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2020-12-06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納米電子與結構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控制激子某些特性以及改變它們產生光線的偏振特性的方法。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

背景

隨著後摩爾時代的來臨,電子器件的性能正日益逼近其物理極限。傳統計算機與電子器件面臨著兩大問題:能耗大、發熱多。這兩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電荷,而傳統計算機正是利用電荷來傳輸與處理數據的。

然而除了電荷屬性,電子還具有自旋屬性。自旋,是電子與生俱來的量子物理特性,它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自旋電子器件的潛力巨大,與傳統電子器件相比,它們產生的熱量很少,耗費的電量也很少。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探索出一些自旋電子器件,包括邏輯器件與存儲器件,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科學家設計出的全碳自旋邏輯器件、新加坡國立大學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發明的採用亞鐵磁體的自旋電子存儲器件。

除了電荷與自旋之外,電子還有新的特性,或者說「自由度」。對此,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 Jun Zhu 這麼認為:

「目前的矽基電晶體設備依賴於電荷來開關器件,然而許多的實驗室正在尋找新方法(自由度)以操作電子。電荷是一種自由度,自旋是另一個自由度,構建基於自旋的電晶體的能力,也稱為自旋電子學,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第三個電子自由度,就是電子的『谷狀態』,它基於與它們動量相關的能量。」

因此,科學界出現了一個新興的前沿研究領域:Valleytronics(谷電子學)。Valleytronics 是一個較新的學術詞彙,由「valley」(谷)和「electronics」(電子)兩個單詞合成。

什麼是谷電子學?

某些特殊的半導體,也稱為「多谷半導體」,會在第一布裡淵區的電子能帶結構中出現多個「谷」(局部最小值)。谷電子學是指控制谷自由度的技術,所謂的谷自由度也就是這些多谷半導體中局部的「最大值/最小值」。谷電子學通常用於半導體量子物理領域。

谷電子學與新興的自旋電子學有點相似。在自旋電子學中,內部的自旋自由度被用於存儲、操控和讀出比特信息;在谷電子學中,完成相似的任務是通過利用多個能帶結構的極值,所以二進位信息「0」與「1」存儲為不同的晶體動量離散值。

之前,筆者曾經介紹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通過雙層石墨烯製成的設備展開實驗,控制電子運動,實現了能耗更低和發熱更少的半導體電子設備。此舉成為了向「谷電子學」新興電子物理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圖片來源: Jun Zhu / 賓州州立大學)

創新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納米電子與結構實驗室(LANES)的科學家們在谷電子學研究領域又取得了新進展,這一次他們是通過操控激子的「谷」,這種「谷」與電子和空穴的能量極值相關。這些「谷」可用於在納米尺度上編碼和處理信息。

該團隊率先實現了室溫條件下的激子控制。現在,他們將這項技術推進了一步,發現了一種控制激子某些特性以及改變它們產生光線的偏振特性的方法。

這項研究的論文已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期刊上發表。

(圖片來源: EPFL)

技術

什麼是激子?

當電子吸收光子並躍遷到更高的能級(在固態量子物理中也稱為「能帶」)時,激子就產生了。這種受激的電子在之前的能帶上留下一個「空穴」。因為電子具有負電荷,而空穴具有正電荷,兩種粒子在靜電力(庫倫力)的作用下束縛在一起,正是這種「電子-空穴」的配對被稱為激子。

下面這幅漫畫能讓我們對於激子有一個更形象、更直觀的理解:

(圖片來源:EPFL)

激子只存在於半導體與絕緣體材料中,它們的非凡特性可在二維材料中輕鬆地獲取到。二維材料,是指電子僅可在兩個維度的非納米尺度(1-100nm)上自由運動(平面運動)的材料,例如石墨烯、氮化硼、過渡族金屬化合物(二硫化鉬、二硫化鎢、二硒化鎢)、黑磷等。由於結構特殊,所以二維材料具有諸多優秀的特性,特別適合用於柔性電子器件、自旋電子器件等新興電子器件的研究。

當兩種二維材料結合起來時,通常會展現出兩種材料原本都不具備的量子特性。去年7月份,該團隊將兩種二維材料:二硒化鎢(WSe2)和二硫化鉬(MoS2)相結合,採用「激子」取代電子,製造出一種能在室溫下有效工作的新型電晶體:激子電晶體。

WSe2–MoS2 範德瓦爾斯異質結中的層間激子(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激子電晶體在室溫下的操作(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這一次,EPFL 的科學家們又一次將二硒化鎢(WSe2)與二硒化鉬(MoSe2)結合到一起形成了範德瓦爾斯異質結,並對其中的層間激子進行電氣控制與偏振切換。他們通過採用雷射器產生圓偏振光束,並稍微移動兩種二維材料的位置以創造出莫列波紋(Moiré Pattern),從而達到採用激子改變並調整光線的偏振、波長和強度。

LANES 的領頭人 Andras Kis 表示:「將包含這項技術的幾個設備聯繫起來,為我們帶來了一種新的處理數據的方法。通過改變給定設備中的光線偏振特性,然後我們可以在與之連接的第二設備中選擇一個特定的谷。這就像從『0』切換到『1』,或者從『1』切換到『0』,這正是計算機所採用的基本二進位邏輯。」

器件的特性(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層間激子的電氣控制(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偏振的電氣控制(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價值

這項研究將通向電晶體能耗與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並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

關鍵字

半導體、谷電子學、自旋電子學、電晶體

參考資料

【1】https://actu.epfl.ch/news/excitons-pave-the-way-to-more-efficient-electronic/

【2】Joseph S. Friedman et al, Cascaded spintronic logic with low-dimensional carb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DOI: 10.1038/ncomms15635

【3】http://dx.doi.org/10.1038/s41586-018-0357-y

【4】http://dx.doi.org/10.1038/s41566-018-0325-y

相關焦點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導讀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納米電子與結構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控制激子某些特性以及改變它們產生光線的偏振特性的方法。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
  • 控制激子新方法有望催生更節能電子設備
    原標題:控制激子新方法有望催生更節能電子設備 據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官網近日報導,繼首次發現室溫下控制激子(exciton)流的方法之後,該校科學家更進一步,找到了新方法來控制激子的某些特性並改變它們產生的光的偏振,有望催生更節能的電子設備。
  • 研究發現激子可以使電子設備更節能
    EPFL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他們相信這種方法可以使未來電子設備更加節能。
  • 「激子」為高性能電子產品鋪平了道路!
    ,EPFL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這些準粒子的新特性,這些特性將促使更節能的電子設備產生。這是是第一個在室溫下控制激子流動。現在,來自EPFL納米電子和結構實驗室(lane)的科學家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控制激子的一些性質並改變激子產生光的偏振。這可以導致新一代的電子器件的電晶體,經歷更少的能量損失和散熱。科學家們的這一發現是電子學研究新領域的一部分,並於2019年1月4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研究團隊利用激子將電子學帶向未來
    激子可以徹底改變工程師研究電子產品的方式。一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型電晶體,其中一種是使用激子而不是電子的電路元件。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激子基電晶體在室溫下有效地發揮作用,這是迄今為止不可逾越的障礙。他們通過使用兩個2-D材料作為半導體實現了這一點。
  • 鈣鈦礦: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的「神奇材料」
    導讀近日,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採用鈣鈦礦打造的兩個自旋電子器件,論證了鈣鈦礦將成為新一代電子學「自旋電子學」這一新興領域中的「神奇材料」。2017年,美國猶他大學的物理學家 Valy Vardeny 認為,鈣鈦礦將成為新一代電子學「自旋電子學」這一新興領域中的「神奇材料」。他堅持著這一主張。
  • 什麼是激子(Exciton),以及激子BEC的基本筆記
    什麼是激當電吸收光躍遷到更的能級。激就產了。受激的電在之前的位置留下個「空」。這種電-空對,就是「激」。類似於,你坐在車上,繫著安全帶,當路很顛簸時,你會被彈起來,誇張點說,會離開座位,但又不遠,因為有安全帶。這的安全帶就是電和空的靜電作。但最終還是會回到座位上去。從座位上離開的你就是電,座位就是空。
  • 「激子」來解決
    瑞士的一個實驗室發現了一種利用雷射來改變和調節激子(Excitons)在2D材料中的光極化、波長和強度的方法,進而提供新一代電晶體更少的能量損失和散熱,開啟了低功耗量子運算的潛力。
  • 研究人員研製出產生激子新規則 將有助於推動下一代器件的發展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路易斯·坎波斯指出,所有現代太陽能電池板的工作過程都是一樣的,由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然後激子可以轉換成電流。然而,有一些分子可以在太陽能電池中實現從一個光子產生兩個激子,這個過程稱為單線態裂變。這些太陽能電池構成了下一代設備的基礎,但是下一代設備仍處於初級階段。
  • 第三代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和產業趨勢詳解
    隨著矽基電力電子器件逐漸接近其理論極限值,利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製造的電力電子器件顯示出比Si和GaAs更優異的特性,給電力電子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相對於Si材料,使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製造新一代的電力電子元件,可以變得更小、更快、更可靠和更高效。這將減少電力電子元件的質量、體積以及生命周期成本,允許設備在更高的溫度、電壓和頻率下工作,使得電子電子器件使用更少的能量卻可以實現更高的性能。
  • 原子厚透鏡的激子共振調諧
    最近的嘗試導致了納米光子超表面,其包含由金屬或半導體納米結構的密集陣列製成的平面光學器件。這樣的結構可以基於等離子體共振或米氏共振有效地控制局部光散射相位和振幅。科學家們研究了兩種類型的共振,以實現在跨光場上實現多功能和可控制的小尺寸光學器件。儘管這樣的超表面功能是靜態的,但對於新興的光子應用,如用於三維(3-D)測繪的光方向和測距(LIDAR),實現動態控制是非常理想的。
  • 兩種三層結構的OLED器件,雖各有特點,但還需進一步研發創新!
    三層結構的OLED器件由HTL、ELL、ETL3層有機材料構成,各層有機材料各施其職,HTL負責調節空穴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ETL負責調節電子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注入的電子和空穴在ELL中相互作用,結合在束縛狀態中形成激子,激子衰變輻射出光子。這種結構便於調整OLED的電光特性,是目前常採用的OLED結構。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激子結合能也稱激子效應,是分離組成激子的電子-空穴對所需要提供的能量,其大小在許多基於半導體的光伏與光電器件的工作效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精確確定不同維度的各種材料的激子結合能,具有廣泛的基礎與應用價值。在已報導的不同維度的材料體系裡,激子結合能的變化範圍很廣。三維體系,如半導體體材料,由於有效的庫侖屏蔽作用,使得這類材料中只能形成弱束縛的激子,其結合能一般只有幾十毫電子伏特。
  • 研究揭示準二維鈣鈦礦的激子行為
    由於準二維鈣鈦礦存在天然形成的量子阱結構,與傳統的三維鈣鈦礦相比具有更大的激子結合能,從而更有利於發光。儘管一些準二維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已達到較高電光轉換效率,但當採用不同有機組分時,一些綠光器件的效率很低的原因仍然未知。在該研究工作中,研究者通過國際合作獲得的大量相關實驗數據對該問題做出了回答。
  • 科學網—揭示準二維鈣鈦礦激子行為
    「由於準二維鈣鈦礦存在天然形成的量子阱結構,與傳統的三維鈣鈦礦相比具有更大的激子結合能,從而更有利於發光。」論文第一作者、長春應化所研究員秦川江指出,「儘管一些準二維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已達到較高電光轉換效率,但當採用不同有機組分時,一些綠光器件的效率很低,其原因仍然未知。」 聯合研究團隊通過國際合作獲得的大量相關實驗數據對該問題作出了回答。
  • 空氣穩定的有機自由基:用於柔性電子的新一代材料?
    自由基反應活性較高,對環境比較敏感,更難於進行計算研究,並且難以合成和表徵,因此用於光電子應用的空氣穩定基團很少見。儘管已知的空氣穩定基團的數量仍然有限,但只有極少數被應用在電子設備中。基於 TPM和TTM的衍生物也被用作在存儲器和OLED器件的電子傳輸材料。
  • 二維材料讓自旋電子學和納米光子學結合得更緊密!
    這一發現讓自旋電子學與納米光子學結合得更加緊密,有望為數據中心的數據處理開闢一條更加節能的途徑。例如,筆者曾經介紹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科學家設計出一種新型計算機器件:全碳自旋邏輯器件。它完全由碳構成,採用了自旋電子學原理。尺寸比矽電晶體更小,性能卻更佳,未來有望取代矽電晶體。
  • 寬禁帶材料在新一代功率器件策略中的關鍵作用
    鍵能越強則電子從一個軌道跳到另一個軌道也更難。因此,高帶隙半導體表現出較低的固有電流損耗並能夠承受較高的工作溫度。 這種改善實現了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更高的可靠性,並最終提升了盈利能力。與傳統矽工藝相比,WBG半導體材料,如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可實現更優的導熱性、更高的開關速率而且更小尺寸的物理器件。也因此,WBG半導體材料推動了新一代電源的出現。
  • 對滷化鉛鈣鈦礦材料的高溫激子態及其捕獲行為的研究
    在冷卻之後,有報導顯示,在高溫下,自由的載體形成佔主導地位,同時還觀測到了激子振蕩、局域和轉移等物理過程。鈣鈦礦的帶邊光吸收則可能是由這些激子態引起的,然而,其它報導指出,帶邊光吸收性質是由帶尾態或間接帶隙貢獻的。顯然,在鈣鈦礦的直接帶邊之下的低能電子態在決定其光電特性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 壓力工程對強耦合範德華異質結層間激子的高效調控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的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夏娟研究員、王曾暉教授、南京工業大學閆家旭研究員、南洋理工大學申澤驤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