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通勤的路不再遙遠 杭州探索多中心郊區化發展縮短「職」「住」距離

2020-11-26 浙江在線

2020-11-26 07:28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佳瑩 唐駿垚

未來科技城 未來科技城管委會供圖

白天向左,夜晚向右,每日往來於單位與住所,穿行在相距甚遠的兩個城市區塊之間,你或許就是這樣的「鐘擺人」。

「長途奔襲」的背後,與大城市「職住分離」的布局密切相關。大批人才在城市CBD區域和產業集聚區工作,然而高房價、高房租很難讓他們實現在這一區域居住的願望——這是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普遍現象,日復一日的「擺動」考驗著人們的經濟成本、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中指出「要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推動多中心、郊區化發展,有序推動數字城市建設,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決中心城區人口和功能過密問題」。前不久,杭州正式對外發布杭州雲城概念規劃,要在高端人才集聚的城西科創大走廊,率先開展「產城融合、功能複合、職住一體、標杆示範」的實踐。

如何平衡「職」與「住」的空間距離,已是城市必答的一道新考題。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一廊四城」示意圖 杭州雲城建設管理指揮部供圖

引才高地的「痛點」

30萬「鐘擺族」

將精力消耗在長途奔襲上

一大早,從位於下沙的家中出發,開始了前往餘杭夢想小鎮、全程40多公裡的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有一天晚上不用加班,卻在晚高峰中堵了兩個多小時才到家……回想起今年初這段「鐘擺族」的日子,良倉加速器人力資源總監張皓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疲勞感。

「後來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給了我們孵化器一個人才公寓的名額,前段時間開始,工作日我就住在了城西。」如今,張皓過上了另一種「鐘擺式」的生活,工作日獨自住在城西,周末「擺」到下沙。

張皓的生活狀態並非個例。同樣是在良倉加速器,副總裁王峰家住臨安城區,每天開車一個小時到公司。儘管不久前地鐵16號線已開通,但算上步行至地鐵站的時間,通勤時間仍然需要一個小時。

「目前這裡的教育資源不足,即便我們已經在附近買了房,也還在猶豫交付後是否入住。」考慮到孩子的就學問題,王峰一家正在西湖區尋找合適的房源。可以想見,未來的王峰依然會是「鐘擺」一族。

當前,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已經成為引才高地,集聚各類人才超50萬名,2019年人才淨流入率達24.56%,遠高於杭州市人才淨流入率。然而杭州早年的發展規劃是「東動西靜」,杭州城西的崛起,最初更多是靠市場力量的推動,產業和人才的快速導入,已遠超當初規劃預期。由於城市功能建設相對滯後,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無法滿足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只得向區域外「遷徙」。

不久前,在一次關於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的座談會上,一位知名科創企業負責人在發言中提到,當前,在杭州城西有著30萬「鐘擺族」。「儘管沒有精確測算過,但根據我們的摸底了解,30萬這個數字是大致合理的。」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規劃師羅一南說。

一位規劃專家告訴記者,城西的職住分離大致有兩條通道:沿文一西路通道「擺動」的是工作在城西、住在其他城區的群體,是大走廊產業先行、人才集聚這一發展路徑下的產物;而沿天目山路通道「擺動」的,則是住在杭州城西,工作在主城區的群體,這一群體中分為兩類,一類人在杭州中心城區外延的過程中在當時相對偏遠、房價相對偏低的城西購買了改善型住房,一類則購買了剛需住宅。

在城市演進和市場選擇下,人才集聚高地的「痛點」日益凸顯。今年5月,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新一輪規劃編制曾進行過一次線上問卷調查,共收回1016份有效答卷。調查顯示,工作在大走廊的人群中通勤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佔45%,且日常出行所用交通工具以私家車為主,導致了這兩條通道的出行擁堵,人們普遍感到上下班「心累」。如何在改進城市的空間布局中,改善城市的生活質量,成為能持續吸引人才的高地,成為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重點。

杭州雲城概念規劃鳥瞰圖 杭州雲城建設管理指揮部供圖

城市布局的設想

舒展緊湊的多中心結構是最優的選擇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百度慧眼等單位發布的《2020年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職住分離度最高為6.57km,深圳最低僅為2.51km。在新一線城市中,寧波、大連、廈門等城市職住分離度相對較低,不超過3km;成都、青島等城市相對較高,處於4km-5km的區間,超過了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則處於中遊,為3.2km。

由此看來,職住分離度與城市的發達程度、經濟總量水平並無直接關係。「職住分離度的高低與城市的空間結構有關。」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柯敏,正在參與浙江省大都市區要素聚集演化規律課題,對於都市區多中心結構有著自己的見解。

當前「多中心」空間結構模式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共同趨勢,城市規劃研究者一般將其分為三種類型。東莞、嘉興等城市是典型的鬆散式多中心結構,即僅有較弱的區域性的中心,不同中心之間的產業聯繫和人流通勤較弱,日常出行主要依靠私家車模式。

「北京、廣州則屬於極不均衡的多中心結構。」柯敏介紹,這種結構的中心城區包含一個高度集中、規模較大的綜合服務中心,外圍分布若干產業中心和居住新城,但外圍片區中心功能較為單一,職住難以平衡,造成四周向中心的大量無效出行,帶來城市擁堵的同時,也增加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而職住分離度最低的深圳則屬於舒展緊湊的多中心結構,這種結構中沒有特別集中和高度綜合的中心,而是存在若干個專業化的、具有不同產業功能導向的服務中心。

「目前,深圳的這種結構是最優的。」在柯敏看來,過去,杭州城西的發展通過產業先行帶動板塊人氣,再導入居住用地回收開發成本,以持續推進後續交通、公共服務建設。這一過程,勢必會導致一段時間內的職住分離現象。而要形成深圳這種結構必須交通規劃先行,依靠軌道交通的供給引導,以及強有力的土地利用控制。

「在國際上,哥本哈根拇指狀規劃也是一種經典的交通規劃先行模式,依託鐵路幹線,通過從哥本哈根市向外放射狀布局的鐵路為軸線,建設完備的城鎮體系,最終形成以鐵路為『手指』,站點或附近城鎮為『珍珠』,老城區為『掌心』的城市布局。」柯敏說。

杭州西動車所施工現場 杭州雲城建設管理指揮部供圖

著眼未來的大棋

交通規劃先行、公共配套升級的新城正在崛起

顯然,杭州清晰地看到了城西發展的短板。以杭州西站為基底的杭州雲城,正是一座以交通規劃先行,以軌道為脈絡舒展布局的新城。

置身於杭州雲城建設管理指揮部辦公室,窗外就是正在施工的高架橋路面,大走廊建設風生水起。

今年10月,杭州雲城概念規劃正式發布,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從紫金港科技城、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一廊三城」加碼為「一廊四城」。「雲城的誕生,正是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探索大城市多中心郊區化發展新路子的重大舉措。」副總指揮胡國偉說。

雲城是一座先有站後建城的新城,這預示著交通路網規劃建設在雲城建設中的重要位置。根據規劃,從杭州西站出發,不僅能沿著高鐵路線「連結」全國,也能通過地鐵路線直達杭州各大板塊。「目前有兩條在建地鐵經過杭州西站,在遠期規劃中會有更多地鐵線路。」胡國偉說,未來這裡將形成通勤15分鐘、30分鐘通達周邊的快捷交通圈。「通過軌道交通供給引導城市的發展,避免了產業先行、交通後補的被動局面。」

在軌道交通之外,雲城還布局了「五橫五縱」主幹路網和細密的支線路網。「有學者曾發現,東京的道路面積只有北京的一半,但長度卻是北京的3.9倍。」在柯敏看來,寬闊道路使得路網稀疏,人與車過度集中於數量有限的大路,雲城若能增加細密路網,觸及更多住宅、商店等城市元素,將會極大提升這裡的適住性。

「整個大走廊20-44歲的人口佔比高達59.92%,為了把這些具備年輕化、高學歷、國際化特徵的人才留在大走廊,我們正在全面升級公共配套,匹配高品質的人居環境。」羅一南正在參與編制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新一輪規劃,新規劃的原則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才「進得來、住得下」,減少無效通行,實現職住平衡。

這其實是著眼城市未來布下的一盤大棋。就在一周前,雲城發布杭騰未來社區方案徵集公告,意味著雲城首個未來社區項目即將啟動建設。「未來,在這條大走廊上將進行全域未來社區建設,特別是供給高質量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前段時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已經開業。」羅一南介紹。

城西的未來社區有什麼不同?在最新的方案裡,除了未來社區的常規場景外,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還新設了5項個性化指標:5分鐘見藍綠(水系和綠地空間),5分鐘進鄰裡客廳,5-10分鐘見託育,5分鐘進創新交往空間,5分鐘見黑科技互動體驗裝置。

「『黑科技』就是一項十分符合大走廊人才氣質的指標。」羅一南介紹,大走廊的未來社區裡會配置智能健身綠道、全息互動系統等設施,創新24小時無人商超、AI早餐智販店等社區業態和生活服務供給;年輕人還能在所在的園區、企業、辦公樓宇裡找到託育點,解決忙碌的年輕家庭託育難這一痛點。

作為補齊大走廊城市功能短板的雲城,正像一把鑰匙一樣,陸續打開摩天大樓、高端綜合體、未來社區、教育醫療資源、山水田園等一扇扇通往高品質生活的大門。

夢想小鎮 未來科技城管委會供圖

【浙江新聞+】

職住分離度

在現有居住和就業空間分布的基礎上,按通勤距離最短原則重新匹配每個居民的職住對應關係,獲得理論最小平均通勤距離。即平均出行多遠距離就能找到一份工作,其值越小說明城市職住功能的空間配置越均衡。受到房價、就業機會、家庭、教育等各種因素影響,居民往往難以選擇最小通勤的居住和就業,職住分離度是現實中城市職住供給失衡狀況的反映。

(據《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


1606346931000

相關焦點

  • 2019.04:北京居民職住分離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第二種基於職住用地,是用居住用地與產業用地兩者之比衡量職住分離。第三種基於通勤交通,是用通勤時間或距離來衡量職住分離。魏海濤等(2017)基於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在2013年實施的關於家庭居民交通行為的調查數據,發現北京居民平均通勤時間和距離分別為40.67分鐘和
  • 工作在北上廣深住在衛星城 都市圈軌道交通重塑職住關係
    都市圈軌道交通重塑職住關係高房價下,是否該逃離北上廣深?不止是北上廣深,對於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而言,都時常面臨著要「大城床」還是「小城房」的選擇?隨著城市群、都市圈時代的到來,第三種選擇正在浮出水面——不必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但住在以它們為核心的、房價更容易承受的衛星城。未來,這一選擇或將變得更為普遍。
  • 誰是極限通勤之城?
    在這些追夢者裡,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住在城市邊緣,每天從遠郊到中心,往往復復——對於城市通勤距離最遠的10%,研究人員將其定義為極限通勤。 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選取了中國最具代表性都市圈中的十個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深圳、廣州、成都、武漢和鄭州,基於實時記錄用戶地點信息的聯通手機信令數據,剖析市民實際出行流的空間結構特徵,觀察城市發展脈絡與邊界,探索都市圈發展的未來路徑。
  • 杭州造「雲城」
    會議最後壓軸的發言者,是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在宜居智慧新城建設方面先行探索,凸顯最江南、最科技、最人文的鮮明杭州標識。」杭州造雲城,異於上城區、下城區等傳統行政區域,實為杭州布局大城市多中心的一次嘗試,是杭州對未來城市發展的一次探索。
  • 杭州新推20條通勤特快巴士線
    浙江在線09月16日訊 (今日早報通訊員 諸傑 記者 金潔珺)昨天上午,在旅遊旺季到來之際,杭州公交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5年秋季十大便民舉措。  記者在會上,還真聽到了不少好消息。  對於上班族們來說,即將有20條通勤特快巴士可供選擇,其中還有直達線路,堪比「上班專車」。
  • 北岸樓市將迎新發展機遇!
    (城陽區火炬路326號)舉辦。作為青島首條地鐵線路,3號線北段區間為青島北站至雙山站,這條線路的開通拉近了李滄區和市北區之間的距離,讓早晚高峰期駕車需要通勤1小時的路程,在地鐵的「加持」下,可以縮短至28分鐘。 通勤距離的縮短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把李滄區瞬間拉到了市中心的「身邊」,讓人們看到了李滄置業的可行性,這是地鐵對於城市格局起到的推動作用。
  •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報告⑤上海港口實力較強,通勤時間過長
    圍繞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發展目標,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聚焦世界上被公認為全球城市的20個國際大都市,立足全球城市的功能作用和實際特點,在2019年已對外發布的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基礎上,2020年又對指標進行了修正完善,構建了包含7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指標、41個三級指標的「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標體系」。
  • ...數據顯示杭州的平均通勤時耗是這些……你的單程通勤時間要多久?
    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全國主要城市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6分種。單程平均通勤時耗,是城市空間、交通效率、宜居水平的綜合體現。
  • 觀瀾|5公裡通勤比重:濟南55%,青島51%,「幸福通勤」離你多遠?
    報告選取36個中國主要城市,藉助百度地圖位置服務和移動通訊運營商數據,從通勤範圍、空間匹配、通勤距離、幸福通勤、公交服務、軌道覆蓋6個方面,描繪出城市通勤畫像。根據「幸福通勤」的定義,距離小於5公裡的通勤人口比重可以作為衡量城市職住平衡和通勤幸福的指標,因為這個距離意味著居民能夠具有合理可控的通勤時間和多樣的交通方式選擇。
  • 杭州雲城概念規劃正式發布!
    在交通上,以杭州西站樞紐為核心的綜合交通網,打造1小時杭州樞紐服務圈、8小時國家中心城市交通圈,實現雲城與杭州都市圈城市、長三角城市群、國家中西部城市的快速互聯。未來城市典範作為「西優」發展決策在杭州西部的重要部署,杭州雲城立足「堅持大統籌、克服小平衡、避免碎片化」要求,以西站樞紐為核心謀劃雲城整體發展,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 杭州雲城概念規劃正式發布!這座新城將如何打造?
    作為「西優」發展決策在杭州西部的重要部署,杭州雲城立足「堅持大統籌、克服小平衡、避免碎片化」要求,以西站樞紐為核心謀劃雲城整體發展,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雲城以杭州西站樞紐為核心,構建「一中心+多網環繞」現代交通網。規劃「五橫五縱」主幹路網構築起雲城速達主城區、通往省市其他區域的便利交通線。
  • 我想縮短單位與家的距離
    文 | 桐桐爸 攝影 | 譚巳成軍人渴望與家人團聚,希望能夠縮短單位與家的距離。這個數字越小,心中滿足感越高。家是港灣,訓練再累,想到家就感到舒心愜意。家是加油站,家人的支持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坐了兩天一夜的火車來到了Q城,離家2300多裡。這是小D離家最遠的一次。小D清晰地記得,那個時候新兵連只有兩三部電話,100多個人輪流打,每個人還要限制時間,不然話別人打不了。小D第一個電話是打給家人的,報平安,兩分鐘的通話小D哭了一分半。不只是訓練上的不適應,更多的是思念。
  • 華東區新開盤諜報:多地開盤節奏放緩,整體去化表現較好
    杭州:入市樓盤量較上月大幅縮減,整體去化表現較好 本月重點監測項目開盤54次,共推出7618套房源;市區推盤節奏放緩,開盤區域依然以郊區為主,整體去化水平較好。 價格方面,杭州樓市並未受到低位供應以及螞蟻暫緩上市較大影響,房價總體依舊維持平穩行情。
  • 杭州雲城概念規劃正式發布!17號線首次獲官方披露!
    作為「西優」發展決策在杭州西部的重要部署,杭州雲城立足「堅持大統籌、克服小平衡、避免碎片化」要求,以西站樞紐為核心謀劃雲城整體發展,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雲城以杭州西站樞紐為核心,構建「一中心+多網環繞」現代交通網。規劃「五橫五縱」主幹路網構築起雲城速達主城區、通往省市其他區域的便利交通線。
  • 深圳人均上班直線距離7.4公裡
    車公廟上班族通勤半徑最大 這份《報告》顯示,深圳市平均工作日出行半徑為7.4公裡,換句話說,深圳人離上班地的平均直線距離約等於蓮花山到世界之窗的直線距離。這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優勢明顯。 數據顯示,北京上班族最辛苦,平均通勤距離9.3公裡,其次是上海8公裡,廣州則以6.5公裡的數據排名第四。
  • 火星或不再遙遠
    董沛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本周已將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安裝到位,NASA希望這套裝置能夠為火星車的動力系統提供14 年的續航時間,而「毅力號」的預訂任務期限只有不到2年時間。按照計劃,「毅力號」火星車將於7月30日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毅力號」火星車搭載了一架「機智」號直升機,它將是火星上人類第一架直升機。
  • 杭州雲城是朵怎樣的「雲」
    文/住浙網研究員艾維近日,謀劃已久的杭州雲城建設推進大會召開,杭州雲城概念規劃正式發布,雲城城市設計國際徵集同步開啟。杭州雲城的範圍杭州雲城,東至繞城高速、西至南苕溪、南至餘杭塘河、北至杭長高速,圍合區域面積58平方公裡,是杭州市「西優」發展決策在杭州西部的重要部署,也是「西優」的核心任務,建成後將有40萬人工作生活。
  • 衢州杭州
    而今,從「四省通衢」到「杭衢一體」,衢州正以大格局、大思路、大手筆,主動接受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在縮短時空距離、發展數字經濟、升級「飛地經濟」的層層蛻變中,杭衢同城化戰略正在加速落地。這,也是浙江正在上演的經濟地理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