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利用激子將電子學帶向未來

2021-02-10 實驗幫

上面的寓言漫畫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什麼是激子。圖片來源: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

激子可以徹底改變工程師研究電子產品的方式。一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型電晶體,其中一種是使用激子而不是電子的電路元件。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激子基電晶體在室溫下有效地發揮作用,這是迄今為止不可逾越的障礙。他們通過使用兩個2-D材料作為半導體實現了這一點。他們的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在激子領域中有著許多啟示,這是一個與光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相結合的有前途的新研究領域。

「我們的研究表明,通過操縱激子,我們已經找到了一種全新的電子方法,」負責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納米電子學與結構實驗室(RANES)的Andras Kis說。「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的出現,我們還不知道它的全部範圍。」

這一突破為光電子器件提供了一個階段,它消耗更少的能量,並且比目前的器件更小和更快。此外,可以將光傳輸和電子數據處理系統集成到同一設備中,這將減少所需操作的數量並使系統更高效。

高能級

激子實際上是準粒子,這是一個研究術語,用來描述組成給定物質而不是物質本身的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激子由電子和電子空穴組成。當電子吸收光子並達到更高的能量水平時,這兩個鍵結合在一起;「激發」的電子在先前的能級中留下一個空穴,帶內理論稱之為價帶。這個空穴,也是一個準粒子,是這個帶中缺失電子的指示。

由於電子帶負電荷,空穴帶正電荷,這兩個粒子仍然受到靜電力的束縛。電子和空穴之間的這種鍵叫做庫侖引力。正是在這種緊張和平衡的狀態下,它們形成了激子。當電子最終回到黑洞中時,它發出光子。然後,激子停止存在。更簡單地說,一個光子在電路的一端進入另一個,而在內部,它產生一個像粒子一樣的激子。

雙贏

直到最近,研究人員才開始研究電子電路中激子的性質。激子中的能量一直被認為是太脆弱的,激子壽命太短,在這個領域中沒有任何真正的興趣。此外,激子只能在極低溫度(約-173℃)的電路中產生和控制。

當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如何控制激子的壽命以及如何移動它們時,突破就來了。他們使用了兩種2-D材料:鎢二硒化物(WSE2)和二硫化鉬(MoS2)。「這些材料中的激子表現出特別強的靜電鍵,更重要的是,它們在室溫下不會很快被破壞。」Kis解釋道。

研究人員還能夠通過利用電子總是能實現到達二硫化鉬,這顯著延長了激子的壽命,而空穴總是在鎢二硒化物中結束。研究人員用氮化硼(BN)保護半導體層,使激子保持更長的時間。

Kis說:「我們創造了一種特殊類型的激子,在這兩個方面與傳統粒子相比區別更大。這延遲了電子返回到空穴並產生光的過程。正是在這個時刻,當激子保持偶極子形式時,它們可以被電場控制和移動。」

來源:https://phys.org/news/2018-07-team-excitons-electronics-future.html

直接點擊公眾號「在線諮詢」菜單,客服會為您提供國內外光電儀器、元器件的一站式服務

相關焦點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導讀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納米電子與結構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控制激子某些特性以及改變它們產生光線的偏振特性的方法。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在自旋電子學中,內部的自旋自由度被用於存儲、操控和讀出比特信息;在谷電子學中,完成相似的任務是通過利用多個能帶結構的極值,所以二進位信息「0」與「1」存儲為不同的晶體動量離散值。
  • 研究發現激子可以使電子設備更節能
    EPFL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他們相信這種方法可以使未來電子設備更加節能。
  • 「激子」為高性能電子產品鋪平了道路!
    ,EPFL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這些準粒子的新特性,這些特性將促使更節能的電子設備產生。這是是第一個在室溫下控制激子流動。現在,來自EPFL納米電子和結構實驗室(lane)的科學家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控制激子的一些性質並改變激子產生光的偏振。這可以導致新一代的電子器件的電晶體,經歷更少的能量損失和散熱。科學家們的這一發現是電子學研究新領域的一部分,並於2019年1月4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控制激子新方法有望催生更節能電子設備
    原標題:控制激子新方法有望催生更節能電子設備 據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官網近日報導,繼首次發現室溫下控制激子(exciton)流的方法之後,該校科學家更進一步,找到了新方法來控制激子的某些特性並改變它們產生的光的偏振,有望催生更節能的電子設備。
  • 研究揭示鈣鈦礦量子點激子複合與自旋弛豫的定標規律
    鉛滷素鈣鈦礦材料在光電器件領域展現了極大的應用前景,基於鈣鈦礦的納米晶材料也在近期被廣泛研究。文獻中經常籠統地將鈣鈦礦納米晶稱為量子點(QD),而這些納米晶的尺寸通常在10 nm左右,大於材料的波爾激子直徑。嚴格意義上,小于波爾激子直徑的強限域納米晶才能稱為量子點。
  • 激子絕緣體,研究證明了上世紀60年代的預測
    伍倫貢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證據,證明上世紀60年代預測的物質新階段——激子絕緣體,在銻銻(110)納米薄片中觀察到激子絕緣相的獨特特徵。這一發現為尋找可能攜帶激子超流體的激子絕緣體提供了一種新策略,進一步研究將需要充分理解這一物質新階段的豐富物理學。發現物質新相是凝聚態物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 激子絕緣體,研究證明了上世紀60年代的預測
    伍倫貢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證據,證明上世紀60年代預測的物質新階段——激子絕緣體,在銻銻(110)納米薄片中觀察到激子絕緣相的獨特特徵。這一發現為尋找可能攜帶激子超流體的激子絕緣體提供了一種新策略,進一步研究將需要充分理解這一物質新階段的豐富物理學。發現物質新相是凝聚態物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 《自然》雜誌:範德華磁性材料中發現的量子激子
    當光照射到半導體晶體中的電子上時,傳導電子可以與半導體中帶正電的空穴結合以形成束縛態,即所謂的激子。激子像電子一樣流動,但是當電子空穴對重新聚在一起時發光,激子可以加快整個數據傳輸電路的速度。此外,許多外來物理相(例如超導)是激子產生的現象。
  • 研究揭示準二維鈣鈦礦的激子行為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秦川江和日本九州大學教授安達千波矢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揭示了導致一類準二維鈣鈦礦發光效率低的機理,進而提出了解決方案,開發出基於該類材料的高效率綠光發光二極體。相關成果11月1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2019))。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研究人員觀察到谷間傳輸,有望促進谷電子學的發展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觀察到了一種新型電子谷間過渡的光發射,被稱為谷間傳輸。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讀出谷間信息的新方法,有可能導致新型器件的出現。目前的半導體技術利用電子電荷或自旋來存儲和處理信息;相關技術分別稱為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
  • 北大教授在利用彈性應變梯度調控半導體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研究上...
    從原子尺度對半導體材料的電子能帶結構和載流子動力學進行人工裁剪和調控,對於設計新型光電子功能器件和提升現有半導體光電子器件性能,尤其是小尺度的納米光電子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近年來,人們對應變下微/納米結構半導體材料的發光和能帶等物性調控開展了廣泛的研究。但是,對於非均勻應變場的應變梯度對半導體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影響的研究,尤其是實驗上的研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一方面難以在微/納米結構半導體中實現精確可控的非均勻應變場;另一方面缺乏同時具有高空間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的實驗技術。
  • 拓撲激子絕緣體相研究獲進展
    上世紀6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Mott提出激子絕緣相,Mott提出考慮庫侖屏蔽效應,在半金屬體系中電子-空穴配對而形成激子,可能會導致體系失穩
  • 在磁性範德華材料中發現的量子激子
    電晶體是數據電路的構件,需要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以便通過光纜傳輸信息。光計算可以潛在地節省用於這種轉換的時間和能量。除了高速傳輸外,光子出色的低噪聲特性使其成為探索量子力學的理想選擇。這種引人注目的應用的核心是確保一個穩定的光源,特別是在量子狀態下。當光照射到半導體晶體中的電子上時,傳導電子可以與半導體中帶正電荷的空穴結合,產生一種約束狀態,即所謂的激子。
  • 對滷化鉛鈣鈦礦材料的高溫激子態及其捕獲行為的研究
    最近的研究強調了熱聲子瓶頸和極化子的存在對熱載流子散射的屏蔽效應,以解釋這些材料的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在冷卻之後,有報導顯示,在高溫下,自由的載體形成佔主導地位,同時還觀測到了激子振蕩、局域和轉移等物理過程。鈣鈦礦的帶邊光吸收則可能是由這些激子態引起的,然而,其它報導指出,帶邊光吸收性質是由帶尾態或間接帶隙貢獻的。
  • 科學網—揭示準二維鈣鈦礦激子行為
    ,進而開發出基於該類材料的高效率綠光發光二極體,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秦川江向《中國科學報》介紹:「目前多數研究者認為這類鈣鈦礦表現出更多傳統無機半導體的特性,然而我們證明了準二維鈣鈦礦具有很多有機半導體的屬性,因此需要考慮到具有不同能量的激子行為。」 與典型的無機半導體不同,有機半導體在電致發光過程中首先形成激子態而後弛豫發光。由於電子的自旋特性,將會形成單線態和三線態兩種不同性質的激子。
  • 什麼是激子(Exciton),以及激子BEC的基本筆記
    類似於,你坐在車上,繫著安全帶,當路很顛簸時,你會被彈起來,誇張點說,會離開座位,但又不遠,因為有安全帶。這的安全帶就是電和空的靜電作。但最終還是會回到座位上去。從座位上離開的你就是電,座位就是空。此時的電和空有靜電作組合在起,整體是激。
  • 向後的物理實驗可以幫助未來的太陽能電池板停止浪費太陽能
    SolarSpace能源零售項目管理的屋頂太陽能電池板行在一家工廠在2016年2月29日的新加坡太陽能技術的未來將大大提高收穫陽光能源的效率,1月22日在「自然化學」我們又近了一步。路透社/ EDGAR SU施密特和他的研究小組發現,在一個稱為單線態激子分裂的過程中,準分子的形成「陷阱」了勢能。這反過來影響了整個能量收集過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激子。
  • 二維材料讓自旋電子學和納米光子學結合得更緊密!
    自旋電子學 (Spintronics)利用了電子的自旋和磁矩,使得固體器件中除電荷輸運外,還加入電子的自旋和磁矩。自旋電子學的應用包括:硬碟磁頭、磁性隨機內存、自旋場發射電晶體、自旋發光二極體等等。自旋電子器件相比於傳統微電子器件,具有存儲密度高、能耗低、響應快等多種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