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中國科大在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與能量轉換過程的微觀機理研究方面...
中國科大在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與能量轉換過程的微觀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凝聚態體系基態的物理性質已經較為成熟
-
...記劉益春和「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
東北師範大學紫外光發射材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徐海陽說,「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項目在信息、民用以及軍事領域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可以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影響。 徐海陽表示,他所工作的實驗室已在紫外發光材料與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其中榮獲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項目是最具成果的一項研究。 據項目帶頭人、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劉益春介紹,氧化鋅是一種重要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低維氧化鋅更因其優異的光電特性和新奇的物理性質成為材料科學前沿。
-
對滷化鉛鈣鈦礦材料的高溫激子態及其捕獲行為的研究
這些特性背後是一種內在的光物理機制,它決定了光的吸收,載體的熱化和冷卻,以及重組或電荷轉移動力學過程。最近的研究強調了熱聲子瓶頸和極化子的存在對熱載流子散射的屏蔽效應,以解釋這些材料的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在冷卻之後,有報導顯示,在高溫下,自由的載體形成佔主導地位,同時還觀測到了激子振蕩、局域和轉移等物理過程。
-
大連化物所發表非鉛鈣鈦礦納米晶載流子動力學專論文章---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物所發表非鉛鈣鈦礦納米晶載流子動力學專論文章 2019-11-08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對半導體發光、光電轉化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7年,該團隊首次在國際上採用飛秒瞬態吸收光譜技術研究了Bi基鈣鈦礦納米晶的發光動力學,發現缺陷態對載流子存在超快(<20 ps)的捕獲過程,是限制其發光效率的關鍵因素(Angew. Chem. Int. Edit., 2017);進一步研究發現在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中存在兩種不同時間尺度的快過程(Angew.
-
...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調控規律...
近日,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大失配、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調控規律」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 「大失配、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調控規律」項目旨在系統掌握氮化物半導體的外延生長、應力缺陷、載流子輸運/複合及調控規律,攻克藍光發光效率限制瓶頸,突破高Al和高In氮化物材料製備難題,實現高發光效率量子阱和高遷移率異質結構,為推動高性能氮化物半導體器件研究和產業化進程提供技術支撐,帶動電子材料產業轉型升級。
-
中科院化學所在有機半導體晶相調控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中科院化學所有機固體實驗室研究人員利用溶液過飽和度、氣相擴散溫度梯度、表面納米溝槽等誘導效應,對有機半導體晶相生長的熱力學和動力學過程進行調控,獲得了堆積結構緊密的單晶或晶態膜,表現出非常高的載流子遷移率。通過選擇不同的溶液濃度控制其過飽和度,首次可控地製備了硫雜並苯衍生物的不同晶相的單晶。
-
中國科學家實現金剛石陣列深度彈性應變,或...
而超大的、高度可控的彈性應變,則能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最終計算出帶隙在某特定取向上最多可減小約 2 eV(電子伏特),上述發現將對金剛石的電子應用產生重大影響。其中的一個潛在解決方案,是通過施加彈性晶格應變來達到調控電子性能和材料特性的改變。 此前,在 2018 年陸洋與合作者首次在 Science 發文,報導通過彎曲納米級金剛石針能夠達到超大的彈性變形。在數十納米大小的區域中,局部拉伸彈性應變達到 9%。這一發現表明,深層彈性應變工程(ESE)可以在金剛石實現,從而改變其物理性能。
-
GaN襯底調控增強MoS2室溫谷極化率
傳統意義上,電子具有電荷和自旋兩個自由度:對電子電荷自由度的電學調控,奠定了二極體和電晶體等現代電子學基礎;而與電子自旋自由度相關的自旋電子學,為實現更高密度、更高速度和更低功耗的信息存儲與處理提供了可能。谷自由度有望成為除電荷、自旋之外的第三個電子自由度。以谷自由度作為信息載體設計的多功能谷電子學器件具有集成高、處理速度快、能耗低及信息不易丟失等優點。
-
大連化物所揭示二維鈣鈦礦量子阱材料中載流子輸運新機制
2D鈣鈦礦具有柔性結構、大的激子結合能、易調諧帶隙,以及顯著提高的耐溼性等獨特性質,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應用領域得到廣泛關注。以往研究普遍認為,2D鈣鈦礦中載流子以激子形式存在,受到激子壽命和遷移率的限制,其激子遷移距離只有數百納米,比3D鈣鈦礦材料小一個量級以上。基於文獻中報導的載流子輸運特性,在依賴於載流子長距離輸運器件應用方面,2D鈣鈦礦可能無法與3D鈣鈦礦和其他傳統半導體量子阱材料相媲美。
-
科學家實現金剛石陣列深度彈性應變,或開啟微電子量子應用新時代
金剛石最大均勻拉伸應變達到 9.7%一直以來,金剛石因其獨具的超高的導熱率、介電擊穿強度、載流子遷移率和超寬帶隙,而被視為是電子和光子材料中的 「珠穆朗瑪峰」。但其較大的帶隙、及其緊密晶體結構引起的摻雜挑戰,卻阻礙了金剛石成為電子和光電設備最佳備選材料的應用。其中的一個潛在解決方案,是通過施加彈性晶格應變來達到調控電子性能和材料特性的改變。
-
研究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1110組)研究員金盛燁團隊在正二價錳離子(Mn2+)摻雜的單一CsPbCl3鈣鈦礦微晶中,通過改變激發條件,成功實現了連續、可逆、寬範圍、高穩定性的發光顏色調控,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
研究發現位錯是可用來有效調控材料物理特性的新組元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馬秀良研究員、朱銀蓮研究員、唐雲龍博士、劉穎博士和王宇佳博士等人組成的材料界面電子顯微學研究團隊,利用高通量脈衝雷射沉積技術,通過調控異質界面位錯的柏氏矢量
-
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輸運研究取得新進展
通訊員田文明 金盛燁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盛燁研究員帶領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研究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遷移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在單個納米線中光生載流子長距離輸運過程的定向調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
研究揭示鈣鈦礦量子點激子複合與自旋弛豫的定標規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鈣鈦礦量子點體系的激子複合與自旋動力學,揭示了量子點尺寸與組分對俄歇複合和自旋弛豫壽命的影響,並基於光學斯塔克效應實現了對自旋態能量的操縱,對理解鈣鈦礦量子點的基本光物理及其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鈣鈦礦材料中的載流子動力學研究
報告題目:鈣鈦礦材料中的載流子動力學研究報告人:金盛燁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時間:2020年10月9日(周五)下午14:00地點:前衛南區唐敖慶樓C區603報告廳報告摘要:近幾年來,金屬有機滷化物類鈣鈦礦材料由於其獨特的光電轉化性質成為構建高效、廉價的太陽能電池等光電轉化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
-
二維材料的應變工程研究
應變工程通常指一類半導體加工工藝,旨在通過力學拉伸或壓縮應變來提高器件的性能,例如控制電晶體溝道中的應變可以增強電子遷移率(或空穴遷移率),從而優化溝道的電學性能。許多微處理器製造商如AMD、IBM和Intel已經報導利用應變工程在亞130納米技術中的使用。
-
物理所等實驗證明有機共軛小分子晶體薄膜中存在半導體本徵光生...
自然界光合生物僅僅用少數的幾類色素分子便實現了光的捕獲,能量傳遞和電荷分離的過程,最終演化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對光合反應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揭示,光合系統只是通過調控色素分子間的聚集方式和相互作用的距離,就能夠讓相同的色素分子承擔不同的角色,例如光合反應中一對起著電荷分離作用的葉綠素特殊對,其分子平面間距為4埃,而其他分子間距大於6埃的色素分子只能參與捕光和傳能過程。
-
關於半導體中的撓曲電性能逐漸受到研究者的關注
)是一種由梯度應變產生的電極化效應,是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具有重要傳感和驅動應用潛質的新型機電耦合效應。(a) 暗場下MAPbX3單晶的極化強度與應變梯度的關係,插圖:單晶樣品圖片;(b) 滷化鈣鈦礦撓曲電係數的溫度依賴性;(c) MAPbBr3晶體撓曲電係數與電極、厚度的關係;(d) MAPbBr3晶體的光撓曲電響應;(e) (f) (光)撓曲電示意圖 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表明,在室溫暗場7Hz測試條件下,有機無機雜化的滷化物鈣鈦礦光伏半導體單晶材料(MAPbBr3和MAPbCl3)的撓曲電係數分別為
-
研究揭示準二維鈣鈦礦的激子行為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秦川江和日本九州大學教授安達千波矢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揭示了導致一類準二維鈣鈦礦發光效率低的機理,進而提出了解決方案,開發出基於該類材料的高效率綠光發光二極體。相關成果11月1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