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電荷引入,超晶格結構可達!《Nature》子刊:帶電嵌段共聚物自組裝形成超晶格

2021-02-25 高分子科學前沿

作者:漢遠星光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帶電嵌段共聚物因為其獨特的自組裝行為和物理化學性質,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通過控制含離子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具有特定電荷比例和納米結構的帶電嵌段共聚物已經在納米光刻、能量儲存運輸以及製藥等應用上產生廣泛的影響。

認識帶電嵌段共聚物的自組裝行為,但仍處於萌芽階段。目前更是還沒人報導發現嵌段聚合物超晶格結構之間的關係。近日,明尼蘇達大學的Timothy Lodge教授團隊報告了一個有趣的關於超晶格結構形成的發現。題為《Superlatticeby charged block copolymer self-assembly》發表在最新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Timothy團隊首先合成了一種對稱的帶電嵌段共聚物 - 聚[(低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 低聚(乙二醇)丙基磺酸鈉甲基丙烯酸酯)]- b -聚苯乙烯(簡稱POEGMA-PS)。Jimin Shum等發現特別是在電荷含量方面的分子結構系統性改變,可以使POEGMA-PS 自組裝形成超晶格片層形態,這是一類以前不為人知的雙塊體納米結構。當POEGMA區荷電基團的比例約為5~25%時,嵌段聚合物的結構驚人地類似於鈣鈦礦衍生物。作者認為是電荷分數和離子基團的束縛作用對於超晶格結構形成的起了關鍵作用。本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發現了控制電荷的引入可以決定超晶格結構的形成。

圖示一:帶電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圖示二:帶電嵌段共聚物的自組裝。小角度和中角度x射線散射(SAXS和MAXS)表徵。

Jimin Shim是文章的第一作者,Frank S. Bates教授和Timothy P. Lodge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

 

全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141-z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gfzkxqy,請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邀請您加入學術圈、企業界、碩博聯盟、北美、歐洲、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等一系列技術交流群。同時可以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獲取群目錄。

添加 小編  微信(務必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

邀請您入討論群

( 微信二維碼  掃碼添加)

我們的QQ交流群:451749996(務必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機所等提出基於鈣鈦礦量子點自組裝超晶格微腔的太赫茲量子...
    ,提出基於鈣鈦礦量子點自組裝超晶格微腔的太赫茲量子開關,首次將鈣鈦礦材料拓展到量子超快應用領域,通過實驗和理論驗證了超晶格微腔中的腔增強超輻射現象,並基於此現象成功實現0.1 THz的量子開關。  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強烈的振子強度、高光伏吸收、優秀的電荷運輸等性能而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電池和光電器件。但是,目前鈣鈦礦材料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其經典特性,尚未擴展到量子操控領域。研究團隊在基於滷化鈣鈦礦的量子點系綜中產生了激子的協同量子態,並通過引入光學微腔來控制激子量子系綜的超快輻射。
  • 王中林教授在全球首次形成超晶格結構完美納米螺旋晶體
    (美國《科學》周刊,2004年,303卷,第1348頁),近日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半導體壓電納米帶的自發組裝,形成具有超晶格結構的完美納米螺旋晶體。這種完美納米螺旋晶體具有剛性結構,由兩種具有不同取向的氧化鋅納米帶沿寬度方向周期性交替共格外延,自發組裝形成。氧化鋅(ZnO) 是一種典型的纖鋅礦結構的半導體材料,它具有沿極化方向有著各向異性生長習性的功能材料。氧化鋅超晶格納米螺旋不僅可以應用於納米光電子器件,納米傳感器, 實現納米尺度上機電耦合,同時也為基礎納米理論物理和計算物理提供了一個極其挑戰性的課題。
  • ACS Macro Letters | 由手性嵌段共聚物自組裝扭曲條帶構成的螺旋分級超結構
    大家好,今天與大家分享一篇最近發表在ACS Macro Letters上關於同心層狀和螺旋卷層組裝結構的文章。通訊作者是來自中國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何榮銘教授。在作者先前的研究中,合成了一系列用於自組裝的PS為主要嵌段的PS-PLLA手性嵌段共聚物(BCPs*),並發現了螺旋柱狀相(H*)。
  • 基於鈣鈦礦超晶格微腔的太赫茲高帶寬量子開關
    團隊創新提出基於鈣鈦礦量子點自組裝超晶格微腔的太赫茲量子開關,首次將鈣鈦礦材料拓展到量子超快應用領域,通過實驗和理論驗證了超晶格微腔中的腔增強超螢光現象,並基於此現象成功實現0.1 THz的量子開關。「2020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鈣鈦礦材料由於具有高振子強度,高光伏吸收以及優秀的電荷運輸性能而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電池和光電器件中。
  • 基於鈣鈦礦超晶格微腔的太赫茲高帶寬量子開關
    團隊創新提出基於鈣鈦礦量子點自組裝超晶格微腔的太赫茲量子開關,首次將鈣鈦礦材料拓展到量子超快應用領域,通過實驗和理論驗證了超晶格微腔中的腔增強超螢光現象,並基於此現象成功實現0.1 THz的量子開關。「2020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鈣鈦礦材料由於具有高振子強度,高光伏吸收以及優秀的電荷運輸性能而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電池和光電器件中。但是目前鈣鈦礦研究領域主要關注和利用其經典特性,實現長程量子態並快速調控量子行為仍然面臨重大挑戰。
  • ...子刊:自組裝納米纖維,成就史上最高效率光催化產氫高分子體系!
    近日,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Ian Manners課題組受生物體系構建過程的啟發,以解決能源問題為出發點,報導了一種由自組裝過程調控的、在可見光照射下可以將水轉化為氫氣的聚合物體系。
  • 在光學拓撲超晶格結構實現拓撲荷大小為2的三維狄拉克點
    然而,與傳統的三維狄拉克點不同,CDPs具有非零淨拓撲電荷的特徵(拓撲荷數為±2 ),可以導致全新的拓撲表面態。如果能利用光學系統實現光頻CDPs,必然能拓展得到全新的應用。但在可見光頻域實現三維拓撲簡併點並不容易,往往需要複雜的結構設計,或者繁複的實驗測量。
  • 《ACS Macro Letter》多嵌段複合納米自組裝獨立釋放親水/油載體
    作者是通過兩種不同的刺激來實現這種控制,每種刺激都會引起不同的分子釋放曲線。具體而言,作者使用疏水塗層作為驅動力來實現目標複合組裝。組裝的簡單性和附加性提供了這種共組件的形式,從而形成了實現組裝複雜功能的聚合納米材料。首先使用兩親性三嵌段共聚物形成反膠束(NP1),其中內部和外部嵌段分別是親水性和疏水性。為了實現對疏溶劑性的要求,作者通過中間嵌段(NP2)的交聯來穩定反膠束裝配體。
  • 機器學習預測非周期超晶格結構的熱導率
    在之前的研究中,人們大多假設聲子為準粒子,通過調控粒子的散射來降低材料的熱導率,如引入晶界、嵌入納米顆粒、組合納米複合材料等。這些方法雖然能有效降低材料的熱導,但是隨著材料研究的發展,僅通過調控聲子散射來降低材料的熱導是遠遠不夠的。利用聲子的波動性來調控熱導率是另一種有效的途徑。
  • 復旦大學在嵌段共聚物分相納米結構分子設計中取得重要進展
    2014, 136, 2974–2977)以及十二度類準晶結構(Macromolecules 2018, 51, 7713–7721)。利用多臂嵌段共聚物的組合構型熵效應,在AB類型嵌段共聚物形成的單元介觀晶體中實現了可控橋連嵌段,獲得了不同於傳統六角柱結構的四角柱和三配位的類石墨烯柱狀結構(Phys. Rev. Lett.
  • 蘭州大學卜偉鋒教授課題組:雜臂星形共聚物的多級自組裝過程研究
    眾所周知,兩親性嵌段共聚物、星形嵌段共聚物、雜臂星形共聚物能在「選擇性溶劑」中自組裝形成膠束狀聚集體。源於支鏈或者臂之間產生的拓撲受限效應,後兩類聚集結構更為複雜。近期,蘭州大學卜偉鋒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以多酸簇合物為核的超分子星形嵌段共聚物(ACS Appl. Mater.
  • 合成聚合物也可以模擬DNA自組裝!《Nature》子刊:動態非共價碸-碸鍵自組裝聚(丙烯碸)均聚物
    自組裝是由簡單組件形成複雜結構的基礎,在生物系統中無處不在。與天然聚合物(例如多肽和DNA)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進行動態組裝和重組的功能相比,基於合成聚合物的系統相對較原始。組裝由易受溶劑極性影響的動態非共價碸-碸鍵控制,由較低極性的水混溶性溶劑(如二甲亞碸)中水比例的逐步增加所指定的水合歷史,可控制均聚物組裝成球形,囊狀或圓柱形形態的晶體骨架或均勻的納米結構水凝膠。
  • 《自然》:中外科學家對屈曲石墨烯超晶格材料研究的新進展
    類似的道理,極薄的二維石墨層當附著在平面上冷卻時,會變得凸凹不平,形成漂亮的褶皺圖案。這種凸凹不平的現象,在英文裡稱為:buckled,中文翻譯為屈曲。這樣被屈曲的石墨烯超晶格,即稱為屈曲石墨烯超晶格,英文:buckled graphene superlattices,如下圖所示,由於石墨烯的屈曲所產生的如層層山脈和山谷景觀,亮的連接點是已減速並強烈相互作用的電子。超晶格(英語:superlattice)指兩種或多種材料構成的周期性交替層結構。通常每一層的厚度在幾個納米的數量級。
  • 程正迪院士《PANS》:化簡為繁,簡單嵌段共聚物共混出複雜的F-K相結構
    嵌段共聚物自組裝廣泛用於納米結構的製備。但是長期以來,在組成不對稱的AB二嵌段共聚物中唯一觀察到的超分子球形相只有體心立方(bcc)堆積結構。直到2010年,F. S. Bates和M. W. Bates等人才在小體積不對稱的嵌段共聚物中發現了超分子Frank-Kasper(F-K)σ和A15相。
  • 物理所石墨烯摩爾超晶格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針對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結構,他們系統研究了氮化硼基底調製下的摩爾超晶格以及相關物理現象,為石墨烯能帶及電子學性質調控提供了新思路。  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結構近兩年來在國際二維材料和物理研究領域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具有相似的原子結構,都具有兩個子晶格;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的兩個子晶格都是由碳原子構成,而後者的兩個子晶格分別由氮和硼原子構成。
  • 含苯硼酸的嵌段共聚物PNIPAM-b-PPBA
    兩親性有機硼嵌段共聚物,特別是含丙烯醯胺親水嵌段的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液行為受到密切關注。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RAFT)聚合易於在溫和條件下進行,可以產生複雜的大分子拓撲結構。部分研究團隊已經利用RAFT聚合法合成了具有獨特葡萄糖響應性的硼酸聚合物。葡萄糖響應性聚合物可用於治療糖尿病等疾病。
  • 合成聚合物也可以模擬DNA自組裝!《Nature》子刊:動態非共價碸-碸...
    自組裝是由簡單組件形成複雜結構的基礎,在生物系統中無處不在。與天然聚合物(例如多肽和DNA)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進行動態組裝和重組的功能相比,基於合成聚合物的系統相對較原始。 日前,美國西北大學Evan Alexander Scott團隊報告了動態網絡自組裝合成聚(丙烯碸)均聚物PPSU。
  • 「魔力角度」:讓石墨烯超晶格既可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從能帶結構來看,它是可以導電的;然而實際測量時,它卻是不導電的絕緣體。特別是,它們的能帶是半滿的,但是由於強烈的靜電相互作用(例如同性電荷相互排斥),這種材料不會導電。從根本上說,這種半滿的能帶分裂為兩個小型的、幾乎平面的能帶,電子完全佔據了其中一個,而另一個卻是空的,因此就像絕緣體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