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聚合物也可以模擬DNA自組裝!《Nature》子刊:動態非共價碸-碸鍵自組裝聚(丙烯碸)均聚物

2020-10-03 高分子科學前沿

自組裝是由簡單組件形成複雜結構的基礎,在生物系統中無處不在。與天然聚合物(例如多肽和DNA)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進行動態組裝和重組的功能相比,基於合成聚合物的系統相對較原始。

日前,美國西北大學Evan Alexander Scott團隊報告了動態網絡自組裝合成聚(丙烯碸)均聚物PPSU組裝由易受溶劑極性影響的動態非共價碸-碸鍵控制,由較低極性的水混溶性溶劑(如二甲亞碸)中水比例的逐步增加所指定的水合歷史,可控制均聚物組裝成球形,囊狀或圓柱形形態的晶體骨架或均勻的納米結構水凝膠。相關工作以「Homopolymer self-assembly of poly(propylene sulfone) hydrogels via dynamic noncovalent sulfone–sulfone bonding」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PPSU均聚物的合成與化學結構

PPSU可以由聚(硫化丙烯)(PPS)的完全氧化來合成。但是,因為PPS的標準氧化會生成聚(亞碸丙烯)-共聚(亞碸)的無規共聚物,PPS的完全氧化並不能實現。研究人員成功地合成PPSU20(20個碸)。PPSU的化學結構以帶正電的主鏈和帶負電的側掛氧原子為特徵。通過將其DMSO溶液與過量的其他溶劑混合,發現由於鏈內和/或鏈間締合,PPSU促進了碸鍵網絡的形成。

PPSU均聚物的化學結構

水合歷史對PPSU動態網絡自組裝的影響

為了控制特定納米結構的形成,研究人員通過採用不同的水合歷史從同一初始DMSO溶液中製備所有三種納米凝膠形態。由於PPSU聚合物主要將其負電荷朝向2D和3D超結構的表面取向,且水溶液中的自發締合傾向於嵌入帶有部分正電荷的疏水性丙烯間隔基,這有助於使負電荷暴露在表面上。PPSU20的逐步水合可用於以可編程方式構建與單組分均聚物不同的形態和尺寸的合成納米結構。

均聚物的自組裝具有不同形貌的納米級的水凝膠的製備

無論研究濃度如何,使用過量水在DMSO中一步水合PPSU 20溶液都會生成超小(<15 nm)納米凝膠。這些結果表明,實際溶液中的數千個聚合物鏈可能會在一步水合後纏結到互穿網絡中,從而有效凍結形態並阻止進一步的構象轉變。研究人員發現網絡形成發生在結晶之前且優先於結晶。PPSU20的結晶從碸鍵合網絡開始,然後是這些碸網絡鍵的連續小範圍空間重新分布,以形成晶體框架結構。

慢水合導致結晶框架

PPSU納米凝膠中的蛋白質包封

PPSU納米凝膠在水中的高穩定性為了解藥物封裝機理提供了見識。從對各種有機溶質表現出高親和力的溶脹網絡開始,隨後的水合作用會導致碸-碸鍵合網絡迅速塌陷,其中一旦將被囊封的分子摻入納米凝膠,其擴散率就會顯著降低。由於有效載荷的性質,這種分子捕獲機制在封裝時應導致納米凝膠的物理化學變化。通過PPSU實現的觀察到的高分子包封是由於緊密的分子捕獲所致,這使研究人員能夠製造基於蛋白質的納米載體而無需共價化學。通過調整配方條件,可以獲得質量最高為120%的蛋白質的納米凝膠

PPSU納米凝膠中的蛋白質包封

總結

研究人員證明PPSU通過DMSO-水混合系統中的碸-碸鍵促進了靜電網絡的形成。碸-碸鍵合網絡在水合後會發生動力學相關的自組裝,從而可控制宏觀和納米級水凝膠的形態和大小。無需更改聚合物結構或分子量,該單組分均聚物系統允許製造球形,水泡狀和圓柱形形態的晶體骨架和納米級水凝膠,可通過添加水輕鬆控制。與高溫溶劑二甲基碸相似,PPSU網絡對多種有機分子顯示出高親和力,能夠以接近100%的效率封裝各種親水分子,包括蛋白質和DNA等大型生物製劑。PPSU均聚物之間的非共價碸-碸鏈間和鏈內鍵合提供了一種結構動態的合成系統,該系統可模擬天然生物聚合物。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657-5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合成聚合物也可以模擬DNA自組裝!《Nature》子刊:動態非共價碸-碸...
    自組裝是由簡單組件形成複雜結構的基礎,在生物系統中無處不在。與天然聚合物(例如多肽和DNA)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進行動態組裝和重組的功能相比,基於合成聚合物的系統相對較原始。 日前,美國西北大學Evan Alexander Scott團隊報告了動態網絡自組裝合成聚(丙烯碸)均聚物PPSU。
  • 杜建忠教授在均聚物自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相比於合成較為複雜但廣泛研究的嵌段共聚物,利用合成方法更為簡單的均聚物作為自組裝構築單元的研究則較少有人涉及,也更有挑戰性。一般認為,疏水作用在均聚物自組裝中的作用會減弱,而分子間的非共價鍵作用如氫鍵、π-π作用、靜電作用和偶極作用等對均聚物自組裝則具有更加重要的影響。
  • Nature 簡單的分子自組裝成納米鏈條
    但有時,複雜的結構來自於單個成分的自我組裝。Datta等人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文章展示了多鏈烷(納米級環鏈)是如何通過一個簡單分子的自組裝而形成的。鏈狀分子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子環像鏈一樣纏繞在一起的分子。這些環不是由共價鍵連接的,而是形成一種不同的鍵,稱為機械鍵,連接的環可以彼此自由移動。
  • 《Nature》子刊:帶電嵌段共聚物自組裝形成超晶格
    認識帶電嵌段共聚物的自組裝行為,但仍處於萌芽階段。目前更是還沒人報導發現嵌段聚合物和超晶格結構之間的關係。Timothy團隊首先合成了一種對稱的帶電嵌段共聚物 - 聚[(低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 低聚(乙二醇)丙基磺酸鈉甲基丙烯酸酯)]- b -聚苯乙烯(簡稱POEGMA-PS)。
  • 自組裝構築首例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材料
    示意圖:a)辣根過氧化物酶(左側)和抹香鯨肌紅蛋白(右側)活性中心結構;b)聚組氨酸多肽自組裝過程;c)聚組氨酸多肽自組裝結構催化模式。圖片來源:Nat. Mater.晶體的形成決定了自組裝材料的比催化活力(Vi per His),表明活力與組裝能力的密切關係;進一步研究發現,聚組氨酸的組裝能力和比催化活力關聯著肽分子的濃度以及三種特徵長度(二肽、十二肽、十五肽):組氨酸單體沒有表現出β-sheet結構信號以及催化活力;當長度超過2個殘基時,分子開始組裝,形成伸展的β-sheet結構並顯示出催化活性;當長度超過12個殘基時,分子鏈相互作用增強,使得比活力成指數級提高
  • ...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聚合物半導體材料方面獲得進展
    從合理設計並製備有機小分子功能單體或砌塊出發,結合有效的聚合方法,製備各類線型或樹枝狀有機共軛寡聚體和聚合物半導體材料,並精準調控其帶隙和能級,業已成為有機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通用策略。如何充分發揮豐富的有機合成手段,通過「自下而上」法,在溶液中可控構建石墨烯類似物、獲得帶隙可調的二維有機半導體材料,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課題。
  • 科學網—一步法合成自組裝銀/聚吡咯核殼結構
    Small 2008年4卷9期 一步法合成自組裝銀/聚吡咯核殼結構
  • 高載藥量的超分子自組裝體用於腫瘤PDX模型的化療/光動力治療
    在許多活性化合物的藥物遞送中,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納米載藥修飾(脂質體、聚合物、樹狀大分子等)因其能夠增強藥物的溶解度,提高體內長循環和靶向性,已成為主流技術 [3-5]。然而,傳統的載藥系統通常會引入大量的藥物輔料,易造成低載藥量(通常<10%)和由此產生的毒副作用,臨床轉化仍然存在較大的挑戰[6-7]。
  • 科學網—首次利用小分子在水相及有機相中研究自組裝結構
    ,近年來,有機相中合成自組裝結構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是水相中超分子結構的合成卻僅局限於共價鍵作用形成的自組裝體,非共價鍵作用形成離散超分子結構的探究仍是難題。水是影響非共價相互作用的關鍵因素,因此,水相中非共價作用超分子自組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García-Arriaga等研究人員通過1H NMR、不對稱2D NOESY譜及圓二色譜進行了mAG在水相中自組裝體的結構。
  • 河南大學趙勇課題組:自組裝方法構建Fe-Nx/C氧還原催化劑
    金屬/氮共摻雜碳(M-Nx/C)材料在能量轉換裝置和有機物合成中的電化學然而,M-Nx/C材料的製備涉及高溫熱解步驟,在此過程不僅會產生M-Nx活性位點,還會產生較多非活性金屬基團聚物。此外,具有特定納米結構的M-Nx/C材料的合成受到前驅物原始納米結構的限制,而難以實現控制合成。因此,如何製備具有高密度M-Nx位點和特定納米結構的M-Nx/C材料仍然是催化領域的挑戰。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從合理設計並製備有機小分子功能單體或砌塊出發,結合有效的聚合方法,製備各類線型或樹枝狀有機共軛寡聚體和聚合物半導體材料,並精準調控其帶隙和能級,業已成為有機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通用策略。如何充分發揮豐富的有機合成手段,通過「自下而上」法,在溶液中可控構建石墨烯類似物、獲得帶隙可調的二維有機半導體材料,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課題。
  • 新疆首條聚芳硫醚碸生產線建成投產
    新疆聚芳高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洪介紹,聚苯硫醚(PPS)作為一種新型高性能熱塑性樹脂,具有高強度、耐高溫、耐腐蝕、高電性能、自阻燃等諸多優異性能,目前已被國家列入《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和《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2.1.3 混合雙網絡聚合物水凝膠(HDNPH)混合雙網絡聚合物水凝膠(HDNPH)具有兩個網絡。DNPH中的「第一網絡」通常是剛性的,並通過共價鍵緊密交聯(圖4)。此處,導電聚合物鏈中的原子通過共軛不飽和鍵連接,從而通過聚合物的共軛鍵使電子離域。具有3D納米結構的導電聚合物水凝膠(CPHG)在廣泛的應用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例如儲能/轉換,太陽能電池,氫氣析出反應和生物電子學。主要地,對導電聚合物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聚噻吩(PTh)和聚(3,4-乙撐二氧噻吩)(PEDOT)基導電聚合物水凝膠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圖8)。
  • 層狀二維分子編織物的自組裝
    層狀二維分子編織物的自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46:25 曼徹斯特大學David A. Leigh等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JACS:MOF納米粒子單分子膜和獨立多層膜的自組裝
    成果簡介無機納米粒子,如Au(AuNPs)和Si(SiNPs)納米粒子以及多孔納米粒子,如沸石和金屬有機框架(MOFs)的合成和開發,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無機納米顆粒往往具有固有的結晶性和脆性,難以加工。而只有少數自組裝單分子膜來自多孔納米顆粒。
  • 鮑哲南院士《JACS》:基於新型多位點柔性高分子自組裝單元的納米纖維
    有鑑於此,史丹福大學鮑哲南院士課題組首次合成了一系列可用於組裝納米纖維的具有多組裝位點(> 5),高分子量(22 – 56 kDa)的有機矽柔性高分子鏈,並對其分子量、自組裝位點線密度、位點種類、位點分布對自組裝行為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
  • |自組裝納米材料首次實現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
    辣根過氧化物酶(HRP)的活性中心是以胺基酸殘基構成的三聯體His42-Arg38-His170[1],其鄰位配體和遠端殘基分別位於輔因子血紅素的兩側,以降低血紅素到反應中間體的能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已設計出以核酸/多肽/殼聚糖自組裝構成的過氧化物模擬酶[2-4],具有與天然酶HRP相當的催化效率,但它們均需輔因子血紅素的參與。
  • 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獲進展
    基於酶催化原理和結構特點發展的超分子自組裝為酶的從頭設計與構造提供了有效途徑,研究人員在前期工作中通過DNA/多肽/多糖分子自組裝構建出輔因子依賴性的類酶活性位點(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19, 25, 12576-12582; ACS Catalysis, 2018, 8, 7016-7024; ACS Nano 2017, 11, 7251-7258.)。
  • 南開趙漢英課題組在SiO2上接Y形聚合物刷及自組裝研究獲重要進展
    聚合物刷,特別是刺激響應性聚合物刷,可以在環境刺激下改變構象,從而在固體基底上形成表面納米結構。近二十年來,環境響應性嵌段共聚物(BCP)刷和混合均高聚物刷製備表面納米結構得到了廣泛的研究。混合聚合物刷的一種特殊情況是y型聚合物刷。y型聚合物刷的概念是由Zhulina和balaz首先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