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 | 單原子/單層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法製備二維模型電催化劑

2021-01-19 騰訊網

英文原題:Unsaturated Single Atoms on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Ultrafast Hydrogen Evolution

通訊作者:劉碧錄,鄒小龍,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林君浩,南方科技大學

作者:Yuting Luo, Shuqing Zhang, Haiyang Pan, Shujie Xiao, Zenglong Guo, Lei Tang, Usman Khan, Bao-Fu Ding, Meng Li, Zhengyang Cai, Yue Zhao, Wei Lv, Qinliang Feng, Xiaolong Zou,* Junhao Lin,* Hui-Ming Cheng, Bilu Liu*

當前,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電解水產氫技術是應對該問題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過高的電能消耗和高昂的貴金屬催化劑材料(如鉑、銥、釕等)嚴重阻礙了電解水技術的發展。因此,開發具有高本徵電催化活性的電催化劑並理解它們的工作機理成為該領域的核心挑戰。近年來,單原子作為一種高效催化劑,具有比納米顆粒催化劑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好的穩定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現有的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方法所得到的單原子往往負載在塊體或多層結構的載體上,這使得它們的化學環境和結構非常複雜,不利於機理研究。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鄒小龍團隊和南方科技大學林君浩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普適的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方法——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法,解決了將單原子負載在各種單層二維材料上的挑戰。通過將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進行處理,他們得到了負載有不同種類的同源金屬單原子的二維材料,其明確的結構可用作催化機理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保持單層二維材料結構完整的同時,可獲得負載在二維材料上密度較高的不同種金屬單原子(例如:鉬、鎢等,密度達1013atoms cm-2)。同時,結合單片二硫化鉬微型電化學反應器的測試,他們發現了一種二硫化鉬電催化劑的新型活性位點,即鉬單原子/單層二硫化鉬,該位點具有很小的Tafel斜率(36.4 mV dec-1)和低的過電位(260 mV @400mA/cm2),是目前報導的MoS2基催化劑中性能最好的之一。理論計算結果表明了鉬單原子/單層二硫化鉬上的氫吸附能接近0 eV,具有優異的氫吸附/脫附動力學特性。這項工作提供了一種製備、研究單原子/二維材料模型催化劑的普適方法,不僅對設計高效電催化劑具有指導意義,而且為研究單原子催化劑機理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圖1. 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法製備單原子/單層二維材料異質結體系

圖2. 鉬單原子/單層二硫化鉬材料的結構和化學表徵

圖3. 單片二維材料上單原子催化劑本徵活性研究的原理

圖4. 鉬單原子/單層二硫化鉬的微型電化學反應器模型及電催化性能測試

圖5. 催化劑表面氫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和態密度理論計算結果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ACS Nano上,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博士生羅雨婷、博士後張樹清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鄒小龍副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林君浩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Unsaturated Single Atoms on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Ultrafast Hydrogen Evolution

Yuting Luo, Shuqing Zhang, Haiyang Pan, Shujie Xiao, Zenglong Guo, Lei Tang, Usman Khan, Bao-Fu Ding, Meng Li, Zhengyang Cai, Yue Zhao, Wei Lv, Qinliang Feng, Xiaolong Zou,* Junhao Lin,* Hui-Ming Cheng, Bilu Liu*

ACS Nano, 2019, DOI: 10.1021/acsnano.9b07763

Publication Date: Dec. 13, 2019

Copyright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ACS美國化學會"

相關焦點

  • 石墨烯以外的二維材料上負載的單原子作為催化劑的最新進展
    二維(2D)層狀材料已證明是錨定單個和孤立金屬原子以充當活性單原子催化劑(SACs)的關鍵平臺。這篇綜述重點介紹了SAC的製備、表徵和催化性能方面的最新進展,重點關注了錨定在石墨烯以外二維層狀材料上的單原子。這些2D材料包括過渡金屬二滷化物、層狀雙氫氧化物和MXenes。重要討論了雜質這一主題,因為這些雜質存在的比例甚至比二維層狀材料中的單原子更高。
  • 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
    二維(2D)材料由於其特殊結構而具有一系列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然而,機械剝離、化學沉積和生長等傳統方法在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方面存在諸多挑戰。近日,浙江大學張澤院士、王江偉研究員課題組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Ting Zhu教授、中科院金屬所杜奎研究員等人合作,基於材料塑性變形的普遍特徵提出了利用「自上而下」的機械減薄法來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並通過Au雙晶/多晶納米結構的原位機械拉伸成功獲得了單原子厚度的Au薄膜。
  • 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單原子催化劑(SACs)具有最大的原子效率和明確的活性位點。它們已被用作電極組分,以增強氧化還原動力學並調節反應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器件性能。有鑑於此,中南大學吳飛翔教授和雷永鵬教授等人,綜述了用於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電池的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進展。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單層二硒化釩的「一維圖案化」及其功能化
    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功能化對實現其在光電、催化、新能源以及生物醫學等領域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實現二維材料功能化方面,結構圖案化調控是其中一個重要手段。之前,人們利用電子/離子束刻蝕、元素摻雜等手段實現了二維材料的圖案化。圖案化的二維材料則呈現出了許多新的物理性質,例如「納米網狀」石墨烯的半導體特性[Nat.
  • 王訓課題組Angew:毫米級自支撐的卟啉基二維單原子層材料
    該研究證明該材料厚度僅為2.8 Å,是由卟啉環為結構基元交聯聚合形成的單原子層材料,其配位的金屬催化位點完全均一,高度有序,精準可調。在CO2電催化應用中,該材料的產物選擇性表現出金屬位點依賴性。石墨烯的發現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關注,也開啟了二維單原子層材料研究的新紀元。在隨後的十幾年裡, 新的二維單原子層材料也不斷地被發現並利用,例如磷烯(Phosphorene),矽烯(silicene), 錫烯(stanene),鍺烯(germanene), MXene (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 , TMD (過渡金屬二硫屬化物)以及新的碳同素異形體石墨炔等。
  • ACS Nano:單原子,雙功能:構效關係與反應途徑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單原子催化劑(SACs)是催化研究中理想的模型體系。近日,瑞士蘇黎世大學Greta R.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由於Fe原子對O2物種具有較高的親和力,FePc-GO在該系列催化劑中具有優異的ORR活性。Operando X射線吸收光譜和密度泛函(DFT)研究表明,催化劑的OER性能分別與低電位區和高電位區的熱力學或動力學控制有關。 要點3.
  • 研究表明:襯底缺陷是二維材料增長的關鍵!
    儘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創造足夠大的二維材料用於電子領域仍然是一項挑戰,但現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提高一類二維材料質量的方法,未來有望實現晶片規模的增長。自從康斯坦丁·諾沃塞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和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用簡單的膠帶從大塊石墨烯上剝離出一層碳原子後,具有不同尋常性能的二維材料。儘管對這些石墨烯的小碎片已經進行了大量科學研究,但工業規模的石墨烯層很難生長。
  • 喬世璋教授課題組Chem:熔鹽竟然可以作為合成二維材料的催化劑?
    背景介紹近十幾年,以石墨烯為主的二維材料憑藉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了持續的關注。現階段,大部分二維材料的研究工作是基於石墨烯、過渡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以及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然而這些材料並不能完全滿足未來尖端科技領域的需求。因此,探尋與合成新型二維材料對於多項科學領域有著重要意義。
  • 梁世軍/繆峰/林君浩:二維材料層間相互作用調控
    /doi/10.1021/acsnano.0c03665)。該研究結果將為調控二維材料的層間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為設計基於可調層間相互作用的新原理器件提供了物理基礎。文章連結Tuning Electrical Conductance in Bilayer MoS2 through Defect-Mediated Interlayer Chemical Bonding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3665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以石墨烯為例,實際上石墨烯一直就存在於自然界,只是難以剝離出單層結構。石墨烯一層層疊起來就是石墨,區區1mm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而在單層石墨烯被成功製備出來後,人們才得以在此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研究。要對二維材料實現製備,需要實現其化學成分、電子結構、空間分布的精確調製,將它們製備成異質結、超晶格、量子阱等二維結構。
  • 工學院孫強教授研究組在二維多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Soc.》最近刊發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孫強教授研究組的論文「Magnetism of phthalocyanine-based organometallic single porous sheet」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ja204990j), 報導了他們在二維多孔金屬有機單原子層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 Nano Letters:「金屬邊緣驅動」超薄二維PdPtCu三金屬乙醇電氧化
    二維(2D)納米材料邊緣位置的原子具有驚人的催化性能,然而,關於2D金屬納米催化劑邊緣位點的調控仍然是一個難以克服的挑戰。在保留組分均一性的前提下,其低配位邊緣位點的面積比例從11.74%逐步提高到23.11%,45.85%,為研究邊緣不飽和配位原子位點的乙醇氧化反應(EOR)催化活性提供了理想的模型催化劑體系。
  • 二維材料最新進展:Mxene鼻祖Yury Gogotsi、謝毅院士、陳經廣、尹龍衛、黃小青等頂刊研究/綜述
    二維材料,包括典型的石墨烯、氮化碳(g-C3N4)、過渡金屬氫氧化物、過渡金屬硫化物、磷化物、MXenes和二維金屬有機框架(MOFs)等,其厚度通常在單原子層到幾個原子層
  • 新型二維材料氧化藍磷,你有何過人之處?
    提起二維材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和「21世紀學科—生物」並駕齊名的「21世紀明星材料—石墨烯」。
  • 南京大學繆峰教授合作團隊在二維材料層間相互作用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MX₂,M=過渡金屬,X=硫族元素)因其獨特和豐富的物理性質成為二維材料研究領域最受關注的材料家族之一因此,尋找合適的手段對這類材料的層間相互作用進行調控,將有望進一步實現對材料的物性調控與器件應用,這也成為二維材料研究領域備受關注的挑戰之一。針對上述挑戰,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梁世軍副研究員、繆峰教授與南方科技大學林君浩副教授課題組合作提出,利用替位摻雜策略介導層間化學鍵從而實現對雙層MoS₂層間相互作用的調控。該工作有望為層間相互作用調控研究提供一種新思路。
  • 崔屹/張千帆/蔣三平Nano Letters: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快速動力學、長...
    因此,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開發高活性和高耐久性的催化劑,這些催化劑具有精心設計的活化中心,能夠吸附活性物種並加快所需的氧化還原反應。與硫化鋰電池常用的碳材料相比,金屬硫化物可以有效降低反應的過電位和Li2S分解能壘。其他幾種塊狀和納米級催化劑(包括TiO2–x納米片等)能促進硫、LiPSs和Li2S 的轉化,從而大大提高活性材料的使用並增強Li-S電池的反應動力學。
  • 清華大學發表二維材料廉價礦物電催化劑大電流產氫研究成果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成會明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大規模製備廉價礦物基二維材料大電流產氫電催化劑》(High-Throughput Production of Cheap Mineral-Based Two-Dimensional
  • 科學家發現:用於集成量子光學,二維材料中的局域激子!
    科學家發現單層二烯化鎢(WSe2)中的氧間隙使其能夠作為單光子發射器(SPEs)用於量子光學應用。近年來,人們在實驗中發現了具有原子薄蜂窩狀晶格的二維(2-D)材料。spe以單個粒子或光子的形式一次發射光,在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spe採用二烯化鎢等二維材料開發,為半導體製造環境中的潛在器件和電路集成提供了靈活性。
  • 科學家發現:用於集成量子光學,二維材料中的局域激子!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科學家發現單層二烯化鎢(WSe2)中的氧間隙使其能夠作為單光子發射器(SPEs)用於量子光學應用。近年來,人們在實驗中發現了具有原子薄蜂窩狀晶格的二維(2-D)材料。
  • 二維超晶格材料用於高效能源存儲和轉化
    二維單層納米片由於其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二維特性受到了廣泛關注。將這種材料進一步組裝成二維垂直異質結構,尤其是利用二維單層納米片堆疊成,在分子尺度上的異質超晶格結構,在能源存儲和轉化方面展現出了非常好的電化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