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6皮秒!新技術打破磁存儲器速度紀錄 比最先進自旋電子設備快近...

2020-11-24 前瞻網

僅6皮秒!新技術打破磁存儲器速度紀錄 比最先進自旋電子設備快近100倍

 Evelyn Zhang • 2020-10-31 10:21:31 來源:前瞻網 E2999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自旋電子設備是傳統計算機晶片的誘人替代品,它提供了高能效的數字信息存儲,而且相對容易大規模生產。然而,與傳統的電子晶片相比,這些依賴於「磁記憶」存儲的設備仍然受到其相對較慢的速度的阻礙。

近日在《自然·電子》(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由法國、美國學者合作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宣布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磁化「開關」技術(將信息「寫入」到磁存儲器的過程),其切換比最先進的自旋電子設備快近100倍。

這一進步可能將引領計算機晶片的超快磁存儲器的發展,即使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也能保留數據。

據研究人員報告稱,在這項研究中,他們使用極短的6皮秒電脈衝來切換磁器件中薄膜的磁化強度,從而獲得極高的能源效率。一皮秒即一萬億分之一秒。

這項研究是由Jon Gorchon研究員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實驗室的Jon Gorchon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ffrey Bokor教授,以及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材料科學和工程學教授助理Richard Wilson一同完成的。

在傳統的計算機晶片中,二進位數據的0和1以單個矽電晶體的「開」或「關」狀態存儲。而在磁存儲器中,同樣的信息可以存儲為相反極性的磁化,這通常被認為是「上」或「下」狀態。

這種磁存儲器是磁硬碟存儲器的基礎,磁硬碟存儲器則一般指向用於在雲中存儲大量數據的技術。

磁存儲器的一個關鍵特徵是「數據非易失性」——這意味著即使在不使用電力的情況下,信息也能被保留下來。

「將磁存儲器直接集成到計算機晶片中是一個長期追求的目標,」Jon Gorchon教授表示。「這將允許本地晶片上的數據在斷電時被保留,而且它將使信息被訪問比從遠程磁碟驅動器拉進來要快得多。」

自旋電子學領域正在探索磁器件與電子集成的潛力。在自旋電子學領域中,微型磁器件由傳統電子電路控制,全部在同一晶片上。

最先進的自旋電子學是用所謂的自旋軌道轉矩裝置(spin-orbit torque device)來完成的。在這種裝置中,一小塊磁膜(磁位)被沉積在金屬線的頂部。流過導線的電流會產生帶有磁矩的電子流,這也被稱為自旋(spin)。這反過來會產生一個磁力矩(magnetic torque)——稱為自旋-軌道力矩(spin-orbit torque)——在磁性鑽頭上。自旋軌道轉矩可以改變磁性鑽頭的極性。

目前開發的最先進的自旋軌道轉矩裝置需要至少1納秒或百萬分之一秒的電流脈衝來切換磁性位元,而最先進的計算機晶片中的電晶體切換僅需1-2皮秒。這導致整個電路的速度受到緩慢磁開關速度的限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6皮秒寬的電流脈衝沿傳輸線發射到一個鈷基磁性比特上。結果表明,自旋轉矩機構可以可靠地改變鈷鑽頭的磁化特性。

雖然在大多數現代設備中,電流加熱是一個似乎派不上真正用場的操作。但研究人員指出,在這個實驗中,超快的加熱有助於磁化逆轉。

「在長時間和短時間尺度上,磁鐵對加熱的反應是不同的,」威爾遜說。「當加熱速度如此之快時,只有少量的熱量可以改變磁特性,幫助逆轉磁鐵的方向。」

初步實驗結果顯示,這種「超快」自旋軌道轉矩裝置所需要的能量,幾乎比運行時間長得多的傳統自旋電子裝置小兩個數量級。

「這種新型、超快的磁開關過程帶來的高能效,是一個巨大的、非常受歡迎的突破。」Jeffrey Bokor教授指出,這樣一個高速、低能量的自旋電子設備可以潛在地解決當前處理器級存儲系統的性能限制,它也可以用於邏輯應用,並在磁性器件與電子學集成領域有廣闊發展前景。

研究人員使用的實驗方法還提供了一種在超短時間尺度上觸發和探測自旋電子現象的新方法,這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諸如自旋軌道轉矩等現象背後的物理作用。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0-00488-3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0/201028124535.htm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新研究:通過自旋電子隨機存取存儲器深入研究自旋
    兩個板之一是設置為特定極性的永磁體;另一個板的磁化可以改變以匹配外部磁場的磁化來存儲存儲器。 這種配置被稱為磁性隧道結,是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位的最簡單的結構。存儲設備由這樣的「單元」的網格構建。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的科學家最近新研發的一種新的材料組合,是基於電子的固有特性自旋的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
  • 自旋電子學:磁記憶狀態呈指數變化
    自旋電子學是納米電子學的蓬勃發展分支,除傳統電子學中使用的電子電荷外,它還利用電子的自旋及其相關的磁矩。自旋電子學的主要實際貢獻是在磁傳感和非易失性磁數據存儲方面,研究人員在開發基於磁的處理和新型磁存儲方面尋求突破。
  • 新材料組合:為「自旋電子」隨機存取存儲器鋪路
    導讀據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科學家們開發出一款新的材料組合,它為磁隨機存取存儲器鋪平了道路。這種存儲器依賴電子的自旋特性,可超越目前的存儲器件。背景自旋電子學是一個現代技術領域。(圖片來源:Gopman/NIST) 這些磁性非易失性存儲器,也稱為「MRAM」,有望在功耗和速度方面超越目前的半導體存儲器。存儲密度達128Mb的自旋轉移矩-磁性隨機存儲器(STT-MRAM),寫入速度達14納秒。
  • 原子核自旋或可成為最小存儲器
    研究人員表示,原子核自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小的計算機存儲器,這類新式存儲器可廣泛用於量子計算機。 該研究由美國猶他大學的克利斯朵夫·勃姆和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丹納·麥卡密領導。勃姆在12月1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表示:「這是一種全新的存儲和閱讀信息的方式,以前還沒有科學家採用電子方式閱讀原子核自旋存儲的數據。」
  • 新材料組合帶來更強大電子「自旋」
    這項創新能夠超越現有的存儲設備。這項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開發拓撲材料中與自旋相關現象的新穎策略,同時可以激勵自旋電子領域的多項發展。 在自旋電子學是一個現代科技行業,其中電子自旋或電子角動量發揮著主要的作用。實際上,在現代電子學中廣泛使用的磁力材料,正是因為集體自旋陣列才具有奇異特性。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也稱磁電子學。
  • 超快自旋電子學,誘人的前景!
    例如處理器的時鐘速度在過去20年裡沒有超過幾吉赫茲,或幾次每秒的運算,這是由於矽的電阻造成的限制,這導致全球日益迫切地尋找半導體電子產品的更優替代品。自旋電子學是最主要的候選者之一,它基於通過電子自旋攜帶信息的思想。利用自旋電流傳遞信息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前景,因為它比普通電流的能量消耗要低,但是還有許多實際困難需要克服。
  • 《科學》:原子核自旋或成新式存儲器
    研究人員表示,原子核自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小的計算機存儲器,這類新式存儲器可廣泛用於量子計算機。 該研究由美國猶他大學的克利斯朵夫·勃姆和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丹納·麥卡密領導。勃姆在12月1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表示:「這是一種全新的存儲和閱讀信息的方式,以前還沒有科學家採用電子方式閱讀原子核自旋存儲的數據。」
  • 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從科學到技術
    電子自旋與量子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在石墨烯自旋電子學研究之前,自旋電子學已經是數字電子技術方面的一個關鍵領域,即數據存儲。自旋可看作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電子,具有內在角動量,可從上或下兩個方向檢測到磁場。
  • 自旋電子學新研究進展
    導讀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工程師們報告了幾項有關「自旋電子」器件的研究新進展,有望幫助我們開啟新一代計算和數據存儲技術。創新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工程師們報告了幾項有關「自旋電子」器件的研究新進展,將幫助我們通向新一代計算和數據存儲技術。
  • 利用電子自旋改變磁方向
    磁開關的可逆轉是磁信息儲存的關鍵因素,如今,研究人員在不改變電流的情況下,利用電子的自旋實現了磁開頭的可逆轉性。新發現發表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物理學》期刊上,它將導致一種全新、低能的電子設備的誕生。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這表明反鐵磁體的自旋可以在皮秒的時間尺度上切換,這比鐵磁體的時間尺度快了三個數量級(≈ns)。由於各種理論和實驗研究,反鐵磁自旋電子學已經建立且正在迅速發展中。然而,反鐵磁階數參數的有效操縱仍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由於已經有成功演示的控制反鐵磁自旋軸的方法發展,反鐵磁性的電場控制由於其低耗能的獨特優勢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半導體自旋電子學熱潮激漲
    該領域就是將半導體技術與磁技術融合在一起的半導體自旋電子學。引發這一熱潮的是東 芝。2011年7月13日,東芝宣布與大型存儲器廠商韓國海力士半導體共同開發磁存儲器MRAM。東芝的技術人員前往韓國,在海力士的開發基地與該公司的 人員共同推進開發。預計兩公司還會合作生產MRAM。
  • 自旋電子器件的新製造方法:將有機分子塗覆到金屬上
    導讀據日本東京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製造自旋電子器件的新方法。這個新的製造方法很有吸引力,因為它採用了相對易於根據不同用途而進行配置的有機分子。這些分子層可以塗覆或者印刷到金屬上,創造新的電子功能。
  • 自旋電子學的新突破可能會推動高速數據技術的發展
    自旋電子學 ,英語:Spintronics,是自旋(spin)和電子學(electronics)的一個混成詞,是關於除了基本的電子電荷之外,在固態電子器件中電子內在自旋的及其關聯磁矩的研究的一門新興的學科和技術。
  • 美國利用自旋電子學研發更有效、更高密度的數據存儲技術
    美國紐約大學和IBM研究公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磁性材料中電子運動的新機制,該機制可能會為增強數據存儲指明新的方向。該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揭示了一種基於電流設定磁信息(或電子自旋)方向的過程。該研究源於自旋電子學領域,這是一門綜合了凝聚態物質和量子物理學等理論的學科。自旋電子學實質上是那些基於電子電荷和自旋原理的電子電氣設備的簡稱。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說:「自旋電子學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控制材料中電子的自旋方向。而我們的研究展示了設定導電材料中電子自旋方向的一種全新的、根本性的機制。」
  • 體積小、耗能低,新型磁存儲器件有望解決AI「內存瓶頸」
    AI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望改善醫療保健、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但其巨大潛力的發揮要以足夠的算力為基礎,隨著AI數據集越來越大,計算機需要有更強大的內存支撐。理想情況下,支持AI的存儲設備不僅要有與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一樣快的速度,還要有類似於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或快閃記憶體的存儲容量,更重要的是,它耗能要低。
  • 自旋波突破可能導致超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儲器
    我很高興有些人決定參加這門課程,因為他們是今天在量子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的人。一些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詳述了他們在自旋波電子學或自旋電子學中的發現。他們的啟示可能為實際的自旋電子設備鋪平了道路,比如記憶。這種存儲具有幾個優點,如非揮發性和超低功率操作。這些資產可以使其成為物聯網(IoT)等嵌入式應用的理想選擇,並使其成為快閃記憶體的重要競爭對手。
  • Intel要用自旋電子技術復活摩爾定律
    幾十年來,晶片始終依賴於互補金氧半導體電路(CMOS)技術。雖然CMOS電子元件仍遵循摩爾定律,但隨著元件大小越來越接近單個原子尺寸,現有的晶片製程技術已經越來越逼近了物理極限。例如,寬度為 10nm 的電晶體柵極結構,其允許誤差僅為 1nm,這僅相當於3至4個原子層的厚度。
  • 日用光脈衝完全控制電子自旋
    據11月13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報導,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近日聲稱,國立信息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的控制了不同自旋狀態的電子,其成果轉化為應用後,將為極大促進量子計算機的產生。
  • 鐵電材料創晶片存儲密度新紀錄
    日本東北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使用鐵電存儲技術將存儲晶片的存儲密度提高到每平方英寸4萬億(trillion)個字節,創造了還處於實驗階段的鐵電存儲體的世界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