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劉峰教授/張啟路特聘研究員團隊:水體系中基於星形聚合物自組裝製備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多隔室納米粒子

2021-01-20 高分子科技

多隔室納米粒子(Multicompartment nanoparticles, MCNs)一般是指具有多重相分離核的膠體納米結構。多隔室結構廣泛存在於生物體系中,例如細胞可以被視為一種具有多功能的複雜的多隔室體系;在更小的尺度下,血清白蛋白被認為是一種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多隔室納米粒子,這些組成各異的微區在血液循環中分別承擔著運輸不同物質的作用。因此,MCNs由於其獨特的結構因而在生物技術以及生物醫學,如藥物遞送系統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目前,人工構築的MCNs的結構複雜性仍遠低於生物體系中廣泛存在的多隔室結構,比如製備出類似於血清白蛋白結構的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MCNs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基於這一問題,本研究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21臂星形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酸-b-聚苯乙烯)20 [PEG(PAA-b-PS)20],並以該類星形聚合物為組裝基元通過自組裝直接製備得到了不同形貌的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MCNs。該星形聚合物獨特的拓撲結構是製備此類多隔室納米結構的主要原因。其中,20臂的PAA-b-PS鏈在溶液中表現為單分子膠束結構,其親水性內部PAA嵌段被外部疏水嵌段PS所約束,從而在自組裝過程中形成一個親水隔室(藍色,圖1);與此同時,外部PS嵌段聚集形成疏水隔室(橙色,圖1),而親水性PEG長鏈(綠色,圖1)則作為穩定劑起著穩定MCNs的作用。通過TEM和cryo-TEM研究發現該星形聚合物在水中可以自組裝形成多隔室膠束、囊泡以及串狀結構,如圖1e-g所示。


圖1. (a) 星形聚合物PEG(PAA-b-PS)20的合成路線;多隔室結構的示意圖(頂行)和TEM圖(底行);(b, e)膠束;(c, f)囊泡;(d, g)串狀結構

進一步通過對中間態結構和不同濃度下自組裝結構的研究,研究者發現星形聚合物PEG(PAA-b-PS)20中PS和PAA的體積比(VPS/VPAA)是導致其形成不同自組裝形貌的主要原因,即隨著VPS/VPAA比例的增加自組裝形貌逐漸由多隔室膠束依次轉變為囊泡和串狀結構。最後,基於以上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星形聚合物自組裝的機理。該自組裝可以簡單分為兩個過程:在低水含量下,星形聚合物的外部疏水嵌段PS在PAA核表面塌縮為具有一定數目的patchy中間態結構,而表面patches的數量取決於星形聚合物的VPS/VPAA;隨著水含量的進一步增加,中間態patchy結構間發生進一步的聚集並形成不同形貌的多隔室結構,如圖2所示。該研究為水體系中製備兼具親水/疏水隔室的MCNs提供了思路,並且這類多隔室結構可能在納米醫學和異相催化等領域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該研究成果近日以《水體系中基於星形聚合物自組裝製備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多隔室納米粒子》(Multi-compartment Nanoparticles Bearing Hydrophilic/Hydrophobic Sub-domains by Self-assembly of Star Polymers in Aqueous Solution)為題,發表在高分子類旗艦期刊Macromolecules上。該論文第一作者為西安交大材料學院博士生霍浩輝,通訊作者為張啟路特聘研究員劉峰教授,西安交大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陝西省軟物質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為本文的第一單位。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陝西省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0c02213


相關進展

高分子科技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info@polymer.cn

歡迎專家學者提供稿件(論文、項目介紹、新技術、學術交流、單位新聞、參會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並請註明詳細聯繫信息。高分子科技®會及時推送,並同時發布在中國聚合物網上。

歡迎加入微信群 為滿足高分子產學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陸續開通了包括高分子專家學者群在內的幾十個專項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產業技術、企業家、博士、研究生、媒體期刊會展協會等群,全覆蓋高分子產業或領域。目前匯聚了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研發中心的上萬名頂尖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及企業家。

申請入群,請先加審核微信號PolymerChina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並請一定註明:高分子+姓名+單位+職稱(或學位)+領域(或行業),否則不予受理,資格經過審核後入相關專業群。

相關焦點

  • 《ACS Macro Letter》多嵌段複合納米自組裝獨立釋放親水/油載體
    背景  從納米顆粒中釋放藥物可用於治療許多疾病,通常的方法是將多種客體分子包封在分子組裝物中。然而這種系統中對宿主微環境要求高,同時裝載疏水性和親水性分子的組合非常困難。在聯合療法中共包封疏水性和親水性分子推動了該領域的研究。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發現基於體心立方I-WP極小曲面的液態網絡框架...
    而I-WP(I-Wrapped Package)型極小曲面的虧格為4,並且將空間分為不相同的兩個部分,因此與之相關的自組裝結構尚未見諸於報導。 近期,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劉峰教授團隊與德國哈勒-維滕貝爾格大學Carsten Tschierske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基於I-WP型三重周期性極小曲面的八節點納米網絡結構
  • 工學院於海峰團隊合作發表嵌段聚合物模板法製備無機納米粒子進展...
    無機納米粒子在性質上有別於其塊體材料,因此成為很多領域,如儲能催化等領域的研究熱點。無機納米粒子的形狀和尺寸對於納米粒子的性質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納米粒子形狀和尺寸的精確控制在納米粒子的製備過程中至關重要。以嵌段聚合物為模板製備納米粒子是精確控制納米粒子尺寸和形狀最穩定的方法之一。
  • CCS Chemistry | 壓力誘導結塊---新的自組裝方式獲得大面積超分子...
    北京大學閻雲教授利用壓力誘導的結塊過程實現分子在固相中的自組裝。這是一種新的普適的跨尺度分子自組裝理念,可以利用機器實現規模化連續生產獲得米級大面積分子自組裝薄膜。分子自組裝是化學發展的新層次,有望通過分子的有序堆積獲得新材料。但長期以來,分子自組裝在稀溶液中進行,獲得的自組裝結構多為分散的納米或微米顆粒。
  • 交大科技力!
    史迅教授/研究員、Jian He教授、陳立東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上海交大魏天然助理教授、上海電機學院金敏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團隊以聚丙烯酸接枝兒茶酚形成的長鏈聚合物作為膠水,簡單方便地使多種水凝膠與多種材料形成有效粘接。作為膠水的聚合物溶液可以擴散到水凝膠網絡中,帶有兒茶酚的聚合物長鏈在氧化劑的觸發下發生交聯,原位形成的聚合物網絡像「分子縫線」一樣與水凝膠網絡拓撲纏繞在一起,同時聚合物鏈上的兒茶酚又可以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與不同基底材料鍵合,從而產生強韌粘接,其粘接能高達200-400J/m2。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Nandi教授團隊專注於聚合物水凝膠的刺激響應特性在靶向藥物輸送,組織工程和利用其不同光電特性的生物傳感方面的最新發展。作者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導電聚合物水凝膠,並特別關注了衍生自水凝膠的幹凝膠能量產生和存儲行為。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Healthcare Mater. 2015, 4, 2657−2666)但是,受限於加工方法,納米尺度的各向異性聚合物粒子難以被高效製備,導致各向異性形貌納米粒子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尚未得到系統性的研究。利用剛性液晶基元構造剛-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自組裝過程中引入次級有序排列,是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有效途徑之一。
  • ...雙功能電催化劑、自組裝金屬聚合物、層狀雙氫氧化物納米片
    03 自組裝金屬聚合物實現高效OER 儘管傳統自-組裝體系結構在先進能源化學的功能應用中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有效開發。
  • ...張其清教授雜誌封面論文解析自組裝納米抗腫瘤藥物載體系統
    日前,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召開的2010年度科研工作表彰大會上,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張其清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包攬了該年度的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其中2010年6月發表在國際核心一區刊雜誌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的論文「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cholesterol-conjugated carboxymethyl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如果交聯聚合物網絡具有功能基團,能夠實現刺激響應的體積、形狀和螢光變化的智能FPH,將進一步擴大其在仿生致動器甚至軟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在水凝膠基質引入有機螢光體、鑭系配合物或發光納米粒子製備了大量的FPH。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極大地豐富了FPH的類型,為進一步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合成聚合物也可以模擬DNA自組裝!《Nature》子刊:動態非共價碸-碸鍵自組裝聚(丙烯碸)均聚物
    自組裝是由簡單組件形成複雜結構的基礎,在生物系統中無處不在。與天然聚合物(例如多肽和DNA)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進行動態組裝和重組的功能相比,基於合成聚合物的系統相對較原始。日前,美國西北大學Evan Alexander Scott團隊報告了動態網絡自組裝合成聚(丙烯碸)均聚物PPSU。
  • 合成聚合物也可以模擬DNA自組裝!《Nature》子刊:動態非共價碸-碸...
    自組裝是由簡單組件形成複雜結構的基礎,在生物系統中無處不在。與天然聚合物(例如多肽和DNA)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進行動態組裝和重組的功能相比,基於合成聚合物的系統相對較原始。 日前,美國西北大學Evan Alexander Scott團隊報告了動態網絡自組裝合成聚(丙烯碸)均聚物PPSU。
  • JACS:MOF納米粒子單分子膜和獨立多層膜的自組裝
    成果簡介無機納米粒子,如Au(AuNPs)和Si(SiNPs)納米粒子以及多孔納米粒子,如沸石和金屬有機框架(MOFs)的合成和開發,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無機納米顆粒往往具有固有的結晶性和脆性,難以加工。而只有少數自組裝單分子膜來自多孔納米顆粒。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如果交聯聚合物網絡具有功能基團,能夠實現刺激響應的體積、形狀和螢光變化的智能FPH,將進一步擴大其在仿生致動器甚至軟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在水凝膠基質引入有機螢光體、鑭系配合物或發光納米粒子製備了大量的FPH。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極大地豐富了FPH的類型,為進一步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西安交通大學陳烽團隊:基於飛秒雷射誘導的水下超疏聚合物微結構有效分離水-聚合物混合液
    飛秒雷射仿生微納製造團隊基於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在不鏽鋼網表面誘導出分級納米結構。所製備金屬網允許水通過。相反,超疏聚合物性使得該網具有攔截聚合物的功能。通過去除和過濾兩種不同的方式,利用所製備水下超疏聚合物網可以將液體聚合物從水中成功分離出來。該水/聚合物分離方法可潛在應用於緩解聚合物導致的汙染問題、回收廢棄聚合物資源、以及與聚合物有關的生產製造等領域。
  • 【納米】在蛋白質水凝膠網絡中原位組裝金納米簇
    基於獨特的光子、電子特性,金屬納米簇在能源、催化、生物傳感等領域受到極大的關注。然而,由於具有較高的表面能,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金屬納米簇非常容易發生團聚,導致其性能降低。因此,設計、製備功能化的載體實現納米簇的穩定對其實際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水凝膠因具有獨特的結構可調節性,在裝載納米材料方面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
    近來,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已在可穿戴熱電器件和固態鋰電池領域開展了相關工作,開發了基於碳納米管互穿二硫化鉬薄膜的高輸出電壓的熱電腕帶(Adv. Funct.  近年來,具有低成本(水系電解液成本低廉,製備簡單;鋅金屬儲量豐富)、高安全性(水系電解液無毒、不易燃;鋅金屬在水介質中性能穩定)、高容量(鋅金屬理論容量820 mA·h g-1, 5855 mA·h cm-3),組裝方便(可在空氣環境中直接組裝)等優勢的柔性水系鋅離子電池(ZIBs)也引起了研究人員們極大的興趣。
  • 基於環糊精二次自組裝的金納米囊泡及藥物控釋研究獲進展
    針對金納米粒子的優越特性,可示蹤金納米粒子的刺激響應性雜化囊泡將成為一類非常理想的研究對象。目前,已報導的雜化囊泡體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較差、藥物可控釋放難於實現的缺點,因而在藥物控釋相關領域的應用受到限制。
  • 寧波材料所在PVDF油水分離膜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針對複雜體系的油水分離問題,以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能優異的聚偏氟乙烯(PVDF)為基膜,製備得到具有微納米多級組裝結構的PVDF-AuNPs微反應器分離膜。首先利用聚多巴胺作為膜表面「功能塗層」,對PVDF基膜進行初步修飾,然後將AuNPs微球通過動態過濾的方法負載到PVDF的指狀孔內,形成微反應器。所得膜能夠對含有硝基苯酚的水包油複雜體系,實現瞬時的硝基苯酚催化降解和油水分離。
  • 南京工業大學邵宗平教授AM:一種基於自組裝開發的、近乎理想的...
    在眾多的燃料電池中,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因具有全固態結構、易組裝、燃料多樣性和無需貴金屬催化劑的優點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然而,SOFC技術商業化的最大障礙是其操作溫度過高。因此,開發低溫下具有高氧還原活性和穩定性的陰極材料是SOFC商業化的關鍵。研究背景近期,南京工業大學邵宗平研究團隊在非鈷基SOFC陰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