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金桓宇;通訊作者:喬世璋教授
通訊單位: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合作單位: 澳大利亞同步輻射中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
論文DOI:10.1016/j.chempr.2020.06.037.
本文針對二維層狀過渡金屬氮化物的合成難點,設計了一種熔鹽催化法,在常壓條件下成功合成出一族新型二維層狀過渡金屬氮化物,發現並解釋了一種新的材料生長機理,為高能二維材料的常壓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十幾年,以石墨烯為主的二維材料憑藉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了持續的關注。現階段,大部分二維材料的研究工作是基於石墨烯、過渡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以及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然而這些材料並不能完全滿足未來尖端科技領域的需求。因此,探尋與合成新型二維材料對於多項科學領域有著重要意義。
(1). 設計了一種熔鹽催化法,成功合成出一族新型二維層狀材料,二維層狀氮化物(2D layered TMNs);
(2). 發現熔融狀態下的鹼金屬酸鹽(如Na2MoO4,Na2WO4,K2MoO4)可以作為催化劑,降低2D layered TMNs(MoN1.2,WN1.5和Mo0.7W0.3N1.2)的形成能,從而實現高能二維材料的常壓合成;
(3). 詳細分析了反應機理,通過球差電鏡觀測到一種新型的反應中間體:氮化物-鹽-氮化物的二維超結構;
(4). 該方法具有普適性,為合成二維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1. 熔鹽催化法合成2D layered TMNs
要點:由於大多數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具有很高的熔點,它們的氮化過程是氣-固反應。這種反應通常需要高壓條件來抑制N原子從晶格內的析出,穩定住金屬-氮鍵,從而誘發新型晶相的形成。但是高壓合成大大提高了反應成本,不利於材料的大規模製備。作者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引入混合鹽體系降低反應物的熔點,使氮化過程從氣-固反應向氣-液反應轉變。在熔融態下,變成單體形式的反應前驅物會具有更高的反應活性和更快的反應速率,因此實現了常壓條件下製備新型2D layered TMNs。在反應過程中,鹽只作為催化劑,反應前後沒有組分和結構的變化,可以實現低成本重複利用。值得一提的是,該方法可直接得到具有原子級厚度的2D layered TMNs納米片,無需後期剝離過程。該族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以及親水性,在電催化及儲能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
▲圖2. A,E,I,MoN1.2,WN1.5和Mo0.7W0.3N1.2的SEM圖。B,F,J,MoN1.2,WN1.5和Mo0.7W0.3N1.2的TEM圖。C,G,K,MoN1.2,WN1.5和Mo0.7W0.3N1.2的SEM圖。D,H,L,MoN1.2,WN1.5 和 Mo0.7W0.3N1.2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要點:通過SEM發現,反應產物為具有原子級厚度的2D layered TMNs納米片。高分辨TEM可以清晰的觀測到該族二維材料的層狀結構。MoN1.2與Mo0.7W0.3N1.2的單層厚度約為0.6 nm。WN1.5的單層厚度約為0.9 nm。
▲圖3. 2D layered TMNs的晶體結構及化學組分分析。A,B,MoN1.2, WN1.5的XRD譜圖。C,D,MoN1.2,WN1.5的XPS譜圖。E,F,MoN1.2, WN1.5的NEXAS N K edge譜圖。
要點:通過XPS以及XRD分析可以得出,產物中Na離子可以通過水洗過程完全去除,證明Na元素以離子鹽的形式存在於產物中,並沒用形成如NaxMyNz的三元氮化物。通過圖3 C-F得知,清洗前後材料的XPS以及同步輻射近邊譜圖並沒有明顯變化,證明清洗過程並沒有破壞氮化物的結構和組分,印證了該族材料的穩定性。
▲圖4. A,不同前驅物的TGA-DSC分析。B,不同反應溫區間的產物示意圖。C,D未清洗的MoN1.2的HAADF-STEM以及Elemental mapping分析。E,生長機理示意圖。F,不同種鹼金屬酸鹽與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熔點。G,用不同鹼金屬酸鹽作為催化劑合成的2D layered TMNs納米片。
要點:在熔鹽催化法中,溫度和鹽是反應中的兩個重要變量。因此,我們通過基於不同反應溫度和鹽的對比試驗,對生長機理進行探究。以MoN1.2為例,在DSC曲線中我們可以看出,混合鹽的熔點約為600 °C,低於MoO3的熔點(795 °C)。同時也證明在生長溫區之前(650 °C),反應體系已經處於熔融態。這也進一步證實了處於熔融狀態的前驅物更有利於形成2D layered TMNs。通過對未清洗的MoN1.2進行HAADF-STEM以及Elemental mapping分析發現,鹽主要分布於2D layered TMNs的層間,形成一種氮化物-鹽氮化物的二維超結構。結合理論計算進一步得知,熔鹽和材料的(110)面具有強相互作用,降低了2D layered TMNs的形成能。基於上述結果,我們總結了材料的生長過程。如圖4E所示,前驅物首先融化,形成氧化物單體。氧化物單體在氮化後,通過熔鹽離子的模板效應進行自組裝,從而形成氮化物-鹽-氮化物的二維超結構。最後通過水洗移除鹽催化劑,來得到2D layered TMNs納米片。
為了證明該方法的普適性,我們使用了基於不同鹼金屬離子的(Li, Na, K)金屬酸鹽作為催化劑,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材料合成。通過圖4G可知,混合鹽體系可以降低反應物熔點,助力2D layered TMNs納米片的合成。
▲圖5. A-F 2D layered TMNs在不同種電解液下的HER性能分析。G和H,2D layered TMNs與其他二維層狀電催化劑的HER性能對比。
要點:進一步的電化學分析顯示,2D layered TMNs在0.5 M H2SO4和1M KOH表現出優異的HER活性及穩定性。通過對比得知,其HER性能優於大多數二維層狀電催化劑。
熔鹽催化法提出的意義簡述如下:新意:設計了一種熔鹽催化法,成功實現2D layered TMNs的常壓合成。機理:發現並解析了一種新的二維材料生長機理。性能:2D layered TMNs展現了優異的電化學儲能及催化性能。普適性:此體系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可進行多種後續拓展,如新型二維材料,二維異質結以及單原子催化劑的規模化製備等。
喬世璋教授,現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化學工程與先進材料系納米技術首席教授,主要從事新能源技術納米材料領域的研究,包括電催化、光催化、電池等。作為通訊聯繫人,在 Nature、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 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超過400篇,引用超過66100次,h指數為134。同時,喬教授擁有多項發明專利,並從工業界和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獲得研究經費超過1400萬澳元。
喬世璋教授已獲得多項重要獎勵與榮譽,包括2017年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桂冠學者(ARC Australian Laureate Fellow)、2016年埃克森美孚獎、2013年美國化學學會能源與燃料部新興研究者獎以及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傑出研究者獎(DORA)。喬教授是國際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士、澳大利亞皇家化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等。同時,他擔任國際刊物英國皇家化學會雜誌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副主編,也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湯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化學及材料科學兩個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
網站連結:https://www.adelaide.edu.au/directory/s.q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