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卜偉鋒教授課題組:雜臂星形共聚物的多級自組裝過程研究

2021-01-20 高分子科技

眾所周知,兩親性嵌段共聚物、星形嵌段共聚物、雜臂星形共聚物能在「選擇性溶劑」中自組裝形成膠束狀聚集體。源於支鏈或者臂之間產生的拓撲受限效應,後兩類聚集結構更為複雜。近期,蘭州大學卜偉鋒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以多酸簇合物為核的超分子星形嵌段共聚物(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16947)和AXBX雜臂星形共聚物(Sci. China Chem. 2020, 63, 792)在「非選擇性溶劑」中自組裝形成膠束狀聚集體。這種不尋常的自組裝行為歸因於星形共聚物中臂與臂之間的拓撲受限作用,進而使得不同臂之間的弱的不相容性得以增強。

雜臂星形共聚物(SEW-1−5)是以矽鎢酸鹽([α-SiW12O40]4−,d = 1.04 nm)為核,四條聚苯乙烯-b+-聚氧乙烯鏈(PSn-b+-PEGm,n = 17,26,39,57,81;m = 45)通過1,2,3-三氮唑鎓鹽為橋接基團包裹而形成的。其中,SEW-2−5在「非選擇性溶劑」(THF、氯仿、甲苯)中形成以[α-SiW12O40]4−/PEG45為核,以PSn(n = 26,39,57,81)為殼的反膠束狀聚集體。隨著PSn分子量的增加,膠束形貌逐漸由柱形轉變為球形。相反,SEW-1在這些「非選擇性溶劑」中形成以PS17為核,以[α-SiW12O40]4−/PEG45為殼的雙層結構。


圖一SEW-2的多級自組裝過程:從基本構築基元(PSn-b+-PEGm、Keggin型多酸簇合物[α-SiW12O40]4−)到雜臂星形聚合物、到柱狀膠束、再到非經典的纖維狀聚集體。

甲醇為PEG的良溶劑,PS的不良溶劑。在上述溶液中分別加入甲醇,所構成的混合溶劑對PEG和PS嵌段而言分別為良溶劑和不良溶劑。結合顯微和浸潤研究表明:SEW-2−5在這些「選擇性溶劑」中並沒有像預料的那樣自組裝形成以PSn(n = 26,39,57,81)為核,以[α-SiW12O40]4−/PEG45為殼的、正常的膠束狀聚集體,卻出乎意料地形成了一系列非傳統的聚集結構:纖維狀聚集體(圖一)、片層結構(圖二)和中空球形結構(圖二)。在這些複雜聚集體中,雜臂星形共聚物在上述「非選擇性溶劑」中形成的柱形和球形膠束依舊保持其反膠束核−殼結構:[α-SiW12O40]4−/PEG45為核,PSn(n = 26,39,57,81)為殼。形成這些非傳統聚集體的驅動力則是在弱化PS鏈溶劑質量的條件下產生的反膠束之間和膠束內部的範德華吸引力。這些多層次的、複雜的自組裝結構及其形成機制不同於兩親性(大)分子在「選擇性溶劑」中形成的膠束狀聚集體,是一類新型自組裝模式。


圖二、非經典的片層結構(上)和中空球形結構(下)自組裝過程示意圖。


SEW-3−5在氯仿/甲醇混合溶劑中自組裝形成以PSn為核,以[α-SiW12O40]4−/PEG45為殼的囊泡結構(圖三)。這意味著這些雜臂星形共聚物在氯仿中形成的反向柱狀和球形膠束髮生了分子重排,進而形成正常的雙分子層囊泡。SEW-1在這些混合溶劑中自組裝形成具有PS17核和[α-SiW12O40]4−/PEG45殼的納米片層結構,歸因於其在「非選擇性溶劑」所形成的類似的片層前體。這些結果表明雜臂星形共聚物首先在「非選擇性溶劑」中形成膠束結構中間體,最終在「選擇性溶劑」中形成膠束狀聚集體。這一「膠束中間態」機制與星形共聚物在「非選擇性溶劑」中以單分子形式存在的共識形成了鮮明對比。


圖三SEW-5在氯仿中形成球形反膠束。進一步加入甲醇導致分子重排,自組裝形成以PSn為核,以[α-SiW12O40]4−/PEG45為殼的囊泡結構。

然而,這些不同尋常的多級自組裝結構及其形成機制在純粹有機星形聚合物中卻未有發現。究其原因是由於其核殼間缺乏電子密度對照,無法進行TEM形貌研究。在本研究中,多酸簇合物作為「TEM可視化探針」,樣品無需染色可通過TEM直接觀察聚集體的結構細節,進而一系列的聚集中間態被清楚地捕捉到。這些研究結果不僅為星形共聚物在溶液中的多級自組裝過程提供了新的認識,而且為構建結構複雜的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可能。


相關成果以「Hierarchical self-assembly of miktoarm star copolymers with pathway complexity」為題,應邀發表於Polymer Chemistry−2021 Polymer Chemistry Pioneering Investigators Issue。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肖潔,通訊作者是蘭州大學卜偉鋒教授賀群副教授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9/D0PY01170C


高分子科技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info@polymer.cn

歡迎專家學者提供稿件(論文、項目介紹、新技術、學術交流、單位新聞、參會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並請註明詳細聯繫信息。高分子科技®會及時推送,並同時發布在中國聚合物網上。

歡迎加入微信群 為滿足高分子產學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陸續開通了包括高分子專家學者群在內的幾十個專項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產業技術、企業家、博士、研究生、媒體期刊會展協會等群,全覆蓋高分子產業或領域。目前匯聚了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研發中心的上萬名頂尖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及企業家。

申請入群,請先加審核微信號PolymerChina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並請一定註明:高分子+姓名+單位+職稱(或學位)+領域(或行業),否則不予受理,資格經過審核後入相關專業群。

相關焦點

  • 【超分子】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JACS:互鎖籠的可控多級自組裝
    但目前,人工構築的組裝結構仍相對簡單;通過提升現有基元的結構複雜度,或者創造全新的組裝基元,則有望達到以上要求。其中,由多個單籠互鎖形成的互鎖分子籠,由於具有豐富多樣的衍生結構和動態的機械鍵連方式,從而會呈現出更加複雜精細的組裝結構以及相應的獨特功能。然而,上述領域的相關研究還未見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此前報導了多種三稜柱型互鎖分子籠的製備(Angew.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Healthcare Mater. 2015, 4, 2657−2666)但是,受限於加工方法,納米尺度的各向異性聚合物粒子難以被高效製備,導致各向異性形貌納米粒子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尚未得到系統性的研究。利用剛性液晶基元構造剛-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自組裝過程中引入次級有序排列,是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有效途徑之一。
  • 杜建忠教授在均聚物自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相比於合成較為複雜但廣泛研究的嵌段共聚物,利用合成方法更為簡單的均聚物作為自組裝構築單元的研究則較少有人涉及,也更有挑戰性。一般認為,疏水作用在均聚物自組裝中的作用會減弱,而分子間的非共價鍵作用如氫鍵、π-π作用、靜電作用和偶極作用等對均聚物自組裝則具有更加重要的影響。
  • 南開趙漢英課題組在SiO2上接Y形聚合物刷及自組裝研究獲重要進展
    近二十年來,環境響應性嵌段共聚物(BCP)刷和混合均高聚物刷製備表面納米結構得到了廣泛的研究。混合聚合物刷的一種特殊情況是y型聚合物刷。y型聚合物刷的概念是由Zhulina和balaz首先提出的。一般直接合成y型聚合物刷子的方法是合成連接點上有官能團的BCPs,然後通過高效的偶聯反應將聚合物連結枝到固體表面。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超分子組裝在自然界和生命體系中廣泛存在。科學家師法自然,藉助各種非共價鍵作用和超分子組裝仿生合成了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獨特性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
  • 《Nature》子刊:帶電嵌段共聚物自組裝形成超晶格
    >因為其獨特的自組裝行為和物理化學性質,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通過控制含離子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具有特定電荷比例和納米結構的帶電嵌段共聚物已經在納米光刻、能量儲存運輸以及製藥等應用上產生廣泛的影響。認識帶電嵌段共聚物的自組裝行為,但仍處於萌芽階段。目前更是還沒人報導發現嵌段聚合物和超晶格結構之間的關係。
  • 化學所李峻柏課題組在利用短肽分子多級組裝模擬天然...
    11-21 19:48:46 來源: 化學加網 舉報   導讀  1生物分子組裝的多級有序結構是生命體單元的本質特徵之一
  • 北大白凡課題組關於細菌鞭毛組裝過程的動態研究
    2017年1月1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白凡課題組與臺灣中央大學羅健榮課題組合作在《eLife》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Length-dependent flagellar在該文中,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對單細胞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極生鞭毛的實時動態螢光成像,深入探究了其鞭毛的生長過程。該研究發現,溶藻弧菌鞭毛的生長速率與其鞭毛的長度有著明顯的相關性,並提出了相關的數學模型闡釋實驗結果。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細菌蛋白的胞外運輸和組裝具有重要意義。 細菌通過鞭毛的旋轉進行遊動。
  • 廣東工業大學譚劍波-張力課題組《Macromolecules》封面:聚合誘導自組裝體系中的嵌段共聚物囊泡演變機理研究
    基於以上研究背景,廣東工業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譚劍波教授與張力教授團隊在之前的光調控聚合誘導自組裝(photo-PISA)( ACS Macro Lett. 2016, 5, 894; ACS Macro Lett. 2018, 7, 255; ACS Macro Lett.
  • ACS Macro Letters | 由手性嵌段共聚物自組裝扭曲條帶構成的螺旋分級超結構
    大家好,今天與大家分享一篇最近發表在ACS Macro Letters上關於同心層狀和螺旋卷層組裝結構的文章。通訊作者是來自中國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何榮銘教授。在作者先前的研究中,合成了一系列用於自組裝的PS為主要嵌段的PS-PLLA手性嵌段共聚物(BCPs*),並發現了螺旋柱狀相(H*)。
  • 基於樹蛙腳掌多級微納界面功能化專題,專訪北航陳華偉教授課題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華偉教授課題組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發布最新研究成果「Micro–Nano Hierarchical Structure EnhancedStrong Wet Friction Surface Inspired by Tree Frogs」,其研究工作中涉及的高精密微尺度3D列印技術由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這一創新型成果進行更進一步的訪談
  • 方大炭素聯合蘭州大學拜永孝教授課題組:正在將石墨烯科研成果轉化...
    而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拜永孝教授課題組自2009年便開始以應用為導向的石墨烯製備及其延伸應用領域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開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及規模化製備高電導率石墨烯的核心技術,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有了科研成果,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使其成為產品和商品,實現從書架到貨架的知識轉化?
  • 西安交大劉峰教授/張啟路特聘研究員團隊:水體系中基於星形聚合物自組裝製備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多隔室納米粒子
    基於這一問題,本研究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21臂星形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酸-b-聚苯乙烯)20 [PEG(PAA-b-PS)20],並以該類星形聚合物為組裝基元通過自組裝直接製備得到了不同形貌的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MCNs。該星形聚合物獨特的拓撲結構是製備此類多隔室納米結構的主要原因。
  • 河南大學趙勇課題組:自組裝方法構建Fe-Nx/C氧還原催化劑
    近期,河南大學趙勇課題組通過自組裝技術,構築了具有高濃度金屬位點和催化活性的納米線結構碳基電催化劑,相關成果以「Self-assembly Induced Metal Ionic-Polymer Derived Fe-Nx/C Nanowire a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Electrocatalysts
  • 界面自組裝的可拉伸橡膠半導體薄膜及橡膠電路
    餘存江教授課題組在近年來的一系列橡膠電子的工作包括:界面自組裝的可拉伸橡膠半導體Science Advances, 6, eabb3656, 2020.自組裝的P3HT聚合物薄膜研究人員首先將P3HT的甲苯溶液滴到水表面,兩分鐘之內便可自組裝得到P3HT聚合物薄膜。通過該方法製備的P3HT聚合物薄膜可以很容易的轉移到玻璃,矽片,PDMS等各種基底上,為後續電子器件的製備提供了方便。
  • 蘭州大學王為教授課題組JACS:通過多組分反應構建穩定的共價有機骨架
    導讀 近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為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多組分反應(MCRs)構建超穩定共價有機框架(COFs)的新策略。穩定連接方法的開發對共價有機框架的合成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東南大學研究出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晶片
    打開APP 東南大學研究出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晶片 胡薇 發表於 2018-11-07 09:08:24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器官晶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成員受肝小葉的結構啟發,設計並總結了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晶片,基於這些微流控晶片能夠製備出具有複雜微結構的纖維。
  • 【物化】揭示細胞膜自組裝背後的物理本質
    Marrink教授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了裡程碑式的工作(JACS, 2001, 123, 8638),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手段在原子尺度上觀察了隨機無序的脂質分子組裝成有序的雙層膜結構的全過程。在之後的近20年裡,許多研究者都嘗試對這一現象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然而,由於這些研究均停留在用肉眼觀察的研究模式,因而始終無法了解這個過程背後的物理本質。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綜述」多級孔沸石催化劑的擴散與催化效率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閻子峰教授領銜的催化材料團隊在介孔沸石工業化製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閻子峰教授為通訊作者,化學工程學院畢業博士研究生彭鵬為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第一署名單位。此項研究工作得到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會、中法分子篩聯合實驗室、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石油煉油催化劑重大專項等基金項目資助。
  • 利用短肽分子多級組裝模擬天然酶研究取得進展
    生物分子組裝的多級有序結構是生命體單元的本質特徵之一,實現了能量轉化、物質輸運和信號傳遞等重要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條件,深入探究生物分子組裝體結構與功能關係,有助於在分子層面認識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指導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