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或不再遙遠

2020-07-27 中工網

董沛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本周已將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安裝到位,NASA希望這套裝置能夠為火星車的動力系統提供14 年的續航時間,而「毅力號」的預訂任務期限只有不到2年時間。

按照計劃,「毅力號」火星車將於7月30日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

「毅力號」火星車搭載了一架「機智」號直升機,它將是火星上人類第一架直升機。

火星或不再遙遠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在「毅力號」之前,阿聯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已於7月20日先行一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則於7月23日升空,成功進入飛往火星的軌道,開始7個月的星際航程。

「希望」「天問」和「毅力」是今年火星探索「窗口期」幾乎並行的三次發射任務,如果旅途順利,三枚探測器都將於2021年2月抵達目標位置。

如此大密度的探訪,將使火星與地球的距離,不再那麼遙遠。

三枚探測器,各負不同的使命與任務。

阿聯的「希望」號希望能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他們把探測目標選定為火星氣候及天氣的研究,主要手段是探索成像儀、紅外光譜儀以及紫外光譜儀。

中國的「天問一號」 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並開展火星表面地理探測,收集數據。主要任務是地質勘測,希望能探清火星磁場的演變歷史。

「毅力號」除了要尋找火星過去的微生物跡象,找到古代火星上是否曾存在宜居環境,還要為未來的返回任務收集巖石和土壤樣本。

每隔26個月,就會出現一個從地球飛往火星的最佳時間段,這就是「窗口期」。如果錯過今年七八月這次「窗口期」,下次火星探測就只能等到2022年了。

原定於今年7月發射的歐洲空間局與俄羅斯航天局合作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就因疫情及其他技術因素影響,已經確定錯過了今年的「窗口期」。

而美國的「毅力」號此前也已經兩次修改起飛時間,如果未來半個月內因意外仍不能發射,同樣也就只好等兩年後了。

國際火星探測活動始於上世紀60年代。上世紀90年代以來,火星探測迎來又一高潮,相關科研任務進行得如火如荼,包括美、俄、日、歐、印等國在內的「探火」大軍日益壯大。

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火」活動,美國21次,俄羅斯(含蘇聯)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了23次,成功率約53%。完全成功的19次,成功率約43%。

在成功與失敗交錯的火星探測中,人類對火星的認識,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1962年11月,蘇聯「火星1號」探測器首次成功接近火星,揭開了人類探測火星的序幕;

1969年7月,美國「水手4號」發回了22張火星近距離照片,它是第一個成功飛越火星的飛行器;

1971年12月,蘇聯「火星3號」探測器首次成功實現火星表面軟著陸;

1996年11月,美國發射的「火星全球勘測者」探測器成功抵達後,傳回的數據顯示火星兩極存在大量的冰,預示著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每一次火星探測之旅,都是人類對揭開宇宙未知發起的挑戰。

人類邁向太空的腳步,一天比一天堅定,火星也將不再遙遠。

相關焦點

  • 《回到火星》遙遠外太空,有男初長成
    《回到火星》中將他設置為一個在出生、成長於火星的未來少年,再適當不過。由此,《回到火星》就開啟了很有意思的劇情,一個地球男孩,卻不能回到地球,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孤獨,特別是在浩瀚的太空,遙遠的火星,他從出生到長大,能接觸的地球人,也就十幾個而已,茫然無助的Gardner,就如他淡藍色的眼睛一般,有著許多的迷惘而未知心事,特別是當他通過網絡,結識了地球的網友女孩Tulsa,也得知了自己的生父尚在地球的消息之後
  • NASA公布前往火星的詳細計劃,火星不再遙不可及
    關注這個不一樣的微信號:鈦媒體 ( ID:taimeiti )今年3月21號,美國總統川普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話,要在2033年之前讓人類真正觸及火星NASA已於近期公布了其火星計劃的細節信息,計劃顯示NASA的火星計劃包括5個階段。階段0:目前NASA仍處在這個起始階段,在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進行多項測試,與私人太空技術公司建立合作關係。階段1(2018-2025):測試發射6枚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
  • 《回到火星》這也許是迄今為止距離最遙遠的異地戀
    當「火星男孩」遇見「地球女孩」,一場跨越4億公裡漫長距離的愛情,將如何進行到底?《回到火星》則用一場跨越星球的純愛故事,向我們展述青春荷爾蒙悸動的純愛物語。影片講述了出生即在火星的16歲少年加德納,無視4億公裡的遙遠,義無反顧回到地球,與網絡結識的地球女孩塔爾薩攜手展開一段動人心魄的尋親逐愛歷險。
  • 建立火星基地是否可行?科學家有了新發現,這將變得不再遙遠
    近些年各個國家都對火星充滿足夠的觀測熱情,是因為她的大氣、氣候以及其他特點,都使我們十分關心其上面是否存在原始生命。通過對火星的初步認識,我們知道火星表面是沒有生命體存在的,但是火星地表以及地冠是否存在細菌,還需要進一步考察。
  • 登陸火星?馬斯克稱六年可送人上火星
    美國著名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埃隆·馬斯克日前表示,他對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到2026年載人登陸火星充滿信心,甚至聲稱運氣好只需四年就可實現。此前我們的嫦娥五號剛剛成功登陸月球,但登陸月球和火星可不是一回事。
  • 科學家已經確定,在遙遠的火星上,有RNA分子良好的形成環境
    但是隨著天體化學家們的探索,他們找到了另一個可能存在RNA分子的星球,那就是火星。在火星上形成古代生命的可能性更有可能出現。科學家已經確定,在遙遠的星球上,形成RNA分子的條件可能恰好。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生命就可以在火星上形成,與RNA世界假說相符-RNA早於今天主要存儲我們遺傳信息的DNA的想法,這是複雜進化過程中的一步。
  • 地球不再完美?火星出現水冰庫,差不多百分百是冰
    如今的地球不再完美,人類也一直在尋找另外一個可供人類生存的「地球」!全球變暖、溫室效應、沙漠化等等,地球的環境已經不再完美曾經科學家們發現金星和火星在40億年前是一片生機的模樣,但是經不住時間的磨鍊演變成如今的一片「死寂」的模樣,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依舊沒有放棄火星,美國的馬斯克甚至已經著手「火星計劃」,預計在2024年將第一批人類送往火星,在2050年建成火星殖民城市!這樣的偉大事業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中進行,一方面科學家們也在繼續探尋著火星的「秘密」!
  • 電影版火星PK現實版火星
    《火星攻擊》(Mars Attacks)如果火星上真有生命,那麼讓我們祈禱他們千萬不要像該影片中的火星人一般,將攻擊對象瞄準地球。在美國著名導演蒂姆 伯頓的科幻驚悚片《火星攻擊》中,火星人大規模入侵地球,人類身陷險境。在這些眼球凸出的來訪者有意攻擊中,人類生存險象環生。
  • 人類本世紀殖民火星?馬斯克信心滿滿,計劃建立百萬人口火星城市
    殖民火星,聽上去極具科幻色彩。但是在2020年代的今天,它已經不再那麼遙遠。按照NASA的計劃,2022年重返月球的計劃就將實施,這將是人類再次向宇宙吹響的號角。而且按照SpaceX的計劃,在2022年的火星發射窗口期,他們將會對火星進行載人實驗,先發射一個機器人抵達火星。如果進展順利,最早在2024年,人類的第一個載人飛船就將朝著火星飛奔而去。
  • 火星不再孤單,中國發射火箭,我們終於有自己的火星探測器了
    儘管受疫情影響,但是沒有阻擋我們在天文科技的熱情,就在7月23日13:25,中國成功發射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文一號」送入太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力量。這就是科技的硬實力,靠吹牛是吹不上去的。
  • 火星不再孤單,中國發射火箭,我們終於有自己的火星探測器了!
    儘管受疫情影響,但是沒有阻擋我們在天文科技的熱情,就在7月23日13:25,中國成功發射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文一號」送入太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力量。這就是科技的硬實力,靠吹牛是吹不上去的。
  • 火星移民不再是夢,「2020漫遊者」將為火星移民研究鋪平道路
    火星移民不再是夢,「2020漫遊者」將為火星移民研究鋪平道路>大家都知道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發射升空,開始了它的火星探測旅程,這也填補了中國火星探測史上的空白,為中國火星探測研究打下了堅實的一步。
  • 地球很危險,還是回火星吧~ 但火星上的家......
    地球這麼危險,還是回火星吧.火星和咱們的地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現在的火星還不適宜居住:天氣太乾燥,氣溫很低,有輻射。然而人類的腦洞無窮大,相信不遠的將來,大概人類還是有機會在上面建房子的。那麼,如果真在火星上住,房子長成怎麼樣呢?
  • 100年內人類將對火星地球化,未來的火星將是這樣的!
    火星是個荒漠之地,儘管如此,最近幾十年人類一直準備著登錄火星,然後殖民火星。但要想真正實現殖民火星,首先我們需要提高其溫度。
  • 火星的獨特風景,10張照片帶你了解火星,網友:不種點啥真可惜
    相比較與月球來說,我們對於火星似乎並不是太過了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火星上的獨特風景,用10張照片帶您了解火星。網友感嘆:不種點啥真可惜!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屬於類地行星,橘紅色的外表是其顯著特徵。
  • 火星千年殖民計劃太遙遠,馬斯克:「刻不容緩」
    稀薄的大氣又沒有磁場保護,高能宇宙射線會對火星表面的生物造成致命傷害。火星大地一片荒蕪,遍布礫石,沒有穩定存在的液態水,還會時常颳起特大颱風級的沙暴,遮天蔽日,可達數月之久。第一步,我們製造許多火星登陸器,將它們送上火星。這些儀器可不是用來勘測火星,尋找生命的。它們唯一的作用就是利用火星的泥土與大氣,合成一種名為全氟化碳的強效溫室氣體。當火星大氣中充滿這種溫室氣體。火星的溫度就會逐步上升,在南北兩極冰冠裡的乾冰就會融化,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而二氧化碳氣體本身也是一種溫室氣體,這更有利於火星溫度升高。
  • 地球不再完美?火星新發現「水冰庫」,100萬人或將永久離開地球
    作者:文/虞子期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開始,地球的變化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之下,變得是越來越糟糕,所以很多人都說,我們未來的地球將不再完美,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各種自然災難對人類的影響都在加劇。
  • 馬斯克:第一批火星移民很有可能無法返回地球
    和我一起擁抱科技,讓未來不再遙遠。——數據解構世界矽谷鋼鐵俠馬斯克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移民火星,在新的星球上生活。他為之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成立了Space X公司,在無數的心血澆灌下,終於逐步踏上徵服火星的旅途。可是,到了火星就足夠了嗎?
  • 探測器在火星上的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堅信:人類移民火星能實現
    在太陽系眾多星球之中,人類獨愛火星,把火星當作「第二家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火星和我們的地球環境非常相似,而且距離也比較近。雖然太陽系外也存著這很多類地行星,但距離太遙遠了,人們實在是可望不可即。可能在將來的百年甚至千年,都不發跨越。
  • 地球不再完美?火星發現水冰庫,差不多百分百是冰
    早在2003年,機遇號登陸火星梅裡迪亞尼平原以後,一直在一個小環形山裡辛勤地拍照和探測,並對裸露的火星巖床及巖床上的巖石進行了重點研究,給科學家發回了大量珍貴的照片和科學數據。科學家們經過分析最終確認,火星部分地區曾經是不折不扣的「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