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勝課題組:可溶液處理的類COF二維聚合物光電材料合成及應用

2020-12-06 騰訊網

針對大部分共軛COFs材料難以溶液加工的問題,南開大學劉永勝課題組開發出了一種可溶液處理的類COF二維聚合物材料PDPP-C20。該二維聚合物不僅可溶液處理成均勻的薄膜,且易平行於基底堆積。PDPP-C20具有雙極電荷傳輸性質(空穴遷移率可達到5.5×10−3cm2V−1s−1)、合適的HOMO/LUMO能級(−5.36/−3.75 eV)和優異的疏水性能。將其作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功能性界面層,可實現21.92%的能量轉換效率以及顯著提高的器件穩定性。

具有周期功能π電子體系的二維(2D)共軛聚合物,如:共價有機框架(COFs)是一類新興的有機框架光電材料。然而,迄今為止,絕大部分共軛COFs材料都是不溶和難以加工的,這極大的限制了其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最近,南開大學劉永勝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將COF尺寸減小到納米級,並通過側鏈工程調控來削弱層間π-π相互作用的策略,構建了一種可溶性的納米級尺寸的給體-受體(DA)型類COF二維聚合物材料PDPP-C20。為了獲得高分子量的類COF材料並保持其在常用有機溶劑中的良好溶解性,他們優化了反應條件,例如溶劑、催化劑和反應時間等,通過鈀催化的Stille偶聯聚合製得了溶液可加工的類COF材料(圖1),並研究了該材料在不同反應時間下聚合物分子量和薄膜結晶性的演變過程(圖2)。

1類COF材料PDPP-C20的合成路線 。

2時間依賴的形成過程的表徵及示意圖 。

通過簡單的手動搖晃,所得的PDPP-C20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例如氯仿,氯苯和二氯苯等。溫度依賴的紫外吸收光譜顯示這種類-COF材料在高溫下可以層間解聚並充分溶解,而在低溫或室溫下的聚集使PDPP-C20能夠在薄膜中以高度結晶的方式堆積(圖3)。高解析度TEM顯示PDPP-C20薄膜呈現出清晰的2D堆疊層狀結構,層間距為3.7 Å。掠入射廣角X射線散射(GIWAXS)結果顯示PDPP-C20在平面外方向有強而清晰的衍射點,表明薄膜中PDPP-C20主要以face-on堆積為主的取向(圖4)。

3PDPP-C20的溶解性和光學性質。

4PDPP-C20薄膜的堆積結構和結晶形貌表徵。

與Spiro-OMeTAD相比,PDPP-C20具有更深的HOMO能級,與鈣鈦礦的價帶(VB)更加匹配。此外,用作界面層時,PDPP-C20的疏水特性可有效保護鈣鈦礦膜免受潮氣侵蝕。研究人員製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結構為:ITO/SnO2/鈣鈦礦/PDPP-C20/Spiro-OMeTAD/MoO3/Ag。採用PDPP-C20界面優化的器件開路電壓(VOC)可達1.13 V,短路電流密度(JSC)為24.01 mA cm−2,填充因子(FF)為80.8%,最終獲得的21.92%的能量轉換效率,穩態輸出效率為21.48%(圖5)。此外研究人員通過紅外光譜(FT-IR)研究發現,PDPP-C20中的羰基(C=O)特徵峰在和鈣鈦礦表面相互作用前後有48 cm−1的移動,說明PDPP-C20骨架可以作為路易斯鹼鈍化鈣鈦礦表面缺陷,降低載流子界面複合損失。研究人員用PDPP-C20作為電子給體材料,並使用IT-4F作為電子受體材料,製備了具有ITO/PEDOT:PSS/BHJ/PDINO/Al器件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獲得了2.46%的初步效率,VOC為0.80 V,JSC為7.95 mA cm−2,FF為38.68%。

5鈣鈦礦器件結構和光伏性能。

該研究結果為設計可溶液處理的類COF二維聚合物光電材料及器件應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論文第一作者為南開大學博士生付強王婷,通訊作者為劉永勝研究員

詳見:Qiang Fu, Ting Wang, Yanna Sun, Nan Zheng, Zengqi Xie, Di Lu, Zhiyuan Xu, Xiangjian Wan, Yamin Zhang, and Yongsheng Liu*. A solution-processed nanoscale COF-like material towards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Sci. China Chem. 2020, DOI: 10.1007/s11426-020-9865-3.

(來源:中國科學化學 版權屬原作者 謹致謝意)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劉永勝課題組:可溶液處理的類COF二維聚合物光電材料合成...
    針對大部分共軛COFs材料難以溶液加工的問題,南開大學劉永勝課題組開發出了一種可溶液處理的類COF二維聚合物材料PDPP-C20。該二維聚合物不僅可溶液處理成均勻的薄膜,且易平行於基底堆積。
  • 新型光電材料:二維鈣鈦礦的研究進展|第4屆國際二維晶體物理會議
    二維鈣鈦礦作為一種新型光電材料,既有二維材料的可溶液加工、柔性、便宜易獲得等特點,又具備鈣鈦礦材料吸收光譜寬、光吸收係數高和能耗損失低等特性,已經成為材料研究領域的熱點而受到廣泛關注。這些特性也讓二維鈣鈦礦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領域的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6 月 11-15 日,第四屆國際二維晶體物理會議(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of Two-Dimensional Crystals)在杭州舉行,與會者包括來自 17 個國家的 80 餘位專家學者。
  • 陳於藍課題組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本站訊 Bischler−Napieralski關環反應是藥物化學中合成氮雜環分子的一類高效反應。雖然該反應從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其應用範圍主要局限在藥物中間體及天然產物的合成上,將其用於合成發光氮雜稠環共軛分子及其聚合物的研究還少有文獻報導。近年來,陳於藍課題組以這一反應為關鍵步驟,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設計、合成與響應特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課題組JACS:層數可控的二維材料NiTe2的製備
    來源 | 湖南大學 編輯 | 化學加導讀近日,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段曦東教授課題組在在二維材料層數連續大面積調控以及層數依賴的性能調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跳轉閱讀被譽為漢化版SciFinder,非蘋果手機可保存到手機桌面自從2004年石墨烯被英國科學家Geim等人製備出來以後,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Cs)由於其層數可控的性質引起了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潮。很多基於層數依賴二維納米材料的光電特性或者光電器件應用工作陸續被報導。原子級厚度二維材料有望在未來的電學器件,光電器件以及集成電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 Advanced Materials報導王琳教授課題組二維材料能帶工程新成果
    西工大新聞網3月25日電(王琳教授課題組)近年來,探索二維材料的新類型及將它們自由組合成二維範德華爾斯異質結,極大地促進了新奇基礎物理現象的湧現和超薄型微納器件的優化。然而,有限種類的二維半導體(如過渡金屬硫化物和黑磷大多是窄帶隙半導體)嚴重限制了不同類型異質結的靈活設計及其光電特性研究。
  • 應變光電子學: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
    延續應變調控的思路,降低從塊狀晶體到二維層狀薄膜的維度可以使材料承受更高的應變,二維材料具有科學和技術上適用的特性。由於其強大的光吸收能力,開發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將可以增強光電轉換,因此可以實現更有效的數據傳輸和電信。然而,由於二維材料的低吸收和寬光學帶隙,二維半導體材料(例如過渡金屬二滷化物類的半導體材料)無法在電信波長下有效工作。
  • 天津大學陳於藍課題組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導讀Bischler−Napieralski關環反應是藥物化學中合成氮雜環分子的一類高效反應。雖然該反應從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其應用範圍主要局限在藥物中間體及天然產物的合成上,將其用於合成發光氮雜稠環共軛分子及其聚合物的研究還少有文獻報導。近年來,陳於藍課題組以這一反應為關鍵步驟,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設計、合成與響應特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天津大學課題組:大尺寸二維單晶材料在銅基底上的可控成長
    /微納晶/薄膜器件的構築以及有機光電材料的設計合成等方面的研究,探討材料的電荷傳輸機理,探究材料分子結構—堆積結構—聚集形態—光電性能的關係,致力於開發高性能的有機光電材料,發展新穎功能的電子器件,同時致力於二維晶體的大面積高質量可控制備及光電性能研究。
  • 寧波材料所合成半導體型類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材料
    儘管理論工作預測了MXenes中的一些組員具有直接帶隙半導體性質,但在實驗合成上仍面臨挑戰。因此,進一步豐富MXenes材料體系,引入具有直接帶隙半導體性質的組員對拓展MXenes材料化學、結構多樣性並拓展其在光電子器件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如何充分發揮豐富的有機合成手段,通過「自下而上」法,在溶液中可控構建石墨烯類似物、獲得帶隙可調的二維有機半導體材料,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課題。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是由有機芳香小分子單體通過可逆動態共價鍵連接而成、具有長程有序結構的晶態有機多孔材料,也被認為是一種多孔的石墨烯類似物,由於連接COFs網絡結構的動態共價鍵通常是亞胺或者硼酸酯等一系列不穩定且-電子離域性差的化學鍵,導致此類材料在半導體相關的應用上並未有突出表現。
  • 馮新亮《德國應化》:高結晶度二維COF薄膜用於神經形態計算,可學習...
    傳統溶劑熱合成法、成核和生長過程分開的兩步法和超高真空條件下固體表面合成法均可以合成尺寸為500 nm ~ 1.5 μm的單晶2D BECOF粉末/膜。然而,由於有限的單體流動性和聚合隨機增長的特性,這些方法在小結晶域(最高100納米)和高缺陷密度方面的應用受到限制。
  • 科研人員合成半導體型類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材料
    >   隨著柔性透明電子技術的興起,二維半導體材料近年來備受關注,特別是直接帶隙特性使得這些二維結構有望應用在光電子學領域。  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MXenes)是自2011年以來新興發展起來的一類二維材料,其豐富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可調諧的表面官能團為其性質的多樣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MXenes材料主要由選擇性刻蝕三維層狀MAX相材料的A層Al原子獲得,其中M表示前過渡金屬,A主要是來自第13-16族的元素,X是C和/或N。
  • ...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聚合物半導體材料方面獲得進展
    如何充分發揮豐富的有機合成手段,通過「自下而上」法,在溶液中可控構建石墨烯類似物、獲得帶隙可調的二維有機半導體材料,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課題。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是由有機芳香小分子單體通過可逆動態共價鍵連接而成、具有長程有序結構的晶態有機多孔材料,也被認為是一種多孔的石墨烯類似物,由於連接COFs網絡結構的動態共價鍵通常是亞胺或者硼酸酯等一系列不穩定且-電子離域性差的化學鍵,導致此類材料在半導體相關的應用上並未有突出表現。
  • 喬世璋教授課題組Chem:熔鹽竟然可以作為合成二維材料的催化劑?
    全文速覽本文針對二維層狀過渡金屬氮化物的合成難點,設計了一種熔鹽催化法,在常壓條件下成功合成出一族新型二維層狀過渡金屬氮化物,發現並解釋了一種新的材料生長機理,為高能二維材料的常壓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背景介紹近十幾年,以石墨烯為主的二維材料憑藉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了持續的關注。現階段,大部分二維材料的研究工作是基於石墨烯、過渡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以及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然而這些材料並不能完全滿足未來尖端科技領域的需求。因此,探尋與合成新型二維材料對於多項科學領域有著重要意義。
  • 面向生物電子學的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從基礎性質到器件應用
    :從基礎性質到器件應用第一作者:王博倫1,孫雨飛1,丁翰元1,趙譞1通訊作者:劉鍇*,白淨衛*單位: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生物電子學是生物與電子相融合的學科,廣義上包含多種生物相關的信息處理系統、傳感器、驅動器和可穿戴器件。
  • 【有機】廈門大學夏海平課題組碳龍化學進展:由新三鍵反應合成太陽能電池新材料
    廈門大學夏海平教授課題組碳龍化學研究取得新進展,利用金屬卡拜與炔烴的新反應,成功地合成了一類金屬
  • 盤點:COF發展的裡程碑、命名規則以及代表性COF總結
    共價有機框架材料是一類由輕質元素(C, O, N, B等)通過共價鍵連接的有機多孔晶態材料,得益於有機單體豐富的可設計性,晶體材料的有序性和規整性以及共價鍵形式的多樣性,COFs具有其他傳統多孔材料如分子篩,多孔聚合物,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MOFs) 等無法比擬的優點,諸如低密度,高比表面積,易於修飾改性和功能化等,因此目前COFs材料在氣體的儲存與分離、非均相催化、儲能材料、光電、傳感以及藥物遞送等領域已經有了廣泛的研究並展現出優異的應用前景
  • 應變光電子學: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
    延續應變調控的思路,降低從塊狀晶體到二維層狀薄膜的維度可以使材料承受更高的應變,二維材料具有科學和技術上適用的特性。由於其強大的光吸收能力,開發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將可以增強光電轉換,因此可以實現更有效的數據傳輸和電信。
  • 楊萬泰院士團隊:自穩定沉澱聚合原理、方法及應用
    與傳統乳液/懸浮/分散聚合不同, 該聚合體系不使用任何穩定劑, 通過靜態聚合及自成核-表面沉積增長過程, 形成由粒徑均勻的聚合物粒子和分散介質構成的穩定膠體; 經簡單的自沉降、過濾或離心分離, 即可得到純淨的聚合物產品, 分離出的上清液可用於下次聚合, 無後處理問題, 具有「綠色聚合工藝」優點.
  • 二維材料產業化,路還有多遠?
    人們希望利用這一新型的二維結構,開發出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給行將終結的「摩爾定律」注入新的希望。15年來,二維材料的研究獲得了蓬勃發展,學術界和工業界一直在尋求商業應用的方法。前不久,Nature Materials 雜誌連用7篇文章,一同討論二維材料通往產業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