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異質結構中的高效電荷-自旋轉變

2020-12-06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KAIST)的物理學家描述了一種利用非磁性二維材料設計自旋電流的高效能量生成、操縱和檢測的新途徑。由Sungjae Ch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門控調諧的Rashba-Edelstein效應(REE)在石墨烯異質結構中觀察到了高效的電荷-自旋互變。

這項研究為石墨烯作為有源自旋電子元件在沒有鐵磁電極或磁場的情況下產生、控制和檢測自旋電流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由於石墨烯具有較長的自旋擴散長度,是一種很有前景的自旋電子學元件。然而,其小的自旋軌道耦合限制了石墨烯在自旋電子學應用中的潛力,因為石墨烯不能用於產生、控制或檢測自旋電流。

「我們通過將石墨烯堆疊在2H-TaS2之上,成功地提高了石墨烯的自旋軌道耦合,而石墨烯是具有最大自旋軌道耦合的過渡金屬二重金屬材料之一。」Cho教授說:「石墨烯現在可以用來產生、控制和檢測自旋電流。」

Rashba-Edelstein效應是一種物理機制,可通過由Rashba效應引起的自旋相關能帶結構實現電荷電流到自旋電流的相互轉換,這是低維凝聚態系統中自旋能帶的動量轉變。

Cho教授的研究小組首次在多層石墨烯中展示了可門控的Rashba-Edelstein效應。Rahsba-Edelstein效應使石墨烯的二維傳導電子被施加電荷電流磁化,形成自旋電流。此外,當石墨烯的費米級在柵極電壓的調控下,從價位帶向傳導帶移動時,石墨烯產生的自旋電流反轉了自旋方向。

這種自旋反轉在設計利用自旋的低功耗消耗型電晶體時非常有用,因為它提供了具有自旋上升的空穴(或自旋下降的電子)的載流子 "導通 "狀態和在所謂的 "電荷中性點 "處的電子和空穴數量相等的淨自旋極化為零的 "關閉 "狀態。

"我們的工作是首次展示了金屬TMD(過渡金屬二重金屬)和石墨烯異質結構中的電荷-自旋極化狀態由柵極控制的電荷-自旋互轉化。我們期望通過應用柵極電壓的全電自旋開關效應和非平衡自旋極化狀態的反轉,可以應用於非磁性範德華材料的自旋電流的高效能量生成和操縱。"Cho教授解釋說。

論文標題為《Gate-Tunable Reversible Rashba–Edelstein Effect in a Few-Layer Graphene/2H-TaS2 Heterostructure at Room Temperature》。

相關焦點

  • 石墨烯和硼烯在二維異質結構中的集成
    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從石墨烯和硼烯中創造了2D異質結構,朝著利用這些納米材料創造集成電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通過將硼苯和石墨烯等納米材料集成在一起,我們正在納米電子學領域開闢新的可能性。」研究小組解釋說,任何集成電路都包含許多不同功能的材料,比如導電或保持元件電隔離。但是,由於材料和製造技術的進步,電路中的電晶體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它們已經接近極限了。像石墨烯這樣的超薄2D材料有可能繞過這個問題,但是將2D材料集成在一起通常是相當困難的。
  • 石墨烯加TMDC異質超薄光電結構顯現光伏應用潛力
    曼徹斯特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首次將石墨烯與過渡金屬二硫屬元素化合物(transitionmetaldichalcogenides,TMDC)單層相結合,創建了三維層疊的多層異質結構,實驗中光電流數值高過預期,該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
  • Sci Adv:雙排列石墨烯異質結構中的複合超莫爾網格
    成果簡介 二維(2D)原子晶體緊密接近以形成範德華力異質結構時,相鄰晶體可能會影響彼此的性質。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當兩個晶體緊密匹配並形成莫爾條紋時,會導致電子光譜和激子光譜發生變化,晶體重構等等。因此,波紋圖案是控制2D材料屬性的可行工具。
  • Sci Adv:新研究,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
    本文要點: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成果簡介 異種二維(2D)材料的集成對於納米電子應用至關重要。與垂直堆疊相比,共價橫向縫合需要自下而上的合成,從而導致2D橫向異質結構的罕見實現。由於其多態性和不同的鍵合幾何形狀,儘管尚未證明合適的合成條件,但硼烷是2D異質結構的有希望的候選者。在這裡,我們報告了硼烯與石墨烯的橫向和縱向整合。儘管晶體學晶格和對稱匹配不完善,但地形和空間分辨光譜測量顯示幾乎原子上清晰的橫向界面。另外,在石墨烯下的硼插層會導致旋轉相稱的垂直異質結構。
  • 盧紅斌課題組在構建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取得重要進展
    此外,在去除石墨烯骨架後,還可以獲得各種剝離的超薄氧化物納米片。此項工作中提出的靈活可調的層間化學,為合成一系列高質量的石墨烯-無機/有機二維異質結構提出了工業可行的新思路。(LGO)製備了基於石墨烯的異質結構的前驅體AGOF。
  • 復旦盧紅斌團隊在構建交替排列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獲重要進展
    二維異質結構在集成材料設計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的合成策略仍面臨著多層異質結構構建和大規模生產的挑戰。為了解決此問題,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盧紅斌課題組報告了一種基於非剝離層狀氧化石墨烯(LGO)的主客體策略,以構建由多層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和金屬氧化物納米片組成的石墨烯基異質結構。
  • 「前沿技術」具有超低熱導率的二維材料異質結構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美國DARPA和空軍科學研究署等資助,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二維材料制出超薄異質結構,表現出優異的隔熱性能。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量子級聯雷射器、光子帶隙晶體等先進電子和光子器件,通常利用電荷載流子的費米特性進行電壓門控或限制,或利用長波長光子幹涉。然而,聲子的波長僅幾納米,遠小於一般器件,且聲子為玻色子,不能按費米子方式控制,目前缺少納米熱管理、聲子學領域的有用電子器件。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如下圖所示,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中新興的自旋電子現象。鑑於石墨烯的自旋鬆弛長度較長,它可作為理想的自旋輸運通道。在通道中心,兩個磁觸點用於電氣注入或者檢測自旋電流。通過使用石墨烯和過渡金屬二滷化物的異質結構來避免對磁性接觸的需求,這些異質結構可實現直接光學自旋注入(左上)和直接的電荷自旋轉換(右下)。
  • 從工藝到科學: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互鎖結構高效催化水分解
    (2D CoNC@Co2N HS@CP),實現了鹼性環境下的高效催化水分解。因此,製備催化能壘低、電子傳輸快以及結構和電化學穩定性好的二維非範德華力過渡金屬氮化物異質結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和機遇。最後,集流體上原位生長的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構具有調控氧結合能、增強界面接觸強度和提高電子傳輸能力的優勢,在鹼性介質中表現出高的反應活性(水分解電壓1.52 V)和優異的穩定性(280 h),結合理論計算,進一步探究了該協同作用在加速水分解動力學中的機理。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從初始的3.8%迅速提高到22.1%,已接近或超過傳統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如銅銦鎵硒或碲化鎘等),進一步發展,可與矽及砷化鎵等單晶太陽能電池媲美。目前高效的鈣鈦礦電池均採用低溫緻密TiO2與高溫多孔TiO2相結合的介孔結構作為電子傳輸層,但介孔層製備溫度較高、工藝過程較為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生產。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由於其量子限域效應導致其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其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
  • 第三類存儲技術誕生,二維材料的新異質結構
    第三類存儲技術誕生 近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張衛、周鵬團隊製成具有顛覆性的二維半導體「準非易失存儲」原型器件,開創了第三類存儲技術,解決了國際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中 據周鵬介紹,「這項研究創新性地選擇了多重二維材料堆疊構成了半浮柵結構電晶體:二硫化鉬、二硒化鎢、二硫化鉿分別用於開關電荷輸運和儲存,氮化硼作為隧穿層,製成階梯能谷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他表示,選擇這幾種二維材料,將充分發揮二維材料的豐富能帶特性。「一部分如同一道可隨手開關的門,電子易進難出;另一部分則像以面密不透風的牆,電子難以進出。
  • 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
    自2004年石墨烯問世以來,二維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領域的焦點之一。本課程旨在通過講授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幫助科研人員系統了解二維材料計算的思路,掌握基本的和先進的計算方法,將計算應用於日常實驗、科研思路的分析之中。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進展|鐵磁金屬/拓撲絕緣體異質結中自旋流——電荷流轉換效率調製...
    自旋流的產生、操作和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最基本問題,其中一個關鍵目標是在室溫以上實現電荷流--自旋流的高效轉換。電荷流--自旋流轉換效率與材料中的自旋-軌道耦合密切相關,通過逆自旋霍爾效應(Inverse Spin Hall effect)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Inverse Edelstein effect)可實現自旋流—電荷流的高效轉換。
  • 【行業動態】科學家揭示了石墨烯中莫爾晶格和上層結構的成像過程...
    二維異質結構由原子薄層和晶格矢量稍有不同而構成,由於晶格失配較大或結構中存在小角度扭曲,可以形成周期性較大的莫爾晶格。這種結構在堆積的二維材料中產生了新的長度和能量尺度,為範德華異質結構中新的相關現象和拓撲物理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平臺。當相似的晶格結構堆疊在一起時,可以形成莫爾晶格的超結構,為設計新的量子現象提供額外的靈活性。
  • 二維異質結構「接力」未來電子產品微型化
    硼墨烯-石墨烯異質結構的原子解析度隧道掃描顯微鏡圖片。納米材料為諸多新興技術奠定了基礎,例如微型、靈巧和透明的電子器件。雖然很多納米材料已經表現出良好的電子性能,但科學家們仍然在尋求整合這些材料的更好方式,以便用於製造性能優異的半導體和電路。
  • 華東理工大學郝國強和李洪波課題組--在平面外應變和電場作用下調節石墨烯/WSe2異質結構的電子特性和肖特基勢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採用第一原理方法,在平面外應變和電場作用下,探究了石墨烯/ WSe2異質結構的電子特性和肖特基勢壘。相應的結果表明,WSe2單層和石墨烯可以形成穩定的範德華異質結構,且固有的電子特性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肖特基接觸從n型轉變為p型。此外,也形成了歐姆接觸。在平衡狀態下,電子和空穴得有效質量分別為0.057m0和0.055m0,這表明該異質結構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
  • 鈣鈦礦電池中添加了石墨烯 其轉化效率提高到26.3%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特種材料被廣泛用於和各種新材料並用開發,前兩年SNEC大會曾專題討論石墨烯在光伏產品中的應用。騰暉曾研究石墨烯提高晶矽電池導電銀漿,正信光電特有的石墨烯塗層(納米技術)太陽能組件具有自清潔特性,亞瑪頓成立了專門的石墨烯研究院。
  • 調控鐵電極化促進電荷分離和轉移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氧化水
    研究結果發現,RuO/BFO異質結能有效增強固有的鐵電極化,提高電荷分離和轉移的表面光電壓,實現高效的光催化水氧化,在560 nm處的量子效率達到5.36%,這是迄今為止報導的鐵電材料最高可見光光催化氧化水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