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2020-07-29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

鴻雁傳書,烽火傳信。古代人要想傳個話,可真費勁!

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您瞅瞅,飛鴿……啊,不好意思,貓頭鷹傳信

不像現在,動動手指,發個微信,電流載著信息「嗖」地一下就出去了。

不過,如今在科學家眼中,這種依靠電荷流傳信的方式,還遠遠不夠!一種新的信息處理方式正在悄悄誕生!!!

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近日,南京大學王肖沐教授、施毅教授課題組同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徐楊教授帶領的超視覺技術研究團隊以及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員邵磊合作,研製一種實現信息傳遞和處理的新辦法。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這種新辦法是啥?它是一種在常溫下實現能谷自旋流產生、傳輸、探測和調控等全信息處理功能的固態量子器件

聽上去有點暈是不是?翻譯一下就是,可以不用通過電荷自由度作為載體傳遞信息,而是通過谷自由度實現,而且整個過程還功耗賊低!

那麼「能谷自旋」究竟是種怎樣神奇的存在?

該器件是怎麼實現這種「能谷自旋」?

「能谷自旋」傳遞信息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別著急,請聽小編我為你一一道來!


什麼是能谷自旋?

大家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半導體器件。而現代半導體器件幾乎都要依賴電荷實現對信息的表達、存儲、傳輸和處理。

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但是隨著摩爾定律接近其極限,設計方法的複雜度也逐步升高,電晶體尺寸微縮帶來的功耗問題愈發嚴重,電晶體的單個成本隨尺寸微縮已展現出飽和的趨勢。這意味著,傳統器件已經進入其發展瓶頸。

這該如何是好?別著急,科學家們自有妙招!

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能谷電晶體器件的示意圖

該研究團隊就提出和實現了一種「能谷自旋」電晶體新穎器件。該器件以能谷自由度替代電荷作為信息編碼的載體,能谷自旋器件中數據的操作和傳輸可以不涉及電荷流,從而有望實現低功耗的功能器件。

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徐楊教授研究團隊的李泠霏博士告訴小編,「能谷」是指半導體材料能量-動量色散關係中的極值點。簡單的說,就是指一種電子內在的自由度,類似於電荷和自旋。有些二維材料會有兩個對稱的能谷。而電子的「能谷自旋」簡單的說,就是電子的在兩個能谷之間的存在情況,即電子的能谷態。實現能谷自由度信息寫入的最簡單的思路是實現谷極化,即使得兩能谷之間的載流子濃度出現明顯的差別。

類似於電荷自由度,谷自由度也可以用於信息的存儲和運算。比如,一個能谷中的電子可以表示二進位碼中的1,而另一個谷中的電子可以表示0,從而電子佔據能谷的情況可以用來對信息進行編碼和處理。


如何實現「能谷自旋」?

那麼,既然「能谷自旋」這麼好,為什麼目前沒有谷器件呢?原來,能谷也不是那麼容易控制的。過去,能谷很難通過外場進行注入、操控和讀出。更不要說利用能谷自旋來製作電晶體等器件。近年來,以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為代表的二維材料的出現,掀起了能谷自旋研究的新熱潮。

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能谷電晶體測試結果

該科研團隊利用不對稱等離激元納米天線中的光學手性二維材料,實現電磁場與二維材料中能谷自旋的可控相互作用,並結合材料中的手性貝瑞曲率,在器件級別上實現了谷信息的產生、傳輸、探測和開關操作。

我們可以把不對稱等離激元納米天線當成是一種神奇的「濾光器」,只有我們想要的圓偏振態的光才可以通過和被增強。此外,該等離激元納米天線還作為一個「電子加熱器」,被選擇的特定圓偏振的光可以在納米天線中激發熱電子,這些熱電子被激發後,就將被注入到二維材料的特定的「能谷」中,從而實現「能谷自旋」。


「能谷自旋」有啥實際意義?

低能耗,新載體。「能谷自旋」首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未來信息傳輸,處理和存儲方式變革的可能性。

而且,過去關於「能谷自旋」的很多研究都是在低溫,磁場等特殊情況下開展的,並且需要圓偏振光激發,而該研究團隊的這一成果首次提出了室溫條件下任意偏振光激發下基於熱電子的能谷自旋的基本單元器件。

別看低溫、室溫只差一個字,意義卻不一樣。室溫就意味著「能谷自旋」的應用場景更廣,雖然目前還在前沿科學研究的階段,但至少讓我們看到能谷信息器件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和量子計算的可能。此外,該器件將光信號直接轉換為谷信號的這一方式,也有望應用於未來的超低功耗新型圖像傳感器視覺晶片中。

未來社會,信息傳遞會發生什麼改變?

關於這個問題,誰也不敢下斷言。或許在未來世界人類的眼裡,我們就像千百年前烽火臺上第一個點燃烽火的士兵,正在向信息革命的萬裡徵途,邁開艱難但有意義的第一步!這一步會邁向何方我們不知道,但邁開這一步的行為本身,就有巨大意義!

給點光就能傳信息,能耗還賊低?浙大杭州科創中心研發出了什麼神器?

我們祝賀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徐楊教授團隊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同時也向每一位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科學家致敬!

如果您想了解徐楊教授科研團隊更多關於室溫下「能谷自旋」的相關科研訊息,請複製下方連結到瀏覽器打開閱讀:

http://hic.zju.edu.cn/research?id=186

相關焦點

  •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先進半導體研究院首個碳化矽單晶出爐
    近日,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先進半導體研究院首爐碳化矽單晶成功「出爐」,這是研究院的半導體材料研究室在科創中心首席科學家楊德仁院士指導下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這標誌著經過前期緊鑼密鼓的準備,科創中心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研究方面已經正式進入快車道。
  •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先進半導體研究院首個碳化矽單晶誕生
    近日,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先進半導體研究院首爐碳化矽單晶成功「出爐」,這是研究院的半導體材料研究室在科創中心首席科學家楊德仁院士指導下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這標誌著經過前期緊鑼密鼓的準備,科創中心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研究方面已經正式進入快車道
  •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建設區塊一期工程打樁開建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2020年9月29日上午,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建設區塊一期工程打樁開建,這也標誌著錢江南岸這一市校共建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正式開工。據了解,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建設區塊總體建築方案由德國小編還了解到
  •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迎來諾獎講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lbert Fert教授親自揭秘自旋電子學的奧秘
    你知道什麼是自旋電子學嗎?到底是什麼引發了21世紀初的硬碟存儲容量革命?圖片來源:劍橋大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屆時我們還會在浙大杭州科創中心10號樓102室(浙大微納電子學院智慧教室)內開設互動線下會場,與會師生觀看遠程線上講座的同時,將有機會現場提問,通過實時線上互動的方式,與諾獎大咖進行對話交流!
  • 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創新中心……
    溫州網訊 共建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等六大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打造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製造等六個產業創新中心,在杭溫兩地搭建前孵化器、科技企業孵化器、科創小鎮等系列創新創業載體……  昨日下午,溫州市人民政府、甌海區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三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
  • 中科大研發出低能耗低成本光催化材料
    日前,中科大熊宇傑教授課題組與該校多位教授合作,設計出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這類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廣譜光照條件下展現出優異的有氧偶聯催化性能,有望實現低能耗和低成本的化工生產。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重要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
  • 浙大研製出可個性化定製的PET分子影像探針
    新華社杭州4月9日電(朱涵 楊凌偉)8日,浙江大學發布了我國首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PE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分子影像探針微流控模塊化集成合成系統。該系統大幅降低了放射量、製備時間等關鍵能耗指標,拓展了個體化、精準醫療的PET臨床應用,還可為相關新藥研發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 雲城是什麼城?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將會如何建設?
    今晚9點25分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戴建平走進《有請發言人》,本期節目話題是:《加快建設創新策源地,集中力量推進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權威發布浙樣紅TV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逆勢增長, 他們是如何抓住新的「風口」? 今晚9點25分, 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戴建平 走進《有請發言人》, 解讀如何推進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建設。
  • 浙大研發新成果 兩滴藥水就能「長」出牙釉質
    浙江在線9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通訊員 周煒)只需兩滴「神奇」藥水就能「長」牙釉質,這不是天方夜譚。近日,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出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就能在48小時內在缺損表面「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8月30日,這一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
  • 浙大AI要為杭州亞運會寫歌?AI+藝術,潛力無窮
    6月23日,杭州亞運會音樂作品徵集第一階段面向全球正式啟動。消息一發出,不僅各路音樂人躍躍欲試,AI也不甘其後。浙江大學的老師學生也研究出了一個會作曲的AI程序,也想來投稿。「餘音」其人這個會編曲的AI有一個頗具文藝氣息的名字「餘音」。「餘音」是由人工智慧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浙江大學)研發的自動編曲人工智慧系統,來自浙江大學AI+藝術領域。
  • 浙大否認研發稱技術上不可行
    網傳視頻稱國產「量子隱身衣」面世;浙大專家稱現有技術還做不出「隱身衣」一名老人舉著一塊塑料布,面朝鏡頭,展開,舉過頭頂。畫面中,老人「消失」了,眼前只剩背景裡的花草樹木。連日來,一則主題為「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引發網絡關注。
  • 杭州雲城正式掛牌!利好輻射未來科技城、南湖、良渚瓶窯組團等
    目前,區域內包括夢想小鎮在內的已建成項目有近二十個;包括鐵路杭州西站及相關工程、浙大超重力實驗室、浙大校友總部、浙江人才大廈、西湖大學、雲谷學校等在內的在建項目有三十餘個;包括西站站城綜合體、杭州西動車所、菜鳥金融等在內的擬建項目有二十餘個。
  • 浙大最新回應
    這點也證明了視頻是由兩個視頻拼接處理而成的。其實,這類「隱身衣」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很多,其實就是一塊綠布↓↓↓ 為何會被傳為「浙大老師發明的隱身衣」?視頻傳出後,有眾多網友認為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隱身衣」。原來,2013年的時候,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陳紅勝教授課題組的確發明過一種「隱身衣」。
  • 浙大皮衛星研發20年:填補中國空白 明年再發射20顆
    浙大提供2010年9月22日,「皮星一號A」星發射成功後在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浙大提供中新網杭州8月11日電 題:浙大皮衛星研發20年:填補中國空白 明年再發射20顆作者:謝盼盼 童笑雨「想像一下,將來颱風軌跡以分秒的速度更新,打開APP,就能調遣皮衛星為你服務。無論山村還是更偏遠的地區,流暢通信不再是夢。」
  • 杭州加快謀劃「第三中心」!未來科技城核心、南湖科研中心以及雲城...
    其實,早在去年底,就已經有關於「第三中心」的信息流出。 招標網上出現了一則《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杭州第三中心戰略構想——杭州十四五規劃戰略思路建議課題研究項目競爭性磋商招標公告》。
  • 杭州雲城:未來科技城的「點-線-面」
    來源: 自媒體來源:獨立評房作者:招長1杭州城市發展,雄心不已。近日,杭州雲城橫空出世,呼聲頗高,同時杭州雲城建設管理指揮部也已經正式掛牌。從官方發布資料看,其定位與規划起點相當高,直指杭州武林、錢江新城-奧體之外的第三中心。杭州雲城誕生之日,便自帶光環。
  • 銀河系中心的巨大光點是什麼?
    在北半球夏季的夜空中,如果觀測條件非常好,通過肉眼很容易就能看到一條白色的光帶橫跨整個天空,這就是銀河系的盤面。人馬座方向的銀河看起來最厚最明亮,因為那是銀河系中心的方向,恆星分布比較密集。那麼,銀河系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身處銀河系之內,無法直接看到銀河系全貌。
  • 浙大冰蟲,國家級工程項目光觸媒除甲醛踐行者
    [導讀] 杭州G20峰會、一帶一路標誌性建築敦煌國際文博會館、中-阿寧夏國際會議中心
  • 讓通勤的路不再遙遠 杭州探索多中心郊區化發展縮短「職」「住」距離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一廊四城」示意圖 杭州雲城建設管理指揮部供圖引才高地的「痛點」不久前,在一次關於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的座談會上,一位知名科創企業負責人在發言中提到,當前,在杭州城西有著30萬「鐘擺族」。「儘管沒有精確測算過,但根據我們的摸底了解,30萬這個數字是大致合理的。」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規劃師羅一南說。
  • 臨水入海 能耗大戶數據中心的「水時代」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饒賢君 數據走上雲端的時代,承載線上數據的空間載體——數據中心,成為各大巨頭企業爭相加碼建設的新基建核心標的。集中了成千上萬的伺服器機櫃,數據中心是不折不扣的「能耗大戶」。瑞典研究機構發布的「消費者總功耗預測"評估報告顯示,到2025年,數據中心將佔全球ICT(信息通信技術)行業33%的能耗份額,全行業4.5%的能耗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