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異質結構「接力」未來電子產品微型化

2021-01-15 科技工作者之家

硼墨烯-石墨烯異質結構的原子解析度隧道掃描顯微鏡圖片。

納米材料為諸多新興技術奠定了基礎,例如微型、靈巧和透明的電子器件。雖然很多納米材料已經表現出良好的電子性能,但科學家們仍然在尋求整合這些材料的更好方式,以便用於製造性能優異的半導體和電路。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和硼墨烯製造了二維異質結構,向製造基於納米材料的集成電路邁出了重要一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Mark Hersam說:「打開智慧型手機內部的集成電路,你會發現許多材料被集成在了一起。然而,很多傳統材料已經達到了極限。通過將硼墨烯和石墨烯等納米材料整合在一起,我們為納米電子學領域開闢了新的可能性。」Hersam和應用物理學博士生Xiaolong Liu等在《科學進展》雜誌發布了相關研究結果。

集成電路通常會包含很多不同的功能材料。得益於材料製造業的不斷進步,電晶體電路的尺寸變得越來越小——它們基本已經縮小到了極限。超薄二維材料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潛在答案,但是二維材料的集成卻是非常困難的。二維材料只有單原子厚度,如果兩種材料的原子沒有完美排列,集成化就不可能成功。不幸的是,絕大多數二維材料在原子層級上都是不匹配的。這對二維集成電路的應用形成了巨大挑戰。

為了測試兩種材料是否能集成到同一個異質結構中,Hersam等在同一種基材上「培育」了石墨烯和硼墨烯。因為石墨烯的培育溫度較高,研究人員先在基材上培育了石墨烯,然後在基材的其他區域沉積了硼。通過這一操作,研究人員製造出了側界面。由於硼墨烯的包容性較好,兩種材料實現了原子級貼合。

研究人員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分析了硼墨烯-石墨烯二維異質結構,發現它非常適合用於製造微型電子設備。Hersam說:「結果表明,我們可以由此製造出超高密度設備。」他希望利用類似方法製造出更複雜的二維結構,進而用於電子設備和電路的製造。Hersam團隊已開始著手開發基於硼墨烯的其他異質結構。他說:「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新材料為電晶體技術的小型化和性能優化提供了可能性。現在,二維材料有望接過重任。」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alone

責編:張夢

期刊來源:《科學進展》

期刊編號:2375-2548

原文連結:

https://www.mccormick.northwestern.edu/news/articles/2019/10/creating-2D-heterostructures-for-future-electronic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電子元器件在不斷微型化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電子元器件在不斷微型化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電子元器件在不斷微型化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電子元器件在不斷微型化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異質集成二維材料的全面綜述
    自從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發現石墨烯以來,二維材料,例如石墨烯,黑磷(BP),過渡金屬二硫化碳(TMDC)和六方氮化硼(h-BN)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些材料都具有優秀的物理特性使其在電子和光電設備中具有廣泛應用。
  • 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電子元器件在不斷微型化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石墨烯和硼烯在二維異質結構中的集成
    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從石墨烯和硼烯中創造了2D異質結構,朝著利用這些納米材料創造集成電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通過將硼苯和石墨烯等納米材料集成在一起,我們正在納米電子學領域開闢新的可能性。」研究小組解釋說,任何集成電路都包含許多不同功能的材料,比如導電或保持元件電隔離。但是,由於材料和製造技術的進步,電路中的電晶體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它們已經接近極限了。像石墨烯這樣的超薄2D材料有可能繞過這個問題,但是將2D材料集成在一起通常是相當困難的。
  • Sci Adv:新研究,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
    本文要點: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成果簡介 異種二維(2D)材料的集成對於納米電子應用至關重要。與垂直堆疊相比,共價橫向縫合需要自下而上的合成,從而導致2D橫向異質結構的罕見實現。由於其多態性和不同的鍵合幾何形狀,儘管尚未證明合適的合成條件,但硼烷是2D異質結構的有希望的候選者。在這裡,我們報告了硼烯與石墨烯的橫向和縱向整合。儘管晶體學晶格和對稱匹配不完善,但地形和空間分辨光譜測量顯示幾乎原子上清晰的橫向界面。另外,在石墨烯下的硼插層會導致旋轉相稱的垂直異質結構。
  • Bi2Se3/MoTe2異質結構中大自旋分裂的寬幅理想二維Rashba電子氣
    能實際應用的理想二維Rashba電子氣(幾乎所有的傳導電子佔據Rashba帶)是應用半導體自旋電子的關鍵。研究證實,這樣帶有大Rashba劈裂的理想二維Rashba電子氣可以在拓撲絕緣體Bi2Se3薄膜上實現,該薄膜可在過渡金屬硫化物MoTe2基板上按第一性原理計算結果指導生長得到。
  • 二維材料異質結構光電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新興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因其可通過厚度變化調控能帶結構,同時通過獨特的範德瓦耳斯結構實現靈活的異質集成功能設計、構築高效率的光伏單元,而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是如何有效控制自發輻射損失,從而提高光伏單元的光吸收效率。此外,基於二維材料異質結光伏單元的效率極限及其相比於傳統半導體光伏結構是否有優勢尚不明確。
  • 「前沿技術」具有超低熱導率的二維材料異質結構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美國DARPA和空軍科學研究署等資助,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二維材料制出超薄異質結構,表現出優異的隔熱性能。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量子級聯雷射器、光子帶隙晶體等先進電子和光子器件,通常利用電荷載流子的費米特性進行電壓門控或限制,或利用長波長光子幹涉。然而,聲子的波長僅幾納米,遠小於一般器件,且聲子為玻色子,不能按費米子方式控制,目前缺少納米熱管理、聲子學領域的有用電子器件。
  • 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
    二維材料的表面功能化常見基團功能化二維材料的案列簡介基團在二維材料表面穩定位置(形成能)的計算二維材料異質結構的結構性質二維材料異質結構的案列簡介二維材料晶格匹配分析異質結構模型構建>異質結構的結構優化計算摻雜對異質結構層間距影響的計算與分析二維材料異質結構的層間相互作用--差分電荷密度、結合能異質結構差分電荷密度的案列、計算方法簡介異質結構差分電荷密度、結合能的計算與分析(VESTA軟體)異質結構層間電荷轉移的計算與分析(bader電荷)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二維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
    然而二維原子晶體面向電子、光電子實際應用需要實現器件的功能化和集成化,面臨一個高效、無損、可規模化材料集成的挑戰。 要實現二原子晶體在工業應用中的集成化和功能化,大規模的異質結陣列化是一種非常可行的方案。然而如何大幅提高二維原子晶體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的產量、實現異質結陣列化一直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困難之一。
  • 第三類存儲技術誕生,二維材料的新異質結構
    打開APP 第三類存儲技術誕生,二維材料的新異質結構 李倩 發表於 2018-04-16 10:00:43 據周鵬介紹,「這項研究創新性地選擇了多重二維材料堆疊構成了半浮柵結構電晶體:二硫化鉬、二硒化鎢、二硫化鉿分別用於開關電荷輸運和儲存,氮化硼作為隧穿層,製成階梯能谷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他表示,選擇這幾種二維材料,將充分發揮二維材料的豐富能帶特性。「一部分如同一道可隨手開關的門,電子易進難出;另一部分則像以面密不透風的牆,電子難以進出。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將成為新一代電子產品的基礎。如下圖所示,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中新興的自旋電子現象。鑑於石墨烯的自旋鬆弛長度較長,它可作為理想的自旋輸運通道。在通道中心,兩個磁觸點用於電氣注入或者檢測自旋電流。通過使用石墨烯和過渡金屬二滷化物的異質結構來避免對磁性接觸的需求,這些異質結構可實現直接光學自旋注入(左上)和直接的電荷自旋轉換(右下)。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電子元器件在不斷微型化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二維材料領域的「新大陸」- 範德瓦爾斯異質結
    經典的樂高積木作品——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結本文主要介紹由石墨烯和氮化硼構成的異質結,可以說這是最為經典的「樂高作品」。石墨烯是二維材料中的「明星」,它擁有很多優秀的性質,其中對電子器件應用來說至關重要的是,它具有很高的電子遷移率,因此一度被認為有望替代矽作為新一代電子元件的材料。
  •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自從發現石墨烯的顯著特性以來,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將研究重點放在許多其他可能的二維材料上,包括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和在實驗室中炮製的材料。本月在兩篇納米技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為未來電子設備的晶圓級二維晶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二維晶體聯盟 - 材料創新平臺主任,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與電氣工程教授Joan Redwing領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製備單晶原子薄膜的多步工藝在大面積藍寶石襯底上的二硒化鎢。
  • 盧紅斌課題組在構建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取得重要進展
    ,但目前的合成策略仍面臨著多層異質結構構建和大規模生產的挑戰。為了解決此問題,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盧紅斌課題組報告了一種基於非剝離層狀氧化石墨烯(LGO)的主客體策略,以構建由多層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和金屬氧化物納米片組成的石墨烯基異質結構。二維排列的氧化石墨烯和開放的層內空間使LGO成為創建周期性二維宿主框架的理想平臺。
  • 電子科大在新型二維材料物理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的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夏娟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夏娟研究員和王曾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南京工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