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環糊精二次自組裝的金納米囊泡及藥物控釋研究獲進展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探索自身具有示蹤功能的智能藥物控釋材料,實現藥物可控釋放是目前藥物載體研究的熱點和難點。針對金納米粒子的優越特性,可示蹤金納米粒子的刺激響應性雜化囊泡將成為一類非常理想的研究對象。目前,已報導的雜化囊泡體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較差、藥物可控釋放難於實現的缺點,因而在藥物控釋相關領域的應用受到限制。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幫經副研究員長期致力於基於環糊精主客體識別的自組裝生物醫藥材料研究,針對金納米粒子雜化囊泡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利用環糊精修飾的金納米粒子和客體分子修飾的聚合物成功製備了一類新穎的具有優異生物相容性的聚乙二醇(PEG)和聚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同時修飾的納米囊泡。利用PNIPAM的溫敏特性,在高於體溫時該類金納米粒子轉變為兩親性並進一步在水溶液中自組裝形成雜化超分子囊泡,它可以有效地包裹抗癌藥物阿黴素(DOX)。隨著溫度的降低,PNIPAM從疏水轉變為親水導致雜化囊泡瓦解為穩定的金納米粒子,從而成功實現被包裹藥物的溫敏控釋釋放。該雜化囊泡整合了功能高分子和納米金的優越特性,可以首先將藥物攜至癌症位點後,通過簡單的冰敷降溫或冷凍探針方法控制釋放DOXAuNP/Dox,然後AuNP/Dox被癌細胞攝入並發揮類似「集束炸彈」的治療作用。 

  該研究工作發表在工程技術類期刊Nanotechnology。 

  原文連結 

 

  過程圖解

相關焦點

  • Nanotechnology:李幫經等成功製備新穎的金納米囊泡
    探索自身具有示蹤功能的智能藥物控釋材料,實現藥物可控釋放是目前藥物載體研究的熱點和難點。針對金納米粒子的優越特性,可示蹤金納米粒子的刺激響應性雜化囊泡將成為一類非常理想的研究對象。目前,已報導的雜化囊泡體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較差、藥物可控釋放難於實現的缺點,因而在藥物控釋相關領域的應用受到限制。
  • 國家納米中心丁寶全團隊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研究員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基於鹼基互補配對的核酸自組裝體系可被設計成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納米結構,同為核酸的各類基因治療藥物也可以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進行共組裝,從而使得構建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治療系統成為可能。前期工作中,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多功能核酸納米結構遞送基因治療藥物領域已獲得一系列進展(J. Am. Chem.
  • 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 國家納米中心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and Tumor Therapy為題,發表在
  • 杜建忠教授在均聚物自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聚合物自組裝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對其基本規律的探索和理解有望對多個學科的發展產生影響。譬如,通過聚合物自組裝可以得到實心膠束、空心囊泡、棒狀膠束、納米片、納米管等多種多樣的納米結構,在藥物載體、基因遞送、癌症和其他疾病診療、分子催化、水處理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潛在應用前景。
  • 超分子化學藥物簡介
    其研究分為兩個方向,超分子化學(主-客體化學)和超分子有序組裝體化學。        超分子化學的發展不僅與大環化學(冠醚、穴醚、環糊精、杯芳烴、碳60、杯吡咯、杯咔唑,瓜環葫蘆脲、柱芳烴等)的發展密切相連,而且與分子自組裝(雙分子膜、膠束、DNA雙螺旋等)、分子器件和新興有機材料的研究息息相關。
  • 華理在超分子化學組裝領域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 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等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納米粒子的形狀可以影響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納米粒子的組裝取向以及組裝產物結構,並最終影響組裝體的性質。形狀匹配自組裝策略在納米粒子,特別是在不同形狀的納米粒子的自組裝中很少被採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合成具有形狀互補的納米粒子以及引導粒子間的相互識別上存在的挑戰。因此,開發新的基於形狀匹配的自組裝策略,用於特定異質結構的組裝體構建很有必要。
  • 上海大學在基於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獲重要進展
    等在基於大環的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相關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化學頂級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超分子大環主體可以通過主客體間的包結作用和其它超分子弱相互作用(比如:π-π相互作用,範德華力和親疏水作用等)有效的絡合客體分子。將超分子大環作為構建基元引入多孔有機聚合物骨架結構中,可以使其同時具有超分子大環和有機多孔材料的特點。我們綜述了近5年來基於超分子大環(環糊精,杯芳烴,柱芳烴,間苯二酚杯芳烴和德克薩斯環等)的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領域的研究進展。
  • 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與施興華、王會課題組,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丁寶全課題組在自組裝生物分子的功能化研究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進展(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8, 57, 15486;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3, 258; Nature Materials, 2020, DOI: 10.1038/s41563-020-0793-6)。
  • 物理所原核生物染色體DNA自組裝模式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在紛繁複雜的生物反應中,染色體DNA自組裝、複製和應時啟動轉錄處於細胞生命活動的中心位置。雖然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完成,但是數以億計的DNA遺傳信息凝聚在十幾微米大小的細胞核內,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清晰理解這些信息是如何被細胞利用、提取、整合併最終發布成效應蛋白質來應對正常生命活動和細胞內外信號刺激。這些基本調控運轉機制正是攻克人類疾病和藥物醫療研發的必需前提。
  • 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獲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該工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科學網】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獲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該工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張其清教授雜誌封面論文解析自組裝納米抗腫瘤藥物載體系統
    日前,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召開的2010年度科研工作表彰大會上,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張其清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包攬了該年度的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其中2010年6月發表在國際核心一區刊雜誌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的論文「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cholesterol-conjugated carboxymethyl
  • 納米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方獲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形狀匹配自組裝策略在納米粒子,特別是在不同形狀的納米粒子的自組裝中很少被採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合成具有形狀互補的納米粒子以及引導粒子間的相互識別上存在的巨大挑戰。因此開發新的基於形狀匹配的自組裝策略,用於特定異質結構的組裝體構建很有必要。在前期的工作中,丁寶全課題組通過調控DNA自組裝結構表面指定位點的分子間作用,成功實現了金屬及金屬氧化物圖案的可控排布(J. Am. Chem.
  • 上海藥物所手性季碳二芳基胺基酸催化不對稱合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明華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頗具挑戰的具有潛在藥物合成和生物活性用途的高光學純度非天然胺基酸類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研究(Chem. Commun.Sinica 2014, 72, 815),用於銠催化的硼酸對4-芳基-3-羰基-1,2,5-噻二唑類底物及其衍生物的不對稱芳基化反應中,成功實現了含季碳手性的二芳基取代的系列1,2,5-噻二唑啉酮
  • 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為了降低不導電性反應產物硫化鋰充電時脫鋰離子的難度,加快電化學反應的速度,研究將單原子催化引入到鋰電池領域,結合球差矯正電鏡和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光譜(XAS)證實單原子催化劑的存在。結果顯示,單原子催化劑可明顯改善基於轉換反應電池的充放電速率,在12C(理論5分鐘充滿)時電池的容量仍有58 8mAh g-1),在5C時1000次循環容量衰減率為0.06%。
  • 【綜述】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基於共價交聯的LbL多層膜的專題綜述
    ,由於具有操作簡便、可控性高、適用範圍廣等優點,廣泛用於分離膜、傳感器、藥物控釋、生物表面等領域。目前的主要研究方法可分為後處理策略製備共價交聯多層膜和基於連續共價組裝製備穩定的多層膜。在藥物控制釋放方面,多層膜體系能夠作為藥物載體,實現對模型藥物分子的負載和控制釋放,主要基於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交替層狀組裝得到的多層膜從微觀結構的層面可以等效為一種薄膜凝膠,藥物分子通過超分子作用逐層負載在層間,然後在適當的洗脫溶液中釋放出來;其二是利用交替層狀組裝構築基元多樣化的特點,將藥物載體分子作為組裝基元引入到多層膜中,進而將藥物分子吸附到載體分子內部。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