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電子器件的新製造方法:將有機分子塗覆到金屬上

2020-12-05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日本東京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製造自旋電子器件的新方法。這個新的製造方法很有吸引力,因為它採用了相對易於根據不同用途而進行配置的有機分子。這些分子層可以塗覆或者印刷到金屬上,創造新的電子功能。

背景

如今,幾乎所有的電子器件都是基於電子的的電荷特性。金屬導體或者半導體中的電荷定向運動會形成電流,電流可用於傳輸與處理數據信息。可是,當電流流經導線與半導體時,不可避免地會散發熱量,產生能耗。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目前,隨著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數量不斷增加,電流所帶來的發熱問題愈發嚴重,對晶片的處理速度與性能產生了負面影響,阻礙了電子器件的進一步小型化。

值得慶幸的是,電子除了電荷這一特性,還有另一種與生俱來的量子物理特性:「自旋」。它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自旋著的微小粒子,好像圍繞著自己的軸持續地旋轉,創造出可用於傳輸或存儲信息的磁矩。

(圖片來源:Sumio Ishihara)

類似於電流,自旋流就是電子自旋或者角動量的定向相干運動;不同於電流,自旋流並不需要電荷的宏觀移動。自旋霍爾效應為產生自旋流提供了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方法。當系統加上一個外部電場時,由於自旋軌道耦合作用,一個順磁體系可以產生一個垂直於電場的自旋流。這個自旋流的極化方向垂直於電場和流向的平面。

(圖片來源:Gopman/NIST)

基於對電子自旋與自旋流的研究,科學家們創造出了許多自旋電子器件。這些自旋電子器件具有體積小、速度快、功耗小等優勢。在後摩爾時代,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成為基於電荷與電流的傳統半導體器件的替代品。

基於磁振子的自旋電晶體(圖片來源:L. Cornelissen)

然而,想要實現有用的自旋電子器件,我們會面對幾項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尋找產生自旋流的方法,以及成功產生自旋流之後,讓自旋電子元件具備各種有價值的功能,這些功能包括作為高速存儲器保存數據的能力。

存儲密度達128Mb的自旋轉移矩-磁性隨機存儲器(STT-MRAM),寫入速度達14納秒。(圖片來源:日本東北大學)

創新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固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Hironari Isshiki 及其團隊,找到一種新穎、簡潔、優雅的方法,應對上述兩個複雜挑戰。

該校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製造自旋電子器件的新方法。由於這些高性能、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器件具有美好的前景,所以製造這些器件的有效方法備受追捧。這個新的製造方法很有吸引力,因為它採用了相對易於根據不同用途而進行配置的有機分子。這些分子層可以塗覆或者印刷到金屬上,創造新的電子功能。

圖片展示了這項研究中使用的實驗樣本的構成結構(圖片來源:Isshiki et al.)

技術

Isshiki 表示:「我們成功地演示了通過一個簡單的『塗漆層』,在銅樣本中將自旋流高效轉化為電流。這一層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並由有機物組成。該器件的轉換效率堪比鉑或鉍等無機金屬材料製成的器件。然而,與無機材料相比,有機材料更易於操控,以便製造出各種不同的功能。」

這個有機層是由一種稱為「酞菁鉛( lead(II) phthalocyanine)」的物質組成。注入到這個分子覆蓋的表面中的自旋流,被高效地轉化為我們熟悉的電流。研究人員通過各種不同厚度的有機層展開實驗,以觀察哪種厚度最有效。當這一層只有單個原子的厚度時,分子整齊排列,最高效地將自旋轉化為電流。

下圖所示:僅為0.6個分子厚度(左)、1.0個分子厚度(中)、1.9個分子厚度(右)的有機層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像 。

(圖片來源:Isshiki et al.)

價值

Isshiki 解釋道:「有機分子為自旋電子學研究人員特別提供了高度的設計自由,因為它們相對容易操控。我們希望看到可能會在高性能計算或者低功耗器件領域發揮作用的各種功能元件。這些超薄層也意味著我們有朝一日將創造出柔性器件,甚至是通過特種印表機創造的器件。」

未來

Isshiki 及其同事們的未來計劃探索位於導電材料上的其他有機層配置,以實現新的自旋功能。他們也希望研究電荷到自旋流的轉化,相反的過程已經在這項研究中進行了演示。該研究領域的目標是加速有機分子自旋電子學的研究。

關鍵字

自旋、有機、電子

參考資料

【1】H. Isshiki, K. Kondou, S. Takizawa, K. Shimose, T. Kawabe, E. Minamitani, N. Yamaguchi, F. Ishii, A. Shiotari, Y. Sugimoto, S. Miwa, Y. Otani. Realization of Spin-dependent Functionality by Covering a Metal Surface with a Single Layer of Molecules. Nano Letters, 2019;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2619

相關焦點

  • 分子自旋電子器件:用分子進行計算
    背景自旋電子器件(Spintronics)與傳統電子器件截然不同,它利用電子自旋來感測、存儲、輸運和處理信息。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相比,其潛在優勢在於非易失性、數據處理速度更高、耗電量更少、集成密度更高。基於磁振子的自旋電晶體(圖片來源:L.
  • 矽電晶體時代或將終結,新材料將自旋電子器件變為現實
    傳統的電子元件通過電荷的流動來處理數據,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電晶體中,通電代表「1」,斷電代表「0」。所以,自計算機發明以來,電流是所有二進位電子元件基礎。然而,自旋電子學有望成為打破這一常規的新技術。圖丨電子自旋該技術摒棄了電流的概念,而嘗試利用電荷的另一更加基礎的性質——自旋。
  • 基於「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技術,將給量子計算機帶來新希望!
    計算機使用位(0或1)對信息進行編碼,量子計算機使用「量子位」(它可以取0到1之間的任意值)賦予它們巨大的處理能力。但是量子系統是出了名的脆弱,雖然已經在為一些提議的應用構建工作機器方面取得了進展,但這項任務仍然很困難,但是一種被稱為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方法提供了新希望。
  • 實現利用人造分子馬達,操縱電子自旋!
    ,即所謂的手性誘導自旋選擇性(CISS)效應,提出了一種利用有機材料作為自旋電子應用的自旋過濾器替代方法。通過這種效應,右旋分子和左旋分子分別產生上旋和下旋。(圖示)人工分子馬達的單向旋轉,藍色螺旋代表人造分子馬達。該人工分子馬達的旋轉周期包括4次手性反轉,導致電流自旋極化方向的4次切換。
  • 鈣鈦礦: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的「神奇材料」
    之前一直受忽視的電子另一特性「自旋」(它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獲得了科學界的普遍重視。如今,「自旋電子學」成為了一個熱門的前沿科技領域,自旋電子學研究有望帶來性能更好、能耗更低的新一代電子器件。自旋與磁學的關係密切。
  • PCB的有機金屬納米表面塗覆技術介紹
    而新開發的有機金屬OM(Organic Metals)的表面塗覆層,儀有50nm,而更重要的是一一在50nm厚度OM表面塗覆層中,它們由90%左右是導電聚脂(Conductive Polymer)材料和1 0%的金屬Ag(實際上Ag僅為4nm的厚度)來組成的,因此它優越於目前所有的表面塗覆材料。
  • 從磁場到聲波,電子自旋躍遷驅動新方法
    2013年,由工程學院應用與工程物理助理教授格雷格•福斯(Greg Fuchs)領導的康奈爾大學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利用機械諧振器產生的聲波來實現這種控制。這種方法使研究小組能夠控制電子自旋躍遷(也稱為自旋共振),這在其他情況下是不可能通過傳統的磁性行為實現的。
  • 新型超薄磁性半導體:打造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和量子電子器件!
    此外,隨著單顆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數量不斷增加,電荷帶來的發熱問題會更加嚴重,從而影響到晶片的處理速度與性能。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電子器件的小型化進程。一般來說,傳統的電子器件都是基於電子的電荷特性開發而成的。電荷在金屬導體或者半導體中定向運動形成電流,電流可以傳輸與處理數據信息。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Néel在1970年的獲諾獎演講中曾提到,反鐵磁體從理論上講是非常有趣的,但在當時似乎沒有任何應用。而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年來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的興趣日益增長。與鐵磁體相比,反鐵磁性材料具有更快的自旋動力學特性和對雜散磁場的低靈敏度,這使其成為自旋電子存儲器件的理想選擇。一方面,反鐵磁自旋在外部磁場下的穩定性與自旋翻轉場HSF有關,其可達到100特斯拉以上。
  • 分子計算:分子自旋電子學的一大步
    每個分子都可以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定位,並通過施加正、負電壓切換狀態。自旋電子學與傳統電子學有很大差異。前者利用電子的自旋特性來進行傳感、信息存儲、傳輸和處理。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相比,基於自旋電子學的設備具有非易失性、超高處理速度、電力消耗較低和集成密度更高等特點。
  • 軌道對稱性、電子自旋與分子手性
    從字面上看,上述反應的結果是不對稱(產物的手性不對稱),起因卻是對稱,對稱是不對稱他媽,這個…這個…有點好比石頭縫裡蹦出來只猴子  我學習有機化學時,教材選的是惲魁宏版,這是我比較推崇的四個版本之一,另三個分別是刑其毅、胡宏紋、徐積功版。這些版本對前線軌道理論的介紹都放在周環反應一章。
  • 自旋電子器件的優勢和應用
    電子自旋器件是將自旋屬性引入半導體器件中,用電子電荷和自旋共同作為信息的載體,稱為電子自旋器件,已研製成功的自旋電子器件包括巨磁電阻、自旋閥、磁隧道結和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自旋電子器件的優勢和應用由於自旋電子器件比傳統電子器件具有諸多優點,所以,自Baibich等人報導巨磁阻效應後,國際上就開始了自旋電子器件的研製
  • 空氣穩定的有機自由基:用於柔性電子的新一代材料?
    本節將重點介紹電導率和突破性進展,而不是從材料的角度描述某些類型的光電子器件的細節,而是從材料角度將電導率作為關注的中心有機自由基和有機(基於氮氧化物的)自由基聚合物。自由基長期以來一直用作導電材料。電荷轉移複合物代表最成功的有機導體之一(有機金屬)。在1993年,Bryan等人報告了基於中性基團的導電電荷轉移絡合物,在室溫下顯示出100 S cm -1的電導率。
  • 最新研究:開發基於反鐵磁體的自旋電子器件
    在這種材料中,相鄰電子自旋呈相反方向排列,其磁化率因而接近於零。1932年由Louis Néel首次發現。例如,鉻、錳、輕鑭系元素等等,都具有反鐵磁性。反鐵磁性是一種磁性,其中在材料內自發地發生平行但相反的自旋。表現出反鐵磁性的材料反鐵磁體具有有利的特性,這使得它們特別有希望用於製造自旋電子器件。
  • 自旋電子學新研究進展
    正如最近幾篇文章中所介紹的,自旋電子器件有望解決現代電子計算機的主要問題:耗費巨大的電力;製造熱量,而這些熱量又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冷卻。作為對比,自旋電子器件產生很少的熱量,使用相對來說非常少的電量。自旋電子計算機在內存中保持數據所需的能量幾乎為零。它們也可以瞬間啟動,並且具有比當今計算機強大許多倍的潛力。
  • 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原標題: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核心提示:只沿著拐角邊緣傳導自旋電流。
  • Rev.綜述:自旋電子學材料第一性原理設計
    隨著摩爾定律的逐漸失效,傳統的基於電荷的電子器件終會在不遠的將來消失。發展可替代的高速、低功耗信息技術迫在眉睫。目前,人們已經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分子電子學、納米電子學、自旋電子學以及量子信息技術,其中,自旋電子學是最具前景的一個。與其他方法相比,自旋電子學與傳統電子器件兼容,因此,很多使用傳統電子器件的技術可以直接擴展到自旋電子學上來。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導讀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納米電子與結構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控制激子某些特性以及改變它們產生光線的偏振特性的方法。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目前,科學家們已經探索出一些自旋電子器件,包括邏輯器件與存儲器件,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科學家設計出的全碳自旋邏輯器件、新加坡國立大學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發明的採用亞鐵磁體的自旋電子存儲器件。
  • 微流控和液態金屬結合 助力柔性電子器件大規模製造
    打開APP 微流控和液態金屬結合 助力柔性電子器件大規模製造 胡薇 發表於 2018-07-27 15:52:02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蔣興宇研究員小組結合微流控和液態金屬開發了一種可大規模製造柔性電子器件的方法,通過絲網印刷、噴墨列印、微流道等方法能在各種基底材料上得到高導電、高彈性、高生物相容性的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