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能」使三維納米顆粒生長成二維材料

2020-11-27 騰訊網

據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官網近日報導,該實驗室科學家領導的團隊,提出了有關在三維過渡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的自然「邊緣」進行二維生長的寶貴見解。

背景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用一種簡單方法,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為此,他們二人也榮獲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

從那時起,這種具有卓越強度以及電氣特性的原子級薄度材料,啟發全世界科學家去設計新型二維材料,並使之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從可再生能源和催化劑到微電子器件。

用石墨烯製作的柔性超級電容(圖片來源:曼徹斯特大學)

用二硫化鉬製成的超薄柔性微處理器(圖片來源:Stefan Wachter/維也納技術大學)

像石墨烯這樣的材料中,二維結構是自然形成的。然而,某些科學家試圖通過稱為「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半導體來製造二維材料。這種化合物由氧原子綁定過渡金屬例如鈷組成。但是,雖然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如何製造過渡金屬氧化物的納米顆粒,但是卻沒人找到一種可控的方法,用這些三維納米顆粒生長納米片,而這種納米片就是只有幾個原子厚度的超薄二維材料。

創新

近日,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的科學家領導的團隊,提出了有關在三維過渡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的自然「邊緣」進行二維生長的寶貴見解。他們的發現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中得到報導。

技術

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Haimei Zheng 及其團隊,採用伯克利實驗室分子鑄造廠中的液相透射電子顯微鏡(TEM)進行實驗室,直接觀察到氧化鈷納米顆粒在溶液中的動態生長,以及它們隨後轉化為平面的二維納米片。

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門的資深科學家、這項研究的領導者 Zheng 表示:「這種三維到二維的轉變,很像在平底鍋裡煎蛋時蛋清擴散的狀況。」

三維氧化鈷納米顆粒生長成二維納米片的示意圖(圖片來源: Haimei Zheng/伯克利實驗室)

Zheng 解釋道,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假設只有兩個主要因素:來自納米顆粒體積的體積能和納米顆粒的表面能,會驅動納米顆粒生長成三維形狀。

但是共同通信作者 Lin-Wang Wang 領導的計算,揭示了之前被忽略的另一種能量「邊緣能」。在一個小方面狀的矩形納米顆粒,例如過渡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中,小方面的邊緣也在為納米顆粒的生長與成形貢獻能量(在這個案例中是正能量)。但是,為了過渡金屬氧化物生長成二維納米片,表面能必須為負。

Wang 表示:「這兩個能量(一個正,一個負)之間的平衡,決定了形狀的變化。」他解釋道,對於較小的納米顆粒來說,正邊緣能獲勝,從而產生緊湊的三維形狀。但是,當氧化鈷納米顆粒長到更大時,它們最終會達到一個臨界點,使得負能量獲勝,從而生成二維納米片。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門的資深科學家 Wang 在伯克利實驗室國家能源研究科學計算中心(NERSC)的超級計算機上為這項研究進行了計算。

Zheng 補充道,揭開這些生長途徑,包括三維到二維的轉變,為採用具有不規則原子結構的成分,簡化設計這些奇異的新材料提供了新機遇。這些成分,例如過渡金屬氧化物,比石墨烯更難合成多層二維器件。

下圖所示:從溶液生長三維納米顆粒,以及三維納米顆粒轉化為二維納米片的圖解。

(圖片來源: Haimei Zheng/伯克利實驗室)

價值

Zheng 及其團隊總結道,用傳統電子顯微鏡無法完成這項研究。研究人員採用分子鑄造廠的液相 TEM,就可以將液體樣本封裝在特殊設計的液體池中,研究原子級薄度的材料在溶液中的生長情況。這個池防止了樣本在電子顯微鏡的高真空中坍塌。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大連理工大學的 Juan Yang(這項研究期間在伯克利實驗室作為訪問博士研究員)表示:「如果沒有這種原位觀察,我們將無法了解這樣的生長途徑。這一發現將改變我們未來對於具備表面增強催化性能的材料的設計,以及未來的傳感應用。」

未來

下一步,研究人員們將專注採用液體池 TEM 生長更複雜的二維材料,例如異質結構,這種結構就像不同特性的分層材料組成的三明治。

Zheng 於2009年率先在伯克利實驗室採用了液體池 TEM。他說:「就像一名受到一棵古老巨型紅木生長方式啟發的建築師,材料科學家也受到了啟發,以設計更複雜的能量存儲結構。但是,它們為什麼會那樣生長?我們在伯克利實驗室的強項就是,可以在原子水平研究它們,並實時觀察它們的生長,並搞清楚有利於設計更好的材料的機制。」

關鍵字

二維材料、石墨烯、顯微鏡

參考資料

【1】Juan Yang et al. 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oxide nanosheets with nanoparticles as intermediates, Nature Materials (2019). DOI: 10.1038/s41563-019-0415-3

【2】https://newscenter.lbl.gov/2019/10/24/how-a-2d-material-got-its-shape/

相關焦點

  • 材料特性的新能力,最新研究揭示:三維納米陀螺儀複雜的磁結構!
    相互作用的納米結構陣列,提供了實現前所未有的材料特性能力,因為相互作用可以產生新的「新興」現象。在磁學中,到目前為止,這種突現現象只在二維、人造自旋和磁晶體中被證明。 然而,實現磁性「超材料」的進展受到兩個障礙阻礙,這種材料可以通過在三維(3-D)中顯示緊急效應來形成先進自旋電子器件的基礎
  • 物理所在三維納米結構的加工與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三維納米結構既可具有納米材料與結構所賦予的量子效應、尺寸效應與表面效應等新奇物性,又可通過三維幾何結構實現電聲子輸運與耦合、自旋極化、激子行為、波陣面調控等物性的協同調製,獲得平面器件不具有的功能。目前,三維納米結構的可控加工方法明顯不足,阻礙了三維納米器件的發展,並制約著高端納米產業化技術的形成。
  • 從二維跨越到一維世界!二維材料打開了一維物理學的大門
    二維材料,是指電子僅可在兩個維度的納米尺度(1-100nm) [1] 上自由運動(平面運動)的材料,如納米薄膜、超晶格、量子阱。
  • 新型納米材料種類
    >   信息、能源、新材料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的三大支柱,而納米材料(某一維尺寸在1-100nm範圍內的材料稱為納米材料)在這三個領域的發展中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信息---原子開關、磁記錄材料、光電功能材料;能源---納米鉑作催化劑利用太陽能制氫,產率提高几十倍,碳納米管的貯氫燃料;新材料--超塑性陶瓷、隱身材料等。
  • 做扭曲:使用曲面製作二維量子材料
    由UW-麥迪遜化學教授宋進領導的一個團隊建造的二維材料不斷扭曲,創造了科學家可以利用的新特性來研究納米尺度上的量子物理學。研究人員今天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這是當前二元材料研究的前沿。在上些年,科學家已經意識到,當你在原子層之間(通常是幾度)之間做一個小的扭曲時,你會創造出非常有趣的物理特性,比如非常規超導性。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神奇的二維材料能讓世界怎麼變
    如果你的手機觸屏是二維材料製作的,那你完全不用擔心它會碎屏……如此神奇的二維材料,究竟是什麼?它能帶給世界怎樣的改變?    近日,「首屆絲綢之路國際二維材料科技會議」在西北工業大學舉辦,國內外近百位院士、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共同研討二維材料精彩無限的發展空間。
  • ACS Nano | 單原子/單層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法製備二維模型電催化劑
    然而,過高的電能消耗和高昂的貴金屬催化劑材料(如鉑、銥、釕等)嚴重阻礙了電解水技術的發展。因此,開發具有高本徵電催化活性的電催化劑並理解它們的工作機理成為該領域的核心挑戰。近年來,單原子作為一種高效催化劑,具有比納米顆粒催化劑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好的穩定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科學講座】劉倩:環境中的顆粒汙染物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劉倩老師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解了有關「環境中的顆粒汙染物」的知識。  劉老師從2016年《PNAS》中一篇關於「人腦中的磁鐵納米顆粒」的文章開篇。通過研究人的大腦樣本,研究人員發現了四氧化三鐵的納米顆粒。這個發現並不驚人,因為我們已經了解到正是這種顆粒的存在讓我們能辨識方向。但是不同於生物礦化產生的有光滑邊緣的晶體,他們報導了一種特殊的不規則的磁性納米顆粒。
  • 二維材料,三篇子刊!TMD、石墨烯、2D-MOF
    二維材料用於非線性光纖的優勢在於:(1)原子薄層不會破壞光纖中的高質量波導模式;(2)光纖內增強的光-二維材料相互作用可以引起超高的非線性光學響應。在現有的製造技術中,非線性是通過將非線性材料注入光纖或製造微結構光纖來實現的,前者因為非線性二維材料主要通過直接轉移技術附著在光纖上,存在傳播失真,光-材料相互作用長度較短,難以批量生產的缺點,後者則存在設計靈活性差的問題。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於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的進展報告。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二維材料在高性能器件的實際設計中得以應用的前提是了解和優化其基本物性,如電子結構、磁性、光學響應、激子效應和催化性質等。文章首先集中介紹石墨烯和其他新興二維層狀材料vdW外延生長中常見的主要原子尺度機理,然後通過幾個實例介紹二維材料的物性優化和功能化的一些進展。
  • 利用厭氧菌合成可呼吸的「二維」金屬材料
    利用厭氧菌合成可呼吸的「二維」金屬材料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一些細菌可以無氧呼吸現在電氣工程師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利用這種細菌來製造新型二維「二硫化鉬」 (MoS2),可為未來的電子產品提供材料。這種細菌能夠產生二硫化鉬,它是一種能夠像石墨烯一樣輕鬆轉移電子的材料。
  • 半導體所HgTe二維電子氣邊緣態輸運的全電控制研究獲進展
    普通的半導體材料二維電子氣的霍爾溝道在外磁場下會展現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其物理起源是洛倫茲力導致溝道邊緣附近出現具有金屬特性的邊緣態。反轉能帶的半導體材料HgTe二維電子氣霍爾溝道甚至無外磁場時其邊緣也會呈現出金屬態特性,即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項工作被評為2007年度十大科學進展之一,獲得了2010年度歐洲物理學獎。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單元素二維材料論文合集 | Nature Research
    二維材料因其奇特的性質和在電子、傳感、能量存儲和採集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被研究者們所廣泛研究。顧名思義,「單元素二維材料」是由單一化學元素組成的二位層狀材料自石墨烯最早被發現並廣泛研究以來,「單元素二維材料」家族的成員不斷發展壯大,包括了一些新奇的材料,如矽(Si)、鍺(Ge)、錫(Sn)、磷(P)、碲(Se)、鉍(Bi)和硼(B)等元素的二維材料形態,也就是所謂的矽烯、鍺烯、錫烯、磷烯、碲烯、鉍烯和硼烯。這些材料大多具有半導體帶隙和高遷移率,使它們在電子學和光電子學中的應用非常有趣。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二維材料產業化,路還有多遠?
    人們希望利用這一新型的二維結構,開發出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給行將終結的「摩爾定律」注入新的希望。15年來,二維材料的研究獲得了蓬勃發展,學術界和工業界一直在尋求商業應用的方法。前不久,Nature Materials 雜誌連用7篇文章,一同討論二維材料通往產業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