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綜述」多級孔沸石催化劑的擴散與催化效率

2020-09-21 小材科研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閻子峰教授領銜的催化材料團隊在介孔沸石工業化製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題為《多級孔沸石催化劑的擴散與催化效率》(Diffusion and catalyst efficiency in hierarchical zeolite catalysts)的最新綜述文章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上。閻子峰教授為通訊作者,化學工程學院畢業博士研究生彭鵬為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第一署名單位。此項研究工作得到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會、中法分子篩聯合實驗室、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石油煉油催化劑重大專項等基金項目資助。

沸石由於其豐富的骨架拓撲結構、可調的化學組成、良好的水熱穩定性和表面酸鹼性,廣泛應用於石油煉製與化工、精細化學品合成、生物醫藥中間體製造、環境治理等多個領域。然而,工業沸石基催化劑本質上是由具有微孔結構的沸石組元與大孔結構的非沸石組元構成的微孔-大孔多級孔結構。如果在沸石組元中引入介孔結構,則該催化劑還具有微孔-介孔-大孔多級孔道結構。顯然,工業沸石基催化劑的多級孔結構存在於兩個層次中,即「沸石組元內部」層次和「工業催化劑各組元之間」層次。如何實現多級孔結構在上述兩個層次的理性構築,減輕反應物種在體相與催化劑活性中心之間的擴散阻力,顯著提高催化效率,已成為當代沸石與多孔材料化學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

針對上述問題,該科研成果從催化反應工程角度討論了如何通過多級孔結構的設計提高沸石的擴散性能與催化效率:根據催化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將引入的沸石介孔結構劃分為「功能型介孔」(functional mesopore)、「輔助型介孔」(auxiliary mesopore)和「綜合型介孔」(integrated mesopore)三大類,並分別對其製備工藝、孔道結構表徵技術和催化反應性能進行了評述

「功能介孔型」多級孔沸石材料的介孔結構厚度只相當於幾個晶胞的大小,因此相比傳統沸石,反應物種在微孔結構內部的擴散阻力大為降低。此時可以認為表面酸性位直接位於介孔的表面,這些具有表面酸性位的介孔孔壁可以直接進行催化反應。對於「輔助介孔型」多級孔沸石材料,它們的酸性活性位依然主要位於微孔沸石骨架結構內部。與外表面相連通的介孔提供了一段從沸石外表面擴散到酸性位的捷徑。因此對這類沸石基微介複合體材料,其效率因子的提升主要來自於擴散距離的縮短。「綜合介孔型」多級孔沸石同時含有「功能型」介孔與「輔助型」介孔。其基本的製備思路是將鹼溶處理法與有序介孔結構自組裝過程順序耦合。一方面通過鹼溶處理可以得到「輔助型」介孔,另一方面利用表面活性劑自組裝得到MCM-41等類型的「功能型」有序介孔結構。由於實現了「功能型」介孔與「輔助型」介孔的耦合,「綜合介孔型」多級孔沸石能夠同時實現反應物種擴散路徑的縮短和有效擴散係數的增大。

審稿專家對該科研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研究強調了多組元工業催化劑各組分之間孔道結構的匹配這一在工業催化劑設計中常常被忽略的問題,為工業催化劑各組元多級孔結構的理性設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由閻子峰教授領銜的催化材料課題組長期從事多級孔結構材料構築與重油高效轉化領域的研究,在新型多級孔沸石設計構築、煉油工藝催化劑、化石和生物質資源的定向轉化、新能源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部分成果已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團隊成員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次、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獎4次。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論文詳見:

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a184/5895361

相關焦點

  • NSR綜述:理性設計,提高多級孔沸石的擴散與催化效率
    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常常在微孔沸石的基礎上引入介孔,或者再將沸石與其他具有大孔結構的催化材料相複合,構造出具有「微孔-介孔-大孔」多級孔道結構的催化劑,從而減輕反應物種在體相與催化劑活性中心之間的擴散阻力、提高催化活性中心的利用效率,並提高催化劑的綜合性能。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武漢理工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成果以「Hierarchical Zeolite Single-Crystal Reactor for Excellent Catalytic Efficiency 」(具有優異催化效率的多級沸石單晶反應器)為題,在國際著名期刊Cell姊妹刊材料類旗艦期刊《Matter》上在線發表,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這一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刊發表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催化材料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在超級電容器法拉第電容材料缺陷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嵌鋰誘導四氧化三鈷缺陷調控實現高法拉第反應活性和優異超級電容器性能》(Lithiation-Induced Vacancy Engineering
  • 構築晶體內跨尺度全貫通大孔-介孔-微孔沸石大單晶實現高效催化
    ,利用空間限域合成法在微米級大尺寸Beta分子篩晶體內部構築跨尺度全貫通的大孔-介孔等級孔道結構,開發出高催化效率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Beta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因而在實際應用中,急切地需要提高反應物分子與產物分子在分子篩內部的流通擴散問題,以提高分子的抗結焦性,從而延長催化劑的使用壽命。等級孔分子篩具有獨特的等級孔道結構,將大孔/介孔孔道結構引入分子篩中可以大大地提高分子篩的流通擴散性能,從而有效地增強反應物分子與分子篩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在催化過程中具有傳統微孔分子篩所不具有的優勢。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超級電容器材料缺陷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催化材料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在超級電容器法拉第電容材料缺陷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嵌鋰誘導四氧化三鈷缺陷調控實現高法拉第反應活性和優異超級電容器性能》(Lithiation-Induced
  • 武漢理工大學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分子篩單晶實現高效催化)為題,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在線發表。Beta沸石分子篩在石油煉製和精細化工等催化領域中有著廣泛應用將大孔和介孔同時引入到分子篩材料中,通過等級孔道結構的設計,實現分子篩催化劑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複合,開發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分子篩單晶材料,同時涵蓋大孔-介孔結構的高流通擴散性能和介孔-微孔結構的選擇性催化性能及高穩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是解決當前工業應用過程中分子篩催化劑存在的等級孔道結構跨尺度貫通性和等級孔沸石分子篩材料結構穩定性難題的關鍵科學途徑。
  • 于吉紅等AM綜述:沸石在C1化學中的最新進展、挑戰和機遇
    通過結合沸石和金屬催化物種的優點,沸石基催化劑促進了從C1分子催化生產各種碳氫化合物(如甲烷、輕烯烴、芳烴和液體燃料)和含氧物(如甲醇、二甲醚、甲酸和高級醇)。因此,有必要對沸石催化劑在將所有C1分子轉化為各種增值化學品方面的應用進行全面的綜述,以強調沸石對整個C1化學領域的重大影響。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獲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特任教授馮翔,憑藉其近年來在催化反應工程領域取得的創新性成果獲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曾獲2018年國際化學反應工程Gianni Astarita青年學者獎(亞洲唯一),入選2019年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批高層次緊缺人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首屆&34;。從事能源與環境化工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重質油轉化及烯烴下遊高附加化學品生產,提出了負載型分子篩催化劑的穩定性強化策略,結合分子模擬計算構建了活性位辨認方法,開發了鈦矽分子篩材料可控合成及放大技術。
  •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鰭狀沸石催化劑,打破納米孔材料分子交通堵塞
    2020年非金屬礦領域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申報開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能源工業等領域使用的成千上萬的化學過程依賴於高速催化反應,但是分子經常受到「交通堵塞」的阻礙減慢了速度。    近日,美國休斯頓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多孔催化劑,它使用獨特的鰭片,通過允許分子跳過限制反應的「擁堵」,從而加速化學反應。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研究成果在五大TOP期刊發表!
    博士生班傑明(Benjamin Edem Meteku)、黃劍坤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曾景斌副教授、閻子峰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第一署名單位,該項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和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助。
  • 催化裂化催化劑詳解
    作為裂化催化劑時,一般將分子篩均勻分布在基質(也稱擔體)上。目前工業上所採用的分子篩催化劑一般含20%~40%的分子篩,其餘的是主要起稀釋作用的基質。 2.擔體(基質) 基質是指催化劑中沸石之外具有催化活性的組分。催化裂化通常採用無定形矽酸鋁、白土等具有裂化活性的物質作為分子篩催化劑的基質。
  • 沸石的特性及應用
    沸石的離子交換表現出明顯的選擇性,例如方沸石中的Na+易被Ag+、Ti、Pb等交換,而被NH4+交換的量較低。(3)催化性能沸石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且耐高溫、耐酸,有抗中毒的性能,是優良的催化劑及其載體。
  • 蘇寶連團隊構築跨尺度全貫通大孔-介孔-微孔等級孔分子篩
    該文圍繞目前等級孔沸石分子篩催化材料在實際工業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催化效率低及使用壽命短等問題,利用空間限域合成法在微米級ZSM-5分子篩晶體內部構築跨尺度全貫通的大孔-介孔等級孔道結構,開發出高催化效率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ZSM-5分子篩單晶反應器。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 廈門大學王野教授近期催化成果集錦
    廈門大學王野教授課題組長期從事多相催化研究,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合成氣、二氧化碳以及其他C1分子的催化轉化,(2)光催化和電催化用於C1分子和生物質的化學合成,(3)生物質的催化轉化(木質纖維素及相關平臺分子),(4)甲烷和低烷烴的C-H活化和選擇性轉化。今年來,王野教授及其合作者在上述相關領域有重要研究結果相繼發表。
  • 研究揭示沸石分子篩催化甲醇制烴類反應中催化劑的失活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徐君和鄧風團隊在沸石分子篩催化甲醇制烴類(methanol-to-hydrocarbons,MTH)反應中催化劑失活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發現,反應過程中形成的環戊烯碳正離子可以和芳烴發生π相互作用,從而導致積碳物種萘的形成,最終導致催化劑的失活。
  • 兩篇Nature一個主題:介孔材料的催化「情緣」
    多孔材料關於微孔道結構的調控,對氣體和液體擴散的影響,催化性能提升,以及作為載體與催化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成為研究熱點。在350 nm光照條件下,CO2光還原效率最高可達11.3 %,不同孔中的TiO2催化性能可以相差44倍 [4]。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利用豐富的N2、H2O、太陽能和可再生電能進行光催化和電催化N2還原反應(N2RR)合成NH3是非常有吸引力。2D催化劑,包括光催化劑(TiO2、鉍基材料、層狀雙氫氧化物(LDHs)、氮化碳、Fe@Graphene、MoS2等),電催化劑(金屬、石墨烯、碳、氮化硼(BN)、碳化硼(B4C)、黑磷(BP)、硼、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和電學性質而成為N2RR的候選催化劑。
  • 《Nature》重磅:丙烷脫氫催化劑重大突破!介孔沸石載體助力形成稀土-鉑納米合金,催化壽命延長700倍
    近年來,由於頁巖氣革命和丙烷供應的突然增加,PDH工藝在多相催化領域也引起了廣泛地關注。自從1990年代初發現PDH以來,工業上PDH工藝一直使用多孔氧化鋁負載的PtSn雙金屬(PtSn/Al2O3)作為反應催化劑。雖然純Pt金屬具有較高的初始催化活性,但是反應過程中焦炭會沉積在Pt表面而導致其迅速失活。同時,焦炭沉積還會使催化劑的選擇性大大降低。