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華東理工: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新進展

2020-10-30 小材科研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通過超分子組裝手段調控振動誘導發光(vibration-induced emission,VIE)的研究, 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該工作近期以「Real-Time Visual Monitoring of Kinetically Controlled Self-Assembly」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2020,DOI: 10.1002/anie.202011740.)

通過非共價鍵作用構建分層有序的納米結構,以及實時監測組裝過程,在動態超分子化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傳統上,自組裝體常被認為是熱力學平衡結構,而忽略了產物形成過程中的動力學途徑研究。實際上,由於可逆的非共價相互作用,超分子自組裝本質上往往是「動態的」,對自組裝過程的精確監測可以更好地控制超分子組裝體的大小和結構。傳統上利用電子顯微鏡和核磁共振等技術研究該過程,但在繁瑣的樣品預處理和特定環境下的分析大大抑制了該領域的發展,因此方便且有效監測分子的自組裝過程的方法仍有待開發。

N,N-二取代-二氫二苯並[a,c]吩嗪類化合物是一類具有振動誘導發光(VIE)特性的分子。在溶液態,其激發態分子構型由彎曲形態振動到π平面增大的接近平面態,發射出紅光,而在固態或聚集態,由於分子振動受限,只表現出短波長藍光發射。因而基於激發態分子振動程度的差異,不同取向和排列結構的組裝體就具有明顯的發射差別。因此他們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在特殊環境下(THF/H2O (3/7, v/v)),分子會形成具有淡紅色螢光的亞穩態聚集體,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自發的形成藍色螢光的納米結構。利用VIE比率型螢光的特點,光譜的變化精確地對應於組裝形貌的轉變,從而提供了對自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監測的方法。同時,由於手性骨架在納米結構中能夠有效地提供的手性環境,誘導出的圓偏振發光也表現出明顯的組裝形貌依賴性。該工作通過對分子發光性能研究,為監測分子組裝過程與構象變化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方法,為發展智能光學納米材料提供了有趣的思路。

文章的通訊作者為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第一作者為博士生黃子釗,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導。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優青項目和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等項目資金的支持。

來源:華東理工大學

文章連結: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1740

相關焦點

  • 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獲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該工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科學網】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獲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該工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創新前沿】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
    近日,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通過超分子組裝手段調控振動誘導發光(vibration-induced emission,VIE)的研究, 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
  • 華東理工大學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前沿應用研究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郭志前教授課題組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的前沿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階段性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化學科學》和《配位化學評論》。
  • 華東師大團隊歷時 5 年:解決「脫靶」、抑制腫瘤
    如果說要實現上述所有結果只能用一項黑科技,這項技術必然是「基因編輯」——對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的新興基因工程技術。有了工具是好事,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最好是能實現精準的智能控制。顧名思義,這種細胞衍生自人胚胎腎細胞,其具有轉染效率高、易於培養等特點,因此已被廣大研究者認為是一個研究基因的重要工具。在這項研究中,該團隊最初便是在 HEK293 細胞中組裝了 FAST系統組件,利用來自發光二極體的遠紅光照明,成功激活了靶向基因組編輯。
  • 【JACS】華東理工: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最新研究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ACS)。
  • 華東理工大學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光電轉換技術。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DSSC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為什麼會聚集誘導發光?「Angew」直觀闡釋AIE的原因
    「聚集誘導發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現象自2001年被唐本忠教授研究團隊以專用名詞形式提出以來(J. Luo, Z. Xie, J. W. Y. Lam, L. Cheng, H. Chen, C. Qiu, H. S. Kwok, X. Zhan, Y. Liu, D. Zhu, B. Z. Tang, Chem.
  • 【中國科技網】華東理工大學分子機器研究取得新進展
    受生物分子馬達的啟發,化學家們設計合成了一系列人工分子馬達和分子機器來模擬其運轉和功能。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新研究成果以「基於離散超分子金屬大環的可見光碟機動分子馬達」為題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
  • 華理在超分子化學組裝領域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綜述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前期研究中,解永樹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系統優化電子給體及額外電子受體單元,從拓展 共軛結構和增強分子內電荷轉移 (ICT) 效應兩方面著手,拓展吸收光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小分子共敏化劑彌補卟啉染料吸收缺陷,顯著提升電流。同時,引入多條烷基鏈,抑制染料聚集和電荷複合,有效提升電壓。
  • 【JACS】華東理工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分子機器研究獲新進展
    受到生物分子馬達的啟發,化學家們設計合成了一系列人工分子馬達和分子機器來模擬其運轉和功能。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最新研究成果「Visible-Light-Driven Rotation of Molecular Motors in Discrete Supramolecular Metallacycles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水凝膠領域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義明與郭旭虹教授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strain-stiffening self-assembled hydrogels」為題發表在
  • 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探針與螢光成像研究組徐兆超團隊長期致力於螢光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針對生物單分子檢測和超高時空動態分辨的前沿需求,開展「標記-探針-成像」一體化研究。該團隊以螢光分子發光構效關係為核心,以「實驗/理論」相結合的模式深刻理解和探索分子發光機理,工程化創製高性能新型螢光分子,並於近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 華東師範大學青年學者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和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海濤研究員課題組跨學科合作研究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 華東師大青年學者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和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海濤研究員課題組跨學科合作研究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新聞...
  • 幾個月內,多次被國際著名期刊報導,華東理工實力不凡
    近年來,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該綜述是由博士生曾凱雯在解永樹教授指導下完成。論文撰寫過程還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導和朱為宏教授的大力支持,並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科技重大專項、上海科技國際合作等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