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聚合物半導體材料方面獲得進展

2021-01-19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石墨烯作為一種明星材料,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來自多個領域學者的持續高度關注,但理論上石墨烯是一種零帶隙類金屬材料,難以在半導體領域發揮作用。從合理設計並製備有機小分子功能單體或砌塊出發,結合有效的聚合方法,製備各類線型或樹枝狀有機共軛寡聚體和聚合物半導體材料,並精準調控其帶隙和能級,業已成為有機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通用策略。如何充分發揮豐富的有機合成手段,通過「自下而上」法,在溶液中可控構建石墨烯類似物、獲得帶隙可調的二維有機半導體材料,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課題。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是由有機芳香小分子單體通過可逆動態共價鍵連接而成、具有長程有序結構的晶態有機多孔材料,也被認為是一種多孔的石墨烯類似物,由於連接COFs網絡結構的動態共價鍵通常是亞胺或者硼酸酯等一系列不穩定且-電子離域性差的化學鍵,導致此類材料在半導體相關的應用上並未有突出表現。按教課書說法,形成碳-碳鍵被認為是不可逆過程(筆者認為:是在常規條件下),因此,雖然其廣泛用來構築眾多有機染料分子和有機半導體材料,但作為連接基團形成晶態聚合物並未引起重視。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帆教授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開發新的有機合成策略,用於可控制備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納米碳基材料和(類)石墨烯材料等。2016年,該課題組報導了第一例基於Knoevenagel反應的碳碳雙鍵為連接單元的二維晶態有機聚合物半導體(Fan Zhang et al.,Polym. Chem. 2016, 7, 4176),在這裡形成的碳碳鍵表現為熱力學控制的動態共價化學屬性,在常規溶液反應體系中,宏量構築長程有序高結晶性二維共軛聚合物,這種全sp2-碳共價骨架材料(COF)可以形成微米尺度宏觀多晶形貌,表現出豐富的光電特性。此工作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期刊「polymer chemistry」2016年最受關注的熱點論文之一,隨後被Science (2017, 355, 1585;「The atom, the molecule, and th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和Nature (2017, 542, 423;「Organic analogues of graphene」)在相關專題中加以報導。


圖1. 論文封面

 

 

圖2. 具有代表性的碳碳雙鍵連接的COF示意圖

最近,該課題組再次在活化芳甲基碳原子製備不飽和碳連二維晶態共軛聚合物方向獲得進展。課題成員以商品化多取代芳醛和多甲基取代芳烴衍生物為單體,通過Knoevenagel縮合聚合,生成反式雙取代碳碳雙鍵連高晶態網絡結構(COFs)。這類反式雙取代碳碳雙鍵不同於之前報導的氰基取代碳碳雙鍵,由於雙鍵單元結構對稱性的增加將有利於提高體相材料的結晶性,而雙鍵單元極性降低則有利於π電子的高度離域和有效傳輸,從而提高COF材料的半導體活性,並保證了高晶態聚合物材料製備工藝的穩定性和普適性。光譜學以及電化學測試表明這類COF材料為雙極型半導體,強吸光性覆蓋了從近紫外到可見光的大部分區域,導價帶位置滿足水分解的電化學電位。理論計算表明,這類COF材料具有高效的可見光催化裂解水活性性。在福州大學「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心晨教授團隊的通力協作下,對所製備COF材料的光解水活性進行了系統性探究。在可見光照射下,其產氫量可達206 µmol h-1 (對應於50 mg 催化劑),在420 nm 處的外量子效率達到4.84%,也是當前COF類材料光解水產氫效率的最高值;初步結果顯示,這類COF材料在產氧半反應端表現出媲美經典半導體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光催化活性,預示了這類材料在光催化全分解水反應方面有著極大的待開發潛力。該論文發表在Nature出版社旗下的綜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刊上,題為「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ing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via condensation at arylmethyl carbon atoms」。第一作者是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畢帥。通訊作者是張帆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是福州大學王心晨教授。


 

圖3. 反式雙取代碳碳雙鍵連接的COF合成和結構示意圖

近日,該課題組利用所開發的Knoevenagel縮合聚合策略,成功地將1,3,5-三嗪單元和吡啶單元通過碳-碳雙鍵連接成二維晶態剛性骨架,獲得一種新型由反式雙取代C=C鍵連接的COF材料,由於1,3,5-均三嗪單元具有優異的剛性平面性以及全共軛特性,使得該COF擁有擴展的二維平面共軛體系,表現出高度的π電子離域屬性。該COF材料可以組裝成均勻的微米級纖維狀結構,與少量碳納米管均勻混合分散,用真空抽濾法可以方便地製備柔性薄膜電極。該COF骨架中,擁有豐富的規整開放有序孔道以及高的比表面積(1003 m2g-1),骨架中嵌入的多個吡啶氮原子可以提供了豐富的活性位點。基於這些屬性,以此類COF和碳納米管通過簡單組裝形成複合材料,作為電極加工的柔性微型超級電容器表現出了優異電化學性能,面積電容達到了15.2 mF cm-2,能量密度達到了7.3 mWh cm-3,具有卓越的倍率性能和柔性,並表現出了集成應用的潛力。這是世界上首例基於COF材料的柔性微超級電容器。

 

圖4.論文封面

 

圖5. 烯烴橋連的基於1,3,5-三嗪的COF結構示意圖


 

圖6. 烯烴橋連的COF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

相關結果發表在Wiley出版社旗下的國際化學材料領域著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題為「Olefin-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as Flexible Thin-Film Electrode for High-Performance Micro-Supercapacitor」,並被選為Very Important Paper (VIP, top 5%)。

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是張帆研究員和本課題組博士生畢帥,共同第一作者是本課題組博士生許俊松和何亞飛博士。

在這些工作中,張帆研究員等首次展示了利用碳-碳鍵共價化學實現可控聚合的無限潛力,將為開發新型拓撲結構有機半導體材料、新型功能超分子材料以及精確結構功能高分子等提供有效手段。後續相關工作正在其課題組中全面展開。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504-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5713


相關焦點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是由有機芳香小分子單體通過可逆動態共價鍵連接而成、具有長程有序結構的晶態有機多孔材料,也被認為是一種多孔的石墨烯類似物,由於連接COFs網絡結構的動態共價鍵通常是亞胺或者硼酸酯等一系列不穩定且-電子離域性差的化學鍵,導致此類材料在半導體相關的應用上並未有突出表現。
  • .| 當金屬團簇化學「邂逅」動態共價化學——利用動態共價鍵構建...
    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寧國宏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逐步合成的策略,通過環三核金屬團簇和氨基有機連接體的亞胺縮合反應製備了基於動態共價鍵的銅(I)基框架材料,該材料在無鈀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聯反應中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催化活性和廣泛的底物範圍。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進展
    這是由於氫鍵容易受到水分子的影響而被破壞,因此無法獲得碳點在分散液中的長壽命發射。為了拓展室溫長壽命發射碳點的應用範圍,他們在2016年創新性地提出採用共價鍵(代替常用的氫鍵)穩定激發態的思路將碳點固定在易分散於水中的納米二氧化矽(nSiO2)表面。由於共價鍵較氫鍵具有更強的相互作用,碳點與nSiO2的結合不易被破壞,首次獲得了碳點在水分散體系條件下的長壽命發光(如圖2)。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碳元素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的基礎,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現代科技進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C60、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納米碳材料的發展,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建立
    中科院理化技術所分散體系化學與材料研究組建立了在高溫溶劑中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通過選擇性使用溶劑和表面包覆劑,獲得尺寸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過渡族金屬碳化物(TMC)是一種共價鍵、離子鍵和金屬鍵共存的特殊材料,因此展現出獨特的電學及力學性質。然而在應用過程中材料表面的碳易被氧化,導致材料表面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影響其物理與化學性能。例如,鉭靶材在丙酮中可以形成碳包覆過渡族金屬碳化物的核殼結構,即TMC/C,而在無水乙醇中並不能獲得類似結構的納米材料,此實驗說明丙酮比無水乙醇更有利於碳包覆層的形成。
  • 碳基半導體,更好的半導體材料
    採用矽以外的材料做集成電路,包括鍺、砷化鉀、石墨烯和碳,一直是國外半導體前沿的技術。優勢相對於矽基,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世界最初的碳基集成電路乃IBM開發的在單一碳納米管分子上構建的完整電子集成電路。而據說我國的碳基半導體起步方面和國外幾乎同步。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系列...
    上述工作雖然實現了碳點的室溫長壽命磷光發射,但只有在乾燥的固態狀態下才可以觀察到。這是由於氫鍵容易受到水分子的影響而被破壞,因此無法獲得碳點在分散液中的長壽命發射。為了拓展室溫長壽命發射碳點的應用範圍,他們在2016年創新性地提出採用共價鍵(代替常用的氫鍵)穩定激發態的思路將碳點固定在易分散於水中的納米二氧化矽(nSiO2)表面。
  •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動態共價化學調控聚合物的多色室溫磷光發射
    純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可用於光電、信息處理和生物成像等領域。傳統的室溫磷光材料大多為含貴金屬元素的無機物或者金屬有機配合物,加工性能較差。因此,純有機發光材料有著顯著的優勢。然而,如何拓展有機功能染料分子等發光母體更為豐富的發光性能以及功能調控、降低材料合成成本、提高分子材料構建過程的經濟性,仍然是面臨的重要挑戰。
  •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2-2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隨後,受碳納米管結構的啟發,該攻關團隊合成了由[PbII18I54(I2)9]大輪簇通過I-I共價鍵構成的金屬滷化物納米管晶態陣列結構。
  • 化學所等基於新型動態共價鍵的可回收復用聚合物研究獲進展
    POUs材料具有製備方法簡便易行、結構動態可逆、力學性能優良的特點,新型動態可逆肟氨酯鍵為構築可回收復用聚合物帶來一種新的選擇,並有望大大拓展聚氨酯材料的的動態可逆分子機理及POUs熱固性材料回收復用   環境友好、可回收復用聚合物材料研究是智能仿生和高新技術領域的重要方向,受到全球科學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關注。
  • 至柔至性之柔性電池:科研進展和機遇|聚合物|碳納米管|電化學|材料...
    碳材料  眾所周知,常用的集流體是鋁(Al)和銅(Cu)等金屬箔,通常與電極材料的附著力較弱。因此,金屬集流體在電池中的應用,在反覆的機械變形過程中,存在容量損耗、能量密度低、速率性能差等問題。碳材料,如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和碳納米纖維(CNFs),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高導電性和優異的機械性能。
  • 碳納米管:個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碳納米管:個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第二看臺  本報記者 吳長鋒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杜平武教授課題組,首次利用納米管稠環封端「帽子」模板,構建出縱向切割的納米管彎曲片段。這種通過三個彎曲型分子連接兩個石墨烯單元的方法,可直接得到納米籠狀結構,為構建封端鋸齒型碳納米管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德國應用化學》上。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時,以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而聞名於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功能化碳納米管生產出首個能在室溫下使用通信波長發射單光子的碳納米管材料。神奇材料碳納米管,為何如此受各國科學家追捧?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先進碳基薄膜技術團隊,聚焦具有優異力學、低摩擦潤滑、良好化學惰性的非晶碳基塗層材料體系,在金屬表面強化防護用PVD類石墨非晶碳(Graphite-like carbon, GLC)塗層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南京大學燕紅課題組:發現一類新型非共價鍵
    非共價鍵如ππ,C-Hπ等廣泛存在於分子間及分子內,並在生命活動及分子自組裝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時非共價鍵作為聯接分子或離子的橋梁,在發光材料,有機催化反應等領域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和闡釋新型化學鍵一直是化學領域的核心研究。
  • 《Mater.Horiz.》綜述:一文了解自修復聚合物最新研究進展
    成果介紹西班牙高分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Marianella Hernández Santana教授課題組從修復機理角度出發,對近年來自修復聚合物領域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隨後,他們又重點針對自修復彈性體領域近五年來的進展進行了探討,根據修復機理,這種材料可以分為三種:基於非共價鍵、共價鍵以及兩者結合的自修復材料,很顯然後者可以在材料力學性能和可修復性之間達到了最佳平衡,修改效率超過90%。基於多種機理的自修復材料在塗料、傳感器、納米發電機、控釋藥物、密封材料、輪胎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
    合成化學家和材料工程師的努力必須得到讚賞,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合成片段的性質來構建長鏈大分子。活躍在這一大分子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分享了他們在催化劑、單體和各種合成技術中設計的納米顆粒方面的知識,從而創造出各種納米複合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現在是當代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要高介電常數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柵介質、致動器、紅外探測器、可調諧電容器、電光器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和傳感器等技術領域。
  • 石河子大學在基於共價鍵自支撐柔性超級電容器方面取得進展
    報導了通過共價鍵將酞菁接枝在碳布上作為柔性電極材料,並應用於對稱性柔性超級電容器。在這項工作中,他們通過等離子體處理碳布表面,再經酸化,通過醯胺反應將單氨基酞菁接到碳布上。通過等離子體處理過後的碳布表面會形成類石墨烯結構,這對提高碳布的比電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並且對碳布表面上的碳層起到了一定的活化作用,繼而有利於下一步的酸化,酸處理後碳布上的羧基可以和單氨基酞菁上的氨基形成醯胺。酞菁的共軛結構,可以進一步提高電極材料的電容,在連續的機械形變下,可以實現長周期性能不變。
  • 行業精英齊聚國際碳材料大會,暢談碳材料行業未來!
    碳材料在人類和科技發展史中作用舉足輕重,特別是石墨烯、碳納米管、富勒烯、碳點、金剛石、碳纖維等新型碳材料的飛速發展,帶來全新的科研領域、技術探索和應用拓展,在新材料的創製、性能、改性和應用等方面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進展。碳材料產業發展藍皮書簡要介紹上述碳材料的產業發展概況,釐清國內外科研和技術動態,為碳材料行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溫故而知新,致敬每一位碳材料從業者!
  • 科學家刷新碳碳單鍵鍵長新紀錄
    化學鍵性質在化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深化了解共價鍵,也有助於促進綠色化學,允許化學家設計新型化學產品和新工藝以提高可持續性。通過發現這種「超共價鍵」,共價鍵態和非鍵態在原子間距離方面無縫連接。具有超共價鍵的化合物是製備一類新材料的潛在候選者,其晶體、薄膜或聚合物可以通過物質的各向異性收縮或擴張對外部機械刺激作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