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所等基於新型動態共價鍵的可回收復用聚合物研究獲進展

2020-12-02 中國科學院

  環境友好、可回收復用聚合物材料研究是智能仿生和高新技術領域的重要方向,受到全球科學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關注。聚氨酯PUs)因其優良性能而被廣泛用於塗料、粘合劑、泡沫材料等領域。通常情況下,PUs需要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熱固性樹脂來實現應用有害物質殘留以及材料難以回收對其應用造成了諸多限制。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實驗室研究員徐堅趙寧課題組科研人員以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和多官能團肟(Oxime為原料,在無催化劑的溫和條件下,成功製備了肟類聚氨酯(POUs)。該聚合反應具有很高效率的突出優點30oC二氯甲烷反應3小時,轉化率高達99%製備的POUs與常規PUs機械性能相當。進一步研究發現,肟氨酯鍵具有熱可逆性,POUs表現出優異的熱自修復和可回收性質,修復效率可達90%。這一基於肟氨酯鍵動態特性的研究成果,使得POUs可回收復用成為了可能

  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的支持下,研究人員與北京大學教授餘志祥合作,應用密度泛函理論開展了相關的反應機理研究,結果表明肟的異構體硝酮(Nitrone在聚合反應和可逆交換反應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POUs材料具有製備方法簡便易行、結構動態可逆、力學性能優良的特點,新型動態可逆肟氨酯鍵為構築可回收復用聚合物帶來一種新的選擇,並有望大大拓展聚氨酯材料的應用領域。

  該成果申請發明專利CN201710031150.2,研究論文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文章連結

肟氨酯鍵的動態可逆分子機理及POUs熱固性材料回收復用

  環境友好、可回收復用聚合物材料研究是智能仿生和高新技術領域的重要方向,受到全球科學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關注。聚氨酯(PUs)因其優良性能而被廣泛用於塗料、粘合劑、泡沫材料等領域。通常情況下,PUs需要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熱固性樹脂來實現應用,有害物質殘留以及材料難以回收對其應用造成了諸多限制。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實驗室研究員徐堅、趙寧課題組科研人員以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和多官能團肟(Oxime)為原料,在無催化劑的溫和條件下,成功製備了肟類聚氨酯(POUs)。該聚合反應具有很高效率的突出優點,在30oC的二氯甲烷中反應3小時,轉化率高達99%;所製備的POUs與常規PUs機械性能相當。進一步研究發現,肟氨酯鍵具有熱可逆性,POUs表現出優異的熱自修復和可回收性質,修復效率可高達90%。這一基於肟氨酯鍵動態特性的研究成果,使得POUs可回收復用成為了可能。
  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的支持下,研究人員與北京大學教授餘志祥合作,應用密度泛函理論開展了相關的反應機理研究,結果表明肟的異構體硝酮(Nitrone)在聚合反應和可逆交換反應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POUs材料具有製備方法簡便易行、結構動態可逆、力學性能優良的特點,新型動態可逆肟氨酯鍵為構築可回收復用聚合物帶來一種新的選擇,並有望大大拓展聚氨酯材料的應用領域。
  該成果申請發明專利CN201710031150.2,研究論文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文章連結

肟氨酯鍵的動態可逆分子機理及POUs熱固性材料回收復用

相關焦點

  • 化學研究所發明熱塑性和熱固性可互相轉換的聚氨酯材料
    2017-08-03 14:44:27 來源: lejiaowang1688 舉報   化學所基於新型動態共價鍵的可回收復用聚合物研究取得了新進展
  • ...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聚合物半導體材料方面獲得進展
    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是由有機芳香小分子單體通過可逆動態共價鍵連接而成、具有長程有序結構的晶態有機多孔材料,也被認為是一種多孔的石墨烯類似物,由於連接COFs網絡結構的動態共價鍵通常是亞胺或者硼酸酯等一系列不穩定且-電子離域性差的化學鍵,導致此類材料在半導體相關的應用上並未有突出表現。
  • 《Mater.Horiz.》綜述:一文了解自修復聚合物最新研究進展
    隨後,他們又重點針對自修復彈性體領域近五年來的進展進行了探討,根據修復機理,這種材料可以分為三種:基於非共價鍵、共價鍵以及兩者結合的自修復材料,很顯然後者可以在材料力學性能和可修復性之間達到了最佳平衡,修改效率超過90%。基於多種機理的自修復材料在塗料、傳感器、納米發電機、控釋藥物、密封材料、輪胎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 .| 當金屬團簇化學「邂逅」動態共價化學——利用動態共價鍵構建...
    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寧國宏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逐步合成的策略,通過環三核金屬團簇和氨基有機連接體的亞胺縮合反應製備了基於動態共價鍵的銅(I)基框架材料,該材料在無鈀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聯反應中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催化活性和廣泛的底物範圍。
  • 化學所高遷移率雙極性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化學所高遷移率雙極性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22 化學研究所 【字體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於貴課題組對新型聚合物半導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場效應器件構築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通過在聚合物主鏈上引入氫鍵或其它非共價鍵弱相互作用力促進共軛骨架平面性和剛性以及能級調控等分子設計策略,發展了一系列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是由有機芳香小分子單體通過可逆動態共價鍵連接而成、具有長程有序結構的晶態有機多孔材料,也被認為是一種多孔的石墨烯類似物,由於連接COFs網絡結構的動態共價鍵通常是亞胺或者硼酸酯等一系列不穩定且-電子離域性差的化學鍵,導致此類材料在半導體相關的應用上並未有突出表現。
  • 《大分子快訊》商業買來混:硫醇-炔酮動態共價雙交聯可注射自愈水...
    【背景介紹】 當前,有兩種通用方法可在水凝膠纖維或聚合物鏈之間產生動態相互作用以構建可可注射自愈水凝膠:非共價鍵(例如,氫鍵,離子鍵,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動態共價鍵(例如硼酸酯,席夫鹼和二硫鍵)。 到目前為止,只有幾種類型的動態共價鍵(DCB)化學能滿足構建可注射自愈水凝膠的要求。
  • 合成聚合物也可以模擬DNA自組裝!《Nature》子刊:動態非共價碸-碸...
    與天然聚合物(例如多肽和DNA)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進行動態組裝和重組的功能相比,基於合成聚合物的系統相對較原始。 日前,美國西北大學Evan Alexander Scott團隊報告了動態網絡自組裝合成聚(丙烯碸)均聚物PPSU。
  • 合成聚合物也可以模擬DNA自組裝!《Nature》子刊:動態非共價碸-碸鍵自組裝聚(丙烯碸)均聚物
    與天然聚合物(例如多肽和DNA)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進行動態組裝和重組的功能相比,基於合成聚合物的系統相對較原始。日前,美國西北大學Evan Alexander Scott團隊報告了動態網絡自組裝合成聚(丙烯碸)均聚物PPSU。
  • 一種能夠動態響應環境的新型雙聚合物材料開發出一套模塊化水凝膠...
    打開APP 一種能夠動態響應環境的新型雙聚合物材料開發出一套模塊化水凝膠組件 發表於 2019-04-03 16:13:23
  • 南京大學燕紅課題組:發現一類新型非共價鍵
    非共價鍵如ππ,C-Hπ等廣泛存在於分子間及分子內,並在生命活動及分子自組裝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時非共價鍵作為聯接分子或離子的橋梁,在發光材料,有機催化反應等領域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和闡釋新型化學鍵一直是化學領域的核心研究。
  • 化學所高遷移率雙極性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於貴課題組對新型聚合物半導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場效應器件構築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通過在聚合物主鏈上引入氫鍵或其它非共價鍵弱相互作用力促進共軛骨架平面性和剛性以及能級調控等分子設計策略,發展了一系列
  • 【超分子】協同的共價-超分子聚合物
    然而,構築人工的協同的共價和超分子聚合物來實現特定的性質和功能,目前仍極富挑戰。具體的設計中 (圖2),通過依次進行的共價和超分子聚合,構築了CP (聚降冰片烯衍生物)和SP (基於冠醚的主客體識別) 通過共價鍵連接的協同的CSP-1。值得一提的是,該協同聚合物的結構明顯不同於一般離散超分子作用作為交聯點的聚合物體系。
  •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動態共價化學調控聚合物的多色室溫磷光發射
    純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可用於光電、信息處理和生物成像等領域。傳統的室溫磷光材料大多為含貴金屬元素的無機物或者金屬有機配合物,加工性能較差。因此,純有機發光材料有著顯著的優勢。然而,如何拓展有機功能染料分子等發光母體更為豐富的發光性能以及功能調控、降低材料合成成本、提高分子材料構建過程的經濟性,仍然是面臨的重要挑戰。
  • 化學所二維共軛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研究獲系列進展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最近,化學研究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在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結構設計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人員將二維共軛結構引入到苯並二噻吩(BDT)單元中,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噻吩取代BDT二維共軛結構單元,並將這一單元與各種共軛結構單元共聚,獲得了一系列的具有二維共軛結構的共軛聚合物(見圖1)。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COFs)-有機分子籠(Cages)動態轉換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根據DCC原理,有機分子可以自組裝成複雜的分子結構,包括離散結構(大環、籠、分子結、輪烷、索烴等)和高分子網絡結構(無定形和結晶態的聚合物)。COFs是一類新型的二維/三維晶態(2D/3D)有機多孔聚合物,它通過共價鍵將有機結構單元整合到預定的網絡結構中,使其具有可調節、可設計的結構和性能,因此COFs在氣體分離與存儲、傳感、催化、有機電子、能量轉換與存儲、環境與生物應用等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
  • 吉林大學合成最穩定的新型共價有機骨架材料—新聞—科學網
    近日,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方千榮團隊採用溶劑熱的方法,合成了穩定性超強的新型共價有機骨架材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化學》。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聚合物凝膠可分為熱可逆和熱不可逆的。在前者中,存在通過鏈間非共價相互作用,在後者中,它們通過交聯劑化學交聯;但是,兩種凝膠都有不同的用途。與小分子凝膠相比,聚合物凝膠具有更好的機械性能,這是由於聚合物的長共價鏈所貢獻的,它們的機械性能非常好。
  • 浙江師範大學在2D共價有機網絡材料(CON)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基於這種策略所得到的2D CON往往結構剛性較高,很少表現甚至不具備結構變形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類材料的發展應用。而賦予2D CON材料結構變形的能力能夠使其獲得刺激響應性、適應性、可加工性以及彈性等特性,這對對豐富這類材料的結構類型以及發掘其潛在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喬燕/邱東《AM》抗溶脹水凝膠:溶劑交換調節非共價相互作用
    目前用於製造這些水凝膠的方法學主要涉及凍融過程(cryogels),其製備過程複雜且聚合物構象調整不足。最近,中科院化學所邱東和喬燕研究員利用非共價鍵在可調節性和可逆性方面的優點,開發了一種溶劑交換策略來構造一類exo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