勢差驅動下通過一維和二維結構傳輸。
  • 自旋電子學
    前100年我們充分利用了『電荷』這個特性,現在呢,應該是啟用『自旋』的時候了。因此,研究電子技術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又重新興奮起來,他們希望能利用電子這個神秘的性質,克服瓶頸、走出困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於是,這便有了近年來對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大量的理論開創及實驗研究。
  • 合肥研究院在有機半導體自旋傳輸研究中取得進展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微弱自旋-軌道耦合和超精細相互作用,可作為有前途的自旋極化傳輸介質,因此尋找新型有機自旋電子材料、探索其自旋極化傳輸過程和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此前這方面研究大多通過製備有機自旋閥器件來測量攜帶著自旋極化的電子傳輸,但存在鐵磁/半導體界面的電導失配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對有機半導體自旋傳輸特性定量深入研究。
  • 原子有不同自旋?已在傳輸實驗中,成果掌握對量子自旋的控制
    利用電荷中性原子可以做更出乎意料的事情之一是:用它們來模擬電子的基本行為。在過去的幾年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系量子電子研究所的Tilman Esslinger小組開創了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原子在勢差驅動下通過一維和二維結構傳輸。
  •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在光子之間傳送信息已經在之前的研究中得以實現。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
  •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在光子之間傳送信息已經在之前的研究中得以實現。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
  • 自旋卡諾電子學研究進展
    微電子學主要利用電子電荷作為能量和信息傳輸的媒介,它只利用了電子電荷的傳輸。但隨著1988 年巨磁電阻效應在Fe—Cr 多層結構中被發現,人們意識到電子不僅是電荷的載體, 而且還是自旋的載體。如果能利用電子自旋這一新的自由度,便能研製出效率更高的信息記錄、存儲和傳輸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就這樣自旋電子學應運而生,並有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發展。
  • 磁振子自旋電子學領域重要進展:新型自旋閥結構
    背景如今的信息技術,基本上都是採用電荷運動所形成的電流,傳輸和處理相關信息。然而,自旋電子學卻是一門不同於傳統的新學科,它採用電子的自旋或磁矩作為信息載體。「磁振子自旋電子學」(magnons spintronics)是一個新興的科研領域。筆者曾多次介紹「自旋電子學」的概念。那麼「磁振子」(magnon)又是什麼呢?
  • 「電子自旋」或淘汰元件中的導體
    在下個世代,信息處理技術極有可能從基於現有的電荷流動,演化至應用電子自旋。但首先,我們必須更好的理解和控制自旋的機制,並製備陪套的邏輯門、電路等與自旋電晶體並駕齊驅的電子器件。最近,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自旋電子」器件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開發了一種測量和控制電子自旋電壓(也稱作自旋化學勢)的技術。圖丨哈佛科學家利用金剛石探究自旋電子器件正如驅動電荷在導體中流動的電壓一般,「自旋電壓」是電子自旋在物質中擴散的趨勢。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引言】   自旋電子學是基於自旋輸運的新興科學技術。所謂自旋其實是電子的內稟角動量,與質量、電荷一樣是電子自身固有性質。電子自旋輸運被認為與傳統電子器件中電子電荷輸運相類似,也可作為載體用於信息傳輸,根據自旋轉移這一特性設計開發的新型電子器件可有望作為現有電子器件的升級替代產品。類似於電流,通過自旋霍爾效應電子發生特定的偏轉,從而產生自旋流(Spin current)。自旋流作為自旋信息傳輸的核心,是發展基於自旋計算器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