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移民不再是夢,「2020漫遊者」將為火星移民研究鋪平道路

2020-08-26 子桑獵奇

火星移民不再是夢,「2020漫遊者」將為火星移民研究鋪平道路

大家都知道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發射升空,開始了它的火星探測旅程,這也填補了中國火星探測史上的空白,為中國火星探測研究打下了堅實的一步。

火星研究是一個重要課題,因為它對於我們對地球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證據。除此之外,人類移民火星也不再停留在「口號」上面,而是開始真正的可行性研究。

據新聞報導,美國宇航局的「火星2020漫遊者」探測器在2021年2月登陸這顆火星,它將在zero隕石坑著陸,那裡35億年前存在過一個湖。其將在以往機器人探測器的基礎上收集火星的首批樣本,這些樣本將在稍後送回地球。在科學方面,科學家也在考慮我們可以在火星表面做出的新發現,當取回樣本時,這些新發現將為科學家提供有用信息。

漫遊者還將為未來的人類探索奠定基礎。

科學家們非常想知道火星如何能有人居住,人類如何能來到火星,並利用火星環境中現有的資源。首先派出的機器人偵察兵去了解一些重要的地方,收集足夠資料,並為我們自己前往鋪平道路。」

「火星2020漫遊者」看起來與2012年著陸的好奇號漫遊者非常相似,它非常複雜,需要一個由300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來進行操作。他們分析探測車傳回的數據,監督探測車的功能,並監督車上的儀器。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總有一天這些任務將落到一個人的身上,他的足跡將會降落在火星表面的漫遊者足跡旁邊。

2020年漫遊者的工作將在zero隕石坑開始,在那裡它將尋找古代生命的跡象,包括礦藏,甚至可能是微觀化石。如果2020年採集這些地點的樣本,這些有趣的土壤將被儲存在金屬管中,它收集的數據可能會幫助科學家們知道他們是否在火星上發現了生物特徵。結合對巖石組成的了解,以及在巖石和紋理中看到的非常精細的細節,可以為古代生命跡象提供有力的證據。由於科學家曾經說過以前的火星是適宜居住的。但現在還不能證明我們有跡象,真正的跡象,古代生命。此次漫遊者探測器的設備配置,使科學家可以在火星表面取得真正的進展。為人類在火星生存提供可行性證據支撐。

此前,「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曾尋找火星上存在水的證據,而「好奇號」火星車則專注於了解火星過去的宜居性和生命條件。2020漫遊者不同於好奇號,因為它將獲取巖石的核心樣本並以原始的方式儲存,而好奇號則會鑽進巖石並分析其中的塵埃。返回這些樣本是NASA已經在計劃的一項挑戰。預計最早返回火星取回樣本的時間設定在2026-2027年。

與此同時,2020年的一系列儀器將繼續向前推進,研究火星在搜尋過去微生物生命的過程中,第一批登陸火星表面的人類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以下是它的四種儀器將代表未來的人類探險者如何進行調查。

  • 地形相對導航系統

不管任務是什麼,堅持著陸是未來成功的關鍵。2020年月球車將使用新的地形相對導航系統登陸火星,該系統使著陸器在著陸區避免了任何大的危險。在過去的任務中,著陸區需要像個停車場,即是完全清除碎片,不能有別的東西擋住。但是在2020年的情況下,可以把機器放在火山口、陡峭的斜坡、巖石地裡。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科學家使用了「好奇號」的著陸系統,並添加了一個稱為著陸器視覺系統的感官系統,該系統可以在降落傘下降階段拍攝照片。這與從軌道上拍攝的圖像提供的地圖相匹配,創建了一個可以識別隕石坑、山脈和其他地標的嚮導。

該系統通過使用地圖對登陸地點進行安全排名,從而提供安全的目標選擇。著陸器可以尋找最安全的地點著陸,甚至在發現危險時轉向特定地點。在著陸階段收集到的所有圖像都將發送給地球上的團隊。

2021年2月登陸火星「2020漫遊者」將為該系統提供測試。它以後可能會被用來讓人類登陸月球和火星。

  • MOXIE氧氣生成系統

太空人探索火星將需要氧氣,但在宇宙飛船上運載足夠的氧氣是不可行的。「火星2020漫遊者」將攜帶MOXIE,其可以在火星就地資源利用實驗。雖然火星不適宜居住,但它充滿了二氧化碳。MOXIE將把這些氣體轉化為氧氣,太空人不僅需要氧氣呼吸,而且還需要氧氣作為推進劑。MOXIE實際工作強度不大。在任務中,它每一兩個月就會啟動一兩個小時,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消耗漫遊者一天的能量。它每小時只能產生大約10克的氧氣——足夠半個人用,赫克特說。人類每小時消耗約20克氧氣。

這項實驗將幫助研究人員了解一系列因素,從不同的環境和溫度,到沙塵暴、風和沙子,到二氧化碳的溫度,是如何影響MOXIE的。他們還需要知道輻射會如何影響軟體。

  • MEDA環境動力學分析器

說到《火星救援》(The Martian),書中的事件和改編的電影都是以一場令人驚訝的毀滅性沙塵暴撞擊火星上的太空人為背景的。了解火星上的天氣和環境對決定太空人將面臨的條件至關重要。

火星環境動力學分析器(MEDA)是漫遊者上的一套傳感器,用於研究天氣科學、灰塵和輻射,以及它們如何隨著火星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該儀器的誕生旨在描述除天氣之外的地球環境——包括溫度、壓力和風等變量,並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

火星上的晝夜溫差可高達80或90度。了解太陽表面的輻射將告訴科學家太陽對空氣的加熱程度,從而導致風和溫度的變化。他們也可以更多地了解火星的水循環。

了解火星目前的天氣和環境可能會更好地告訴我們火星過去是什麼樣子的,以及為什麼它從一個溫暖的、可居住的星球變成了一個布滿灰塵的、寒冷的沙漠。

MEDA建立在天氣信息的基礎上,目前的任務如好奇號和洞察號可以收集天氣信息。每一項任務都在不同的地點進行,幫助繪製火星氣候的全球圖。

  • RIMFAX探地雷達

火星地表探測任務將首次包括一種名為RIMFAX的探地雷達儀器,即用於火星地下實驗的雷達成像儀。它將能夠窺視火星表面下,研究火星的地質,尋找巖石、冰和巨石層。RIMFAX能幫助科學家了解傑zero隕石坑的地質歷史。

在此之前,只有軌道雷達被用來觀察火星的極地冰。

在未來,其中RIMFAX的一個版本,可以被太空人用來尋找表面下的水。火星最有用的東西之一是地表下的冰。在未來,著陸器、漫遊者或空中飛行器中可能會被用於尋找資源。

2020年火星車上的儀器和實驗將提供zero隕石坑的最新和最完美的觀察,同時添加更多的部件來完成火星之謎。

如果後面人類真的可以移民火星,那麼此次探測研究就是基礎探測之一,也一定是人類移民火星的前哨指向性研究。

隨著中國「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未來人類的火星探測必將有進一步的發展,我相信如果全球科學家通力合作,人類移民火星計劃終將有一天會實現。

相關焦點

  • 移民火星不是夢?科學家研究用火星上的鹽水生產氧氣和燃料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火星最新資訊 > 正文 移民火星不是夢?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或將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永久的載人基地,與最初短期訪問不同,永久基地意味著必須在儘可能能夠自主供應一些必須品。大量的研究已經開始為就地資源利用(ISRU)做準備,這有助於建立和維持月球基地。根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利用火星上發現的鹽水製造可呼吸的空氣和燃料。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火星,作為地球臨近的星球之一,它身上有著數不清的謎。在我國古代,人們稱火星為「熒惑,藉以說明它在人們心中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如果要實現2050年將100萬人送上火星的目標,Space X 每天至少要發射3艘能搭載100人的星際飛船。
  • 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漫遊者」將窺視火星表面
    2021年2月18日,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2020毅力探測器在紅色星球著陸後,將進行搜尋Jezero隕石坑幫助我們了解它的地質歷史並尋找過去微生物生命的跡象。但是六輪機器人不會只看火星表面:漫遊者會用一種叫做RIMFAX的探地雷達在它下面深處窺視。與火星軌道器上的類似儀器不同,火星軌道器從太空研究行星,RIMFAX將是第一臺安裝在火星表面的探地雷達。
  • 想要移民火星有可能嗎?
    想要實現星際移民我們自然需要尋找跟地球相似的星球,經過幾十年的太空研究與探索,科學家們發現火星與地球環境是最為相似的,所以,目前星際移民的焦點集中到了火星身上。那麼移民火星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呢?,所以在火星上面建立一個基地進行科學研究還是有可能的,但是需要進行移民,按照目前的技術還不可能實現。
  • 火星發現大型湖泊,馬斯克的移民夢成真?或將出現更多的愛因斯坦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不滿足於蔚藍色的地球,轉而研究橘紅色的「火星」。最近,科學家們公布了一個令人激動的消息,在先進探測器的幫助下,通過分析不同反射率,發現火星的地下存在超大型的湖泊,面積約是德國的五分之一。不僅如此,在湖泊的冰層下,存在液態水的可能性很大,或將孕育生命!
  • 讓我們移民火星!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現在也許不再是夢想
    火星移民計劃是由埃隆·馬斯克所對媒體透露的移民火星並在火星建立社區的計劃。「我們幹的好像都是別人能幹的事情,但馬斯克幹的別人想都想不到。」就以馬斯克想移民火星這件事來說,這個世界上又能有幾個人能想到呢?還付諸於行動的又有多少?
  • 第23期:太空探索的道路充滿挑戰 從影片《火星救援》談移民火星
    7月23日,隨著「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倍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啟程。預計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抵達火星附近,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著陸火星。   在科學家們眼中,火星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移民基地,這源於火星自身的條件特徵。火星與地球在某些方面很像,半徑約為地球一半,表面積相當於地球的陸地面積,具有和地球差不多的自轉,一年相當於地球上兩年,也有分明的四季。火星還有稀薄的大氣,95%是二氧化碳,氧氣只佔很少一部分。
  • 火星探測器紛紛上天,人類離移民火星還遠嗎?
    據說,馬斯克造汽車、造火箭、挖隧道,還有搞能源公司,用賺來的錢和研究出的技術,為「火星移民」做準備,並計劃在2050年送100萬人上火星。對於我們這些整天在地球忙忙碌碌的人類來說,可能會非常好奇:火星到底有啥獨特的魅力,吸引這麼多國家投入巨資去做探測?還吸引著馬斯克這樣的科技狂人要去搞什麼「火星移民」?現在我們距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呢?
  • 中國將於2020年登陸火星,我們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
    7月8日,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 移民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移民火星,這些「大拿」早有計劃早在2012年年底,荷蘭一家私人公司「火星一號」啟動「有去無回登陸火星計劃」。他們預計於2018年將無人駕駛汽車發送到火星上,在2024年將首批4名火星太空人發射升空,並於2025年初步完成火星永久殖民地建設,此後每兩年都將輸送4名太空人到火星,並最終達到有40人定居火星的目標。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或許不再是夢想
    宇宙生活指南,隨著航天科技的迅速發展,世界上發達國家已經到了科技前沿,有實力的國家通過火箭和太空梭將一顆顆衛星送到了茫茫的宇宙太空,讓這些衛星為人類服務,例如美國的GPS和中國的北鬥,都在為人類的通訊定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2020年火星移民指南」
    火星移民之夢即將實現
  • 邯鄲「火星移民」候選人李大鵬:不信是騙局
    很多人都會說非「火星移民候選人」李大鵬莫屬。  自從央視報導了面向全球招募志願者移民火星的「火星一號」計劃公布了候選名單的消息後,我市80後小夥兒李大鵬就一直被媒體包圍著。可以說,羊年春節是在全國媒體的電話和鏡頭包圍中度過的。  2月23日,李大鵬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火星漫遊者「毅力」號任務全指南:生命搜尋
    以下我們將詳細介紹這次火星探索的急先鋒「毅力」號火星車,以及它將為在火星上發現生命跡象帶來的新契機。按照計劃,當「毅力」號在2021年2月登陸火星時,假設一切順利,它將是第五個到達這顆紅色星球的漫遊者,它的前輩是:旅居者、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毅力」號是NASA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探測車,但公平地說,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仿照「好奇號」建造的。
  • 花20萬美元移民火星?馬斯克火星移民詳細計劃來襲!
    火星移民計劃的目的,是使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這也是馬斯克創立SpaceX公司的初衷。各位親,準備好了咩?宇宙飛船要起航啦!馬斯克將這一整套設備命名為「星際交通系統」(ITS),該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枚超重型火箭BFR(Big Fucking Rocket)、一艘客運版飛船MCT(Mars Colonial Transporter),一艘貨運版MCT飛船組成。
  • 「北鬥女神」徐穎:人類移民火星需要以千年為單位計量
    網易火星知識官介紹:徐穎,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導航技術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人稱 「北鬥女神」、世界經濟論壇 2020 年青年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對導航信號體制、導航增強技術、高動態高靈敏度導航信號的快速捕獲和精密跟蹤技術持續開展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課題。
  • 馬斯克SpaceX的火星移民騙局
    前面說SpaceX的火箭回收,有很多人為馬斯克打抱不平,現在說一說SpaceX的第二個騙局,火星移民。 火星移民這話題不是馬斯克第一個提出來的,卻是第一個說自己要實施的計劃,這也是SpaceX火箭炒的很火的另一個原因,「火星一號」更是騙了一百萬美元的報名費,中國報名的人數更是達到一萬人。如果要是讓我去實施火星移民,我成功的概率會比馬斯克大一百倍。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今年夏天,人類航天領域將會出現多次「大動作」,美國、中國、以色列瞄準了火星將要運行與地球最近距離的時機,以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7月17日,我國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順利運到了發射區,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也成功發射。於是人們也開始對火星的未來充滿了遐想,未來中國能否在火星上建立移民基地?移民基地裡是否需要發展農業?可以說,大家都對火星充滿了憧憬和想像。
  •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水冰的發現在火星上已經有很長時間,但是它的一些詳細分布特徵還值得去深入研究。探測火星土壤種類、風化沉積特徵和全球分布,搜尋水冰信息,開展火星土壤剖面分層結構研究。研究火星表面物質組成。識別火星表面巖石類型,探查火星表面次生礦物,開展表面礦物組成分析。研究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
  • 2026年首批乘客送往火星,人類距離火星移民還需要多長時間
    摘要:《「火星一號」項目計劃於2026年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中透漏,荷蘭「火星一號」項目篩選出24名未來火星定居者。」火星一號」項目計劃2020年實行無人探測、 2024年從地球運送物資到火星、2026年分批次運送太空人到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