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獲進展

2020-12-03 今日科學

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該工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通過非共價鍵作用構建分層有序的納米結構,並實時監測組裝過程,在動態超分子化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傳統上利用電子顯微鏡和核磁共振等技術研究該過程,但在繁瑣的樣品預處理和特定環境下的分析大大抑制了該領域的發展。因此,方便且有效監測分子自組裝過程的方法仍有待開發。

N,N-二取代-二氫二苯並[a,c]吩嗪類化合物是一類具有振動誘導發光特性的分子。在溶液態,其激發態分子構型由彎曲形態振動到π平面增大的接近平面態,發射出紅光,而在固態或聚集態,由於分子振動受限,只表現出短波長藍光發射。因而,基於激發態分子振動程度的差異,不同取向和排列結構的組裝體就具有明顯的發射差別。因此,研究人員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在特殊環境下,分子會形成具有淡紅色螢光的亞穩態聚集體,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自發形成藍色螢光的納米結構。利用VIE比率型螢光的特點,光譜的變化精確地對應於組裝形貌的轉變,從而提供了對自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監測的方法。同時,由於手性骨架在納米結構中能夠有效地提供手性環境,誘導出的圓偏振發光也表現出明顯的組裝形貌依賴性。

專家表示,該工作通過對分子發光性能研究,為監測分子組裝過程與構象變化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方法,為發展智能光學納米材料提供了有趣的思路。(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花雪苑)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11740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獲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該工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Angew」華東理工: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通過超分子組裝手段調控振動誘導發光(vibration-induced emission,VIE)的研究, 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
  • 【創新前沿】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
    近日,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通過超分子組裝手段調控振動誘導發光(vibration-induced emission,VIE)的研究, 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
  • 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新聞...
  •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的光伏性能研究獲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太陽能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摻雜稀土材料應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一項全新的探索。
  • 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探針與螢光成像研究組徐兆超團隊長期致力於螢光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針對生物單分子檢測和超高時空動態分辨的前沿需求,開展「標記-探針-成像」一體化研究。該團隊以螢光分子發光構效關係為核心,以「實驗/理論」相結合的模式深刻理解和探索分子發光機理,工程化創製高性能新型螢光分子,並於近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 二元膠體結構組裝研究獲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項目的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教授Yellen與美國杜克大學合作,在二元膠體結構的組裝領域取得新進展。
  • 山東大學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邢鵬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Nano[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 ...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
    2020線上API展會,碼上看導讀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邢鵬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Nano [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Chem. Int.
  • 唐本忠院士2019年成果精選:引領「聚集誘導發光」領域閃耀頂刊
    1985年和1988年分別獲日本京都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曾在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於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1994年至今任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講座教授。200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2012年起受聘為華南理工大學雙聘院士。
  • 腦腫瘤近紅外二區聚集誘導發光探針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醫學成像中心分子影像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劉斌合作,構建了近紅外二區(1000-1700nm)聚集誘導發光
  •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開發和研究具有高介電常數、低漏流和高擊穿電壓的功能器件對柵極介電薄膜材料和高電子傳輸二極體等電子器件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大部分柵極介電薄膜材料都是基於傳統的矽基電子元件材料。然而,傳統的矽基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常常會面臨高介電損耗以及由於厚度引起的隧穿效應等問題。
  • 華理在超分子化學組裝領域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03今天:五顏六色的稀土超分子組裝體儘管單核稀土螯合物已經在光學檢測、生物成像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但仍然面臨較多局限性。單打獨鬥不如團隊合作,超分子自組裝基於非共價鍵相互作用由簡單的構築基元構築複雜的分子體系,其較強的協同效應和組裝可控性為提高和優化多核稀土組裝體的性能提供了可能。
  •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7-11-15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基於這兩個特點,這一鈦基四面體表現出優異的配位組裝能力,可分別捕獲鈷和稀土離子形成零維、一維和三維結構。此外,這一類杯芳烴活性單元可以用做超分子識別,通過氫鍵選擇性結合具有C3對稱性的染料分子(甲基藍和鹼性藍),從而促進電子或能量轉移,使其在日光燈照射下即可迅速分解。這項研究提供首例具有配位組裝功能的鈦-有機四面體,並有利於未來設計具有選擇性光催化活性的超分子材料。
  • 近紅外有機發光材料研究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先進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近紅外有機光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馬東閣研究員等通過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王植源教授合作,近期在近紅外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陸續發表在《材料化學》(Chemistry
  •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2015-03-30 11:02:51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合肥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5,卷27,頁2195–2202)上發表。
  • 摻鉍超寬帶紅外發光晶體研究進展
    摻鉍超寬帶紅外發光晶體研究進展 2020-11-03 15: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