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杭州科創中心迎來諾獎講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lbert Fert教授親自揭秘自旋電子學的奧秘

2020-10-14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

你知道什麼是自旋電子學嗎?

到底是什麼引發了21世紀初的硬碟存儲容量革命?

基於自旋電子學的存儲晶片,對未來智能生活將會產生什麼顛覆性影響?


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聯合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電子學院、高等理工學院,重磅推出求是芯諾獎講座!主講人是: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自旋電子學的創始人Albert Fert教授,他將圍繞「自旋電子學將在資訊時代超越傳統電子學」的主題,通過線上遠程的方式講授自己最拿手的一課,為大家帶來一場面向未來的奇妙科技之旅!

圖片來源:劍橋大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屆時我們還會在浙大杭州科創中心10號樓102室(浙大微納電子學院智慧教室)內開設互動線下會場,與會師生觀看遠程線上講座的同時,將有機會現場提問,通過實時線上互動的方式,與諾獎大咖進行對話交流!

說了這麼多,作為科技發燒友的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聆聽下大師們的精彩講座?那麼本次講座的具體時間是什麼?除了智慧教室,我們還在哪裡可以感受大師風採呢?別急,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主講人

Albert Fert教授(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講座時間

2020年10月13日

16:00—17:30

直播地址

騰訊會議ID:

754559060(密碼:202010)

B站直播:

http://live.bilibili.com/4471773(與你同航)


主講人簡介

Albert Fert教授

法國科學院院士、巴黎薩克雷大學Albert Fert教授是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自旋電子學的創始人、世界級物理學家。1988年,Albert Fert教授率先發現巨磁阻(GMR)效應並探明了該效應的物理機理。該技術於21世紀初引發了硬碟存儲容量的革命,推動了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經過20多年的發展,基於自旋電子學的非易失性MRAM存儲晶片,已經應用於國際知名品牌智能手錶等智能電子設備領域,大幅延長了智能手錶的待機時間,為未來的物聯網(loT)硬體智能互聯提供了基礎。

在50餘年的研究生涯中,Albert Fert教授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做出了諸多開創性貢獻。共發表學術專著7部,論文近400篇,他引次數近2萬次。其中發現巨磁阻效應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物理學評論》評為50年來他引次數最多的10篇文章之一。至今,Albert Fert教授仍辛勤工作在科研第一線,開展下一代自旋電子器件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10月13日

Albert Fert教授諾獎講座

與您共享科學盛宴

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Albert Fert做客物理所「崔琦講座」
    5月30日上午,法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Albert Fert教授來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在「崔琦講座」作專題報告,題目是Spin-orbitronics: a new direction in spintronics。來自中關村周邊研究所和各大學的近三百名研究人員和學生聽取報告。
  • 揭秘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獲獎者履歷!看看他們到底有多牛
    其中,素有「諾獎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獲獎科學家也都來自上述兩大領域。而熱中之熱,當屬成功觀測到半導體中的自旋霍爾效應的芝加哥大學教授大衛·奧沙隆(David Awschalom)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阿瑟 C.戈薩德(Arthur C. Gossard)。
  • 四川師大一天迎來兩位諾獎得主開講座 激勵青年學子探索真知
    聘任儀式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30日訊(記者 陳淋)10月29日,四川師範大學迎來兩位重量級嘉賓:諾貝爾獎得主梶田隆章和羅伯特•C•默頓。兩位諾獎得主先後走進校園,與師生座談,分享研究成果及人生成長故事,並舉行了一場精彩的主題演講,讓不少青年大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前沿知識的新大門。  四川師大黨委書記丁任重表示,諾獎得主來校交流是推進學校學科建設、提升學術水平的重要舉措,對加強學校國際交流,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帶動學校雙一流建設,激勵青年學子探索真知具有重大意義。
  • 2018諾獎得主穆魯教授北大行:最好的尚未來臨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教授在北大進行題為《ELI極端光學研究及未來發展:高能量單周期雷射科學》的主題講座。 (北京大學 胡朝志攝)中國網北京10月12日訊(記者 唐靖初)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霍尼韋爾將首次直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演講
    北京2016年11月7日電 /美通社/ -- 霍尼韋爾(紐交所代碼:HON)將於2016年11月9日上午9點30分至12點直播世界著名物理學家、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教授 (George Smoot) 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相關活動,包括主題報告「宇宙大爆炸的奧秘 -- 宇宙及其歷史測繪」,及媒體見面會
  • 諾獎得主麥可?楊教授訪問浙大
    Young)教授到訪浙江大學,正式拉開2018年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Nobel Prize Inspiration Initiative, NPII)序幕。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會見項目團一行。吳朝暉表示,在全球科技和經濟協同、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諾獎科學家成為溝通高校及青年科學家的橋梁,不僅對浙大,而且對中國的科技和教育將產生重要意義。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這是諾獎連續兩年關注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去年諾獎頒布給了宇宙學理論和地外行星的發現者。諾貝爾物理學獎近五年得主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 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虎嗅網
    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這是諾獎連續兩年關注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去年諾獎頒布給了宇宙學理論和地外行星的發現者。諾貝爾物理學獎近五年得主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 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
  • 數學家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想到諾獎也能蟬聯
    他們就是——天體物理學家(該領域連續兩年獲得諾獎)物理學獎得主羅格·彭羅斯爵士(Roger penrose),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他因「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Genzel和Ghez發現,在銀河系中心,一個看不見的、極其重的物體控制著恆星的軌道,目前唯一的解釋就是有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
  • 那些年,SAF給你和諾獎得主面對面的機會!
    其中根策爾1952年生於德國,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併兼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蓋茲1965年出生於美國,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
  •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講座在上海交大舉辦
    10月10日,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講座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舉辦,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沈俊太分享主題為《黑洞——宇宙中的怪獸》的報告,本次活動採用線上同步直播方式進行,現場300餘位師生以及線上4000餘位觀眾共同參與了本次活動。
  • 浙大教授解讀諾貝爾化學獎 通過冷凍電鏡解析生命奧秘
    2017諾獎化學獎獲獎科學家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17時45分,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瑞士洛桑大學的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阿希姆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垂青天文學 失去霍金的宇宙並不失色
    英德美科學家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據諾貝爾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 萊因哈德·根澤爾於1952年出生於德國巴特洪堡,安德裡亞·格茲於196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獲獎。
  • 人物|他的諾獎,是一根膠帶紙撕出來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文 通訊員 盧紹慶/攝2016年秋天,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海姆教授正式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人物名片】安德烈·海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1958年10月,他出生於俄羅斯西南部城市索契,先後在俄羅斯、荷蘭、丹麥、英國做過研究工作。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學院院士Michael Levitt來浙大了!
    嗯,四月的微風吹進浙大,會讓學子們感到絲絲甜蜜清爽;嘿,四月的浙大迎來了諾貝爾得主Michael Levitt,又會颳起怎樣的頭腦風暴呢?4月13日下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Levitt受聘浙江大學,加盟定量生物中心,並為現場師生帶來了題為《多尺度計算生物學的發展歷史與展望》的學術講座。校長吳朝暉致辭,並為Michael Levitt佩戴浙江大學校徽。副校長張宏建出席聘任儀式。
  • C肝病毒發現者拉開「諾獎周」序幕,明晚物理學獎得主揭曉
    3位C肝病毒發現者10月5日斬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開了2020年「諾獎周」的序幕。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6日傍晚亮相的則會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疫情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抗擊病毒性疾病的功臣,不失為應景。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時舉辦頒獎晚宴。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英國科學家Roger.Penrose因為在黑洞形成以及相對論的相關理論的有力預測,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德國科學家Reinhard.Genzel、美國科學家Andrea.Ghez兩人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超大質量天體,而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一半。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你知道這次諾獎得主之一,是個喜歡圍著紅圍巾開跑車的拉風漢子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近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成果——美國物理學家阿瑟· 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物理學家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及加拿大物理學家唐納·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三位,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貢獻。
  • 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去年是引力波,今年會是凝聚態物理嗎?
    北京時間今天(10月2日)下午17時45分,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揭曉。 日前,有6位科學家獲得了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睿唯安物理學領域「引文桂冠獎」。其中,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大衛·奧沙隆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阿瑟 C·戈薩德,由於觀測到了半導體中的自旋霍爾效應,獲得了該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