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

2020-12-05 百家號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

自從發現石墨烯的顯著特性以來,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將研究重點放在許多其他可能的二維材料上,包括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和在實驗室中炮製的材料。然而,大規模生長高質量的結晶2-D材料已被證明是一項重大挑戰。

本月在兩篇納米技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為未來電子設備的晶圓級二維晶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二維晶體聯盟 - 材料創新平臺主任,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與電氣工程教授Joan Redwing領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製備單晶原子薄膜的多步工藝在大面積藍寶石襯底上的二硒化鎢。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二維設備都是使用從大塊晶體上剝落的小片製成的,」Redwing說。「要開發適用於設備的技術,您必須能夠在大面積基板上製造器件,並且必須具有良好的晶體質量。」

由於其晶體結構,該工藝使用藍寶石作為基板。該結構在稱為外延的過程中以晶體圖案定向膜生長。當在襯底上形成材料的小島並且襯底被加熱時,島以均勻的圖案在襯底上展開,形成沒有間隙且缺陷很少的大面積膜。關鍵的進步是使用氣源化學氣相沉積來精確控制島密度和擴散速率,以實現單層2-D材料。

他們在納米快報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著作「藍寶石上大面積聚結WSe2單分子膜的擴散控制外延」。

在相關論文「實現大規模電子級二維半導體」中,在線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副教授Joshua Robinson領導的團隊提供了基礎理解。在未來的工業規模電子產品中實現基於這些外延大面積薄膜的器件就緒合成2-D半導體。

羅賓遜說:「這項工作的主要意義在於我們能夠了解到擁有高質量二維材料的外在因素。」 「我們發現,即使你在表面上生長取向晶體,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獲得高電子遷移率或快速電晶體的能力。」

特別是,他們發現藍寶石襯底和單層薄膜之間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襯底主導了這些特性。為了克服這些挑戰,研究人員增加了兩到三層,其性能提高了20-100倍。

「這是基質對二維層傳輸特性影響的第一個真實證據,」羅賓遜說。

相關焦點

  • 二維異質結構「接力」未來電子產品微型化
    納米材料為諸多新興技術奠定了基礎,例如微型、靈巧和透明的電子器件。雖然很多納米材料已經表現出良好的電子性能,但科學家們仍然在尋求整合這些材料的更好方式,以便用於製造性能優異的半導體和電路。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和硼墨烯製造了二維異質結構,向製造基於納米材料的集成電路邁出了重要一步。
  • 超薄納米材料膜或激發新一代可重寫存儲設備和低功耗電子產品
    超薄納米材料膜或激發新一代可重寫存儲設備和低功耗電子產品由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系高級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Alex Zettl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技術,該技術可以用超薄材料製造下一代電子產品的超薄材料,例如可擦寫,低功耗等。存儲電路。他們的發現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2017年,Science上刊登了一篇論文《二維異質結、多異質結、超晶格的通用製備》,為二維材料研究再下一城。該研究論文是二維材料領域重要的研究進展,在未來研製超薄電子、光電子器件等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將成為新一代電子產品的基礎。(圖片來源:Talieh Ghiasi / Van Wees Lab / 格羅寧根大學)自旋電子學,是電子學與磁學在納米尺度的結合,並有望通向新一代高速電子器件。對於超越摩爾定律的納米電子器件來說,自旋電子器件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 從二維跨越到一維世界!二維材料打開了一維物理學的大門
    二維材料,是指電子僅可在兩個維度的納米尺度(1-100nm) [1] 上自由運動(平面運動)的材料,如納米薄膜、超晶格、量子阱。
  • 納米科學:新的二維材料屬性顯示出前景!
    納米科學:新的二維材料屬性顯示出前景!一個人完成了一系列理論計算,以便在龐大的計算中心的幫助下預測其屬性。另一個是在膠帶的幫助下給它的原子薄晶須打蠟之前將其大量生長,內布拉斯加大學 - 林肯大學化學家肖成曾和Alexander Sinitskii共同證明,一種名為二三硫化鈦的化合物可能會在二維材料領域崛起,這種材料在微電子設計師中越來越受歡迎,2004年的石墨烯演示開始了二維材料片的上升,厚度不超過幾個原子 - 石墨烯仍然是已知最強和最薄的材料,Zeng和Sinitskii最近發表了兩項研究,顯示三硫化鈦不僅與石墨烯相比
  • 氟化鈣—用於二維電子器件的超薄高k電介質材料
    ,可與石墨烯和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等二維材料形成平整的範德華界面。另外,可擴展方法(例如化學氣相沉積)合成六方氮化硼的過程中需要非常高的溫度(> 900°C),並且製得的六方氮化硼包含大量的原子級尺寸的非晶區,從而降低了其均質性和介電強度。7月17日,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學院Mario Lanza教授團隊聯合俄羅斯科學院艾菲物理技術研究所Nikolai S.
  • 二維材料 材料界的一場新革命
    在近日舉行的2019中國科幻大會「科技與未來」專題論壇上,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問道。而他自己給出的答案是:二維材料。 已知的二維材料有成百上千種2004年,憑藉粘在膠帶上的石墨殘片,安德烈·海姆和他的博士後康斯坦丁·諾沃索洛夫分離出如今知名度最高的二維材料——石墨烯,並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獎。
  • 最新研究揭示二維材料的高度可調諧性!
    導讀最近,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的科研團隊準確地測量出二維半導體材料二硫化鉬(MoS2)的帶隙,同時也揭示出一種強大的調諧機制,以及二維材料電子和光學特性之間的關係。
  • 扭曲的二維材料實驗發現電子的集體行為
    ,是指電子僅可在兩個維度的非納米尺度上自由運動的材料。除石墨烯外,二維材料還包括六方氮化硼、過渡族金屬化合物(二硫化鉬、二硫化鎢、二硒化鎢)、黑磷等。二維材料具有獨特的電氣、光學以及機械特性,例如良好的導電性、柔韌性以及強度,從而有望應用於雷射器、光伏電池、傳感器和醫療電子等領域。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簡單說,量子點(Quantum Dot)是半徑小於或接近於激子波爾半徑的半導體納米晶體,由有限數目的原子組成,是一種大部由Ⅱ-Ⅵ族或Ⅲ-Ⅴ族元素組成的準零維納米材料,其三個維度的尺寸都在1-10nm。當半導體粒子達到納米尺寸級別後,不同尺寸的量子點會發射出不同頻率的光,在可見光頻譜範圍內,最明顯的就是顏色變化。
  • 面向生物電子學的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從基礎性質到器件應用
    在過去十餘年間,具有原子層級厚度、高比表面積、柔性的二維材料的出現推動了生物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與零帶隙的石墨烯相比,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如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Cs)、黑磷(BP)和MXene具有更為豐富物理化學性質和多樣化的能帶結構,因而成為生物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 物理學家發現新的二維材料
    阿肯色大學的科學家是一個國際團隊的一部分,他們發現了一種只有兩個原子厚的二維鐵電材料 二維材料是超薄膜,具有新型的光電子、熱和機械應用前景,包括可摺疊和信息密集的超薄數據存儲設備。 巴拉扎-洛佩斯說,鐵電材料是那些具有內在偶極子電位(一種正電荷和負電荷分離的度量的測量材料)的材料,可以通過電場進行切換。
  • 利用厭氧菌合成可呼吸的「二維」金屬材料
    利用厭氧菌合成可呼吸的「二維」金屬材料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一些細菌可以無氧呼吸現在電氣工程師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利用這種細菌來製造新型二維「二硫化鉬」 (MoS2),可為未來的電子產品提供材料。這種細菌能夠產生二硫化鉬,它是一種能夠像石墨烯一樣輕鬆轉移電子的材料。
  • 二維材料MXene油墨:可列印微型超級電容!
    導讀據美國德雷塞爾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與愛爾蘭聖三一學院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高度導電的二維材料MXene,創造出噴墨印表機所用的油墨。這種油墨可以任何尺寸和形狀列印柔性能量存儲元件,例如超級電容。未來十年內,它有望快速增長為數億美元的市場。石墨烯油墨(圖片來源:James Macleod/劍橋大學工程系)導電油墨已用於製造公路收費應答器所用的射頻識別標籤、可攜式電子產品所用的電路板,以及為汽車車窗安裝嵌入式無線電天線以及輔助除霜。
  • 「邊緣能」使三維納米顆粒生長成二維材料
    ,啟發全世界科學家去設計新型二維材料,並使之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從可再生能源和催化劑到微電子器件。然而,某些科學家試圖通過稱為「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半導體來製造二維材料。這種化合物由氧原子綁定過渡金屬例如鈷組成。但是,雖然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如何製造過渡金屬氧化物的納米顆粒,但是卻沒人找到一種可控的方法,用這些三維納米顆粒生長納米片,而這種納米片就是只有幾個原子厚度的超薄二維材料。
  • 網絡講堂: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在二維材料及納米電子器件中的...
    ,它不僅可以對樣品的形貌進行表徵,更重要的是可以探測許多介質材料和電子器件的局部電學性質。,納米級電學性質表徵技術手段的應用和發展變得日益重要。本講座首先簡要介紹C-AFM技術的發展歷程、工作原理、工作特點及方式;其次重點介紹C-AFM技術在二維材料和憶阻器中的電學表徵應用。
  • 二維材料產業化,路還有多遠?
    然而,近幾十年來,高強度輕質且價格低廉的碳纖維的合成,推動了其在土木工程、軍事、汽車和航天工業等各種領域的發展。因此,劉忠範院士認為,徹底地解決石墨烯的製備問題,才是推動產業化的核心 [3]。在評論中,劉忠範等研究者比較了石墨烯不同的合成技術,並倡議儘快制定產品的應用分級系統。
  • 石墨烯和其它二維材料的技術進展和商業前景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英國知名研究公司IDTechEx在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等二維材料領域已經有十餘年研究歷史,早在2011年便發布了關於該領域研究的第一份報告。所有這些,使IDTechEx對石墨烯和其它二維材料行業擁有無可比擬的深入洞察。 IDTechEx的另一個獨特優勢是,對這些材料的最終用途市場有廣泛而深入的了解。事實上,IDTechEx已經發布了一系列相關主題的獨立研究報告,例如:儲能技術、複合材料、導電油墨、柔性電子等等。對最終用途市場的深刻把握,使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些二維材料的競爭格局。
  • 二維材料的應變工程研究
    應變工程通常指一類半導體加工工藝,旨在通過力學拉伸或壓縮應變來提高器件的性能,例如控制電晶體溝道中的應變可以增強電子遷移率(或空穴遷移率),從而優化溝道的電學性能。許多微處理器製造商如AMD、IBM和Intel已經報導利用應變工程在亞130納米技術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