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從科學到技術

2021-01-19 石墨烯聯盟

  電子學基於電子及其他載流子的操縱,除了電荷之外,電子還具有一個稱之為自旋的屬性。通過磁場和電場控制自旋,產生自旋極化電流,可攜帶比單獨電荷更多的信息。自旋輸運電子學,或稱為自旋電子學是歐洲石墨烯旗艦計劃研究的主題。自旋電子學研究和開發電子自旋、磁矩以及電荷的固態器件。一些人認為這個課題很深奧,挑戰了量子物理和化學基礎,但人們曾以為這與當今主流的電子學是相同的。現實是,自旋電子學是應用科學與工程的一個成熟領域,也是一門迷人的純科學。


  電子自旋與量子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在石墨烯自旋電子學研究之前,自旋電子學已經是數字電子技術方面的一個關鍵領域,即數據存儲。自旋可看作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電子,具有內在角動量,可從上或下兩個方向檢測到磁場。結合這些磁取向和二進位邏輯的開/關電流狀態,可獲得一個四狀態系統,兩個磁取向形成一個量子比特。計算機技術方面,相比於兩狀態,四狀態具有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提高處理能力和存儲密度,增加存儲容量。電子自旋為存儲及操縱信息提供一個額外自由度。

  現代磁硬碟的讀取頭採用與自旋相關的巨磁阻)和隧道磁阻效應。GMR器件由分隔開的兩層以上鐵磁材料組成。當磁性層磁化矢量平行時,電阻更低。這種裝置稱之為自旋閥。對於TMR,電子輸運由粒子穿過絕緣的分離的鐵磁層的量子力學隧道產生。在這兩種情況下,磁場傳感器可讀取硬碟上磁編碼的數據。磁阻式隨機存取存儲器和賽道存儲器這兩種計算機內存都利用了電子自旋。

  石墨烯自旋輸運

  石墨烯是石墨的單層原子結構,其室溫自旋輸運相干擴散長度長達數微米,是自旋電子學應用的理想材料。石墨烯還具有高電子遷移率、可調載流子濃度等性質。石墨烯室溫自旋輸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7年,由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物理學家、歐洲石墨烯旗艦計劃科學家Bart van Wees帶領的團隊進行。去年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上的一篇文章表述了自旋輸運的首次實際演示的討論,以及石墨烯自旋電子學理論和實踐的詳細技術綜述。雷根斯堡旗艦科學家)Jaroslav Fabian是該綜述的作者之一。

  van Wees課題組的實驗及隨後的研究表明,10%左右這種相對低的自旋注入效率可能是由於鐵磁材料與石墨烯間的電導失配,或者其他相關效應引起的。採用氧化鎂薄膜作為隧道勢壘可獲得了相對高得多的效率。還使用了其他的方法,一種方法是採用針孔交叉、透明連接絕緣層,使得鐵磁電極與石墨烯層直接接觸,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銅等無磁性材料。隧穿絕緣層的情況下,測量的磁電阻最大達到130ohms(歐姆),相應的自旋注入效率達到60%以上。

  從小尺度的自旋輸運研究到大面積石墨烯的研究,是石墨烯自旋電子學應用於集成電路晶片的關鍵一步。重點在於懸浮石墨烯層的自旋輸運以及沉積於六方氮化硼基底的石墨烯。隨著技術的發展,獲得了更長的自旋長度及壽命,後續文章將討論石墨烯-hBN異質結的實例。

  使石墨烯磁化

  要在強反磁性的石墨烯中產生磁有序是一個重大挑戰。然而,如果要將石墨烯應用於自旋電子學領域,誘導磁矩是至關重要的。希望通過對石墨烯進行摻雜或功能化可獲得可調的磁性。這可通過材料六方晶體結構的缺陷或在其表面吸附原子來實現。氫化石墨烯是磁性石墨烯的基準,氫原子可逆的化學吸附在石墨烯上。這造成晶格失衡,從而誘導磁矩。另一種是氟原子,與碳鍵合使得石墨烯轉變為寬帶隙絕緣體。與氫原子相似,氟原子可逆的化學吸附在石墨烯上。

  「石墨烯是自旋電子學中很有前途的材料,其自旋特性不僅能調節,甚至可通過與原子或其他2D材料結合進行定製。」Fabian說,「一旦確定合適的材料,將開啟具體的技術應用之路。這也是完美旗艦計劃正在研究的。」

  石墨烯結構中消失的一個碳原子或空位都將產生自旋極化電子,由鍵上剝離四個電子,其中三個形成「懸掛」狀態。兩個懸掛鍵產生磁矩,但缺乏預言的π-magnetism的直接證據。

  延長自旋壽命

  最大限度的延長自旋壽命是石墨烯自旋電子學應用的關鍵。理論預測純石墨烯的自旋壽命在1微秒左右,而實驗獲得的數值在幾十皮秒到幾納秒之間。石墨烯自旋壽命只有達到納秒及以上,其自旋輸運才應用於實際。兩個數量級以上的差異是致命的,它表明自旋弛豫是外源性的,比如雜質、缺陷或是研究中的誤差。

  石墨烯自旋閥與二氧化矽基底隧道接觸,已經實驗觀測到幾納秒的自旋壽命,但針孔連接測得的壽命遠低於一納秒。接觸引起的自旋弛豫是一個關鍵因素。這可通過提高接觸質量和是鐵磁電極間距遠大於塊材石墨烯自旋相干長度來縮短。

  儘管已有大量的理論研究,但對於石墨烯自旋弛豫的來源仍知之甚少。有兩種機制可用於解釋實驗趨勢。基於自旋軌道耦合及動量散射解釋金屬及半導體自旋電子的來源。自旋軌道耦合是指電子的自旋與其運動的相互作用,自旋與由原子核周圍電子軌道產生的磁場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顆粒原子能級的改變。

  問題是兩種自旋弛豫機制都不成立。兩者都預測有微秒級的壽命,但實驗表明最大只有幾納秒。唯一與單層和雙層石墨烯實驗結果相吻合的機制是基於由局域磁矩引起的共振散射。該模型由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Fabian研究小組提出。

  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電子遷移率並不是限制自旋壽命的因素,石墨烯中帶電粒子和雜質間的散射也不是自旋弛豫的主要影響因素。也就是說,確定自旋弛豫的主要來源對石墨烯研究人員來講仍然是一個挑戰。確定石墨烯自旋弛豫的來源將有助於提高其自旋壽命,甚至達到理論極限,這對基礎科學和技術應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未來發展方向

  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的綜述在結論中指出,Fabian及其同事認為利用自旋,石墨烯自旋轉移力矩的邏輯器件可用於信息處理。目前,自旋邏輯器件是國際搬到圖技術路線的組成部分,以期應用於未來計算機。自旋邏輯器件包括可擦寫晶片、電晶體、邏輯門、磁傳感器以及用於量子計算的半導體納米顆粒。最近發表的「石墨烯、相關二維晶體及其雜化體系的科學技術路線圖」討論了以上那些應用以及其他石墨烯基自旋電子學應用。該路線圖由歐洲石墨烯旗艦計劃框架提出,歐洲石墨烯旗艦計劃是由歐洲委員會資助的一個國際學術/工業組織,致力於石墨烯及其他層狀材料的研發。

  自旋電子學是一個相對年輕的研究領域,但近年來在石墨烯及相關材料長自旋壽命和擴散長度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石墨烯旗艦計劃的研究人員處於這一世界性研究的核心。


相關焦點

  • 打破摩爾定律物理極限,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引領次世代電子組件發展
    與依賴電荷電流的傳統電子組件相比,自旋電子組件可以提供更高的能源效率和更低的功耗。原則上,我們可以讓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基於自旋的電晶體和內存,進而大幅提高速度和存儲容量。2D異質結構與石墨烯結合,打造出能帶動科幻級應用的全新「設計材料」自2004年成功分離以來,石墨烯為其他2D材料打開了大門。
  • 新研究發現:磁性石墨烯能在絕緣體和導體之間切換!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超薄磁性材料可以在高壓下從絕緣體切換到導體由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理解這種有時被稱為磁性石墨烯的材料的電子和結構特性之間的動態關係,並可能代表一種製造二維材料的新方法。磁性石墨烯,或鐵三硫代次磷酸鹽(FePS3),是一種被稱為範德華材料的材料家族,首次合成是在20世紀60年代。
  • ...刊登量子中心韓偉研究員特邀綜述文章:石墨烯中的自旋電子學
    》上撰寫特邀綜述文章《石墨烯中的自旋電子學》。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是一門利用電子自旋內稟自由度來實現新型信息存儲和邏輯運算器件的學科。最近幾年來,新型自旋邏輯器件和自旋電晶體器件的科學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其中一個最關鍵的挑戰是開發具有長自旋壽命和自旋傳輸距離的自旋通道。石墨烯(Graphene)由單層或幾層碳原子構成,是非常有前景的自旋通道材料。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如下圖所示,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中新興的自旋電子現象。鑑於石墨烯的自旋鬆弛長度較長,它可作為理想的自旋輸運通道。在通道中心,兩個磁觸點用於電氣注入或者檢測自旋電流。通過使用石墨烯和過渡金屬二滷化物的異質結構來避免對磁性接觸的需求,這些異質結構可實現直接光學自旋注入(左上)和直接的電荷自旋轉換(右下)。
  • 將為未來的自旋電子應用,開啟新磁性特性!
    一項理論與實驗合作的研究,發現了二維結構中的新磁性能,這對自旋電子學新興領域研究具有令人興奮的潛力。自旋電子器件除了使用傳統電子器件的電荷外,還使用一種稱為自旋的量子特性。因此,自旋電子學有望實現具有顯著增強功能的超高速低能電子設備。
  • 二維材料讓自旋電子學和納米光子學結合得更緊密!
    導讀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科維理納米科學研究所與荷蘭科學研究組織 AMOLF 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將自旋信息轉化為可預見的光信號的方法。Spintronics,也稱為「自旋電子學 」 ,是一門新興的前沿學科和技術。要理解它,我們先得說說電子的兩個關鍵屬性:電荷與自旋。電荷這一屬性,大家都不會陌生,現代的微電子技術往往都是在利用這一屬性。傳統計算機往往都是通過電流傳輸和處理相關數據,然而電流流過電阻會產生熱量,而正是這種發熱現象影響了電子器件的性能。
  • 電子自旋的高效閥
    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物理系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來自比薩的同事合作開發了一種新概念,該概念利用電子自旋來切換電流。除了基礎研究以外,此類自旋閥還是自旋電子學中的關鍵元素,自旋電子學是一種利用自旋而不是電子電荷的電子產品。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通信物理學》上。在某些時候,自旋電子學可能成為流行語,與電子學一樣,成為我們詞彙量的一部分。
  • 【十大進展】光學石墨烯中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學院科研團隊在原子蒸汽中構造了晶格勢場實時可調的光學石墨烯結構,並利用在此結構中激發贗自旋獲得渦旋光這一拓撲現象,對系統中極其微弱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實現了顯著觀測和全光調控。科研人員通過實驗明確了光子自旋軌道耦合對光學石墨烯中的拓撲效應產生的影響,闡明了拓撲系統可以成為「放大」某些微弱效應的物理基礎。
  • 自旋電子學,取得重大突破!
    自旋電子學,取得重大進展!東京大學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電子元件,展示了對未來幾代計算邏輯和存儲設備非常重要的功能和能力。與以前嘗試創建具有相同行為的組件相比,電能效率提高了一到兩個數量級。這將在自旋電子學的新興領域得到應用。自旋電子學探索高性能、低功耗的邏輯和內存組件的可能性。
  • 新方法可讓氧化石墨烯導電
    ,使氧化石墨烯從絕緣物質變成導電物質。這被認定為石墨烯電子學領域的一項重要發現,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納米電路的研究人員之所以對於石墨烯的研究頗具熱忱,是因為與矽相比,電子在石墨烯內移動時會受到更小的阻力,而矽電晶體的尺寸也已經接近了相關物理定律的極限。雖然石墨烯納米電子學可比矽基電子學速度更快且消耗更少的能量,但此前無人知曉如何製造可擴展或可重複的石墨烯納米結構。
  • 物理所觀測到鋸齒形石墨烯納米帶邊緣導電
    ,為研究許多基礎物理現象如量子霍爾效應、拓撲相變、自旋傳輸、超導等提供了簡單的模型系統。早在1996年,已故麻省理工教授M.Dresselhaus及其合作者日本筑波大學M.Fujita和K.Nakada就預測了鋸齒形邊緣石墨烯納米帶中平帶和邊緣態的存在,為調控石墨烯的物性提供了新的思路;2006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S.Louie等進而預測了邊緣的自旋極化橫向電場誘導自旋半金屬的形成。到目前為止,鋸齒形邊緣石墨烯的邊緣態觀測主要依賴於掃描隧道顯微術。
  • 自旋軌道轉矩
    磁存儲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19 世紀的錄音技術。1898 年,丹麥工程師Valdemar Poulson 論證了磁記錄的可行性,並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磁帶記錄錄音機。1928 年德國工程師Fritz Pfleumer發表了利用氧化鐵粉末來實現磁帶錄音機的專利。1947 年,以γ-Fe2O3材料為首的現代磁帶存儲技術步入人們的生活,磁帶被廣泛應用。
  • 科學家在自旋極化輸運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小宏小組與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山西大學等國內外單位合作,在基於二維垂直異質結獲得完全自旋極化電流的研究中取得新的進展
  • 石墨烯異質結構中的高效電荷-自旋轉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KAIST)的物理學家描述了一種利用非磁性二維材料設計自旋電流的高效能量生成、操縱和檢測的新途徑。由Sungjae Ch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門控調諧的Rashba-Edelstein效應(REE)在石墨烯異質結構中觀察到了高效的電荷-自旋互變。這項研究為石墨烯作為有源自旋電子元件在沒有鐵磁電極或磁場的情況下產生、控制和檢測自旋電流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 完全電子化的二維自旋電晶體:有望取代傳統電子器件
    (圖片來源:格羅寧根大學) 技術石墨烯,碳的二維形式,是一種卓越的自旋輸送機器。他們採用金電極,可通過石墨烯發送純電流,並創造出自旋流,這也被稱為「Rashba-Edelstein效應」。這一效應的產生,是由於重原子的TMD單層(這個案例中是二硫化鎢)相互作用。這個著名的效應,首次在石墨烯(與其他二維材料相似)中觀測到。下圖為該納米器件的示意圖,用於在石墨烯與WS2組成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中觀察電荷-自旋轉換。
  • 觀察到「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絕緣態
    在材料科學和量子物理中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相關行為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儘管許多性質面臨激烈的爭論。在《科學進展》上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埃米利奧·科萊多和在美國、日本物理學、材料科學系的科學家觀察到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Mott)絕緣體狀態,扭轉角約為0.93度。
  • 逆自旋霍爾效應實現磁電能量轉換
    (來源:猶他大學,Kipp van Schooten和Dali Sun)rnREETC-電子工程專輯「我們從其它自旋電子學應用(如硬碟讀取磁頭)了解到,自旋電子學可填補磁場到電流轉換技術中簡單感應不再有效的這塊空白——也即感應此時變得很不敏感、效率降低(以硬碟來說,就是讀取頭太小),」Boehme表示,「可以想像,能以非常低的成本,在軟性基板(基本上是種箔片
  • 石墨烯電池發明人是誰_石墨烯電池製作方法
    石墨烯又被稱為「黑金」、「新材料之王」,被譽為改變21世紀的「神奇材料」,不僅在航空航天、太陽能利用、納米、電子學、生物醫療、複合型材料等領域有廣泛運用,而且在我們服飾、日用品等也獨具商業應用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