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子自旋改變磁方向

2020-12-05 科學網

 

磁開關的可逆轉是磁信息儲存的關鍵因素,如今,研究人員在不改變電流的情況下,利用電子的自旋實現了磁開頭的可逆轉性。新發現發表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物理學》期刊上,它將導致一種全新、低能的電子設備的誕生。

 

在傳統的電子學中,電子的電荷被用於信息的轉移、儲存和處理。除了電荷之外,電子還具有自旋的特性,這種自旋也能讓電子履行這些功能。但是,因為很難產生只有自旋的電流,因此,絕大多數應用仍需同時依賴於自旋和電荷的傳輸。然而,Yoshichika Otani和合作者設法創建出一種高強度純自旋的電流,這種電流有不少的好處,如更少的熱量和更快的運行。(來源:科學時報 王丹紅)

 

(《自然—物理學》(

Nature Physics

),4, 851 - 854,Tao Yang,Yoshichika Otani)

 

相關焦點

  • 實現利用人造分子馬達,操縱電子自旋!
    現在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電子自旋過濾裝置,它可以通過光輻照或熱處理來改變自旋極化方向。這一結果有利於納米分子開關運動所產生固態功能的發展。在自旋電子學中,由於輕元素的弱自旋軌道相互作用(SOI),使得有機材料具有較長的自旋弛豫時間和較長自旋擴散長度。因此有機材料作為一種「自旋輸運材料」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電子和聲子有啥相互作用?磁能以多快的速度改變方向?
    磁鐵能以多快的速度改變方向?以及起作用的微觀機制是什麼?BESSY II的一個HZB團隊首次對超快磁的主要微觀過程進行了實驗評估。為此目的開發的方法也可用於研究石墨烯、超導體或其他量子材料中自旋與晶格振蕩之間的相互作用。
  • 自旋電子學:磁記憶狀態呈指數變化
    自旋電子學是納米電子學的蓬勃發展分支,除傳統電子學中使用的電子電荷外,它還利用電子的自旋及其相關的磁矩。自旋電子學的主要實際貢獻是在磁傳感和非易失性磁數據存儲方面,研究人員在開發基於磁的處理和新型磁存儲方面尋求突破。
  • 美國利用自旋電子學研發更有效、更高密度的數據存儲技術
    美國紐約大學和IBM研究公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磁性材料中電子運動的新機制,該機制可能會為增強數據存儲指明新的方向。該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揭示了一種基於電流設定磁信息(或電子自旋)方向的過程。該研究源於自旋電子學領域,這是一門綜合了凝聚態物質和量子物理學等理論的學科。自旋電子學實質上是那些基於電子電荷和自旋原理的電子電氣設備的簡稱。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說:「自旋電子學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控制材料中電子的自旋方向。而我們的研究展示了設定導電材料中電子自旋方向的一種全新的、根本性的機制。」
  • 自旋卡諾電子學研究進展
    自20 世紀60 年代起,以電晶體與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微電子學誕生並迅速發展,它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微電子學主要利用電子電荷作為能量和信息傳輸的媒介,它只利用了電子電荷的傳輸。但隨著1988 年巨磁電阻效應在Fe—Cr 多層結構中被發現,人們意識到電子不僅是電荷的載體, 而且還是自旋的載體。
  • 新技術打破磁存儲器速度紀錄 比最先進自旋電子設備快近...
    然而,與傳統的電子晶片相比,這些依賴於「磁記憶」存儲的設備仍然受到其相對較慢的速度的阻礙。近日在《自然·電子》(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由法國、美國學者合作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宣布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磁化「開關」技術(將信息「寫入」到磁存儲器的過程),其切換比最先進的自旋電子設備快近100倍。
  • 利用電子自旋進行手性拆分
    在自然界中多數物理狀態下,電子的自旋是消旋的,即自旋向上和向下的電子等量存在。但對於磁性材料,尤其是半金屬材料,由於其費米能級處兩種自旋電子態密度不同,導致它對一種自旋方向的電子導電,對另一種自旋方向的電子表現為絕緣體[1]。目前,研究者發現只有磁場時不能選擇性合成手性分子,但是在磁性材料表面會存在分子的對映選擇性吸附。這是因為吸附手性分子的電荷極化伴隨著自旋極化而產生。
  • 美科學家發現控制不同自旋方向電子的方法
    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家近日在實驗室中的一次偶然發現,也許將改變計算機信息傳送和存儲的方式。這一發現將會極大助力於半導體自旋電子技術的發展,推動新型超高速計算機的產生。
  • 自旋電子學新研究進展
    電子器件依賴於電荷產生二進位0或者1的計算機數據,然而自旋電子器件依賴於電子的另外一個特性:自旋。自旋電子材料通過「上」或者「下」的電子自旋方向(就像條形磁鐵的南北極一樣)將二進位數據記錄於材料中。:在自旋電子材料中,生成和檢測極度微小的電子自旋信號。
  • 新研究:通過自旋電子隨機存取存儲器深入研究自旋
    兩個板之一是設置為特定極性的永磁體;另一個板的磁化可以改變以匹配外部磁場的磁化來存儲存儲器。 這種配置被稱為磁性隧道結,是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位的最簡單的結構。存儲設備由這樣的「單元」的網格構建。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的科學家最近新研發的一種新的材料組合,是基於電子的固有特性自旋的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引言】   自旋電子學是基於自旋輸運的新興科學技術。所謂自旋其實是電子的內稟角動量,與質量、電荷一樣是電子自身固有性質。電子自旋輸運被認為與傳統電子器件中電子電荷輸運相類似,也可作為載體用於信息傳輸,根據自旋轉移這一特性設計開發的新型電子器件可有望作為現有電子器件的升級替代產品。類似於電流,通過自旋霍爾效應電子發生特定的偏轉,從而產生自旋流(Spin current)。自旋流作為自旋信息傳輸的核心,是發展基於自旋計算器件的關鍵。
  • 最新研究:開發基於反鐵磁體的自旋電子器件
    在這種材料中,相鄰電子自旋呈相反方向排列,其磁化率因而接近於零。1932年由Louis Néel首次發現。例如,鉻、錳、輕鑭系元素等等,都具有反鐵磁性。反鐵磁性是一種磁性,其中在材料內自發地發生平行但相反的自旋。表現出反鐵磁性的材料反鐵磁體具有有利的特性,這使得它們特別有希望用於製造自旋電子器件。
  • 使電子自旋方向守恆的方法
    正如真空中運動的一個物體趨於運動一樣,一個自旋電子的軸也趨於保持在固定方向上。這兩種現象都符合從真空均勻性最終推導出的守恆定律。
  • 僅此一文,讓你領略電子自旋的魅力。下一代內存革命,就靠它了
    幸好,我們有自旋電子學!1986 年,科學家發現當兩層鐵磁性薄膜中間夾著特定金屬時,隨著特定金屬厚度改變,鐵磁薄膜的磁場方向會跟著改變,以反向、同向、反向、同向……交互循環,稱為「層間耦合」。錢嘉陵解釋:「這個現象很奇特,裡面學問很多,所以一時之間大家都在研究層間耦合,包括我。」
  • 自旋軌道轉矩
    顯然,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長也讓信息的存儲技術面臨諸多挑戰,因此如何更高效更穩定地存儲、讀取信息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科學家不斷研究的核心方向。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在磁學應用於科學技術後,磁存儲技術一直是信息存儲技術的熱門研究方向。磁存儲技術是指利用材料的磁學性質,創造出可以識別的兩種物理狀態,即實現了數位化存儲的基本單元「0」和「1」,並通過讀取和控制磁性性質對信息進行讀、寫的技術。
  • 新材料組合帶來更強大電子「自旋」
    它利用電子的自旋和磁矩,使固體器件中除電荷輸運外,還加入電子的自旋和磁矩,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和技術。應用於自旋電子學的材料,需要具有較高的電子極化率,以及較長的電子自旋弛豫時間。 人們經常將電子自旋類比於地球自轉。
  • 「電子自旋」趣事(10)——愛因斯坦在磁矩與自旋研究方面的貢獻
    「電子自旋」趣事(10)——愛因斯坦在磁矩與自旋研究方面的貢獻司今(jiewaimuyu@126.com)他們的實驗裝置原理是這樣的,假設有一根圓柱形的鐵棒,用一根細線吊起來,鐵棒原本的磁矩方向應該向上(磁矩方向向上,則其軌道角動量方向向下
  • 首次成功利用電子自旋發電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超微技術,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電子自旋發電。這項技術有望應用於磁傳感器或用來為超小型電子器械製造電源。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在這篇綜述中,作者對包括使用應變,離子液體,介電材料和電化學離子遷移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的電場調製等前沿研究進行了全面綜述。此外,作者還介紹了各種新興的主題研究,如Néel自旋軌道轉矩,手性自旋電子學,拓撲反鐵磁自旋電子學,各向異性磁阻,存儲器件,2D磁性以及與反鐵磁有關的磁離子調製。總之,作者強調了實現高質量的室溫反鐵磁隧道結,反鐵磁自旋邏輯器件和人工反鐵磁神經元的可能性。
  • 自旋電子學新進展:生成並控制波長極短的自旋波!
    讓我們感到幸運的是,除了電荷這一特性之外,電子還有「自旋」的特性。自旋,是電子與生俱來的量子物理特性,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具有自旋特性的微小粒子,表現得如同圍繞著自己的軸持續旋轉,從而創造出了磁矩(磁矩可用於傳輸或存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